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悬阳诡话 > 第1章 悬阳城夜半话奇谭

悬阳诡话 第1章 悬阳城夜半话奇谭

作者:鹤官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9 00:31:17 来源:文学城

“长生石活死人,肉白骨,重塑肉身,拼凑残魂。活人使用,方可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众人向往之。”

——《悬阳诡话》文/鹤官山

-

巴蜀之地,有一古城悬阳,悬阳有一白衣仙人。仙人无名,长生不死,后世称之为“长生仙”。长生仙有一宝物,名曰长生石。

六百年前,战火纷飞,天下大势一分为二,南胥和北邙打得不可开交。十年战乱,生灵涂炭,两国百姓苦不堪言,民生载怨。

两国交战,稚子无辜。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江湖上出现了一批无名的刺客组织,扬言要替天行道,杀光所有挑起战争的人。

自那以后,北邙皇族和大臣接连遇害,一时间,北邙上下如一团乱麻,征战亦连连败北。

“这是天谴!”

“他们是在替天行道!苍天开眼,北邙帝乃谋反逆贼,上天显灵、降灾北邙啦!”

流言就像一股发了狠劲儿的阴风,坊间传闻愈吹愈烈。不多时,整个北邙民心嗟怨,大批北邙难民迁入南胥……

这便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天道降灾”事件。

传闻长生仙本为天人,下凡游历路遇两国战乱,不忍看百姓困苦,本欲出手制止却应天道不允,终是不了了之。后因宝物长生石受贼人觊觎,长生仙遭人暗算身受重伤,被南胥都城一富贵人家相救,躲过了杀身之祸。

这个富贵人家,就是悬阳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性当家的家族——沈家。

后来南胥覆灭,昔日旧都——元京城更名改姓,是为悬阳城。

此间曾有传言,说那长生仙曾在悬阳城中遗落下一颗宝珠,其状若龙珠,光滑玉润,色泽透亮如琥珀,名曰长生石。悬阳城受长生石庇佑,才得以乱世中自保,硝烟里生存。

还有传闻说,那长生石可活死人,肉白骨,重塑真身,拼凑残魂,众人向往之。

这便是长生石传说的由来。

---------

悬阳城作为神秘古城的代名词,自古以来饱受争议的便是“悬阳三怪”和“悬阳三秘”。其中“三怪”分别是指【长生仙】、【幻妖】和沦为后世笑柄的【沈家】;“三秘”则是悬阳传说中神秘的【十三童祭】、【四大禁术】和【复活之法】。

本来在最开始,悬阳只有“两怪”和“三秘”,后来因为这沈家末代一家子太过奇葩,便也被编排进了这“怪”里,成就了一大笑料。

首先来聊聊【长生仙】。

历史上关于这位仙人的记载并不多,甚至连他的存在都无法得到证实。

后世有关他的传闻也只是“一袭白衣”“长生不死”“普济众生”“洪福齐天”等,不过只言片语,并看不出什么。

其次是记载中人人得而诛之的【幻妖】。

幻妖无根无形,汇聚天地间灵气,百年成精,千年化形。须得历经友情、亲情、爱情三劫方可修炼成仙。

传闻那幻妖生来无脸,可随意变幻人形,甚至是改变自己的性别。幻妖没有七情六欲,不懂喜怒哀乐,不会微笑和落泪。

六百年前,幻妖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在悬阳城大开杀戒,生灵涂炭。而后被长生仙出手制衡,是人们口中挖人心、剥人皮的冷血妖怪。

然后我们来说说这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沈家】。

悬阳城与世隔绝,历史悠久。沈家坐落于悬阳城中心,有着五百年悠长历史,为悬阳五大家族之首。

沈家家规森严,族内奉行女尊男卑。沈家历年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便是家主之位传内不传外。传闻六百年前,长生仙身受重伤流落民间,便是为第一任沈家家主沈昭所救。自此沈家族中后代皆受仙人庇佑,人丁兴旺,金玉满堂。

可就是这样一个底蕴深厚的百年大族,却在一百年前一夜间覆灭。

沈家五百年间一共有二十七任家主,唯有最后一任家主沈大脾是男性。有人说是沈大脾违背了沈家先祖“女尊男卑”的意愿,导致了沈家的覆灭;也有人说沈家衰败是历史必然,不应将过错推给一个人承担。

还有人说,沈家败在最后那一代完全没有问题。

有道是,悬阳沈家,个个奇葩。

二十世纪初的沈家两代同堂,老一辈有沈家主沈大脾、二舅父沈二折、三姨娘春三娘;年轻一代是大小姐沈千、二小姐沈万和小少爷沈亿。

不只是起名潦草,传闻那沈家末代家主沈大脾,是个处事圆滑的和事佬;沈二折作为沈家正统血脉不争不抢,一心沉迷所谓佛道,是个假惺惺的角儿。

春三娘身为沈家家主的第二任妻子,却名不正言不顺,只落得个姨娘的称号。偏那春三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尖酸刻薄心狠手辣这两个词被她占尽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老一辈都这个死样子,小一辈就更不用说——

沈千是个留洋小姐,思想前卫却过分离奇,性格也是偏执任性得很;沈万一出生就克死她老娘,还落下个先天不足的病根儿,整日足不出户要死不活;沈亿堂堂八尺男儿,却唯唯诺诺胆小如鼠,在沈家竟是半点威严也无。

对于沈家这六人,后世曾有人编排了这样一段话来概括,可谓是——

“八面玲珑负心汉,人面兽心假慈悲

蛇蝎心肠母夜叉,离经叛道小霸王

死气沉沉扫把星,胆小怕事窝囊废”

从一二三到千万亿,六个人一一对应。

于是乎,这【长生仙】和【幻妖】、【沈家】合称,可谓是“一仙一妖一群奇葩”,是为“悬阳三怪”,与“悬阳三秘”齐平。

但让人称怪的不止是沈家的奇葩。沈家之所以能够入围“三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据史料记载,沈家覆灭于1934年的寒冬,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征兆,仿佛是突然之间家破人亡。而悬阳城在三年后的某一天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连同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说都埋藏在尘埃之中。

而与“三怪”比起来,“三秘”则是更为正经和神秘,甚至因为历史的渲染而染上了一层“后人勿近”的恐怖面纱。

【十三童祭】

说起悬阳城,就不得不提起传闻中有名的“十三童祭”。

“十三童祭”,又名“十三祭”“神童祭”。史书中记载,十三童祭是悬阳人为长生仙开展的一场盛大的神祭活动,每十三年一次,且都以童男童女献祭,故名为“十三童祭”。

相传五百年前,南胥覆灭后,南胥旧都元京被北邙军占领。北邙人野蛮无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长生仙为报答沈家人的救命之恩,不惜使用法力,赶走了北邙军队,守护南胥遗民。

得知此事的天道勃然大怒,下令给整座城都下了“幻妖的诅咒”,城中人世世代代受幻妖侵害纷扰,不得安生。长生仙也因违背天道遭到天谴,被封入一幅古画中,奉于沈家祠堂。

此后,以沈家为首的南胥遗民将其供奉起来,每十三年一神祭,以保太平。

后世之人对十三童祭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批判这是封建糟粕,是打着祭祀的旗号迫害百姓;也有人偏信神学,认为悬阳城能够在五百年战乱中屹立不倒,且安然无恙,定是有着长生仙的庇护。

不过真相究竟如何,旁人也无从得知。

接下来便是悬阳城著名的【四大禁术】。

史书对四大禁术的记载残缺不全,分别是画皮之术、噬心之法、引魂之道和醒忆之蛊。

因为古籍中记载不详,人们对这四大禁术猜测颇多。画皮之术,大多数人认为顾名思义是换脸术;引魂之道应该是类似于“招魂”一类的术法。而后世争议和猜测最多的是噬心之法和醒忆之蛊,目前为止还没有让人信服法权威解释。

相传四大禁术本不起源于悬阳,后人翻遍史书古籍也找不到其出处,便也就默认此禁术为悬阳城的了。

除此之外,悬阳城最惹人眼球的【复活之法】,却是早已失传。

后世依旧流传着复活之法的传说,但这法子究竟如何复活,是否真实存在,也是一大谜题。

---------

“悬阳城的存在仿佛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bug。若是有朝一日能够破解悬阳城的谜团,那对考古界和历史界将会是一次巨大的革新。”

有专门考古研究悬阳城的组织,百年来一直有人寻找曾经名声远扬的悬阳城,却从未有人真正寻到过,只有一个疑似悬阳遗址的废墟。

对于悬阳城,有人称叹其胜似“桃花源”,有人却强烈抵制,认为其所谓“神祭”不过是封建陋习,整个悬阳城就是披着美好外皮的阿鼻地狱。

可即便是如此,人民也从未停止对悬阳的探寻。

他们自称为“悬学”组织,为了考古或者长生石,前赴后继地奔往巴蜀地区,却从来没有人找到过真正的悬阳城。

不过城中流言本就真假参半,更何况经过几十上百年历史洪流的冲刷,最后剩下的真实信息还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至于那悬阳城是否真的存在过,存在又到底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

不过人们往往只是将悬阳奇谭当做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于悬阳城诸多疑云谜团的破解,那也都是后话了。

大家好,我是鹤官山

写文不易,请宝子们多多支持正版,感谢理解(笔芯)

隔壁新文已开,末世半架空,软科幻,文案如下:

★人类高层科研者vs实验异族小海獭★

废水污染的第九个纪年,人类文明濒临灭亡。

基地底层的黑市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只棕色的小海獭。司仪高举拍卖槌:“本纪年末最后一只未受污染的海獭后代,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科研价值。”

姜唯刚捏紧了手里的竞拍牌,袖子被人扯了扯。

浑身湿漉漉的少年死死拽着她的衣角:“它不是。”

姜唯:“?”

少年畏畏缩缩,发尖还向下滴落着水珠:“它不是他们说的那只海獭。”

“我才是。”

-------------------------------------

阿塔塔从未见过海。为实验而存在的他一出生就生活在四四方方的实验舱中。

“母体死亡,这是最后一只了。”

“这是最后的机会,注射药剂吧。”

一阵电击流过全身,阿塔塔再次醒来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双人类的手。

他不知自己身处何处,掀开储存舱盖溜了出去。

一抹靓丽的蓝色映入眼膜,阿塔塔踉跄上前一把抱住那人大腿:“嘤,妈妈……”

姜唯:“……”

ps.被海獭缠上了怎么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悬阳城夜半话奇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