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续宋 > 第5章 远谋

续宋 第5章 远谋

作者:燃犀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8 02:00:08 来源:文学城

收秋赋的麻烦事派下来,赵似也只能为李彦仙叹息一声。固然他的少严出身商户人家,对缴税纳赋的事儿不能说全无了解,然而他们初来乍到,对管内村寨田亩几乎毫不熟悉,仅凭着一本税册,那其中的水分恐怕不在少数。然而就算其间有再多的弯弯绕绕,李彦仙仍然照例宣了布告,令域内人户于五日内将秋粮送至硖石治所。

这等杂活,州县里自然只管甩到这里,旁的是不常过问的。到了期限,能把所收的秋粮送到州署,就算功德圆满。也因着这事儿惯来摊到他们头上,石壕的治所里至今仍有收粮所用的量具。那量具大而重,被抬到治所门前时,已有零零星星住得近的百姓,推着板车,呼朋引伴而来。李校尉新官上任的消息在这沟壑纵横、山岭连绵的地界并没有传得过于迅速,以至于有不常打探官府事端的老人,见了李彦仙与吕圆登立在治所门前,还要与身旁的同行者感叹一句——怎么官府里突然换了些新面孔?

说来李彦仙更年轻时在关西,也不是不曾做过什么文书小吏,那倒是些不常提起的旧事。家里给刚成年的长子捐个小吏的职务,不算甚稀奇事,指望他在官府混下个饭碗,莫说什么出人头地,在官署里挂个名,总好过一辈子做个商人子,毕竟哪怕是再低级的小吏,于民间而言也算是有些身份。而这活计李彦仙自然没做太久,倒不是说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武夫——实际上李彦仙也写得一手好字,公文亦没什么错处。只是官吏行事,繁文缛节,便是想精简些也有心无力,徒留在那地方,也不过“以心为形役”,索性辞了职务归家去。

征秋赋前一日,他与赵似对着账册看了一夜,也未见什么太显眼的问题。这几日在山间巡视,所见与田册所写大致吻合,多是中田、下田,毕竟这地界的平川不过十分之一不到,哪来什么好田?如此征了一日,也没什么错处。李彦仙惯来不苟言笑,却不在这些山野村夫面前摆什么架子,来者见他面无表情,虽起初有些惧意,但听罢李校尉公公正正地宣完自家份额,心里合算一通,也知这新官是个地道人,交了粮也大大方方地走。

而第二日又见了相熟者——先前来贩毛皮的那个猎户宋炎。这猎户身上还背着一杆弓,饰着一团杂色狐毛,见着李彦仙,先施一礼。李彦仙也点头行礼,以示两人相识一场,尚还记得。宋炎家里的地并不多,只有两亩不到,索性他也不靠那几厘庄稼地过活,不过是为了打下些口粮留着吃。这年轻人一如既往地胆大,还未离了李彦仙身前,便扭脸同身旁另一个年轻农夫调笑着,说什么“官府的米斗都要比民家大些”的戏言。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转眼却见李校尉走到两人近前,问道:“依二位所言,这米斗有些问题?”

宋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总之也是没凭据的风话,也就胡乱搪塞道:“是小人失言。官府的东西,总该没什么错处的。”只是李彦仙比他想得还要较真些,当即叫停了收粮的队伍,同身边的吕圆登耳语几句,便劝众人在治所前稍稍等候。攒动的人头立即骚乱起来,当着校尉和官军的面,虽不敢太过放肆,也止不住互相猜测嘀咕。等吕圆登带着个崭新的量斗匆匆返回时,李彦仙示意众人肃静。他问身边愣神的宋炎:“宋小哥,能否借一斗麦子?”

宋炎顿时回神,利落地解下板车上栓得紧紧的麻布口袋。应李彦仙要求,吕圆登拿那新取来的粮斗取了一斗,灌进治所那“旧物”里——麦粒摩擦,发出窸窸窣窣的动响,引得在场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而果不其然,一斗小麦悉数倒入,那老木头做的容器仍空出半掌高的余地。离得近些的百姓见了,无不倒吸一口凉气,随即恍然大悟般地议论起来,这声音是实在止不住了,以至于吕圆登在旁喊了几回肃静,也显得有些无济于事。

李彦仙的神色也顿时凝重。难怪那税册连熟谙国朝税法的赵似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机窍竟是在此处。而观在场乡民的反应,与宋炎那句风言,这些年来,又似乎不曾有谁真的质疑过。话又说回来,又哪敢有谁质疑呢——石壕驻所的厢军不正扶刀披甲立在他身后么?

这一日的征赋最终被李彦仙叫停。棘手的是,前一日所征的秋粮,如今都需折算返还,毕竟李校尉在众人前的许诺,恐怕次日天明前就该在村落里渐渐传开,而征粮的事端又委实耽误不得……

赵似走到他近前来。他在石壕治所里已留了多日,虽不曾亲眼见这场闹剧,也知李彦仙面临的麻烦。于是他凑过去,揽住他李少严的肩头,问道:“或许,退还秋粮的事,我能帮上些什么?”

李彦仙回头,认认真真地与赵似对视。这实在不是赵似该去做的,太过劳神辛苦,又恐怕做些出力不讨好的活计。而这些担忧,他也断不肯在十二哥面前讲出来——那望着他的明亮澄澈的眼眸,正满含担忧与关切,李彦仙也深知,赵似所欲做也正在做的,不仅仅是为自己分忧而已。事实上,他的十二哥早已把性命前程托付在他手上,而把他的忧心事当作自己所忧。这样全盘托出的情意,实在是不能以所谓为他好的打算辜负,因而也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

赵似又低声道:“少严明日仍去征赋便是,我在神雀台,带几个人手,或可行么?今夜我大约是能誊抄完这两日来交过赋的名册,只可惜我并不认得什么人……那宋小哥肯来相帮么?”

平心而论,这算是个好法子。神雀台离治所不远,但多少隔着些距离,在那处统一退还,也能和前来交赋的人流稍稍错开。石壕的驻军里识文断字的并没有几个,只有个吕和尚念过几卷经文,赵似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虽说人生地不熟,赵似也听不明白陕州乡野的方音俗语,那宋小哥应当是肯来帮衬些的。李彦仙也默认了赵似的想法,趁着天色未完全黑透,叫了个手下宋炎的同乡急传消息,令宋炎次日一早在神雀台相候。治所里其他军士已按李彦仙的安排,在管内每一处村落里贴了告示——也仍是赵似与李彦仙凑在一起赶完的,因而呈现出两种风格各异的笔迹。这一夜李彦仙也同样未能歇下,赵似在微弱的油灯下抄着名册,抄得昏昏欲睡、指腕僵硬时,他便接过纸笔继续誊抄,让赵似到榻上小憩。后半夜里赵似醒来,那灯火仍亮着,李少严的笔迹端正遒劲,整整齐齐排在纸上。见赵似下榻来,李彦仙抬头,手里的笔却不曾停下。

“离天明尚有些时候,十二哥再去睡下吧。”他劝道。而赵似却执意披上了外衣,按住了他的小臂。

赵似又重新拿起了笔。李彦仙却决计不肯再睡下,只是坐在身旁,隔着一豆影影绰绰的微茫的灯光,望着赵似誊抄的身影。快到天明时,这些姓名田亩终于尽数在字纸上列好。赵似长舒了一口气,回头望了一眼李彦仙,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由少严来做——

“为我梳下头发吧,少严。”他叹道。并非是赵似养尊处优惯了,连这点小事都不肯自己亲历亲为,只是作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到了这一世又常缠绵病榻,披散着头发,实在是不能熟练地挽个像样的发式。李彦仙替他拆散已经变得散乱毛躁的发髻,托起那满头如雪的发丝,极为轻柔地梳理。他是行伍出身,已习惯于将头发结作整齐利落的样式,只是对待赵似时,还要更为耐心些。用那旧簪挽起鬓发,李彦仙又仔细替赵似带好了幞头,遮住过于明显的发色。两人各自消磨一夜,此时也没什么更多的话要讲,坐在一起饮了些稀粥,也该到各自出门的时辰。李彦仙将赵似送至神雀台时,宋炎已在树下等候,远远地打了个招呼。赵似同李彦仙到了别,叫他安心忙自己的事,也慢慢地走过去。

宋炎也不是空手前来,他是个有心的,又会几门手艺,从自家带了个新做的小椅儿,叫赵似在树下先坐着。时候尚早,还没什么人前来,他也乐意多闲聊几句,信口说起头顶这颗古木来——

这是棵棠梨树,又或者叫作甘棠,总之陕州是不缺这样的棠树的,毕竟分陕之地,尚留着甘棠古郡的遗风,那州署里不正有一棵号称是先周召伯所憩的神木?而历任州官也无不大肆宣扬什么甘棠遗爱的美政。不过这些都是虚话,眼前这棵棠梨,却是实打实有些来历,贞观年间有凤凰止息于此,也就得了“凤止棠”的佳名,神雀台也是因此而建。宋炎仍讲,他幼时是个闹人不肯安生的娃儿,他娘就唱“世无梧桐木,愿为凤止棠”的歌儿。只记得同这棠树有些关系,却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世无梧桐木,愿为凤止棠——赵似渐渐走起神,他顾不上什么神雀台、凤止棠的传闻,只一心想起那人来。倘使真将李少严比作神雀,也的的确确是无枝可依,赵桓、范致虚、王庶、赵构、张德远……他所读过的那宛如带血的字句里,又有谁人真有骨气与魄力,能为济世柱国之良木?也唯有一个孤峰高悬的李少严而已。赵似固然做不得什么参天梧桐,却也如这谣谚一般,心甘情愿地为他的棠树。他做不了什么,至少现在还无能为力,唯有不惜此身,诸如昨夜勉强为他分担。也许甘棠旧曲为他李少严在陕州唱彻时,这草草一生,或不至于算作虚度?

推着架子车、背着口袋的农人顺着山路陆陆续续地走来,赵似向治所的方向望了一眼,瞥见李彦仙的身影。他回过神,对着农夫农妇急切期待与感激的目光,读起昨夜誊抄的名册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凤止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