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用过中饭后,宋昱便来到庭院内的树吊床上午憩。
耳边无人叨扰,他终于享得耳根清净,伴着啾啾鸟鸣入眠。
不知过了几多时辰,梦中传来女子泣声,期期艾艾,如梦似境,喃于耳侧,他被扰醒。
循声寻至凉亭,却见一素衣女子掩面而泣。
那女子穿着黛蓝襦裙,青缎背心,双髻盘发,府内丫鬟扮相。
见此状,宋昱眉心微皱,遂及开口问询,声刚出,女子惊异,翘首向他。
只一眼,他便看清了对方的长相,眼前女子泪眼未干,似有含冤受屈,模样梨花带雨。虽是素面朝天,却难掩其天生丽质,不似寻常丫鬟。
正待细问,那女子竟如惊弓之鸟,转瞬即逝。只余下一缕幽香,萦绕不去。
宋昱心中暗忖,此女虽泪眼婆娑,却难掩姿色。莫非就是表兄朝思暮想的柳氏女?
转念又想,这般姿色,难怪表兄神魂颠倒。不过...
他忽然忆起母亲教诲,顿时警醒。
红颜祸水,岂可轻信!
遥想曾经兄弟二人经常博古通今,侃侃而谈。
可如今,对方张口闭口便是儿女情长,根本无心读书。
实非君子所为!
......
原这宋昱厌恶女子,实有缘由。
当年他孩童时,东院西院之争已现端倪。
母亲时常以泪洗面,皆因侯爷偏宠西院李氏。
西院那位妾母李氏,深得父亲恩宠,他多次撞见父母为其争吵,母亲指责父亲“宠妻灭妾”,父亲却怪母亲风言醋语,居心叵测。
他与李氏很少接触,倒是与年长他八岁的长兄宋濂时常相伴玩耍。
可母亲却多次提醒他莫要与长兄过度交往,其母蛇蝎心肠。
那年祖父新丧,父亲竟要立庶长兄为世子。
母亲哭诉:“立庶乱嫡,此乃取祸之道!”
父亲却不以为然:“长不立幼,古之常理!”
可兄长虽为长子,却也是庶子,若是立其便是破了当朝规矩。
谁知父亲宁可与母亲和离,扶李氏为正室,也不愿改变心意。
一时间,侯府平地风波,趋向诡谲。
虽然最终老祖宗出马,阻止了父亲一心立长的意愿。自此父母感情轰然破裂,父亲从此鲜少踏足东院,母亲便常常独守空房。
反观西院,不仅张灯结彩,扩院建庭,一派其乐融融。
恰逢庶兄弱冠,西院送来冰镇果浆。母亲归宁未返,东院下人不敢擅动,便置于一旁。
炎夏酷暑,他喉间干渴,趁人不备饮下果浆。谁知其中暗掺柑橘,他饮后浑身起疹,高热不退。
母亲心急如焚,托人请了宫廷的名医为其诊治,约莫过了半月,身体才转好。
而李氏竟未受责罚,侯爷还为其开脱:“她岂知昱儿忌口?”
这种鬼扯的理由都肯信,简直荒谬绝伦!
见丈夫已经被妖妇迷得失了心智,母亲携子女归宁半载,朝野哗然。侯爷迫于舆论,方亲去尚书府,请罪接回妻儿。
自此母亲常训于他:“切记女子小人,最为难养。”
沉迷女色,乃不肖子孙,不堪造就。
宋昱谨记母亲教诲。
及至宋昱束发,分房独住东房,更亲眼目睹丫鬟们争相献媚。不仅有暗中下药的,甚至有人衣不蔽体闯入寝房...
寻常男子十五六岁便知人事,贵族子弟多有通房。他却至今未近女色。
宋昱一怒之下,尽逐女婢,只留年长的嬷嬷料理杂务。
自此,东房前院再不见年轻红粉。
府中缺了女子,有些事男子不便,只得往后院请人。
贴身侍卫颜昭曾劝,“公子何必因噎废食?”
宋昱冷笑道,“你看那西院李氏,表面温婉,内里蛇蝎。这些丫鬟,哪个不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