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幸识君 > 第130章 信关(一)

幸识君 第130章 信关(一)

作者:某不知名写手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4-05-28 14:41:23 来源:文学城

令孟琅始料不及的是,朝廷没有立即派兵增援。

犹豫的理由有很多。孟璋的信在路上跑了一个多月,没准这段时间仁关已经失守了呢?要是失守,贸然派兵只会带来损失,要没失守,其他四关离仁关更近,它们会派兵支援的。况且,由于凌汛和匪乱,朝廷今年收入骤缩,而派去剿匪的军队又带来一笔巨大的开支。现在派兵,军费从何而出?

就算要派兵,让谁领兵也是个问题。孟琼年纪太小,资历太浅,无疑不能去,岳安国是朱营统领,得看守皇宫,闻中尉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掌管禁军的中尉!余太尉提议让靠近仁关的两个封王出兵,徐风王十分赞同,急遣使者出发,但孟诚却觉得朝廷最好还是派些士兵去,如果实在没人去,他愿意领兵前往。

这下可把徐灵急坏了。她跑到徐风王面前哭闹,说她的儿子已经生死未卜,如今怎么能让她的丈夫——一个从没带过兵的人上前线?孟诚已经年近半百,还是个文臣,如果这样一个老人都能上前线,那干脆把她这个老婆子也送去前线得了!

就在这时,留在京城的七王子突然跳了出来。他才满十七,还是个毛头小子,正厌倦了廣野安逸的生活,想去外面闯闯。他这一时兴起的举动让他爷爷余太尉很为难,他赶紧派人给女儿传消息叫她把七王子关起来,别捣乱。

但徐灵郡主可不会罢休,她说,干脆把孟琅孟琼都送过去算了!整个廣野就只有她的儿子不是儿子!她不仅在徐风王面前哭,还在太后面前哭,这期间又耽误了七八天,第二份急报传来,义关破了!长明太子用的是声东击西!

廣野西边有仁义礼智信五关防守着长明,南边以广阔的厝梦河抵御瀛水,北边则有横山天险。义关一破,就是信关,信关一破,长明就可沿梦厝河顺流直下,插入徐风的腹心!

因此,义关是五关中最高大、最牢固、防守最森严的一关。徐风先王还特意在义关附近封了一个王爷,让他监视边境——那就是惠王。可就在今年,惠王被夺了爵位,他的兵权归了朝廷,义关得不到他的支援,竟然被攻破了!

徐风王乱了阵脚,再不拖延,立即派七王子、孟诚和岳安国带兵支援。徐灵郡主这下没理由哭闹了,徐风王也派了自己的儿子。

孟诚走的那天,徐灵郡主几乎哭成个泪人,战争啊,她从没想过徐风会迎来战争,毕竟徐风已经一百年不打仗了啊!那天七王子也哭了,他听到义关如此迅速地被攻破后突然害怕了,可他已经反不了悔了。

留在廣野的孟琅处理孟诚遗留的工作,同时也辅佐岳相。他现在有了一个小小的官——长史。孟琅头一次知道,打仗原来需要比士兵多得多的人。每一个士兵背后都有一大群看不见的人:缴纳粮食的人,运输军饷的人,修筑工事的人,做饭的人,织布的人,各种各样的人。

这些人所做的事,一言概之,就是徭役。在这场战争之前,徐风王才征了十万人修筑万金园,这些人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在廣野劳作了整整一年,又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才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服役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传统上规定的一个月,他们的土地已经荒芜,妻儿面黄肌瘦,乞讨度日。

这时候,他们又接到了服役的命令,且这一去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自然而然地,这群人逃跑了。

按理来说,他们去年已经服了那么久的徭役,不应该再征他们去服役,可一来,那是去年的役,今年是新的一年,有新的徭役;二来,封地上的百姓不服朝廷的徭役,他们要为自己的主子干活;三来,当官的人和他的亲戚也不用服役;最后,有钱的人可以交一笔钱,让胥吏去抓别人。所以,服役的往往是同一批人。

这些人逃跑后,就得重新抓人。于是徐风四处都在抓人,都在跑人,廣野原本有很多乞丐,现在乞丐也不敢上街,怕被抓走服役。孟琅每次去岳府时,都会经过那些原本车马骈阗而今已冷冷清清的的街道。但岳府门前却不断有人进进出出,这些人都是来找岳丞相的。

岳丞相手握大权:他估测需要多少钱、多少兵,分摊到各个地区又是多少,什么时候这些兵和钱一定要征到,征不到又该如何补救。不断有问题出现:有人逃跑,有地方歉收,有百姓闹事,还有大臣抗议。

是的,随着各地的乱象和战况的恶化,有大臣跳出来非议孟诚了。他们认为,要不是孟诚没有处理好北方的匪乱——尽管他是去赈灾不是去剿匪的,国库就不会如此空虚,朝廷也不会这样左支右绌。他们还认为,要不是孟诚没能继续维持和瀛水的结盟,他们现在就能朝瀛水借兵了,兴许,长明还会因顾忌瀛水而放弃进攻呢。

这时候,前线传来了一个噩耗。

孟诚一行在梦厝河遭到了瀛水的袭击。那些精通水性的瀛水人竟然在这数九寒冬潜入了冰冷的河水,在徐风的军船行过时用钩子钉穿了船板。五艘军船沉了三艘,五千士兵死了七百,逃了一千,讽刺的是,瀛水人弄穿船后就跑了,那些士兵不是被打死,而是淹死的。

孟诚之所以选择水路,一是因为这样能大大节省时间,二是因为去年秋天瀛水人抢夺了长明的边境,却给徐风王的母亲送了寿礼,虽然不多,但总归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孟诚便判断瀛水与长明关系依旧紧张,不会阻挠他们走水路。

可他判断错了,由此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他因落水得了伤寒,几乎丧命,不得不滞留在一座小城。孟诚派了两位使者,一位回朝廷报告情况,让徐风王警惕瀛水,一位则去了南关,告诫那里的将领防备瀛水的偷袭。同时,那名使者还找到了孟琅,给他带来了他父亲的口信。

孟诚要他赶上岳安国,务必随军抵达前线。

孟诚坚持要孟琅去前线的原因是他想让儿子替自己试探议和的可能。遇袭后,孟诚立刻意识到长明早已勾搭上瀛水,寿礼和掠边都不过是做戏。长明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子早就筹划好了一切,此人心机之深沉令这位老臣不禁感到忌惮。他有预感,这场战争不会轻易结束,而徐风绝对经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与大儿子的看法不同,孟诚认为就算对方是头老虎,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就能让它按照自己所想行事。长明太子还有四位哥哥在国内虎视眈眈,议和并非绝无可能。若能让长明不战而退,对徐风来说将是最好的结局。

孟琅从繁杂的公务中抬起头,乘一匹马昼夜奔驰,他终于理解了大哥当时急奔回廣野时是什么心情。他从没骑过这么长时间的马,积雪未消的泥泞土路上,看不见一户人家。他不知何时徐风竟已如此荒凉,他以为徐风到处都是廣野般的迷烟繁华。赶上岳安国时他几乎走不了路,他的大腿内侧全让马鞍磨烂了。

他看到的是因漫长的行军而疲惫不堪的士兵。他们不是岳安国原先统领的那支精锐部队,而是徐风王临时征起来的杂货军。这些士兵穿着自己的衣服,拿着样式不一的武器,拖着沉重的脚步向信关前行。半化不化的雪使得道路泥泞不堪,雪水浸透了士兵的鞋,他们的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

看到孟琅出现,这支队伍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好一会几个士兵才拿刀对准他,惊慌失措地大声叫喊。这些人平时没有作战的训练,实际上,他们是农民、匠人、小贩或其他什么人。他们唯独不是士兵。

这里面唯一有军人气概的是岳安国和他带来的几百亲兵。他们装备精良,有箭有马,与后边那群乞丐般的军队简直是天壤之别。

此时,岳安国十分烦躁,他根本不想打这场仗,也不想带这么一支完全没有战斗力的军队,遭到瀛水偷袭时他还以为他们能换条路,结果他竟然还得朝信关出发。

这么久过去了,谁知道信关还在不在?要是信关失守,他们就是在送死。最好的办法是让徐风西边北边的那些封王去支援,可他们一个二个都宣称得了病,压根不接见徐风王派来的使者。那些受封的王子也装聋作哑,心安理得地蜗居在王府里。

岳安国不想去信关,他想从礼关突袭,收回义关,解除长明对信关的压迫之势,同时还能挽回已经有些孤立的仁关,但大王命令他去义关,他不能违抗王命。

这一路上最让他烦心的就是那个七王子。这位王子没穿过比绫罗更粗糙的衣服,没用过比粱肉更简单的膳食,没走过一里以上的远路,也没骑过一个时辰以上的马,自然也没打过仗。

七王子所知道的战争是戏里的大杀四方,是书上的功成名就,是画中的塞上长城,他所经历的却是没完没了的行军,大腿内侧给鞍鞯磨得破烂,脸和手被寒风冻得红肿。

出发没几天后,这位王子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跟个孩子一样哭叫着要回去。孟诚和岳安国不允许,他就骂他们,那字眼很难让人相信是出自一位高贵的王子。

他不愿骑马,要两个士兵抬着他,屁股底下还垫着柔软的皮毛。他不吃干粮,要人捡来柴火打来野味给他做热菜。他不拿武器,让一个士兵拿着弓、箭和刀。他看起来就像个出门远游的贵公子。

在梦厝河遇袭后七王子吓破了胆,说什么都不愿再往前走,像个无赖一样躺在地上。这令岳安国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一刀戳在七王子头边,终于把这位娇生惯养的王子从地上戳了起来。现在,孟琅来了,岳安国心情更加烦躁。

又一个公子哥,他想。他还记得跟孟琼一起剿匪时那小子说过的话:他二哥成天泡在书房,连剑都没摸过。

谢谢第68、69、70、71、72、73位新收藏的读者。虽然君稚曾讲过景懿成仙的故事,但他所讲的远不是全部,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还需要大家继续看下去。我想,应该有些地方会出乎大家意料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0章 信关(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