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刑警往事 > 第29章 第 29 章

刑警往事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蓝底白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8 16:05:42 来源:文学城

三、暗夜追凶

怀揣报效家乡的信念,趁着年轻,我选择了回九江市公安局工作。 2017年5月中旬,九江市公安局人事处正式通知我去上班。我先去了刑侦支队报到,上班第一天,就被告知要派我去基层锻炼,因为刑侦支队是机关,经领导研究决定,我要去基层锻炼,具体时间待定。当时我的内心有一万头羊驼在欢腾,我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十三年,结果告诉我还需要去基层锻炼。没有办法,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接受组织的决定。我满怀期待的去了浔阳区刑侦大队。浔阳区刑侦大队,在江西的刑侦系统里,属于比较有战斗力的,多次受各级表彰,刑侦大队长还被评为全国“百佳刑警”。

刑侦大队是一栋独立的办公楼,与浔阳区公安分局在同一个院内,原是浔阳区法院的办公楼,建设于九十年代初。房屋质量杠杠的,就是有些老旧。浔阳区属于老城区,总人口仅35万人,民警总数370人,在我看来应对日常工作,很多时候还有市局的警力,所以绰绰有余。刑侦大队人不多,几十个民警。案件也不算非常多。也没有硬性的破案率任务。日子还是很惬意的。

在晃了半个月以后,一天早上我刚到单位,就接到大队长的电话,让我一起到支队参加案件的侦破。到了市局刑侦支队,我才直到,也没有跟我说什么案子,就让我开始查,我都是懵的,不知道要查什么。直到晚上开案情分析会,我才知道原来瑞昌某批发市场,一对夫妇被人杀害,要追那名凶手。随即我被拉入了一个工作群,瑞昌刑侦大队的将前期侦查找到的视频发了过来,视频中,一名男子正持刀,追赶一名女子,追上后,就用力将那名女子按住,用刀割脖子,场面残忍,三段视频,总长约两分钟。女子不断反抗,试图阻止那名男子,但是都是徒劳,眼瞅着脖子被割十几刀,全身已经到处是血,视频中能看到,女子一度挣脱出来,双手捂住脖子,鲜血一直往外冒,她毫无方向的四处乱跑,试图躲藏,脚步蹒跚,那名男子跟在后面,直到那名那女子倒在地上不再动弹,地上是大量的血迹。多年的刑侦生涯,看过无数血腥的现场,隔着屏幕,我都能闻到那浓烈的血腥味。这是我第二次从视频中看到血腥的作案场景,上一次我还是在晋江,一名男子持刀将自己的姐姐砍死后,再用刀割破自己的脖子,导致颈动脉破裂,视频中,男子脖子喷出的血,直接喷到屋顶,如果没有屋顶阻隔,至少能喷出三米高,短短一分钟后,男子便倒在地上抽搐着,这是死亡前最后的动作,三分钟后,他就血流干而死。

案情分析会上,瑞昌刑侦大队介绍了一下案情,经过前期侦查,犯罪嫌疑人为郭某。经过与外围群众以及郭某儿子了解前因后果:在瑞昌某批发市场,犯罪嫌疑人郭某,是一批发部的送货工人,除送货外,还负责代收货款。郭某是海南人,与瑞昌籍前妻结婚后将户口迁到瑞昌。两人育有一子。后因两人性格不合,选择离婚,婚后前妻外出打工。郭某则留在了本地,儿子则跟着郭某在瑞昌生活。郭某性格内向,脾气较为暴躁,还好赌。经常参与赌博。打工收入并不高,入不敷出,他就打起了货款的主意。可惜郭某只有小学文化,智商确实不高,代收货款,需要对账的,没多久,账就对不上了,批发部老板和老板娘就发现了此事,郭某已经侵占了几万元。郭某也认账,但是到此时,郭某已经将钱花掉了,按照郭某的性格,没有什么积蓄,更没有值钱的物品可以变卖用来还钱的,最后协商好,继续打工,从工资扣除。干了近一年,趁着老板娘不注意,郭某“狗改不了吃屎”,故技重施,又侵占了几万元,不过很快就东窗事发。这次老板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郭某的工资,还完钱,还要很久,正好郭某儿子已经满了16岁,辍学在家,叫郭某儿子一起打工还钱,每个月只发500元生活费。

郭某没有办法,侵占几万元这是刑事犯罪,如果真追究责任,要去坐牢的,到时候小孩子还是没人照顾。没有办法,郭某只好选择同意,带上儿子一起送货还债。但是送货可是苦力活,16岁的少年哪里吃得了这种苦,就开始每天跟郭某哭诉,叫苦叫疼。由于两次的事件,老板和老板娘就看得很近,变得刻薄起来,每天都没有什么好话好脸色,经常骂这父子俩。郭某脾气本来就很暴躁,经常与老板和老板娘吵架。案发那天在店里,郭某送货回来,再次,因琐事跟老板吵了起来,积了很多怒火的郭某,拿起一把削菠萝的专用水果刀,刀尖部分是向内弯勾的那种,动手将老板打到,持刀就将老板脖子割断,导致颈动脉破裂,流血过多而死,然后持刀追杀老板娘,就是我们看到的视频那段。几分钟内,夫妻两人就被杀死。

案发后,郭某骑电动车离开。之后转乘出租车到了码头镇,天黑后,从码头镇坐车到了九江市区,晚上23时许,消失在九江市区。由于犯罪嫌疑人郭某来到九江市区,所以,刑侦支队组织抽调了市区刑侦系统的精兵强将,组成专案组,围捕犯罪嫌疑人郭某。但是犯罪嫌疑人郭某,持有的两部手机,再进入市区后,就关机了。经查,他在九江市城区没有任何关系人和可能得落脚点,所有关于他的全部线索全部中断。

我们要从头开始侦查。此时离案发已经过去了24个小时,大部分的线索都中断了。我仔细看了多遍犯罪嫌疑人郭某行凶时的视频,发现其按住被害人持刀割喉时,自己的手也被割到,就问瑞昌的兄弟,瑞昌刑侦大队前期侦查工作的时候,获取了一条信息,有群众反应,郭某曾在某诊所包扎过左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郭某还去了理了个光头。

在九江市城区,过去的十年间,安装了大量的视频探头,这些视频监控被统称为“天网”,这个名字取得很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过这些视频探头建设得真不咋样,由于是交由公司建设,只追求数量,没有系统的规划,为了建设而建设,前端位置不科学,后台乱七八糟,没有网络规划,没有存储规划,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而建设,几乎忽略了视频的应用,建到哪里算哪里。据刑侦的兄弟反应,当初由一群很业余的人建设的,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建设了天网一、二、三、四期,第一期全部报废了,剩二、三、四期,还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视频平台上,主要原因是分属不同公司承建的,加上网络的原因,一直未能整合。要看视频的时候,需要打开不同的软件平台,进行查看,总是在不同的平台切换,这个我还能适应。首先需要克服的是,不同平台上的时间差,由于建设各自为阵,不能有效统一,三个平台没有统一校时,看视频需要额外的增加一个计算时间的工作。不过需要吐槽的是,网络速度是硬伤。由于网络规划不科学,网速似乎是看心情,是好是坏,视频录像播放的时候卡顿是正常的,经常出现极其慢速的播放,这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情况有个专业术语,掉帧,就是数据丢包,一段视频凭空消失了,就看不到了,由于视频不连续,你很难判断。当年建设的时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用的是前端存储的模式,回放视频录像,真的是考验我的耐心。

监控的位置安装得也非常不合理,视频建设的点位设置,并不少完全按照视频侦查学的方法来设计的,几乎每一个路口都有视频盲区,看着确实很累。由于没有办法准确的在地图上精确作业,我只能请一个熟悉本地视频探头位置的同事帮我找具体位置,在他无数次翻白眼之后,我总算是弄清楚了我需要的看的视频录像。

回放的录像也是让我大跌眼镜,说好的高清视频,结果跟标清的视频没有两样,夜间的录像非常模糊,其实白天也没好到哪里去。至于具体原因,已经无法深究了。虽然被吐槽,但是有总比没有强,视频条件不好,但是技术理论是一样,方法万变不离其宗,视频发现,视频追踪,

我非常佩服九江刑侦的兄弟们,在这么差的视频条件下,克服非常多的困难,付出极大的代价,他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破了非常多的案件,还屡破大案要案,打出了声威,很多周边的犯罪分子都不敢来犯。也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刑侦培养出了很多专家能手,让我自叹不如,由衷佩服。而且大家精神饱满,乐于拼搏,能跟这样的一群兄弟并肩作战,是莫大的荣幸。

言归正传,视频条件再差,也还是需要靠人去看,然后研判分析,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刑警都是强者。根据其他技术支撑部分提供的数据,犯罪嫌疑人郭某手机关机前是从九瑞大道方向过来的,根据推算,犯罪嫌疑人应该是走九瑞大道过来往十里大道向南,往庐山方向去的。

根据他最后出现的时间,我们几个负责看视频的侦查员,就沿着十里大道上,把沿途所有的视频录像都翻出来看,一人看一个。最后我在汽车南站附近的一个摄像头,看到了一个手提袋子疑似光头的男子的背影,他沿十里大道向南步行。说实话,就算是正面,我们也无法认清。我们每个人拿到的照片是其他部门提供的,犯罪嫌疑人郭某的微信头像。大头照,而视频中非常模糊,能看清是个男人就相当不容易了。

那个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半左右,九江城区并没有多么繁华,虽然是夏季,但是那个时候街上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个时间段出现,刚好温和的光头男子,按照视频侦查学的角度,应该列为对象,继续追踪,追踪了大约半个小时,过十里大道长虹大道路口后,在703医院门口附近,一个人行道上的摄像头,拍下了可疑男子正面的录像,但是,画面模糊不清,无法辨别。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我注意到这名可疑男子左手上好像有一团白色的东西,把录像下载下来,仔细看,放大看,确认应该是包着的纱布。结合瑞昌刑侦大队前期的侦查情况看,基本上可以确认这是犯罪最嫌疑人了。嫌疑人的线索又接上了,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这是二十个小时之前的录像了。现在能抓住他的唯一线索就是视频追踪了,为了能确认嫌疑人藏身之处,再实施抓捕,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把录像追踪完,尽可能的压缩时间,赶在犯罪嫌疑人郭某转移地点前,找到他。

现在,视频追踪的事情交给熟悉地形的侦查员来做,晚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去刑侦支队的食堂吃饭,作为刑侦支队民警,我到支队来报道已经二十几天了,这是我第一次到自己单位食堂吃饭,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我,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在他们看来,我是浔阳区大队过来的,在浔阳区那边,我是支队赶下去的帮忙工作的,这种两头落空的状态,找不到组织,无依无靠,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这种奇特的感觉,我还要承受是十一个月。不过当下,我要做的是抓紧时间吃完饭,其实留给我的时间不过了,必须争分夺秒找到犯罪嫌疑人郭某。刑侦支队食堂的饭菜还可以,长期在刑侦一线紧张的工作习惯,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我吃饭速度很快,五分钟我就已经赶到电脑前,继续看视频。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布置分工,安排看不同的视频,每个人看不同的点位,不同的时间段,一路跟踪过去,在十里大道动力机厂路口,嫌疑人消失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最后一个看到嫌疑人的录像是,时间是晚23时40分许。我们被指挥看周围的摄像头但是,看到凌晨5时,都没有发现。在大部分眼里,我是新人,地形不熟悉,还喜欢指使人,大家似乎都不太待见我,既不听我的指挥调遣,也不怎么跟我交流。我完全沉浸于视频侦查,按照我的侦查方法,抛开他们,于是我一个人,没有人管我,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看视频录像。

视频侦查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科学,讲究艺术的科学。

吃过晚饭,我打起精神,调整思绪,坐在电脑前。这之前半天的视频追踪,我基本上已经把地形和监控位置都摸清楚了。而此时除我之外,所有的人焦急盯着各自的电脑屏幕,目不转睛,期望能在各个录像中找到犯罪嫌疑人郭某的踪迹。此之前,还有领导要求扩大视频搜索范围,并且发布指挥命令,但是现在没有人能够坐镇指挥,几个领导无奈的坐在旁边,只能静等结果。

我跟大家都不熟悉,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我,也没有人注意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只是听说新调来一个同志,不知道我能干嘛,我在刑侦支队总共没待几个小时,除了花名册上有我的名字外,我几乎不存在。想一个吃空饷的挂单户。

负责指挥的领导,在哪里要求看这里,一会又要看那里的视频,我并不理会他,当然,此时也没有人能配合我看视频,我只能自己慢慢探索。多年视频侦查积累下来的经验告诉我,按照视频追踪的原则,延时追踪,对象在哪里消失,就在哪里找回来。既然嫌疑人在动力机厂路口消失,那我就继续看这个摄像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专门问了一下现场的环境,在“锦绣江南”不远处,一处河边的位置。查看卫星地图,那个位置是一个休闲公园,嫌疑人完全可以徒步穿越。但是那周围所有的出入口路口都有监控,不可能凭空消失。经验告诉,那个位置一定发生了什么事,犯罪嫌疑人郭某在整个位置耽误了。

我一反常态,默不作声的投入到看视频录像的工作,在过去很多年里,我都是这样,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工作的时候,我可以是话痨,一旦投入工作中,看起视频录像,我就人机合体了。不知道是视频平台的问题,还是网络问题,播放录像总是断断续续,非常不稳定,晚上七、八点的时候,网速最慢,回放视频录像时,根本无法多倍速播放,时不时卡顿一下,时快时慢,甚至出现慢放,看着着急,我只能耐着性子看,抑制住想砸电脑的冲动。还好,高峰时间段过后,视频播放又恢复正常,我继续使用4倍速看视频录像,快速浏览录像,晚上光线非常差,能看到的图像非常模糊,我的眼睛盯着画面,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视频录像中,夜已经很深了,画面中一段路面,一个大草丛,绿化带,路灯只剩下一半,路上车已经很少,很久才会有一道车灯闪过,没有行人,偶尔有一只猫一只狗出现,转眼就不见了,犯罪嫌疑人自从躲进那个小公园后,就再没有出现。整个画面似乎静止不动,如果不是那个时间字符一直在跳动,我真怀疑画面卡住了。录像时间字符跳到了凌晨四时,路上开现三轮车,电动的居多,有的是空车,也有一些货斗内堆满了蔬菜。劳动人民开始了辛苦的一天。有一辆环卫车出现,环卫工人下车收拾垃圾桶。

画面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天空由黑变蓝再变灰,我意识到天就要亮了。我伸了个懒腰,长时间坐着,几乎是一种姿势盯着电脑屏幕,全身的肌肉都很难受。真实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多,太投入看监控录像,市场会让你思觉失调,搞不清楚真实的时间,有时还会日夜不分,生物钟变得混乱。我调整了一下姿势,继续盯着屏幕,突然,画面的中心位置的绿化带里钻出了一个人,我立即暂停,将录像重新倒回去,凌晨五时许,一名男子真的从绿化带的草丛中钻了出来,活动了一下,随即往路上方向走去。仔细辨认,还是一个光头,正是消失了的犯罪嫌疑人郭某。

我抬头看了一下周围,确认了一下自己的位置,身处在刑侦支队的合成作战室,回来一段日子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忘了自己在哪里,总觉得自己还在八百公里之外,还在福建的视频工作室里,很多时候必须努力看一下周围,发现周围坐着的都是比较陌生的面孔,我才能真实的确认自己在哪里。此时,合成作战室的会议桌边,支队和大队领导在刷着手机。在各个台子上,剩下的人懒懒的,各自坐着,刷着手机,打着电话。仅剩几个人还在看视频。

我低头看了一下手表,这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连续看了三四个小时录像,总算是有了发现。我大声通知了大家,我找到了犯罪嫌疑人郭某了。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浔阳刑侦的陶大,年初他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公安功模代表,专门进京接受表彰,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此时风头正劲,年中的时候还获评全国百佳刑警,荣誉非常多。陶大是黄梅人,个子不高,可以说有些小个,从身材看,绝对看不出来是个刑警,他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眼珠转得很快,眼神跟戏剧里的演员的眼神很神似,他本人也喜欢听传统戏剧。

陶大放下手机,问我在哪里发现,我告诉他就是动力机厂路口。所有人向我围了过来,我重新播放了一下录像。大家立即回头,开始继续追视频。很快就在下一个路口发现了郭某。新的问题来了,沿着十里大道,往庐山的方向走,就是乡下了,监控越来越少,有的路段甚至没有,视频离他还有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差,按照我们找视频的进度,效率令人担忧。

还是要加快进度。同事们在连续多个路口,都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他徒步向南往庐山的方向前行。按照视频侦查原则,跳跃式追踪,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选择了十里大道的尽头,在印日荷花小区三岔路口的视频探头录像,通过预估他步行需要的时间,来看视频录像。这个位置离动力机厂接近5公里,他一个小时差不多能走到。根绝他在一个路口停留的情况,我就选择了6时30分许的视频录像开始看,此时天已经大亮,光线条件很好,我选择8倍速快放视频录像,很快就在视频中发现了犯罪嫌疑人郭某的身影,他正快步向南,走到左边的岔道,那条路是前往庐山脚下的,正好是莲花洞风景区的地界,在网上就没有视频了。视频中,郭某走进了一条小路,那条路有一座小桥,过桥后就是上山的小路。

继续往后看到上午9时,确认郭某没有从那出来。为了防止漏网,我们把周边能找到的视频都看了一遍,没有他的影子。此时,我想去现场看一下。于是,“胡子”开着车,我们就出发去现场了。胡子是上饶人,一直在浔阳刑侦工作,视频侦查水平不错,实战经验丰富,被调到支队继续从事视频侦查工作。按照视频侦查的理念,此时就要去现场找了,看看嫌疑人怎么消失,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我们两人出发没有多久,就接到电话,专案组的其他人也要过来。支队长甚至调派了两只警犬过来支援我们,如果有可能的话,利用警犬快速突破。犯罪嫌疑人郭某是海南人,野外适应能力很强,生存能力不弱,而且吃苦耐劳,身体也很壮,他在山里待上一段时间,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果他藏身在山里,这里地形复杂,容易藏人,经常有驴友进山游玩,结果被困,我们进山要搜几天,才能找到人。山脚下四周都有人居住,很容易获得所需的生活物资。进一步想,如果犯罪嫌疑人郭某弹尽粮绝,是极有可能出来获取给养的,一旦遇到群众狗急跳墙,身背两条人命,可能就会继续危害社会了。时间一分也不能等。为了早日抓获犯罪嫌疑人,支队长吩咐,可以的话就组织连夜搜山了。搜山最好的伙计就是警犬了,为此支队长调来了警犬。

我和胡子还在看印日荷花小区的监控,监控显示,嫌疑人郭某已经走到那条小路,应该是进山了。视频录像显示,他是直接走过去,没有做任何停留。我们从保安室出来的时候,路边已经停了一排的车子,专案组的人全倒了,带着手电和装备,一辆皮卡上带着两只警犬刚刚抵达,训犬员将警犬牵下来。警犬坐在路边,伸着长长的舌头。我们在等从瑞昌赶过来的的民警,他们带着犯罪嫌疑人郭某的衣服和个人物品。

瑞昌的民警赶到时,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深夜23时了。两只警犬嗅了一下郭某的衣服,然后往那条小路进发,警犬受过专业训练,全程都没有发出声音,犬吠声都没有。我们在路边等待,训犬员已经拉着警犬向山里进发了。

我们几个人正在闲聊,无意中抬头望去,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盯着大门旁边的围墙边,正对着大门口,通过摄像头连接的线路看,摄像头是从围墙后面的院子过来的。这个院子有个铁质大门,锈迹斑斑,已经上锁。四处低矮的围墙上,爬满了各种职务。透过大门,院子的一排房子里面也没有灯光,院落内长满一簇一簇的野草。我爬上围墙,仔细查看了摄像头,发现摄像头并没有在工作。获知这一结果,所有人就只能坐等警犬的消息了。

没过多久,警犬回来了。从那条小河上的桥过河,就是进山的一条小路,警犬刚到小路没有多远,不知道失去了目标,还是什么原因,警犬就往回走了。具体原因不详,可能味道被干扰,还有可能时间过去太久,味道已经消散,警犬可能也失去了目标。

到了皮卡车前,两只警犬,不约而同的吠了两声。

六月初的庐山,夜间温度还是很低。一阵山风吹来,我打了个冷颤。两声犬吠声,打破了夜间的寂静,各种狗的叫声此起彼伏,旁边就是靠山吃山,因为地处风景区,这里的村落里沿着进入景区的道路两侧,开了很多家各式的农家乐,餐馆饭馆。俨然特色饮食一条街。而我们停车所处的位置,正好是路口,往上走一百米就能看到农家乐的招牌。

按照训犬员的解释,警犬已经失去了目标,无法进行追踪。没有警犬的指引,我们进山如同大海捞针。在夜间,无法安全有效开展工作,再加上警力太少,这么点人进山,首先自己都没办法保证安全进出,上山搜捕的目标暂时无法实现。支队长只好放弃了搜山行动。留一组人在现场开展工作,其他人全部返回支队。计划第二天再向局里申请调动警力,进山搜捕。近十辆车的车队,开始返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光影。

回到支队合成作战室,领导布置了一下工作,大部分人就各自回去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进山搜捕。但是我还是觉得漏了什么,我不能确认嫌疑人会一直在山上,刑警重证据,在没有其他证据支撑的情况下,我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前期侦查也没有了解到犯罪嫌疑人郭某的真实性格,无法准确判断,不可能靠主观臆断就说郭某在山里。会议的最后,我提出意见,视频是十几个小时以前的,必须把视频里嫌疑人出现的时间差压缩得足够短,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抓捕。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继续看下视频录像。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坑,已经是凌晨,意味着要通宵查看视频。于是这个坑我挖的,我自己填。因为可以看的录像的就剩两个视频头,无需很多人,领导安排我留下来继续通宵研究视频,浔阳大队视频侦查能力全市最强,于是留下老杨和老冯,我们三个人足够了。

所有人走后,合成作战室只剩下我们三个人,在桌子上堆满了泡面和零食,我给自己泡了一桶面,加了火腿。老杨和老冯的心情估计不太美丽,不说我也清楚,我挖的坑,让他们两个跟着填坑,有点对不住他们。所有人走后,我说我一个人就够了,让他们两人先去休息,于是他们两个就决定休息,没有继续看视频,而是去隔壁房间的沙发上睡觉了。

合成作战室,由两个房间组成,一个房间是办公区,内有两张专用办公桌和一张可以改为床的沙发,这是整个合成作战中心唯一一张沙发。市区的公安系统,后勤保障比较困难,受制于地理位置和办公条件,没有办法给每一个民警提供休息的床位,大部分人都是睡沙发,地板和自备旅行折叠床。合成作战中心,剩下的一间就是工作区,面积也不大,我们平时都在这里开展研判工作。研判席位由三排组成,每排四个共十二个,上面摆满了电脑显示器,各种纸,看上去非常的凌乱。另外还有一个大屏和一张会议桌。此时会议桌上两箱的泡面和一箱的零食,看得出来,这是这里的习惯,每到专案组加班,就提供这些用于补充体力。

时间是凌晨二点,工作区域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坐在第二排中间的席位上,看着电脑显示器录像。四周非常的安静,只剩下电脑的散热风扇努力工作的声音,空调此时都已经停止工作了,室内温度不高,我其实很怕冷,所以我把温度设置在26度。

我想起了五年前的那些夜晚,我也是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脑前,仔细的看录像的每一个画面,不放过一个细节,那时我还非常年轻,全身都是力气,永远不知道疲惫,心中充满信念,靠的是信念在支撑自己,不断的摸索和挑战,人很毛躁。五年过去了,现在更多的是靠技术和经验,不再轻易犯错,更加细致和缜密。可以独立的思考,不受他人影响,做出自己的判断。

多年累积的经验告诉我,还是老办法,方法很简单,嫌疑人从这个位置的摄像头视频范围内消失,就有可能再从这里出现。我必须确认嫌疑人是否下山,而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没有了,技术手段靠不上用场了。唯一的可用的,就是视频录像。我继续打开“印日荷花”路口的视频录像,从发现嫌疑人郭某进入上山小路的时间开始看起。看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突然感觉自己非常疲劳,犯困。此时是凌晨3时许。我没有选择继续坚持,我的身体已经向我发出了警告,继续坚持只会让工作效率变低,让自己的身体垮掉,人的状态变差也极其不利于工作的。我没有迟疑,我把录像暂停,我找来另一把椅子,脱了鞋将脚放在上面,然后找了一个舒服一点姿势,闭上眼睛,迅速进入了梦乡。

那个梦里,我还在晋江,阳光明媚,同事和朋友都在,我开车行驶在世纪大道上,我要去看看视频的安装情况,我要找施工工程人员。有朋友约我一起去海钓,吃海鲜。一切都像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案件的烦恼。我不知道开了哪辆破车,不管怎么踩油门,车子就是不走,世纪大道很宽,双向十车道,此时我前后左右都没有车,我急的一身的汗。突然身体一滑,我看了一下周围,过了许久,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哪里。我感觉自己的腰很酸,睡觉的姿势不对,旁边没有人,电脑屏幕还是暂停的那个状态。站起来,走了几步,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喝了一大口水。又回到电脑前,继续看视频。

其实这段时间,我晚上都睡不好,就算躺在床上,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有时是在九江,有时又是在晋江,人昏昏噩噩的,每天都在做梦。其实从春节开始,我就两边跑,总是不固定,一会在江西一会在福建,处理工作调动的事情。等我真正安顿下来了,那种两边跑的心理状态还在,映射在我的梦里。难过的是,总是在半夜惊醒,每次醒了,都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一定要看一下周围,确认自己的位置。有时候加班睡着了,醒了还要问一下身边的人,我在哪里,让人很匪夷。

我那天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睡觉的地方一片混沌,如同置身于天地之间,我睡床上,在一片水上面,天地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界限,蓝天白云,水面也是倒影。水从床的位置不断的发出涟漪,一圈一圈,形成漂亮的水波,原本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水面,现在闪闪发亮。梦境里,我感觉自己很渺小,非常小,我想起来很小的时候,也经常做这样的梦,感觉自己很渺小,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又重复了这样的梦境。

从梦境回到现实,录像画面里,那个路口很热闹,人来人往,车来车去。我没有办法把播放倍速开得很大,最多只能4倍速,再快我担心会有遗漏。毕竟摄像头的位置不是很理想,视频中,人的画面都很小,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就会把对象漏掉了。

录像的时间快速的跳动,而我的内心此时却是心静如水,我安静的看着录像,等待目标的出现或者看不到他出现。在支队的合成作战室,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因为没有窗户,里面更多的时候像个囚笼,如果不看时间,完全不知道白天还是黑夜。录像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了,太阳快要落山了。我的手表时间是第二天的上午7时了。

画面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这次是从“映日荷花”的那块石墙后面绿化带出来的,我还在怀疑是不是郭某的时候,他的光头和步伐姿态就已经确认了他的身份。他是往山下的方向走。

跟五年前那个凌晨一样,我很兴奋,不一样的是,我没有手舞足蹈,也没有大声吼叫,我只是反复查看了一下视频,通过再次回访视频,确认是嫌疑人郭某,他从进山的那条小路走出来,出来后因为有太阳,便穿过公路,走到了映日荷花小区的前面绿化带的树底下,再从“印日荷花”那块四个大字的石头前面出来,横穿公路走到三岔路口的十里大道这一侧,通过路中间的斑马线,前往十里大道的另一侧,那边太阳晒不到,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夕阳的余晖照在他身上,在地上拖出一个长长的影子。视频中,他信步游庭,步速不慢,沿着十里大道方向向北市区的方向走。

图示:映日荷花路口(图片来自网络)

光头,蓝色上衣,走路的步态没有变化。就是一直追踪的犯罪嫌疑人郭某。

我按下暂停键,起身到隔壁房间,在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的呼噜声,老杨和老冯并排躺在沙发床上,还在沉睡。我摇动沙发床,将他们叫醒,大声告诉他们说郭某下山了。他们两人迷迷糊糊的看着我。我返回工作台,拿起手机,拍下了郭某出现的视频,发到了专案组临时组建的群里,告知大家,搜山已经没有必要了,嫌疑人并没有在山里,而是下山了,可能已经返回市区。

微信群里马上就热闹起来,所有人都在讨论,领导要求所有人赶回支队合成作战室。此时我有点饿了,在大家都还没到之前,我决定前往食堂吃早餐。早上起床也没有洗漱,没准备洗漱用品,也没地方。我就这样蓬头垢面的出现在局食堂,这是我第一次来局食堂吃饭。品种很多,按需自取,管饱。后来才知道基本上十几年没有变化的早餐品种,不管如何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好了。第一次都是紧张、兴奋还有很快,短暂,仅仅十分钟,与食堂的第一次邂逅就这么匆忙结束了。快速吃完早餐,我又返回了合成作战室,因为没有密码和指纹,出来的时候,我把门带上了,于是我进不去了。就在支队办公室走了一圈,知道有兄弟来,我才得以进入合成作战室。

八点半左右,人陆陆续续抵达。我还在继续追踪犯罪嫌疑人郭某的踪迹,我们离他出现的最后一次时间缩小到12小时内了,他还在十里大道闲逛。从现在情形分析,嫌疑人极有可能就在山下过夜的,专案组调整部署,一组人继续追视频,剩下的人,分成多组,分段在十里大道进行排查,发现嫌疑人就立即抓捕。

由于我通宵工作,关键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事情其他人可以接手,就让我回家休息。我也没有推辞,开车回家了。痛快的洗了个热水澡。

很久没有过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我躺在床上,其实没有任何睡意。回忆如同幻灯片,一张一张的在我眼前播放。很多人和事浮现在眼前,人生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你不知道会遇上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是在哪里,你看着沿途不同的风景,各有不同,你不知道自己会留在何处终老。

我的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据父母讲,我出生在生产队的仓库里,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后来上小学的时候又跟着父母四处迁徙,他们总是搬来搬去,小学的时候就转学了两次。好处是我结交了很多同学,我还住过很多地方,看过不同的风景,见过不同的人。再之后,父母跟随南下的大军一起外出闯荡,我则被称为留守儿童。我生活的环境一直在剧烈的变化,我习惯了这种变化,甚至很享受。长期的漂泊,让我无所畏惧。后来工作了,我很喜欢出差,全国到处跑,其实我很享受那个过程。认识了很多人,看过很多地方。稳定的生活对我来说有时像是一种梦幻。

回到江西工作以后,我有了新的生活,有了爱人,我决定稳定下来,不再四处奔波,结束漂泊。也不想出差了,每次出差都牵肠挂肚的。我真实理解那些奔波在外的人心理状态了。

我正要睡着的时候,帅薛发来微信视频通话,他又要出门去追逃了,骚扰我一下。蜜桃小王子“帅薛”就是在出差的时候认识的。典型的西北汉子。豪爽,实诚。我们一见如故。他属于自学成才的追逃专家,在公安系统内部,我们有个网上在逃人员系统,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将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信息登记在上面,并留有案情和法律手续,全国的公安机关如果有发现在逃人员,可以立即抓捕,再移交给办案单位。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机制,追逃成为了公安机关一项硬性考核工作。很多民警也练就了一身本领,成为追逃专家。我们追捕的对象就是俗称网上逃犯,民警很有创造力的,大家后来把逃犯成为“桃子”追逃变成了摘桃。蜜桃小王子是我给帅薛取的外号,是总结他多年追逃成绩最好的褒奖,他很乐意接受。

帅薛跟晋江非常有缘,多次过来追捕逃犯。那年我准备调回江西,清明节在老家,我在晋江工作十几年,这是第二次清明节在老家过的,那天祭扫回来,接到帅薛的电话,告诉我他要去晋江,我以为他开玩笑,他在深圳追捕逃犯,顺路拐到晋江去看看,这个顺路拐一下就是七百多公里。我答应他第二天跟他一起吃晚饭。根本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帅薛发来视频,他已经在火车上了,我这才反应过来,这哥们就是这个性格,实诚。于是提前结束假期,独自一人驾车就启程返回晋江,一路开了十个小时,晚上七点多终于赶到晋江,直接就到世纪大道梅岭双沟的一家当地有名的海鲜酒楼。勇哥设宴款待,我赶到包厢的时候,帅薛已经喝上了,看到我来,带着一身酒气,直接上来就是一个拥抱,这个西北的汉子,率真。帅薛和一名同事,两人,勇哥带队,运哥还有大队的几个跟帅薛熟悉的兄弟都过来,大家欢聚一堂。

帅薛酒量很好,据说白酒能喝不少。为了让帅薛对晋江留下深刻印象,勇哥特意买了几瓶洋酒,蓝带的。我一来,他就拉着我连喝了三杯,我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发晕。好在我们大队兄弟们人多。帅薛人实诚,谁敬他都喝,没几下就喝到卫生间里去了。

吃完晚餐。要到KTV唱歌,计划继续喝酒。结果一到包厢里,他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在KTV沙发上躺了一个小时,中途他还挣扎起来要继续喝酒,喝了一杯啤酒后,继续睡。我们把他扛回酒店。

他原来计划是第二天下午四点厦门回西安。结果宿醉,第二天都没有醒,在酒店里睡到了下午四点半。我中午到酒店,准备请他吃午饭的,结果他没睡醒。我一度担心他不行了,都要打120了。他同事告诉我说人没事,继续睡就好了。

我就回去休息,到了下午四点半,他才打来电话,我再次过去酒店接上他,出门转转,然后开车去了金井的围头,参观了围头边防派出所,用边防所的望远镜看了一下金门岛全景。接着在海边渔港,可以看到金门岛全景的位置,找了家海鲜酒楼,几个人点了一桌子的海鲜。旁边有人在吃饭,开了几瓶洋酒,喝到酒的味道,帅薛认怂了,此生唯一一次看到他认怂。

记忆是一个很美好的东西。他能存住你所想存贮的东西,也能去掉你不想存储的东西,就像从没发生过一样。喝酒断片就是这样。你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调回到江西工作一年后,帅薛,特意请假打飞的过来看我。他的微信朋友圈依然是全国各地跑,四处办案追逃。常有席地而坐吃饼、吃泡面的照片,依然是个快乐的王老五。

到九江后,我带着他吃着麻辣小龙虾、游览庐山西海、云居山,但是他坚决不肯上庐山,不肯说原因。

在我看来庐山是九江的魂。嫌疑人郭某从庐山下来,进入市区,被我及时发现两个小时后,专案组在排查时,在路上偶遇他,将其抓获。我是在专案组微信群里看到抓获现场的照片的。经审讯,嫌疑人郭某徒步进山后,藏在一处坟地,但是经不住蚊虫叮咬,藏了一天后,就下山了。冥冥中似乎早有安排,大山是有灵气的,它绝不容忍藏污纳垢,决不允许如此恶人藏身于山里的。

至此,案发后40余个小时,经过20几个小时不停歇的视频追踪,成功将犯罪嫌疑人郭某抓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