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刑警往事 > 第13章 第 13 章

刑警往事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蓝底白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1 17:02:12 来源:文学城

三、离奇坠楼的老板,死因成谜

鞋都镇的湖中村,与安平市区青阳街道交界,热闹非凡,交通便利,其实与市区融为一体,各类娱乐场所也是最多的,夜场纸醉金迷,夜夜笙歌,总有人会在夜场一掷千金。也催生了很多“娱乐圈”职业,妈咪,酒保,公主,K姐,K少,如果能看懂的,绝对是夜场老司机。

这些人有一些就租住在村里,村里很多本地人,看到这个形势,就出资兴建了很多公寓楼,各种档次都有,专门用于出租。

这天我刚刚上班,就接到通知,发现一名男子仰躺在一栋公寓楼底下,已经死亡。我们几个人立即赶往现场查看情况。

我开车抵到现场,这是湖中村典型新建的出租型公寓楼,位于原规工业区内,有的建成公寓楼,有的还是自建工厂,有些也是工厂改的公寓楼,这些年,很多工厂实业经营不下去,原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建筑物纷纷改变用途,有些是工厂业主转型直接改成了酒店、娱乐场所;还有些产权因为债务被几经易主改成了出租型公寓,快捷酒店等,都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尝试,不过大部分建筑都是火柴盒式建筑,层高普遍在6-8层,有些规划好的,有很好的院落,有点则没有,这些改为租房的楼,外墙大多是老式的外墙瓷砖,也有墙面漆,时间久远未维护,墙面斑驳,建筑外墙上排水管看上去都是水渍,墙面上还挂满了各类的线,网线、光纤线、视频线,电线,如同蜘蛛网般,这线在二楼汇聚成为一团。改成酒店的相对好一些,酒店为了经营需要,会内外重新装修。我们抵达的这整个区域呈田字形规划,非常整齐,楼与楼之间是铺装水泥路面,非常宽敞,除了通行外,还大量停放车辆,临街的一楼大多改成店铺,有些店铺还有自搭的雨棚,一副陈旧街区的模样,事实上,这个街区的形成只是近几年的事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优胜劣汰自然转型的产物。

案发现场已经被保护起来,湖中巡逻队员将摩托车横在现场,拉上了警戒带。刚刚入夏,早上天气不热。现场远远的能看到一名穿着很潮的男子,仰面躺在地上。走进一看,地上俨然是一具尸体,死者的头的后部塌陷,红色的血液和少量白色的脑浆从头部沿地面流出,颜色分明,看上去很新鲜,很像涮火锅时点的猪脑,整个身体扭曲,手脚均成不自然的扭曲状态,成反曲关节状态,目测已经骨折。我沿着尸体向上看,楼有8层高,因为夏天,上访的窗户大多是开着的,无法确认是从哪一层下来的,尸体上方二楼的位置有个自己搭建的铁皮顶雨棚,死者应该是从某一层窗户坠落,掉在了铁皮顶上,再次摔落在地面上,头部着地,造成死亡。

看到死者的样子,我想起了08年的一起非正常死亡,我那时是社区民警,西霞美村有一个大型的养猪场,雇有几十名工人。工人除了日常工资外,有一项福利,就是可以自己收集猪粪,晒干后可以当肥料卖掉,如果勤快的人,每个月也有不少。猪场采取包干制的,一般每个工人都是负责一排或多排猪舍的工作,包括清洗,喂食等工作,这排猪舍养的猪,粪便由包干的工人清理。一般工人都把猪粪收集好,搬到猪舍的屋顶晒干,猪舍一般高不超过2.5米,顶部是水泥制的平屋顶,天然的晾晒场,有个楼梯供上下。这天有名勤快的工人,将晒干的猪粪,用蛇皮袋装好,准备用于出售,每个蛇皮袋大约重25公斤到40公斤不等,为了能够省事,工人将装满猪粪的蛇皮袋直接扔到地面,那个屋顶也不高,基本上不会造成损坏,就算如此,这是体力劳动,一天劳作下来,工人已经有些体力透支,但是想着马上就要到手的钱,还是精神抖擞的干了起来,总共十几袋猪粪,扔了十来个,最后还剩几个,工人惯性的拿起一袋,用来往下抛,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工人没有撒手,还是被袋子缠住了手,整个人就跟随那袋猪粪砸向地面,脑袋着地,其他人闻声过去查看,人已经气若游丝,老板立即驾车将人送往医院,后转至清源山的解放军180医院进行抢救,我收到消息,抵达医院的时候,已经抢救了六个小时,最后还是没能抢救过来,按照工作流程,我要调查死亡原因,排除他杀,之后我陪同家属区查看尸体,同时请殡仪馆的车辆过去运尸体,我是在太平间见到死者的,脑袋上头发已经剃掉,露出头皮,头皮缝针像个足球一样,应该是头骨碎成了多块,医生无力回天。脑袋着地,头骨破裂,等同于死亡,就算抢救回来,大多成为植物人甚至脑死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头骨破碎的样子,内心还是有些瘆得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见多不怪了,内心如同铁质一般,越来越硬实,对于各种惨绝人寰的场面,似乎有些过份的麻木了。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更加专心的从事工作,内心再轻易受影响。坏处是,变成了职业怪物。

法医很快也抵达了现场,初步判断是高坠死亡,头部为致命伤,身上多处擦伤和骨折,死亡时间未超过六小时,死前有大量饮酒。随身物品有一个钱包,车钥匙、手机等物,钱包内有身份证,车钥匙是一个丰田标志的,我们拿着按了一下开锁键,不远处一辆黑色丰田佳美闪了一下灯。

以前遇到过,小偷攀爬偷东西,从楼上坠落的事情,但是眼前这具尸体,从现有的情况分析,明显不是小偷。他是如何掉落的,究竟是他杀还是自杀,无法判断。

根据死者遗留的身份证,我们很快查清死者的身份信息,死者三十出头,属于富二代,自己创业,有一个工厂,身家过千万,老婆孩子在鞋都,有多套商品房。典型的成功人士,人生赢家,众多人羡慕的对象。他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在这里出现?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悬着。

我们开始分工协作,一组人调查当晚死者去了哪里,都干了什么,人和车如何到这里的;一组人联系家属,搞清楚相关情况;剩下的留在公寓楼现场,排查死者可能从哪个房间坠楼的,中心现场访查,寻找目击者。

殡仪馆的面包车如约而至,车上下来四名老面孔,几乎这种运尸的工作,都是这几个人做的。下车后,每个人麻利的带上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从车上拿出一个裹尸袋,利索的将尸体装进口袋,拉上拉链,然后将尸体抬上车,我目送车辆离开我的视线。回头望尸体的位置,地上是一个人形的血印。我慢慢走到尸体的位置,闭上眼睛,试图在脑海中还原事发经过,但是,生活不是电影,我徒劳的冥想了几分钟,便回到现实。

我首先要是找视频监控,看看有没有视频监控拍到事发经过,站在尸体位置环顾四周,转了几圈,但凡我肉眼能看到的地方,都没有摄像头,放弃了寻找监控的努力。我开始朝上看,仰头望去,这栋八层的楼并不高,但是却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压迫感。几个同事已经在楼上挨个敲门询问情况了,湖中的片警也过来帮忙联系房东,查找租户资料。其实,出租房的管理一直都是盲区,绝大部分租房登记都是都是空白状态,没有办法信息化精确管理;特别是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后,暂住人口需要办理各项业务才申请登记居住证,不仅如此,还设置居住证申领的门槛,而原有的暂住证取消,社区民警不再上门登记暂住证,流动人口的登记处于失控状态,很多强制的措施都取消,或者不再实施。有的时候,连房东都不知道谁住在里面,房子租出去只要每个月有钱拿就好,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加上流动性强,这类租房治安形势都不乐观,处于失控状态,是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理想的藏身之所,吸毒人员最常见,经常进房子能搜到吸食□□用的冰壶,这一切对于公安机关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后果也是始料未及,但是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法治社会的进步,这些是必须要承受的阵痛。好在后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加上整体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情况则大为改观。

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网格化的管理手段,为了查清案情,我们又恢复到原始状态,开始基础信息的采集,几个人每两个人包一层的方式,问清每个住户,房间里住的是谁,并且登记清楚,同时还要询问,头天晚上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或者看到听到什么。问题是这个,但是怎么问就靠侦查员的经验和水平了。

我们从8楼开始往下排查,我运气不错,8楼是空的,7楼住的人很少,而且都没有靠近现场的这侧。1楼2楼是打通的商铺和住宿。剩3/4/5/6四个楼层,每层大约十几个房间,也不是每个房间都有人住,到中午午饭时间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在房子里的所有人问了一遍。

午饭后我们几个将统计的信息汇总,通过分析死者手机最后通话记录,我们发现其跟住四楼的一名女子当晚曾有过联系。女子是江西省九江县人,28岁,据登记的民警反映,当时敲门的时候,女子还在睡觉,有一身的酒味,当时民警登记了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就走了。我们几个赶紧赶到那名女子位于四楼的房间,敲门后,女子一个人住,穿着朴素,张口是我熟悉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差点就认老乡了,但是多年的工作习惯,我对老乡这类不感冒,或者感情较淡。我面无表情,仔细盘问着女子的情况,打量了一下房间,房间不大,一个大间加一个卫生间,面积20个平方左右,房间放着一张双人床,一个张桌子,两个沙发椅,一个茶几,一个衣柜,都是很旧的木质家具,进入卫生间后,发现卫生间房间窗户是开着的,窗户底下正好是尸体的位置。

房间的女子李某,此时已经睡醒,酒也也退得差不多了,听她的讲述,可以确认神智已经恢复清醒。她开始回想头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李某承认坠楼男子晚上曾来过,原来李某是一娱乐场所的“公主”(夜总会包厢专职服务员,不懂的可以百度),坠楼男子丁总是其客户,经常过来找她定包房,喝酒捧场,头天晚上丁总找她定了一个包厢,请朋友喝酒,为了感谢丁总的照顾,李某也上场陪酒,当晚喝了很多酒,丁总和李某都喝多了,凌晨,散场后,丁总非要送她回家,于是就送他到了住处,李某承认那名坠楼的男子晚上来找过他,但是他怎么离开的已经不记得了,她的记忆还处于碎片状态。从现有的情况分析,死者丁某就是从这间房间坠楼的,我从卫生间窗户探头看到楼下雨棚上还有痕迹。不用再多分析,直接确认了。

立刻通知技术队和法医到现场对房间再次进行勘察,同时传唤李某到单位接受调查。因为李某现场说得含糊不清,加上喝酒短片,记忆混乱都是碎片化的,我们也不确定她说的是否能还原事情经过,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

现场组继续寻找有可能的目击证人。我们开始讯问李某,重新核查李某的身份,同时对她的手机进行取证,调取了通话记录进行分析。李某已经结婚,老公符某是贵州人,目前在泉州鲤城务工,两人生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九江老家由李某父母抚养。李某做公主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之前就是在夜场跟老公结识的。我们分析了所有当晚的通讯数据,包括李某、丁某、还有符某的所有通讯情况,当晚,不仅丁某来过、符某也来过。但是,谁到过现场,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扩展我们掌握的证据资料,还原事实真相。访查组的同事也传回消息,有人确认当晚坠落的时间凌晨3时许,而且四楼李某的房间凌晨有人敲门,还有吵闹声。

现在要做的是让李某可以开始在审讯室仔细回忆整个事情经过了,还有把符某找回来。通过分析符某的数据,李某和符某长期分居,符某在泉州还有一个姘头或者情人,进一步分析,符某情人也在某娱乐场所的陪侍人员,两人长期姘居在一起,看来符某也是经常流连夜场的浪子。

据李某回忆,当晚丁总喝完酒驾车送她回到住处,然后离开,不知道多了多久,之后又再次返回李某住处,用力敲门,李某开门后丁总并进入房间,直接躺在床上后来,又要跟李某发生性关系,但是两人醉酒厉害,而且之前李某老公有电话说晚上要来,李某就劝丁总离开,但是未能成功,不知道多了多久,李某老公不断地打电话过来,(李某的手机显示,凌晨2时30至2时50分之间,其老公符总多次来电),但是李某因醉酒醉酒不记得跟老公说了什么,再后来丁总说要离开,然后李某继续睡觉,之后其老公符某过来,来房间看了一下,就离开了。丁总怎么离开的,肯定不是李某推下去的。按照李某的说法推测,唯一的有嫌疑的人就是其老公符某。

我们致电其老公符某,发现手机已经关机,为何要关机呢,是不是做贼心虚。我们很快便将他锁定为犯罪嫌疑人,所有的侦查方向指向他。为了快速将其抓获归案,我们采取了各种手段。但是,我们发现其居无定所,而且手机关机后,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原来呆的地方都不去了,我们开始采取各种方式找他,甚至在他女朋友的住处蹲守了两天,也没见他出现。直到几天后,我们接到通知,他手机开机,出现晋江地区区,循着线索,我们赶到泉州,在清源山大道一处餐馆里找到了正在吃饭喝酒的符某。符某个子不高,170不到,身材看上去比较消瘦,当时饭店的包厢里,包厢位于一楼,临街用一面大的落地玻璃,我们几个在路边一眼就看见他在那里谈笑风生,当我们几个大汉,拿着手铐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吓得脸色惨白,束手就擒。

我们带回后,立即开展审讯工作,一到审讯室,我们开门见山讯问当晚的情况,符某定过神来,讲述当晚的事情经过:当晚,符某跟朋友在外面吃饭喝酒后,回到跟女朋友的住处,“性致”盎然,想要跟女朋友发生性关系,结果女朋友告诉他,大姨妈来了不方便,心情不好的符某甩门而出,准备嫖一下。出门下了一场短时大雨,把人浇醒了。他想起老婆还在晋江,很久没有去看她了,平时老婆都是很晚才下班,他可以过去看一下。两人的儿女还在老婆的娘家江西九江,现在的柴桑区。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两人最近在存钱,准备给子女教育的钱。打定主意,符某拦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去老婆住处,路上给老婆打电话,说要过去。上楼到老婆李某住处门口,听到里面有男人的声音,敲门没有人应答,到了楼下网上看房间灯是亮的,符某再拨打李某的电话,但是一直没有接。符某生气的冲上四楼,用力敲门踢门,用力踹门,过了一会,李某才打开房门,生气的符某冲进房间,四处查看,找里面的男人,但是看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时突然听到楼下有巨大的响声,像是重物掉落地面的声音,符某从卫生间窗户往下查看,好像有个人,问李某是谁,李某说不知道,转身回床上继续睡觉。符某下楼查看,发现躺着一个男人,已经不动了,想到可能是从其老婆房间里的那个男人,吓得不轻,赶紧走到路口,拦了一辆出租车,急忙回泉州。泉州其女朋友住处以后,符某跟其女朋友讲了晚上发生的事情,想着可能会惹事,就决定关手机,躲几天,等事情过去了再说。

为了证实符某说的真实性,我们连夜赶到去泉州,将其女朋友请了过来,其女朋友证实了当晚符某的行动情况,证实符某当晚凌晨4时许回到住处,向她说了晋江发生的事情。

辛辛苦苦查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最后综合所有的证据,根据法医在现场发现的痕迹物证,我们终于可以还原当晚的事情经过:

死者丁某在夜总会喝完酒后,想要睡一下李某,在夜场的玩耍的一个目的差不多就是这个,于是丁某假借送酒醉的李某回家,来到了李某的住处,“金主”丁总提出的需求,李某也没有拒绝,也没有顺从,毕竟人都有一个内心在作祟,好在有醉酒这个最好的掩护;不过李某这边半推半就之时,其合法丈夫符某“性趣”来了也想要,可能当天天气很好,让人春心荡漾,不巧的是,符某的女朋友无法满足符某的需求,于是符某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李某的住处,却不小心把丁某堵在了屋内,丁某被坏了好事,但是联想李某曾提起过符某是混社会的,为了不直接冲突,丁某躲到了卫生间窗户外面,用手抓旁边的管道,准备藏一下,或是爬到二楼的顶棚再下去,哪知酒后体力不支,没有干过力气活的丁某没有这个能力,晚上抓住的管子,是一根PVC管,软质的,无法支撑丁某的重量,他失去平衡,直接从四楼摔到了二楼的棚子上,在棚子上砸了一下后,弹落到地面,运气不太好,跌落地面头部着地,而且是几乎砸向地面,头骨破碎导致死亡,而符某循着男人说话的声音冲进房间,本想成功抓奸,不料却发现有人坠楼,害怕之余,选择了离开,躲了起来,让我们好找了几天。

好在刑事技术部门同事工作细致:法医和痕检的同事在四楼的房间内,未发现有打斗的痕迹,窗外有丁某的鞋印,窗户和窗外那根变形的PVC管上还找到了丁某抓握的指纹掌纹等痕迹。

结合当事人的叙述还有现场勘察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老板坠楼死亡,纯属意外。

小结:色字头上一把刀,你永远想不到怎么死的。

四、生日宴的冲动和无辜死者

晋江有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工厂,需要大量的用工,这些工厂技术门槛低,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很低,只能能接受加班就行,学历技术都没有要求,工人只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这种极低的用工条件,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部分来自贫困山区,这些人急切的要跳出原有贫困的生活,带着对新生活的梦想,走出原来生活的大山,扛着行李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走进了给他们无限希望的工作,投入到重复的机械式的劳作中。

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壮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群落,在他们身边,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发生,这些故事俗到掉渣,没人会去关注,连他们自己都会遗忘,当岁月流逝,他们慢慢老去,绝大多数都被遗落在角落里,化成烟尘。正因为他们的大量存在,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经济得以快速的繁荣起来,我们竖起制造业大国的旗帜。

同时,由于人员的大量聚集,带来了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是共同的特点,人员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在一起碰撞,没有火花,只有残酷冰冷的现实,各种热闹的案事件,这些人员的到来,也给我们公安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治安工作压力,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是常有的事情。

鞋都安刀村,位于鞋都镇中部,工厂企业众多,有名的“安踏”公司就来自这里,公司总部虽然搬到了独立的安踏工业园区,但是安踏最早起家的工厂还在村里,还有生产线在生产。

流水线的工人,白天上班,下班后就自由活动,三五成群,四处游荡,工厂外非常热闹,各类小吃、排挡、摊贩琳琅满目,适合工人经济水平的消费场所也非常多,吃喝玩乐非常齐全。

时值盛夏,夜晚来临,河边是人员最多的,河边附近的店铺生意也非常好。突然人群中一阵骚乱,旁边的人发出惊叫声,有人慌忙拨打110,也有人拨打120,最近的鞋都卫生院,不过几百米远,120急救车疾驰而至。

鞋都所接到报警,在鞋都镇安刀村,有人受伤倒地,120确认已经死亡。L队通知我们整组人,立即停下手上的工作,到现场参加案件侦破工作,现场带队的是重案队的勇哥,当年为曾跟他一起在修水县追捕嫌疑人,他从楼上一跃而下的那位。

我们抵达现场时,法医已经到了。我详细了解了一下情况,死者男性,20岁,四川人,附近一鞋厂工人,身上多处伤痕,致命伤是是肝脏被一把刀捅破。看到尸体的时候,刀还留在身体上。据报警称,晚上死者跟他一起还有另一个朋友三人在河边玩,走到桥头,坐在那里休息,突然有十几名男子拿着刀棍酒瓶,上来指着他们就打,报警人见情况不妙,快速跑开,三人也是边挨打边跑,死者跑得比较慢,被围住,在哪里跟那帮人叫了几句,就那帮人就围着打,等那些人走了以后,报警人得以逃脱,然后报警求救,回来寻找死者,却发现死者受伤倒地,120的医生赶到时,人已经死亡。

我们询问报警人,是否认识对方,有没有过节,报警人称完全不认识对方。他跟死者是老乡,一起从四川过来这边打工的,没有跟什么人结仇,当晚也没有跟什么人发生冲突。

又是一个无头案,没有一丝防备,莫名其名就被人给捅死了,一个年轻人,背井离乡,追逐梦想,想要闯荡一下,梦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我看着死者被装进黑色的裹尸袋,发呆了很久,整个人完全不在状态。

勇哥非常有经验,让我们针对性的开展访查工作,围观的群众很多,有很多人看到了事情经过,我们只要找到目击者,案件线索就有了。现场100米内我们分组开始了访查,很快,就有目击者称,当晚是看到一帮人从一家饭店里出来,手里都拿着工具。

我们经过仔细的访查,多个目击者都反映称,那伙人从一个饭店出来,根据指认,确认了饭店。这家饭店,典型的夫妻店,门头上有个红色的喷绘的招牌,整个饭店由两个临街铺面组成,一个开放式的厨房,老板和老板娘是兼职厨子,一个很多层的放着篮子的架子,外加一个冰柜,放着各种食材,还有饮料,没有菜单,菜有啥吃啥,现点现做。饭店的墙壁上,油烟已经留下很深的印记;有大大小小七八张桌子,桌面能感觉有一层油脂。饭店收银台是一张很小的课桌,桌面铺了一张海报,上面放着一个篮子,上面有几个本子,用于点菜算账的。有个酒柜,摆着几瓶酒,下方堆放着几箱啤酒和空瓶子。

我们到的时候,有两桌人在吃宵夜,喝着大瓶的玻璃瓶啤酒,桌面上摆着小菜。我们说明来意,老板告诉我们晚上有十几个贵州在店里吃饭,庆祝生日,还喝了很多啤酒。但是老板并不认识这些人,只知道是旁边的工厂里的,都是贵州人。

我的天,旁边的工厂有很多,怎么知道是哪家工厂的。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我突然感觉有哪里漏掉了,我就问,当时他们过生日有没有买生日蛋糕,老板说有,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在店里,生日卡之类的,蛋糕的包装,老板说好像有一个生日卡片,他在收拾桌子的时候看到的,不过全部扔了,我们赶忙问,丢弃的垃圾去哪里了,我们就在老板的指引下,在路边一处垃圾堆里翻找垃圾,夏天垃圾堆里味道确实很酸爽,好在我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一张生日卡片,上面留有过生日人的姓名,王某。

有了名字,排查的工作相对目标性就好一些,不过其他排查的同事还是老厉害了,已经找到这些人的工厂,而且有人认出当晚参与打架斗殴的人,很快我们就开始了行动,直接扑到那家工厂,在厂里抓获了当晚过生日的王某,还有参与打架的三个人,重案立即展开了审讯,问当晚还有谁参与打架,这些人还不知道那个被他们打的人已经死亡,认为就是一起打架的事情,很爽快的交代了当晚一起喝酒的十九个人身份,通过公安内网查询,这些人身份全部查清,接下来就开始了大追捕工作,用了三天时间,在各个租房,还有工厂宿舍,将这些人一个个的抓获,当有几个自己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的。

这个案件涉案人员年纪最大的已经39岁,最小的18岁,那天我跟勇哥一起去抓年纪最大的那名男子,他在租房,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很淡定,他说电话里已经知道事情了,所以我们去抓他,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那天参与打架的人全部都被抓了,说了句你们终于来了,但是那天他没有动手,只不过拿了一把扫帚跟了过去,拿了扫帚就行了,虽然没有动手,但是已经参与了,后果很严重,触犯了刑法,他后悔得一塌糊涂。

经过仔细询问和排查我基本查清了案件经过:当晚,王某过生日,邀请一帮老乡共计十九人,在饭店请客吃饭,席间,有两名老乡饮酒后出门,在桥头与人发生冲突,对方三人将两名老乡打了一顿,这两名老乡就赶回饭店,说被人欺负,这些人喝完酒,听到老乡被打,还了得,全部抄各种家伙,有拿棍子的,有拿啤酒瓶的,有拿扫把的,还有赤手空拳的,就奔过去了,到了以后,打老乡的那三人已经离开,但是现场还有三人,这些人是一伙的,不由分说,直接上去就打,这些贵州有人随身携带有刀具的习惯,在殴打过程中,不知道是谁,拿出刀,直接一刀就捅过去了,然后还继续殴打,直到死者倒地,再就全部散了。

这起案件的最后,这十九名参与寻衅滋事的人,全部依法被刑事拘留,检察院全部批捕,并且移送起诉,刑期从十几年到三年不等。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闯荡,逞一时之勇,毫无法制观念,毫无原则的帮助老乡,结果酿成人间悲剧,也葬送了自己的未来。这起案件并不是个案,在晋江类似的案件,非常多,有很多老乡相邀撑场面,大打出手,造成各种伤害,都是轻伤害重伤害,还有一些致人死亡的。一时之勇,把自己和他人的梦直接直接葬送,最后他们的故事尘封在某个法院的档案室里。

本案小结:出门低调,真的不能惹事,不然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