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新闻事业管理 > 第10章 第九章 广播电视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 第10章 第九章 广播电视管理

作者:贾玉红JYH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5 15:36:01 来源:文学城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媒体特性

广播和电视是用电子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介。它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的传播媒介。运用无线电波传送符号的称无线广播;运用导线传送符号的称有线广播。只传送声音的称声音广播,即我们通常说的广播,既传送声音又传送图像的称电视。

(一)传播特性

作为电子媒介的广播和电视,在传播上有其不同于其他媒体的特性。

1.声音广播传播的特性第一,广播是听觉媒介。

它利用声音符号,诉诸人们的听觉,传播信息。这是广播最根本的特点。

广播是以有声语言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的。有声语言可以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也可以是新闻人物、事件现场人物的声音。音响和音乐也是广播使用的重要传播手段。

第二,广播的时效性强。

广播利用电波传送信息,其传递速度是其他任何载体无可比拟的电波的速度每秒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半。广播传出声音与听众听到声音几乎是同步的。正因为广播的这种“快",广播成了时速最佳的新闻传播媒介,广播新闻报道的往往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第三,广播的影响面广。

广播不受时间的限制,同时不受空间、听众阶层等因素的限制,真正可以做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广播技术的进步,使得广播接收设备轻便廉价,可以随身携带。无论开车、行路、吃饭都可以随时收听。这种方便是其他媒介不具备的。同时,广播诉诸听觉,只要听众的听觉正常,都可以成为广播的服务对象。广播播出时间长,频率多,广播电台的节目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各个阶层的听众基本上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收听的节目。因此,广播是受众面最广大的媒介。

第四,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广播的传播手段是声音。声音的特点是转瞬即逝。由于声音的这一特点,听众对广播的内容往往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抽象、艰深、内在逻辑关系复杂的事实及一些理论和技术性强的内容,听众往往不易听清和听懂,不像印刷媒介,可以供人反复阅读和接受。此外,广播是按时间顺序进行传播的,因此听众必须沿时间这条“线”,顺序收听,无法在同一时间自由灵活选择节目或内容。

2.电视广播传播的特性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自从诞生之日起,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电视运用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是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电视的传播具有如下特性:

第一,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传播媒介的区别,也奠定了电视传播优势的基础。

运动的画面是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它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环节,直接通过视觉使客观事物的图像映在人的脑中,还可加上画面的伴音,使人们听其声、观其形,如临其境。

第二,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电视的首要特点,即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电视传播的这种直观性,使电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电视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接收设备更加便捷,电视信号覆盖率提高,电视的时效性将进一步增强。

第四,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这也是电子媒介的共同劣势。

电视信号转瞬即逝,因此不适合于表现过于复杂的内容,再加上电视的符号主要是直观的画面,它很难表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人的心理活动。正如广播一样,电视也是一种告知型媒介。一般情况下更适合于展示、告知,而不适合分析、解释、说理。电视也是按时间顺序传播信息的,因此观众选择的主动性不强。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及电视台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这一状况将会得到一定改善。

(二)生产特性

认识广播电视的生产特性,必须首先认识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及其最终产品节目。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就是节目。它是广播电视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播电视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品。好的节目必然产生好的效益,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判断节目的标准可能会因社会、时代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优秀的广播电视产品-节目是有其基本标准的,这就是:

新,即节目的新鲜感,节目的特定内容及其传播方式都应根据受众的需求而不断创新。

即节目的成熟感,要依据需要与可能将节目制作得具有内涵的深度和表现的广度。

结果。精,即节目的品质感,节目的内容及表现方式都是精心设计的准。即节目的对象感,节目是针对目标受众的,特别是在大众化趋势明显的今天,一个节目不可能满足所有的观众。广播电视目标对象的细分化,要求节目的对象也细分化,因而一档节目已从面向所有受众,走向面向细分受众,进而走向适位受众和一对一的受众。由于节目的对象感和细分化,广播和电视节目才有可能拥有各自相对固定的受众群和视听率,从而显现其市场价值,实现向商品的转化,获得经济效益。要生产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广播电视节目,传播者的把关行为至少要考虑三个层面的要素:

一是受众,即认识研究传播市场,从受众角度搜集、筛选信息;

二是权威,包括政府、专家等,即认识研究把关的原则与标准:

三是广播电视媒介特征,即认识把握广播电视的编码规律与要求,制作、传播信息要遵守规律、满足要求。

在此三个基本层面的约束下,科学化的、专业化的、系统化的节目生产流程包括如下基本环节:

节目计划节目策划节目制作节目播出

节目传播效果研究

1.节目计划

节目计划是整个节目生产过程的第一步骤,是节目生产的准积累及目标设定阶段。

信息调查是节目计划中重要的准备和积累环节。一般而言,节目信息调查主要针对传播市场和社会环境两个领域。传播市场是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生存场所,因此,首先必须了解传播市场的状况,包括受众和其他传播媒介组织及其行为。信息调查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受众细分的准确度及行业竞争切人点的寻找。其次,要了把关。解社会环境的状况,包括现状及走向,这将有助于把关人对节目的在信息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目标设定是节目计划的重要任务。

目标设定包括媒体传播对象的确定,传播规模、传播结构与形式,传播内容及实施途径等。节目计划是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龙头,也是后续节目管理的基础。

2.节目策划

节目策划就是传播者对传播内容一一节目的统一筹划,包括节目整体风格、定位、特定内容及其形式的构想。

3.节目制作

节目制作是在节目策划的支配下进行的。它包括两个环节: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

节目制作环节要求传播者不断提高编码能力,还要求传播组织及个人不断提高节目系统中的技术含量,用更新的手段和更精细的方式制作节目。

4.节目播出

节目播出是节目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将节目产品送人媒体市场的一个环节。节目的播出方式有两类:一是录播,即制作与播出不同步;另一种是直播,即制作与播出同步进行。节目的不同播出方式及不同播出时间,对节目的最终效果会产生影响。

5.节目传播效果研究

严格地说,节目传播效果不属于节目的具体生产过程,但它却会对节目的生产产生影响,因而,也是节目生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节目传播效果研究主要是了解和分析关于节目效果的反馈信息。节目的效果可通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来表示。了解节目的传播效果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前次节目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根据效果反馈,调整和规划未来的节目系统行为。以上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基本流程。分析以上流程,我们可以发现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特性:第一,广播电视节目计划较印刷媒体的采写计划要求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

这一特性是由广播电视节目的高投人、重装备决定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尤其是电视节目的生产是高成本的,因而要求在节日制作之前制定非常细致、完备的计划,以免造成节目的无效制作和成本的浪费。

第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要求更精密的周期控制。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是预先编排的,因而要求所有节目在预定播出时间前完成,以免造成节目播出时间“开天窗”。现今的电视节目大多是固定栏目或系列的、连续的节目,一旦某一节目延期完成,在播出上就很难弥补。

第三,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即广播电视产品进人市场的过程,与印刷媒体有本质的不同。

印刷媒体,如报纸,在进入市场,到达消费者手中前,必须经过邮电部门或报社自办发行部门这样的中间流通渠道,而广播电视节目却以直接方式完成这一过程。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的这一区别也造就了它们各自消费特性的不同。

(三)消费特性

基于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方式及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如下消费特性:

1.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和个人情况的不同,人们对信息内容接受的方式不同,关注程度各异,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一般受众和专门受众的划分。

一般受众对于媒介及其传播内容有接触的**,但没有固定的多受方式和重点,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是传播的主要对象和研究重点:专门受众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相同的接受倾向,参与传播活动的目的性强。目前,广播电视的受众中以一般受众居多,这些受众在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时,对产品的忠诚度较

低,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作为电子媒介的广播和电视,其产品的消费过程与报纸有本质

不同。报纸的读者在特定时间,只能消费其当时拥有的一份或若干份报纸;在这个特定时间内,读者对报纸媒介的消费是受到限制的。而广播电视媒介的消费者,却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在所有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进行选择,选择性极强,这一消费过程的不同使得广播电视的消费更随意,更不稳定。

2.视听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投人,通过购买广告商品间接完成

相对于印刷媒介的报纸,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消费,其投人是隐性的。读者看报纸,需要通过直接的货币交换购买报纸,然后才能接受传播,而听广播节目或看电视节目,却不需要为每一个不同的节目直接付费。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传播分无线电视传播和有线电视传播。其中无线电视传播是免费收视的,观众不需要付费。但从电视传播本身的资金运行系统来看,电视传媒播出广告收取了广告费;广告费又作为成本摊人了商品之中;商品通过广告宣传扩大了销量,获取了利润,其利润来源是广大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中大多数都是电视观众。因而,观众对电视产品的消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其消费投人是隐性的,通过购买广告商品间接完成。广播节目这一产品的消费也是如此。这是新闻产品的“双重销售”方式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表现。

广播电视节目的这一消费投入,由于每一受众的消费习惯、消费取向及消费能力的不同,呈不均衡的状态。

由于上述消费特性,使得广播电视媒体节目成本的回收形成自己的规律,即节目成本的回收不是直接来源于节目的消费者一听众和观众,而是通过向广告主收取播出单元中的广告播出费或者向其他播出发行机构出售节目时段来实现的。

(四)管理特性

1.合理规划和运用广播电视资源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别于印刷

媒体的突出管理任务广播电视资源包括频率资源、时间资源、受众资源和节目资

源。

频率资源。这是广播电视的基本资源,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应合理地分配频率资源;而电台、电视台应充分、有效地使用已有的频率资源。欧洲的大部分广播电视台拥有1-3

节目的宗旨,致力于已有频率的经营。套频率,拥有5套频率以上的不多。大部分电台、电视台本着精办

时间资源。广播电视是时间型媒介,开发时间资源便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广播电视台要依据受众习惯和需求,创造性地开发时间资源,以自己的黄金时段加入到市场的竞争中。

受众资源。受众是广播电视媒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源泉。广播电视媒介的受众观要从大众受众观,进步到细分受众观,要培养自己的独有的窄播受众群,使其他媒介难以替代,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节目资源。这是广播电视加人市场竞争中的根本元素。因此广播电视媒介需要及时调整节目战略和节目结构,保证节目质量,以提升节目资源和价值。

2.充分重视节目市场调查,精心制订节目计划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管理任务

由于广播电视制作的高成本、重装备的特点,准确定位节目市场,制订完备、有效的节目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节目计划管理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节目计划的失误将导致后续工作的失误及传播的失败。

此外,由于广播电视产品具有双重性,即广播电视产品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品质,还要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这也是广播电视媒介管理不容忽视的。

3.合理规划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段位和广告播出段位,充分挖掘不同节目及……段位的价值,以实现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我们知道,广播电视台主要通过收取广告播出费用来实现节目成本回收。为此,需要合理规划播出时段,充分挖掘时段价值,为

不同节目时段制定合理的广告价格,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广播电视业竞争激烈。广播电视市场的基本要素是节目、广告

和受众。广播电视台要用自己的节目去与其他电台、电视台,甚至其他媒体竞争,争夺受众,进而争夺广告。

为了参与竞争并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要对广播电视市场有准确而成熟的认识,市场观念要成熟,市场行为要规范。在此基础上的具体操作,主要体现在节目筹划及播出的时段安排上。

第二节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是长期的,连续的行为,若想各类节目比例适当,人、财、物分配合理,井然有序,就要有较长期的整体节目计划,不宜草率制作,仓促上档。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是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龙头,对其他方面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广播电视节目选题计划的概念

节目选题计划是节目计划管理的中心内容,其他计划都由其派生。

节目选题计划是节目计划部门将各节目编播制作部门提出的全年节目拍摄题目、内容、时间、地点、长度等项目汇集起来,经踪合评审后形成的总体节目安排。这种总体安排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可根据外界变化而改动。

节目选题计划包括栏目内、栏目外,单集、多集、自办、合办等多种情况。选题计划审定形成后给予节目代码。节目代码是制定节目预算、使用机器设备、安排节目播出的符号依据。一个节目只有拥有节目代码,才能被纳入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轨道。

一般来说,节目选题计划分这样几种

1.年度选题计划,或称常规栏目选题计划年度选题计划是一年内各常规栏目或一般性节目的选题计划。

这类选题计划内容较具体、详尽。如某栏目固定一星期播出一票那么其选题计划包括该栏目一年内的定位、主题、制作方案、人员使用等。该计划由各栏目或各节目制作部门提出,交由节目计划管理部门审定、平衡。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作为新闻传播机构,经常会有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需要报道,这会引起节目选题计划的变动。为适应这种变动,在制订计划时,要适当留有弹性,这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原则。年度选题计划出台后,应该制订更详细的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便具体安排制作任务。

2、重要节日和纪念日选题计划

每逢重要节日(如“七一”、“十一”、“春节”,以及著名人物或事件的纪念日),各媒体大多会制作一些特别节目。这些特别节目一般都是重点及热点节目,需独立申报选题。由于这类节目大多都很重要并会引起关注,在制作条件、播出时间上应给予很好保证。

3.重大会议和国内、国外重大体育比赛及活动的选题计划如“人代会”、“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节目。这类节目采用现场直播较多,因此,除繁杂的组织工作外,重要工作还有设备、人员等的调配以及播出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协调。

(二)广播电视节目选题计划的编制

选题计划的编制,经历三个阶段:编制计划的准备阶段、提出计划草案阶段和计划正式确定阶段。

1.编制计划的准备阶段

编制计划首先要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收集和掌握有关的情报资料。美国、英国、日本等都非常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美国三大电视网常年委托著名的社会调查公司“尼尔森”公司为其进行收视率测量及研究。日本广播公司则特别成立了“广播电视文化研究所”及“观众意见研究所”,进行节目市场及节目效果的研究,以积累制订节目计划的依据。近些年,我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了在媒介竞争中取胜,也逐渐开始重视节目计划依据的调查和分析。一般而言,编制计划前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中央的宣传精神及政府的工作要点;(2)社会政、经济形势及公众关注热点;

(3)整体节目系目标,如节目套数、播出量变动情况;(4)其他媒介发展状况;(5)行业竞争态势;(6)观众研究资料;

(7)可提供的资源情况(经费、设备、人员等);

(8)当年国内、国际重大活动及重要人物和事件纪念日信息;(9)相关的节目制作标准。

了解这些信息资料,对于编制出切合实际的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选题计划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如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受众因素、同业竞争因素等;除外部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内部的各种因素,如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等。

信息资料的积累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而非一种临时性的突击任务。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该设立专门的综合信息管理部门来负责,并对收集的资料做好整理、分析、储存和保管等工作。还应注意信息资料的及时更新,以备编制节目计划之用。

2.提出计划草案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各部门同计划管理部门一道编制初步的选题计划草案。大体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任务和目标

即明确本部门该年度的节目大体趋向和节目量。如某电视台文艺部在编制选题计划时,首先应明确该年度文艺性节目的主要受众对象、栏目量、基本定位,全年制作多少期,除固定的常规栏目外,其他节目量有多少等。

(2)根据任务和目标,提出最初的计划方案在提出设想过程中,应广泛征集节目制作人员的意见,动员他

们积极献计献策,并可邀请学者、专家及部分观众召开策划会、征集好的创意,从而提出最初的选题计划方案。

(3)通过综合分析,核定选题计划的可行性由于年度选题计划综合性较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素很

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多,所以通过综合分析来核定计划的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

①节目定位的准确性及内容的可行性;

②选题节目量与本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能力是否相符;③节目经费来源及管理模式;

④任务与人员结构是否平衡,如果人员不足,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⑤本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或相关环节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理票。

在综合分析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多问题及矛盾,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编制计划草案

由计划管理部门和节目部门的负责人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形成完整的计划草案。

这样的选题计划草案可同时提出几个,以备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决策。

3.计划正式确定阶段

由计划管理部门对各节目制作部门的选题计划草案进行选优、审定,并由高级管理阶层进行讨论,确定最终的节目选题计划方案,该选题计划方案一经确定,便下发各部门,作为各部门制作节目的依据,也作为预算及安排播出的依据。(三)广播电视节目派生计划

1.节目制作计划节目制作计划是指选题计划批准之后,进入制作流程的计划。

制作计划由各节目制作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依据选题计划所列明的制作条件,结合本台设备及人员力量,统一筹划和安排。在制作计划制订中,节目预播时间及可能的周期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设备计划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1)ENG计划

指前期拍摄所需的设备计划,即电子采集系统计划。(2)演播室计划

演播室是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场所。演播室的使用要依据节目量、不同节目使用的时间量及演播室规格进行全盘计划,力求实现最佳循环。

演播室计划对技术录制部门和编导人员都很关键,协调好了,可使合作气氛谐调,提高效率。反之,则会发生扯皮、互相埋怨现象,延误节目的制作,甚至影响播出。

(3)转播车计划

转播车主要用于外出现场直播或录制节目,转播车的使用同演播室相同,也要依据节目选题计划细致安排。

(4)编辑机房的制作计划

编辑机房的制作使用计划,除了依据节目选题外,还要在一定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基础上来编制。

原始记录是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最初记载的资料,是实际工作的具体反映。统计各个时期对各项业务活动在数量上的计算和表现。原始记录和统计是相辅相成的,原始记录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是原始记录的提炼汇总。它们都是实际工作的如实反映和表现。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主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承担。对机房、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如实的记录和统计,有助于了解全台的节目制作运行状况,从而制订较合理的工作定额,制订合理可行的节目制作计划。

2.节目播出计划

节目播出计划是指对已批准的选题计划的播出安排。包括两个层次:部分节目按栏目作出固定时间的编排;部分节目按集数、长

度,以相对集中的播出周期进行编排。播出计划与录制计划紧密关联,因为在选题计划中一般都注明预播时间,若不能在预播时间前完成节目制作,就会影响节目播出。

3.经费预算

节目制作过程中:采访、编辑、设备、人员等都受到预算的制约。在节目制作之前,编制合理可行的经费预算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编制节目的经费预算要根据节目内容、场景、节目长度、人员等来进行。它大致包括如下内容:(1)劳务开支;

(2)场景及道具制作费用;(3)设备租用费;

(4)录像带(包括素材带、转录发行带);(5)伙食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开(6)后期制作费;(7)场地租用费;(8)机动费用。

除以上项目之外,对一些大型的节目制作来说,节目的制作周期对预算有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周期每延长一天,剧组便要多一天的住宿、伙食、场地租用等费用开支,因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控制周期,对节省预算是至关重要的。(四)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的作用

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是通过科学的预测、决策预先制定的,是为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工作的组织和完成而进行的阶段性的安排。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是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工作的龙头,也是协调各部门的关键。

广播电视节目计划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1.节目计划管理,保证了节目意识形态的统一

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信息的倾向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没有不带主观色彩的信息。客观存在的信息,经过传播者的编码过

程,在向外传播时,都带有一定倾向性。广播电视媒介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组织间联系沟通的手段,也成为政府联系社会、联系群众、与人民沟通的强大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计划管理,才能保持各类节目主流倾向性的统一,并有计划地组织传播内容。

2、节目计划管理,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目标是一个组织确定的努力方向。只有确立了目标,一个组织才能进行具体的分工,才易于协作;只有确立了目标,组织才能实现具体的分权管理,才可能进行控制。

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一个组织,明确的目标同样为它带来管理上的诸多益处。节目计划提供了全年的节目总量,这就成了全台全年的工作目标,每一员工都该为这个目标的完成努力工作。总目标可细分为部门目标,继而再分为个人目标,这样就可确定各部门、各人的工作量,使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有数。

目标的给定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也是标准,并将由此形成各台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节目计划管理,有助于综合频道对各类节目的比例进行宏观的控制

广播电视节目分为不同类型。以节目在传播活动中所显现的主要性质及其功能作为标准,可将广播电视节目分为新闻性节目、教有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四大类。

不同类别的节目在内容、形式各方面都不相同,将各类节目按比例配置,才能使节目丰富多彩,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这一点,对于综合频道而言尤其重要。

近年来,在电视综合频道的传播上,不同类别的节目呈现如下的配置特征:

(1)新闻性节目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渴求,播出量在加大。目前,各电视台综合频道都梅新闻性节目作为主打节目,以此吸引观(2)经济服务性节目呈现专栏化趋势,播出比例稳定增长。

(3)教育性节目保持基本稳定。

(4)在综合频道中,文艺性节目比例有所下降。文艺性节目在综合频道播出比例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观众对文艺性节目的需求将得不到满足,新的平衡在文艺专业频道及以文艺节目为主的频道的开

办和发展中重新实现。

各类节目的比例是否合理,体现了一个电视台对节目的总体规划水平。要想对各类节目比例进行控制,只有通过节目的计划管理来实现。

4.加强节目计划管理,便于对题材的统筹安排

各部门所报选题,有时会出现“撞车”的现象,通过节目计划管理,可以进行协调平衡,避免出现内容、形式都雷同重复的节目,减少人、财、物的浪费。

5.加强节目计划管理,有助于各工种的协调配合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编、导、摄、美、技术等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除新闻性节目因为要求时效性而周期较短外,其他各类节目都需要相当长度的制作周期,必须提前作好详细的拍摄计划,才可能组织调动各部门、各工种一同行动。一个电视台,同时上档制作多个节目,只有预先提出节目计划,才可能合理分派设备和人员,保证节目制作的顺畅进行。录制节目时,编导与技术系统的合作是非常紧密的,成功的节目计划管理是合作顺利的保证。

第三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

(一)节目制作周期管理

1.周期的概念及影响周期的因素

节目制作周期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总的时间表安排,包括从节目的筹划准备到编配完成的全过程。节目制作周期又包括前期准备、拍摄及后期编辑三个阶段。影响节目制作周期的主要因素有:

期的最重要因素。

(1)经费:预算是否合理,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经常是影响周(2)人员: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同岗位的人员是否能按时到位工作;人员到位后工作热情如何,有否出现情绪低落或怠工现象;拍摄过程中人员是否出现不可预测状况,如生病、换角儿等,造成停拍,延误周期。

(3)设备:节目制作过程中设备的维护及运行是否良好;设备附件,如连接线、电池等准备是否充足;设备的使用计划是否全面而细致,是否因缺漏设备造成停拍。

(4)交通:如剧组的采访、拍摄需要去多个地方,交通安排是否周到,车、船、机票是否提前足够的时间预订。

(5)天气:如果需要拍摄外景,不可预测的天气可能造成周期延误。在制订外景拍摄计划时,一定要有备用方案,以防出现下雨、下雪或其他不利拍摄的天气。

(6)节目拍摄场景表:节目拍摄场景表--定要非常细致,不能弄错场景或镜头。如果重要的场景或镜头需要补拍,必然延误周期,而且增加成本。

总之,周期的准备控制是非常困难的事。影响周期的因素很多,节目制作管理人员进行制作管理时一定要细致、全面,并且善于应付突发的情况。

2.制订周期计划的依据节目制作工作内容与步骤

节目制作周期计划的制订是以节目制作的工作内容与步骤为基础和依据的。

在此,我们以一台电视文艺晚会的制作为例来进行讨论。该节目制作的主要步骤如下:

节目的构思--主题的研究,写出剧本草案。

作出初步计划节目内容的初步探讨;场景设计的草案(草图);考虑灯光、化妆、服、技术设备。

确定剧本、演员选演员、印发剧本。技术方面的计划一确定拍摄形式;将场景草案变成具体实施计划;详列设备及物品清单;考虑场景、道具、特技的制作;准备需插人的图像资料。

排演计划时间、安排、道具、服装。演播室之前的排演一演员的排练:台词、表演、动作等后确定摄制形式;确定灯光、拍摄设备;音响效果、背景音乐;看需插入的录像及图片。

写出拍摄计划一一准备分镜头剧本,运入设备、道具、服装等。图像源的播放和录像带。布置演播室一建造场烘、装饰布量、初调灯光;准备好各种拍摄排演-试验摄像机的位置和运动,调定灯光;调整音响、化妆、服装及场景布置的效果。

最后排演一评价表演,拍摄、操作等;调整节目内容。摄制录制记录各段落的时间编码;检查时间长度和拍摄效果。

后期编辑检查录像片(素材带);选出所需的镜头,确定镜头组接的次序和编辑点;按所需镜头的次序进行复制,加人转场镜头、标题、音响效果、音乐,作同步处理。

审查及安排播出。

存档复制、存档:同时可制作其他音像制品发行。

节目制作的周期就是在对上述制作过程进行细化并确定每一步骤的前后顺序及所需作业时间后编制的。

3.节目制作周期的制订及控制

从根本上说,节目制作周期的制订及控制是一体的两面。周期的制订就蕴含着控制,而控制也要基于周期制订来进行。(1)运用工作定额控制周期

定额控制是指对每天应完成的工作量(拍摄的场景及镜头数)的最低限额予以规定。

节目制作管理者应首先计划出整个节目完成的总周期,然后根据总镜头数算出每天至少要完成拍摄的任务量,还要根据不同镜头的拍摄难易程度对限额进行调整。难度大的减低限额,较易完成的限额略增,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分配,作为最终的标准。

定额控制的实现必须依靠同个人收人的结合来保证,拍摄期间,摄制组演职员的报酬应同完成的任务量挂钩,实行按期完成任务酬金和超工作量定额酬金。这样,可增强制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拍摄

任务按周期计划完成。

(2)运用网络分析技术制订并控制周期

网络分析技术是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用管理方法。它将所要研究的规划项目和控制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去处理,将系统的各项任务分阶段和先后顺序,通过网络形式进行规划,分别轻重缓急进行协调,合理利用系统资源,达到以最短周期和最少消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预期目标。

运用网络分析技术来控制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大型电视节目及电视剧的生产。具体运用时,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看成一项工程,分析这项工程应完成哪些工作,各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及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据此画出网络图,通过时间参数的运算找出关键路线。这条关键路线上的各项工作就是管理控制的重点,而这条关键路线所用的时间就是整个节目的制作周期。

运用网络分析技术控制制作周期,可以做到对全局心中有数,哪些步骤完成了,哪些没有完成,一个阶段内的管理重点在哪儿,都可以在图上标明。若具体实施过程中,变动较大,还可以通过网络图的调整来重新统筹全局,调整工作重心,使整个制作管理有条不素。

此外,电视节目的制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变化或事情,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应变,将死的计划变成活的执行,保证最终任务的完成。

(二)节目成本核算

节目成本是指一个节目从开始构思至完成播出或销售工作所使用的所有经费的总和。包括物资消耗费用,人员成本及发行、销售成本。

1.节目成本的构成

一般而言,节目成本包括五个部分:

(1)节目主创人员费主创人员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主要演员、作曲及主题歌作者,

(2)一般摄制人员费

一般摄制人员包括演播室技术人员、摄像师、灯光师、音响师、美工师、一般场景和道具的制作人员。(3)设备、柄地、交通、食宿等费用

包括场景制作、道具制作、设备、录像带、服装、场地租借、秋食、佳宿、交通等费用。(4)后期制作费(5)杂费

2.节目成本核算

节目经费的预算是制作成本的详细估计。制作经费是保证摄制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作预算要尽量准确,并且应严格按预算开支。

作经费预算时需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摄制这个节目估计需要多少钱?第二,摄制这个节目能够得到多少经费?在电视制片中常常要根据能够得到多少钱来作预算,而且制片的花费多少并没有一个严格规定。如果能够得到的钱比预算需要的少,节目制作管理人员可以从四个方面减少成本,并且尽可能少地影响节目质量,甚或不影响节目质量:

第一,减少摄制场景的数量。可以利用一个场景从不同角度拍摄,得到两个现场的效果。

第二,节目中如果有很多夜景,就会增加费用,管理人员如调整一下白天和夜景的比例,就能省不少钱。

第三,节目制作管理人员应该选择摄制费用较低的地方拍外景,以压缩成本。

第四,管理人员应编制最有效的摄制日程。精心计划的摄制日程能使节日经费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摄制日程太松,就会浪费时间和经费:安排得太紧,每天的拍摄就会超时或无法完成。节目制作管理人员应与导演、摄影师等一起仔细审查各项摄制计划,详细地分析所拍摄内容的结构和场景要求。为了使这些要求显示得更清楚,可用特制的表格写出各场景的号码、地点、日期、拍摄时间、人员,以免遗漏。通过有效控制周期达到缩减经费的目标。

(三)节目制作中的人事管理

1.节目制作中的人员配备

节目制作中的人员配备依据节目制作的规模、节目的性质而有所不同。然而,综合来看,人员配备有相同的步骤和过程。

首先,进行目标和任务的分析。分析并弄清该节目制作任务的性质、任务量、难易程、需要的工作人员类别和数量。

其次,进行职务分析。弄清各个职位承担的工作内容,制订职务说明书,说明工作职务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职责范围、受谁领导、所需知识或技能和必要的工作准备。

第三,列出详细的工作组织图。由此可清晰显现节目制作中的合作关系、沟通渠道及沟方式。

第四,选用人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职务需要选择称职的、符合要求的人员。

以电视剧拍摄为例,根据视剧拍摄的目标和任务分析,一个电视剧制作组应有以下职务和人员配备:

制片人。是电视剧摄制中的最高负责人。负责电视剧的筹备、组织、经费算、人员聘用、周期控制及发行销售等任务。

导演。对制片人负责,他的任务是把电视剧剧本转化为电视剧的图像和声音。他在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中指导演员和摄制组的活动。

助理导演。与制片主任通力合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摄制计划。并对导演负责,在现场有效地执行该摄制计划。此外还要负责摄制过程中的文书工作。

场记。负责对拍摄过程作详细记录。这些记录既能在拍摄阶段为导演提供帮助,也能在后期制作阶段为编辑提供参考。

制片主任。对制片人负责。他的任务是编制预算,安排摄制日程,处理拍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制片。对制片主任负责,帮助制片主任履行职责。摄像师。对导演负责,为电视剧获取最恰当的摄影图像,操作摄影机。

准备摄像机,负责录像带的更换。摄像助理。负责摄像机及其部件的保养和清洁,为每一次拍摄照明师。是照明工作的负责人,在摄像师领导下负责安全有效地实施摄像师提出的照明方案。

照明助理。在照明师领导下工作,负责照明设备与电器设备的安装和操作。

录音师。选择和操作所有音响、录音设备,负责监听每次录音的效果并在录音报告上作出精确记录。

传声器吊杆操作员。在录音师的领导下负责操纵传声器吊杆。他不仅要保证拍摄时传声器始终处于正确位置,而且还要保证传声器吊杆的移动不致影响照明设备、摄影设备和演员的动作。

美术师。与导演配合,策划、安排和监督电视剧的全部视觉设计,安排和执行布景设计方案。

服装师。根据导演和美术师确定的设计方案为电视剧采购和设计服装并对服装的制作进行监督。

道具制作人员。根据导演和美术师确定的方案,按摄制要求设计、制作和操作特殊道具。

置景人员。根据导演和美术师确定的方案选择和安置所有道具与布景装饰。

道具管理员。其职责是把所有与影片制作有关的道具编入财产目录并对道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服装管理员。负责服装的管理,将制作所需服装编人财产目标,并对服装进行维护和保养。

化妆师。负责为演员进行造型设计和化妆。

剧照摄影师。对制片人和发行宣传员负责,任务是拍摄与电视剧有关的照片和剧照。

程。制景人员。负责布景、布景装置及支架等与拍摄有关的建筑工别务。在制片人、导演、制片主任领导下工作,具体工作是与

拍摄相关的杂务。

勤杂人员。负责从事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

2.人员协作与激励

在节目制作管理中,有效地激励制作人员,充分建立协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电视节目制作是团体协作的工作,必须经过全体人员的一致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所以,节目制作理人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组织机构内每一员工的工作热情,为节目制作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就是管理者所面临的激励问题。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人员管理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所建立的合作群体,即剧组,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是临时的和松散的结构,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并非建立在长期的工作和个人业务发展上,而是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节目制作)建立的契约关系。有鉴于此,剧组的人事管理要从合同的确立开始,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管理者与签约的被管理者之间,要互相尊重,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情况,双方都要兑现诺言,信守合同,这是剧组中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信任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制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潜能,制作高质量的节目。

为了使合同易于遵守和兑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仔细考虑,尽量将合同条款细化,便于执行和操作。

第二,充分发挥“非正式团体”和“意见领袖”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群体中,往往有些人有长期合作的经历,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这些人在剧组中会形成若干个非正式的小团体,我们称之为“非正式团体”。在这样的“团体”中,会有一个人较有威望,是这一“团体”的中心,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节目制作的管理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应顺势而为。首先管理者要与这些“意见领袖”进行沟通,平衡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再通过他们去影响团体内的其他成员,使剧组内人事管理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第四节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

(一)节目审查

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有极大的影响力。广播电视节目所传播的内容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有利于安定团结,符合时代潮流。为此,必须建立节目播出前的审查制度。

1.节目审查的内容

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前审查,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节目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有利于安定团结。

(2)节目内容对敏感话题的处理是否得当。

(3)节目内容是否贴近社会,反映社会热点及社会变化。(4)文艺性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有益,打斗,暴露镜头的表现是否适当。

(5)节目的技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2.节目审查的方式(1)普审

是对所有待播出节目的审查,由部门主管完成。在审查中,若内容表现不当,应立即提出意见,责成制作人员修改。(2)选审

指在所有节目中,挑选重点节目或涉及敏感问题的节目加以审查,由节目主管负责人及台领导参加。该类审查一般着眼于节目内容涉及的政策是否准确,思想倾向是否适宜,以保证良好的社会影响。这类节目的审查是节目安全管理的重点。

(3)复审

是指节目经过修改之后进行的再次审查。对常规节目的复审,关。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若是重点节目,则应由台领导参与审查、把(二)节目编排

1.节目编排的概念

节目编排是指把待播出的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的节目播出流程,它是对节目播出架构的综合规划,体现为节目播出表的安排。

节目编排既是管理活动,又是艺术思维活动。节目播出时间安排得当,不但能发挥高质量节目的传播威力,保证节目的视听率,而且也有利于带动并保护一般性节目,使本台在媒介市场的竞争中取胜。成功的节目播出结构以观众的收视需要和收视习惯为基础,是广播电视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先决条件。

节目编排是一门节目组合的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的艺术。在组合和分割之中,要合理地控制节目比例,为每一个节目寻求最佳的、最适宜的播出时间,形成整体的节目播出结构。

2.节目编排的原则

(1)适应受众接受媒介的习惯与需要

各类节目应安排在哪些时段播出,才能最适应受众的需求,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这是节目编排中要很好地解决的问题。

首先,必须掌握各受众群在各个不同时段里接触媒介的习惯,从中探求基本的规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双向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认真研究来自受众的信息资料。

传统上,节目编排是以黄金时间播出重点节目为中心来安排播出顺序的。以电视来说,在黄金时间,观众量最多,层次最广泛,对节目的期望值最高,电视台在安排播出时,应尽可能编排观众喜爱的、适应多层次观众收看要求的节目。周末是一周中的收视高峰,多数不具备“天天看”和“经常看”电视条件的观众都可能成为这一时段的受众,所以,应安排强档节目播出,满足观众愿望。

电视台也可藉此获得最大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观众在非黄金时间打开电视机,因而,非黄金时间节目的安排也就越来越重要。所谓最佳播出时段不再限于传统的黄金时间。节日编排应基于观众对不同类型节目的不同时段的需求,实现不同类型节目对全天播出时间的分别占有。对于不同类型的节日来说,其最佳传播时间很大程度取决于同其对应的观众收视行为可能的发生时间。例如,电视观众调查结果显示,每天的16点至19点这个时段的主要电视观众为7岁至14岁的学生。对于少儿节目来说,16点至19点的时段应是其对应的最佳播出时间。应当满足各类节目传播对象群体收看节目的要求,获得在传播对象群体中的高收视率,而不必去争夺传统黄金时间。因而,白天的各个时段,即所谓的“非黄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适宜播出针对性强的对象性节目。

(2)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节目编排应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

在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选择多个频率(道)节目,这无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扩展了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机会。然而,这种情况却使媒体陷人激烈的竞争中,工作更难做,面临的压力更大。为了保护自己的强档节目,占有受众,不在竞争中被其他媒体“吃掉”,一定要在节目编排上下功夫,力求做到知己知彼。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技巧和编排策略编排节目结构,获得满意的视听率和传播效果。

为了“知己”,应该做到:

第一,了解自己的媒体制作播出了哪些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和特色如何,视听率是多少。

第二,了解自己台播出的节目,尤其是重点节目和强档栏目,所安排的插出时段是否适当。

第三,了解自己和友台在竞争上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第四,了解节目播出前的宣传是否足够或恰如其分,是否能引起受众的关注。

为了“知彼”,应该做到:第一,了解友台拥有哪些强档节目,内容特色如何。第二,了解同一时段的友台节目,其视听率是高于本台,还是低于本台,原因是什么。

第三,了解友台在竞争中的优、劣势。

第四,了解与友台竞争的主要节目类别和时段。

做到了知己知彼,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节目播出的框架,合理安排节目播出,发挥节目的传播力。

在节目编排及播出框架的设计上,可以考虑运用如下策略:对抗式编排:设法在相同时段的竞争中,安排强档节目,吸引受众收听、收看本台节目。如安排高质量的电视剧,与友台的综艺节目对抗。

封锁式安排:设法安排有相当长度的节目长时间吸引受众,从而封锁其他台的节目。20世纪70年代,台湾三大电视台曾在晚间节目的收视上有过激烈竞争,后来华视安排了有相当长度的强档综艺节目在晚间播出,终于在竞争中获胜。此后,华视综艺节目的优势一直延续至今。

导引式安排:在黄金时间一开始,或其他台的强档节目未播出时,就安排高收视率的节目,以便抢得先机,吸引观众。

调配式安排:将新节目或收视率不太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强档节目之间播出,产生“调配”的作用。因为上一个强档节目的观众,可能因对下一个强档节目的“收视期待”,继续关注这个频道的节目,从而有助于视听率的提高。

此外,知己知彼还有利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性地检讨本台节目,把握求变先机,调整和修改节目播出结构,使本台的节目播出独具特色,拥有竞争力。

(3)本台不同频道应力求协调配合目前,大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有多套节目同时播出。如何使本台不同频率或频道的节目协调配合,一致对“外”,避免本台节目间互相对抗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电视台的节目规划中,保留一套主综合频道,其他频道开设专业节目,可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电台节目也大致如此。以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水准来看,高质量的节目比例并不高,这不多的好节目还要分在不同频道的节目中,结果往往搞得各套专类节目,效果就会好得多。目都不甚出色。如果能集中力量办好一套综合频道,其他频道开设

综合性频道是在电视发展初期,资源、制作力量及媒体规模都有限的情况下形成的节目播出模式。在媒体规模已有很大发展,受众不断分众化的情况下,应逐步摆脱这样的模式,向节目播出的分众化发展。

目前各电视台的多套节目,大多还都是综合性节目,或是以某一领域内容为主的综合频道,如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以经济为主的综合频道等,造成节目编排上的冲突和困难。由于大多数电视台形成专业性的系列频道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多综合频道带来的节目编排的矛盾还将存在。解决的办法是节目编排人员在综合调整、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尽力做到这样两点:

一是同一时段各套节目安排不同类型的节目,以互相补充。如一套播出新闻,二套播出文艺,三套则可以播出服务性节目。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使他们在本台几个频道中总能找到一个喜欢的节目,提高本台节目被收视的机会。

二是各套节目中收视集中的“王牌节目”要避免安排在同一时段播出。这类“王牌节目”大多创意好、形式新,受到观众的欢迎。若将这些节目安排在同一时段播出,观众就会顾此失彼,这不利于发挥本台节目的传播力,也不利于提高本台节目的收视率。若将各套节目中的好节目错开时间编排,打一点“时间差”,就会方便观众收看,更好地为观众服务。这样的编排还有可能使观众从本台的一个频道转到本台的另一个频道收看节目,始终将观众吸引在本台节目上,达到封锁友台节目的目的。(三)广播电视栏目化播出

i.栏目化播出的概念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栏目化是节目编排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提

供电视节目播出的整体框架。节目栏目化播出是以栏目段位为基础的。栏目段位以两种形式来体现:一是栏目,其核心做法是将反映

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节目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予以播出。二是固定节目类型的固定播出时段,如电视节目中的电视剧节目,本来并不是一个固定栏目,但各电视台安排播出时,都有固定的电视剧播出时段,在节目栏目化播出中,这样的电视剧播出时段就成了固定的栏目段位,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播出,每日占用固定的播出时间长度。栏目段位的设置、构成,体现着一个电台或电视台频道设计的总体风格与特色。

节目栏月化播出的最大特点就是节目播出的“定期、定时、定量”。所谓“定期、定时、定量”,就是说一个栏目的播出周期、播出时间、播出长度都是固定的,形成一定的规律,有助于受众把握节月时间。

节目栏目段位的设置,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分析之后的决策,是在节目整体性原则指导下的优化设计。以电视栏目的设置为例,节目制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经过长期工作的积累,加上对观众收视状况的研究,确定观众的收视群体、收视热点,提出节目的性质、定位、内容、诉求对象的设计,并对未来的收视进行预测,才能确定栏目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根据栏目的性质和可能的收视群预测,决定栏目的播出周期及播出时间。栏目的设置是在多种方案中,实行优选的结果,因而栏目一般都有较好的质量,尤其是开播之初,拥有稳定的受众群和相对稳定的视听率。

栏目段位的设置,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栏目段位不是一经确定就不再变更,而是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适时地进行调整。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必须适时地对栏目进行调整,增加新栏目,撤掉没有新意、收视率不高的老栏目,栏目定位、内容、形式及收视群的改变,经常会伴随着播出时间的改变,因而造成栏目播出段位的改变,从而呈现动态过程。

既有利节目的栏目化播出使播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于播出质量的提高,保证播出安全,又方便了观众的收视。节目的

栏目化播出为节目播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栏目化播出的优势

(1)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受众收听收看节目,形成视听活动的“心理定势”

一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形成了节目播出定期、定时的规律。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好的传播效果还有赖于节目播出的高质量,即准时及有规律;节目栏目化定期、定时播出的特点无疑适应了这一要求,为受众的视听活动提供了方便,有助于广播电视节目发挥传播效益,满足受众需求。

节目栏目化播出也利于引导受众的视听活动,形成受众视听活动的“心理定势”。

“定势心理学说”由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节提出。他认为,由一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某种准备状态,决定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一个人对一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到以后他对类似事物的态度。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也会形成“心理定势”。如某观众偶尔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觉得喜欢,以后他就很可能对同一节目或同类节目有主动收看的意愿和行动,反之,如果他不喜欢某一节目,以后对这一节目或类似节目,也会习惯性地不去收看,形成心理上的抵触情绪。

如果不实行节目栏目化播出,节目的播出是没有规律的,受众在对某一节目产生视听的愿望和兴趣时,往往难以找寻同类的后继节目,造成失望情绪,只好放弃对这一节目的视听转而看其他节目,影响节目视听率的稳定。实行节目的栏目化播出,各类节目划分明确,节目内容系统化,节目播出定期、定时,便于受众选择,使节目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受众群。

当然,实行栏目化播出,对节目制作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制作水平的节目才能真正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视听率。反之,如果节目粗制滥造,也很容易“砸牌子”。由此可以看出,受众“心理定势”的形成,会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节目栏目化播出的直接受益者是受众。要真正做到使受众满意,就要在栏目化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在具体实施栏目化编排中,要保证重点栏目的合理播出时间,并通过骨干栏目的固定化,强化受众的视听意识,形成视听的心理定势,并使这种心理定势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2)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节目制作的管理

在节目制作的管理上,目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常规节日的制作周期不定,难以形成稳定的机房和设备使用计划,只能随用随安排,造成机房和设备时紧时松的局面;二是节目制作的技术质量要求不统一;三是各类节目的长度不固定,难以控制和限制节目的制作时间。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主观原因是节目制作人员能力及对管理规划的尊重程度上的差异。客观原因则主要是节目制作管理的不完善及节目规划的不完善,使得节日制作的工艺流程无法规范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改进,提高节目制作的计划管理水平。节目的栏目化播出为这种改进和提高从客观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栏目化播出的实行,使节目本身的时间长度受到限制。节目制作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每个栏目的时间长度和节目量规定该节目的编辑、制作时间,合理地、适时地配备机房和设备。另一方面,栏目化播出的实行,固定了节目的播出周期,同时也就固定了该节目的编辑和制作周期。这些都大大有利于节目制作规律化,为节目制作管理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

(3)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播出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央、省、地(市)、县各级广播电视台都已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播出,要使自动化播出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实行节目栏目化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所谓自动控制播出,是把要播出的节目按照计算机播出管理程序的要求事先编制好,规定其播出时间、顺序和内容。计算机播出管理程序所需要的主要数据就是节日的实际时间长度,如果节目都是按栏目化播出的要求制作的,其时间长度是固定的,那么将给自动控制播出带来很大方便,可大大简化操作,增加播出环节的安全性。

(4)节目栏目化播出有利于日常的节目编排操作

我们知道,节目编排,就是将待播出的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的节目播出流程,是对节目播出表的安排。栏目化播出规定了每一个节目的开始时间、时间长度及节目播出的周期及顺序,实际上就已经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通用节目单。这张单子具体表现了相应的节目构成,而每一星期的节目内容只要“对号入座”即可。

3.节目栏目化播出的管理

(1)全员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实行栏目化播出的保证

实行节目栏目化播出,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问题,它牵涉到全台节目系统的各个环节,所以全台全员管理意识的提高就非常重要。

首先,应对全员进行管理意识的教育。要让节目的编导和其他制作人员认识到,实行栏目化不仅是节目播出形式的变化,更是节目编排和节目播出管理的一大进步,每一个人都应按照栏目化对节目的要求制作节目,使节目规范化。

其次,应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并赋予节目播出管理部门相应的权力,例如准予播出或不予播出的审批权。

(2)编播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体制应有所改变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编播部门和技术部门是分离的两个整体。在制作节目需要合作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组合;节目制作完成,这个组合解散。制作其他节目或下次制作节目,再出现新的组合。这样的协作体制,难以形成默契而富有经验的创作集体。实行栏目化播出之后,在人员组合上,可形成长期的、稳定的结构,这有利于栏目的发展、改善。这种人员结构的改革,还将缓解长期存在于广播电视系统内编播和技术部门的矛盾,有利于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地说,这种协作体制的改变,就是要将台内的技术力量进行一次划分,以转播车、大型演播室等为主的设备、制作场地及人员,仍然归台里统一管理;而以小型机房编辑、采录设备等为主的设备及制作人员应该划分到各个部门或栏目。这样,有利于栏目内部的调配、合作,台里管理层也将减少一部分协作管理的工作量。

然而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在具体实施前,要进行认真的考核,以确定各栏目对设备和人员的实际需求量,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规范栏目化指标体系

栏目化指标体系是对栏目化播出进行管理的依据,也是栏目化赖以存在的根本。具体说来,栏目化具有这样一些规定指标:

①固定的播出周期和播出时间

固定的播出周期和播出时间赋予栏目化播出以权利和义务。每隔一个固定的周期,某栏目组有权拥有一段固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该栏目组在节目定位的限制下,依栏目的宗旨组织节目内容,施展制作人员的才华。

这一周期是固定的,栏目组有义务按周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提供可供播出的节目。这种义务也是责任,在约定解除,即栏目重新调整之前,这种责任始终存在。

②固定的栏目长度

对栏目时间长度的规范是栏目化的基本要求,它决定了栏目化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栏目化。从根本上说,栏目化播出是节目编排的一种方式,它规定了栏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间长度,实际上就是提供给受众一份完整的节目播出表,如果在制作节目时,没有按照栏目时间长度的规范来操作,那么这张节目表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很难实现正点播出。

③固定的技术标准

实行栏目化播出,要求栏目的技术质量相对稳定。为了保证栏目的技术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节目制作人员和设备的固定是节目达到技术标准并保持稳定的有效途径。

(4)节目栏目化播出的灵活性实行节目的栏目化播出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要求及时反映社会变化及国际、国内的重要事件,为了做到这一点,有时需要调整固定的播出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节目管理部门就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灵活性不能作为随意变更栏目结构的借口。调整节目,一定要有充分理由,并在节目播出调整和变更前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凡是改变节目的播出时间、长度、顺序或是增加、删除节目,应事前尽早向受众公告。

第二,凡是调换节目,应尽量做到与被调换的节目的播出时间相等,以便不影响其他节目的准时播出。

第三,当需要打破某些栏且时,应尽量避免过多地影响其他栏目的准时播出。特别节目(如现场直播、型晚会等)所占的栏目时间应当争取为整栏目数。

实行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化播出,其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受众的视听活动,发挥广播电视传播的最大效益。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也将通过栏目化播出的实施更趋于规范和合理,并带动广播电视传播的整体运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播出安全的管理

电视台、电台一旦发生错播、漏播、停播等播出事故,很难补救,因而,播出安全是备受重视的问题。

1.播出流程的顺畅与安全

电视台、电台的节目播出运行,由播出磁带库、节目编排管理部门及播控中心协调合作完成。

播出磁带库负责管理所有经审查合格待播出的节目磁带,并且要按每日的播出串联单准备需播出的节目磁带。节目编排管理部门负责编排每日的节目表,节目表一般提前两星期编排,送上级主管部门审定,然后按各个节目的长度排定节目播出的串联单。播控中心负责节目播出的开机、关机及有关控制事项。

这一播出运行流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复杂。这是整个电台、电视台工作的关键部门,是最不允许出错的环节。这一环节一旦出错,将直接反映在电视屏幕上,没有挽回的余地、将引起极不好的社会效果,有损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声誉。要做到播出流程的顺畅和安全,首先应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有关的工作规章制度中,要划定不同岗位的责任范围、工作目标细则,列明工作规范、记录制度及不同班次的交接班制度,尽力避免事故因素。其次,在实施计算机自动播出控制时,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这需要播出管理部门与计算机系统专业人员的合作与努力,要求不断关注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系统。

2.解决好正点播出问题

自广播电视在我国快速发展以来,节目不能按照节目预报的时间正点播出,一直是受众意见的焦点之一。电视节目播出的正点问题尤为严重,广播节目播出由于历史较长,建立了一定的规范,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些。

近几年来,由于媒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电视台都在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一些管理完善的电视台基本解决了正点播出问题,然而在一些中小电视台,这一问题仍是影响收视的重要原因,亟待解决。

正点播出是节目播出管理的重要内容,将这一问题列人节目播出的安全管理之中,视为安全播出的一项内容,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以引起电视台管理者的重视。

电视节目的正点播出,不仅仅是播出技术问题,很大程度上,它受到下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栏目化的规范程度影响电视节目的正点播出

电视节目编排,是以栏目化指标体系的规范程度为依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到正点播出。但有些节目制作人员在制作节目时,忽略了节目时长的限制,任意延长或缩短节目长度,而且的变更。不与编制节目表的人员及时沟通,播出时便造成后续节目播出时间电视节目长度的规范化是电视传播的一大特点。以60分钟为一完整单元,分为50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和45分钟、15分钟、5分钟两个系列。所有参与播出的电视节目都应按这两个时间系列规范节目长度,以利于播出组合,使节目播出时间规范化。如果某个节目的实际长度与栏目化规范的相应系列时间不符,且确属节目内容需要,则可加垫播节目补上,但垫播时间应计在栏目规定时间之内。例如,现场直播节目有时很难在事先确定其准确的时间长度,所以在预估时应留有余地,不足部分由垫播节目补上。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垫播节目多采用“请您欣赏”类节目,可长可短,收放自如。只有严格控制栏目节目的时长,才能按预先编排的时间做到正点播出。

(2)插播影响电视节目的正点播出

插播是影响电视节目的正点播出的重要因素。插播有两类:一是关系节目的插播;二是广告的插。关系节目的插播是电视台管理不规范的表现,只有规范管理制度,由“人治”转变为“法治”才能彻底根除这一现象。广告收益是电视台收益的主要来源,电视台要合理规划栏目段位结构及广告段位结构,形成广告时段的播出规律,既使观众能够接受并乐于收看,又保障电视台及广告主的利益。有的电视台在热门节目播出前插人大量广告,远远超出观众能接受的限度,是对观众的不尊重,同时,也不能保证广告的宣传效果,是极不可取的。

我们在强调正点播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广播电视是受众心目中最灵敏的社会感官之一。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为了报道重要的突发性新闻和急需利用广播电视广为传播的特别事件,打破原有播出格局,插播某些节目往往不可避免。这类节目的插播可以向社会传播最新的“第一时效”的重要信息,使广播电视的传播更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只要处理得当,如利用口播、字幕等向受众作出解释,受众就会理解和接受。这种插播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观众对媒体的需求,同前面提到的关系节目插播和不当的广告插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五)节目宣传

节目宣传是节目宣传人员以多种诉求方式向受众或可能的受众传达本台播出或将播出的节目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广播、电视都是缺乏储存性和复显性的传播媒介。要想争取受众的关注和兴趣,获得好的传播效果,节目宣传非常必要。经由节目宣传可向受众告知本台正在播出或即将播出的节目以及这些节目的内容特色,引起受众的视听兴趣,增加节目的知名度,进而获得较高的视听率。可以说有效的节目宣传是获得节目传播成功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观众推销节目,也在于建立媒体的声誉和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前的宣传,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宜传,没有一定之规。从实质上说,它是一种诉求,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符合传播的一般规律,要想取得传播成功,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是讯息的设计和发出方式,要能引起接受者的注意;

二是讯息所采用的传输符号,要符合接收者的经验,使讯息所具有的含义能得到传达;

三是如果讯息传达的目的不只是告知,而且要诱导收视的话,那么信息必须能激起受众的需求或兴趣,并提示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

受众群是复杂而多层次的组合体,如何才能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节目宣传必须立体操作,全方位达到诉求目标。

具体来说,对节目宣传讯息有如下要求:

1.讯息应具有易得性

讯息引起接受者注意的先决条件,就是它必须非常容易获得,而用不着讯息的诉求对象去刻意寻找。节目宣传人员应该利用多种媒介广泛地宣传,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获得传播的信息,引起兴趣,进一步转化为视听行动。

具体操作上,可以从这样两方面入手:

(1)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强大的传播力与传播优势,在黄金时间宣传自己的节目

①制作节目看版广告,在黄金时间播出;②制作导视节目,推荐重点节目;

③推出节目幕后花絮、明星座谈等栏目;④节目提示及口播预报。

(2)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报刊进行预告和推荐对所选用报刊的基本要求是发行量大,读者层次广泛,是真正的大众报刊。为体现讯息的易得性,重点节目及推荐节目可用特别能引起注意的字体、字号、颜色印刷。

2.讯息应具有新颖性

节目宣传人员应该在宣传的内容上和形式上求“突出”,设计新颖的方式及独特的诉求角度,以求获得宣传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没有一定之规,然而总以新、奇、异为构思的准则,鼓励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3.讯息的发出应具有重复性

讯息的重复性是引起人注意的重要方式,它能加强易得性,能将每次出现时引人注意的力量积累起来,达到宣传的效果。

节目宣传所起的作用只是引起受众的兴趣与愿望,并且在节目播出的最初阶段带动视听率。广播电视节目要想真正被观众所喜爱,至关重要的还是节目质量。节目的高质量是关键,是广播电视节目受到欢迎的根本条件。

第五节广播电视视听研究

广播电视视听研究,是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系统中的反馈环节,在系统中起咨询、指导、调整和监督的作用。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有着最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一切传播活动的成果都体现在视听效果上,因而,充分了解受传者的视听状态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对保持节目系统良性循环有重要作用。

(一)视听研究的应用

1.视听研究在节目规划与改上的应用(1)诊断

诊断的意义在于对已播出的节目进行实际效果的分析,尤其对播出后不成功的节目进行考察分析。研究表明,有关受众调查的资料对改进节目质量,使其对受众产生吸引力很有帮助。

(2)预测应用受众调查的结果,可以预测某个节目或某一系列节目,在某个时间内播出或针对某些受众播出,是否会产生好的效果。

(3)规划节目的播出结构

受众研究可为规划节目播出结构即进行栏目化播出的设计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节目计划以及节目的播出结构必须以受众调查为基础,否则,必然造成盲目作业,节目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不符合受众的视听习惯,从而不能实现节目传播的目标。

(4)改进节目质量

对于已制作播出的节目,尤其是固定的栏目来说,受众调查的资料是改进节目质量,控制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节目的不断播出过程中,可以从受众调查中找到改进节目质量的切人点,获得创意的灵感。对于节目策划人员和制作人员来说,应该始终关注受众调查的成果,以期将节目制作得更贴近受众的需要。

2.视听研究在广播电视媒体广告经营上的应用

视听研究的应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广告单元提供制定价格的依据,也可以为广告主及广告代理商选择媒介及时段提供资料。

电台和电视台通过向广告主及广告代理商销售播出时间内的广告单元时间获得收益,该广告单元的价格则由可以提供给广告商的视听率等资料来决定。如果某电视台某个时段的广告价格不变,其上一年的收视率对应着某一平均到每千户家庭的广告成本水平,到下一年,如果收视率下降,平均到每千户家庭的广告成本水平就会上升:广告的总费用不变,但其效益已经降低。受众调查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确定各节目受众的数量,视听率已成为可以在播出时间买卖中流通的“货币”。在为广告商提供受众调查数据时,除视听事资料外,还应提供各时间段观众的年龄、职业、性别、收人、文化程度等资料,以便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能更准确地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定位或产品特性的媒介时间及栏目,获得好的广告效益。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从事媒体调查研究的,除广播电视机构外,还有大量的市场调查公司。由于其中立的角色,在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的眼中,这些调查公司手中的数据似乎更具有可信度。

求满足商业客户的要求。商业经营的压力使这些调查公司在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寻求突破,力

对广代理商和广告主来说,他们更关心的不是某个节目的视听率,而是夹在节目之中播出的广告的视听率。从技术的角度说,目前的视听率测量技术已可以达到这一点,但实际的操作却很难,因为这和电视台、电台是否能做到准时播出相关联。

在美国,一些商业调查公司除进行传统的视听调查外,还不断扩展业务及服务,如它们在为客户测量电视广告段位收视率的同时,还在商业流通渠道测量客户商品的购买率,将收视率数据同家庭购买率结合分析,寻求相关关系,以衡量广告的实际效果。(二)视听研究的内容

视听研究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有多少人听广播或看电视,什么人听了广播或看电视,他们觉得节目怎么样。

1.视听人数测量

受众研究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要先搞清楚有多少人接触广播和电视节目。

受众人数测量的典型数据就是视听率。视听率就是受众收听广播节目或收看电视节目的比率。视听率数据依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开机率

在某段时间,打开电视机家庭数与拥有电视机家庭总数之比。

开机率=打开电视机家庭数拥有电视机家庭数

(2)总收视率

比。在某段时间,实际收看各频道人数之和与有接收条件的人数之

总收视率=实际收看人数总人数例:调查1000户的实际人口为4800人,测出某日19时到

20时收看各频道节目的总人数为2800人,总收视率即为:2 800÷4 800x100%=58.33%。

(3)瞬时收视率

某个时间点上,瞬间收看某节目的人数与观众总数之比。(4)平均收视率

一个节目从开始到结束会有许多瞬时收视率,如果按5分钟个点统计,30分钟的节目就会有6个瞬时收视率。6个瞬时收视率相加后除以6、就是该30分钟节目的平均收视率。

我们以:代表平均收视率,x,代表某个时刻的瞬时收视率,f代.表测量点数的顺序号,n为测量点总数,则有:

=1 x2 . xn(5)相对收视率

相对收视率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是看相对于什么而言。比较典型的有,某个时间收看某节目的分类观众人数(如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与观众总数之比。有时也计算分类观众人数与收看该节目观众总数之比。

相对收视率的计算与使用很灵活,依研究的目的而定。

2、受众构成测量

受众构成测量了解的是什么人在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对受众的不同构成进行调查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制作节目。

受众构成测量有如下主要指标:

(1)受众地域构成测量清楚了解各不同地区受众的视听习惯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在各不同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活动。关于受众地域构成,应了解这些内容:本台在当地的受众人数水平及视听率;如果受众较少接触自己的节目,那他们主要收听收看的是什

处于劣势的节目。么台的节目;在当地进行重复覆盖的媒体;本台在当地拥有强势和

(2)受众的年龄构成(3)受众的职业构成(4)受众的文化程度构成(5)受众的性别构成(6)受众的收入构成(7)受众的城乡构成

3.受众评价测量

受众评价测量是指调查受众视听活动之后对节目的评价。和视听率不同,受众评价测量是专门为广播电视机构的节目策划者和制作者服务的,这将有助于他们把握和改进节目质量。对节目评价的测量,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

节目评价的定性调査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信息渠道主要是受众来信、受众座谈会、受众电话及部分问卷调查。

节目评价的定量调查是用数字语言来描述受众对节目的评价。信息渠道主要是问卷调查。评价分是对节目评价的定量调査的一个项目。

评价分可随同视听率的测量同时进行,是让受众对节目进行打分的一种评价方式。受众被要求用1~10分中的一个数值来表示对节目的综合评价,其中,10分为最高,1分为最低。对于评价分,媒介研究的专家有两方面的意见。反对的意见认为:不应该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节目的好坏,简单的数字会助长不健康的竞争风气;数字包含的信息量远没有定性的文字描述多。对评价分持赞成态度的学者则认为:评价分不能说明一切,但至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数字可能会助长竞争,但竞争正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虽然专家对节目评价分看法不一,但至少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就是受众对节目的评价客观存在,是受众在收听收看之后一种自然的反应。既然有这一客观信息存在,我们就有必要调查、了解,以利于节目的计划、制作和播出。

(三)视听研究的方法

视听研究作为专门领域内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采用社会调查方法来进行,应遵循社会调查的一般规律,运用社会调查的原理,结合电视传播的特点,获取广播电视研究者与节目制作者需要的信息。在调查研究中,最具广播电视特性的是视听率的调查。

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受众调查作为社会调查的一个门类,符合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确定调查任务,包括选择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指标的设计和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并对设计的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组织调查队伍,包括调查人员的选择、训练和组织等项工作。

准备阶段是社会调查打基础的阶段。合理确定调查任务是搞好社会调查的前提,科学设计调查方案是保证调查取得成功的关键,认真组建队伍是顺利完成调查任务的保证。

(2)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做好搜集资料的工作。调查的组织者要特别注意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和内部指导工作。

(3)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鉴别和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发理论研究。

鉴别资料就是对调查的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研究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深化、提高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

调查结果。(4)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和评估

2.视听率测量

国际上流行的视听率测量方法有4种:挨户访问:由调查员入户进行访问登记。

电话访问。

日记调查:设计专门的视听调查表发放给被选定作为样本的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逐日填写后寄回或由调查员回收,在调查中心进行统计汇总,得出结论。这是应用最广泛的视听率测量方法。仪器测量:专门应用于电视收视率调查。在被测量者家中安装测量仪器,利用电话线路将信息传输回测量中心进行汇总统计。

仪器测量在收视率测量上的应用,始于1975年。最早使用这一方法的国家是德国。仪器测量中传递数据信息所使用的仪器是一种按键式的装置,连接在电视接收机上,并通过电话线路传输信号。使用仪器法测量收视率的首要条件是测量区域居民家庭电话普及。从技术角度讲,仪器测量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得到最小时间单位的收视率数据。以芬兰为例,使用日记调查法,只能提供不少于15分钟的收视率数据,而采用测量仪,能提供每分钟的收视率数据。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董悦秋、赵炳旭:《广播电视节目管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