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新时代关于术法演进的记录与探讨 > 第6章 墓蜃

新时代关于术法演进的记录与探讨 第6章 墓蜃

作者:贺无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8 21:08:58 来源:文学城

有段时间,我应一位老师的邀请前往某海滨城市,协助他完善一家新建的小博物馆。

当时正值古董收藏大热,颇有全民参与的架势,各地的古玩集市也搞得红红火火。许多人听了一耳朵的捡漏故事,想靠此发家,纷纷加入淘宝行列。但打眼多了,便知道那些东西百伪无一真,都是白送钱给人家。当然,也有执迷不悟的。

博物馆有一位同事,名叫孙超宗,小有家资,也雅好这一道。他常常光顾当地的古玩集市,淘换到觉得值当的东西,偶尔也带来给我们观摩一番,大家自然随喜赞叹。

有一天早上,他来上班时,大家都发现他有些异样,整个人犹如喝醉一般,两颊泛红,眼神迷离。和他说话,也是机械式地一问一答,处于一种似梦非梦、似醒非醒的状态,到了中午才渐渐还过神来,能和人正常地交流沟通。

大家也没有上心,以为他可能是头一天晚上喝多了,还没醒酒。没曾想接下来好几天,他都是这副状态,不免有些担心,便在他清醒时问他什么情况,他却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再问,更是一口咬定自己没事。他都这样说了,别人也就没话讲了。

那时候,我正随老师在外面奔波,收罗博物馆需要的东西,刚刚暂告一段落回来。听同事说起,一看的确是这么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而且我从他身边经过时,能闻到一股极淡的海腥气息,大是不妥,便和老师说了。

我这位老师姓黄,由出世而入世,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事避祸,在滇南边界和缅、越地界待了十多年,说得上是经历宏富。听说后便把孙超宗叫去密谈了一番,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过了几天,上班的时候,老师叫上我,随孙超宗一起去他家。路上说起,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据孙超宗说,这段时间他一回家,便处在一种虚实交错的古怪场景中,经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等他出门上班,才又慢慢醒过神来。

至于在那场景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却不肯吐露一字,想来是令人留恋忘返、不肯自拔的,所以当成美事一件,哪怕听了我老师的话,也没在意。

直到昨天,不知怎么地,他半夜迷迷糊糊地驱车到了海边,等到醒过神来,发现自己居然站在一块极高的礁石上,不由吓得冷汗直流。江且他虽然清醒过来,但身体却不听使唤,扑通一声便跳进了海里。幸好那地方水浅,海水只淹没他的半身,而且被冷水一激,立时清明了许多,跌跌撞撞回到了岸上。他知道大事不妙,没敢回家,找了个酒店住下,早上赶紧到公司找老师。

到了孙超宗家楼下时,老师给孙超宗和我各吃了一小块茯苓糕似的东西。然后才上了楼,进了门,说要看看孙超宗收藏的古玩。

孙超宗还没结婚,一个人住,专门收拾了一个房间用来摆设他淘来的古玩,有好几个博古架。老师来回看了几遍,皱着眉头没说话,摇了摇头,开始看其他房间。

我也跟着乱逛,忽然瞄到玄关的柜子上似有一片淡淡的五色彩气浮动,再一细看,又没有了,柜子上却是摆着一个有氧鱼缸。便和老师说了一声。老师说“是了”,快步走到鱼缸前。

孙超宗大概除了爱收罗古玩外,也有点养鱼的爱好,这鱼缸布置的挺好的,有拳石、枯木、水草之类,灯光一打,颇有意趣。老师看了一会儿,猛然伸手进去,捞起一样事物,那是一个类似蚌蛤的东西,大概有十来厘米大小,整体是灰白色的。

老师抓着在水里来回晃了晃,那些灰白色便化为许多碎屑脱落,露出这东西的本体,却真是蚌蛤一类,但那壳五色鲜明,炫丽无比,我从来未见过。而且这东西稍微注视久了,就有让人心醉神迷之感。老师将它装进带来的一个保温盒中,问孙超宗这东西是打哪来的。

孙超宗说,这玩意是他在五更墟淘换到的。

五更墟是当地的叫法,墟是集市的意思,因为这种集市半夜开张,天亮便散,所以如此称呼,又叫做天光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鬼市。

和各地鬼市一样,五更墟上多有来历不明的东西。孙超宗就是在五更墟买了一枚玉环,见那摊主的摊上堆着一堆这种玩意,讨来的一个搭头。回来后觉得可以放鱼缸当装饰,就放了进去。

老师便说就是这东西作怪。这玩意就是传说中的蜃。孙超宗要是再为它所迷,早晚抱着这蜃投海去。只不过蜃在千前年就灭绝了,这一枚是“土货”,有人从冢墓中带出来的。只是有蜃的墓,基本上都是唐代以前的。千年下来,墓里的蜃再长命也是要死的,能活下来的,简直是万中无一,那墓必然一直处于潮湿状态。

蜃这玩意,一直以来记载就很纷乱。有的说就是车螯一类,是一种蛤类;有的说蜃和蛟长得很像,形状似蛇但长有龙角。据说蜃是由其他物种变的,《月令》上说孟冬之月,“雉入大水为蜃”,就是说农历十月,野鸡入海变化成蜃;《述异记》却说,黄雀春天变成蛤,到了秋天又变回黄雀,如此反复变化五百年就能升级为蜃。

古人认为海市蜃楼这种现象便是由蜃吐气而成的,因此也叫“蜃景”。我们现在知道那只是一种光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但蜃能吐气造出幻境迷惑人却是真的。

老师说他当年在滇南边界时,遇到一位何姓老人说起墓蜃之事。

这人在民国时是一名盗墓者,当时二十多岁,刚随师学会识土辨气——他们打出二三十米深的小盗洞后,取土上来嗅闻,能从中嗅出是否有金银铜铁之气。因为大墓中陪葬的明器多是金银铜铁制造的,天长日久,其精气便会浸入土中。

有一次,他们在南方寻得一处大墓,进去后发现棺柩周围堆了一堆蛤蚌,不识得这是蜃,也没在意。谁知那墓为地泉所浸,一直处于潮湿状态,好些蜃还活着。结果一群人为蜃气所迷,入了蜃境,除了这位何姓老人外,全折在了里面,死状各异。何某在蜃境之中被自身所带的匕首划伤,这才清醒过来,逃得一命。

后来何某遇到同行的一位老前辈,这才知道古时大墓为防被盗,多有机关埋伏,比如伏弩、阴火、流沙之类,历代书籍多有记载,现代此类小说影视流行,很多人也都知道。但还有一种防盗的措施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墓蜃。

前人的说法是为了防备狐兔穿穴侵犯亡者,但真实原因是为了防备盗墓者。这东西据说是长命种,能活个几百年,不但淡水咸水里能存活,在土里也能不死。

老师最后和孙超宗说,那些墓蜃能被人带出来,多半是死透了。他得到的这一只大概也只剩最后一口气,本来不能迷惑人,谁知被他放进鱼缸养回一口气来,这运气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又说五更墟上出现的一些来历不明的“土货”,极多诡异,还是不上手为妙,何况这也是国法所不容的。说完便将蜃带走了,说这东西有大用途。

这件事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无论是孙超宗还是那位何姓老人,对于他们为蜃所迷时经历的幻境都死活不吐露半个字,也不知道究竟是何情景。

依我看来,多半随各人心性而定,不同的人其幻境遭遇也各不相同,但必然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有关,所以七情六欲炽盛的人遇上,下场是不太美妙的,何姓老人那伙人的下场便是殷鉴。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温璞,他说:墓葬用蜃,多是帝王陵冢,古人写帝王哀册常提到“蜃卫”,说的就是这个。唐代以后以蜃卫墓的措施几乎就没有了。有一种说法,蜃需要特殊手段才能化育出来,可能迭经动乱,其法门失传从而导致绝种也未可知。而像这种在墓中搁了上千年的蜃,居然还活着的,能遇上也真是极为罕见的事。

但即便没有蜃,世人耽迷某物某人,陷溺其中从而不能自拔的,也不见得就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