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新荆 > 第54章 媚珠

新荆 第54章 媚珠

作者:AMNH68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8 20:51:04 来源:文学城

万言书只是个泛称,并不一定要求奏章字数超过一万,未来甚至可以泛称长篇的书面意见。而既然是意见,那必然饱含了个人的想法和建议;在场的苏轼已经上过,苏辙已经写好,而新荆目前还没有。

他上一世已经写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这一世,他入职就是神宗朝,当前的任务是配合旧荆的变法工作,自然不需要对皇帝本人提书面建议;甚至由于他与皇帝的关系较同级官员更密切,在苏轼眼里,苏辙没有自己从中斡旋的话,怕是早已经被贬黜出了京城。

但苏轼并不觉得苏辙在批评了青苗法之后再上万言书是什么坏事。他为了保住苏辙在京工作的机会已经费了不少力气,但苏辙能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状态,着实令人欣慰。

不随波逐流,便是一种君子之道。当今朝堂趋炎附势之徒何其多也,父亲已经去世,他们兄弟二人更需要相互支持。因此,自己作为兄长,偶尔做些微小的让步也是可以的。

苏轼支开苏辙,让他到院中安排桌椅,从袖中取出一个葫芦,交给新荆。新荆拿到手,晃了晃,感觉其中若干小球,在里面晃荡。

新荆不由得皱眉:“你该不会是把新写的文章都拆分成这一个个的,塞进蜡丸,又一个个封在这葫芦里?”

言下之意,真是闲得让人发指。

“非也。”苏轼却笑道,“这葫芦里的是媚珠。相传狐狸口中有媚珠,谁能得到它,谁就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怜。曾经有一位猎人名叫刘众爱,擅长用猎网捕捉野兽,有一天看到一个影子在网中窥伺,站起身后却是个世间少见的美人;美人正要拿走网中的诱饵,被刘猎户惊吓,钻入网中,打也打不死,砍也砍不伤,浸也浸不杀,最后变作一狐。人们用绳子捆绑狐狸的四肢,养了几天,等狐狸恢复了一些,就在它面前烤猪肉。烤肉喷香,狐狸眼睁睁看着却吃不到,忍不住流下口水,有一颗珠子也随之流出,圆溜而光洁,就是所谓的媚珠了。”

新荆:“……你刚才安排苏辙去院中干什么?”

苏轼:“安排桌椅。我从甜水巷买来了胡人的香料,贵得吓人,听说用在烤肉上是一绝,今天怎么说也得试试。”

新荆冷着脸道:“我这就走。”

苏轼连连挽留:“我可没说只让你看不让你吃。你看你这来都来了……”

“不用客气。”新荆对苏轼这种不分场合开玩笑的脾气极其恼火,怒道,“你们为何不自己享用,免得我插在你兄弟二人中间分这一杯羹!”

“阿同已经献了万言书。”苏轼忽然又道,“但我也遵守诺言,将你那书的第一卷改写出来。开封府和国信所在调查贺同天节辽使遇刺事件,而皇城司介入了针对新科进士蔡京的暗杀。要我说,你这会儿就不该离开蔡京,免得遇上其他事。”

“辽人不值得为了他这么大动干戈。”新荆摇头道,“蔡京只是跟辽人在酒楼偶遇,如果这也要杀,那么汴京城的数百人都将难逃一死。”

“如果目标不是他,而是你呢?”苏轼道,“我今日跟皇城司的人多聊了几句,其中一人还在那感慨,说去年年底五丈河上就有贼人袭击了你,他们花了大半个晚上,从河里捞起了几具尸体,还有一个……”

苏轼用手比了一个细长的形状,笑道:“竹筒。”

新荆心中猛地一沉。

“听起来很耳熟。像是我那天傍晚刚刚给你的东西。”苏轼低声道,“新中允,你到底在做什么危险的事,并将我牢牢绑在你这条船上进退不能?”

“……不。”新荆沉默片刻,道,“这两件事应该没什么关联。”

如果说有关联,那就是他在五丈河遇袭之后,贼人因内斗而死;辽国使臣遇袭之后,辽人因内斗或死或伤。

细想起来,第一次,他是主动和苏轼建立了崭新的关系,以苏辙的前途为威胁,要求苏轼为他提供帮助;第二次,他是主动和蔡京建立了崭新的关系,以蔡京本人的前途和命运为威胁,要求蔡京忠诚地服务新党和王雱等人。

相比其他人,这二位的命运确实因为特定事件而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他想改变的人和事多了,事件和事件的相互叠加,不足以构成逻辑链条的闭环。

“希望新中允不是在做什么特别危险的事。”苏轼看向院中,在那里,苏辙已经安排人将桌椅收拾停当,似乎是察觉到来自这边的眼神,回头朝兄长遥遥相望,以眼神致意。

苏轼叹道,“虽然我觉得刘猎户那故事很有趣,但我还不想你看到未来一天也被捆了四肢的模样。”

“有没有一种可能,”新荆忍不住又想发火,“我是个人,不是什么狐狸。”

————

神宗此刻正在集英殿。他今晚上本该在拱垂殿处理政务,但同天节(神宗皇帝的生日)近在眼前,西上阁门使、枢密都承旨李评之前曾受命制定同天节新礼,李评给出的方案遭遇了礼部批评,于是在集英殿内草布,请神宗皇帝定夺。

阁门使相当于接待部的部长,但他让神宗皇帝移驾集英殿这事做得有点唐突。有意思的是,现场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意见,保持了高度的沉默。

——神宗皇帝本人并非自幼作为皇储进行培养,他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宫外生活、长大。而这位李评,是神宗皇帝正是皇帝幼年的朋友和亲戚。这人聪明伶俐,很懂得如何逗皇帝开心,而且他虽然担任阁门使、枢密都承旨,平时做得最多的,却是以个人名义监督皇城司工作,借助皇城司的耳目,在宫墙外搜集情报,并向皇帝本人汇报。

也正因为如此,他虽然得罪百官,落得“天资刻薄”“招权不忌”“多布耳目”罪名,但有皇帝保护,得以在阁门使位置上牢牢坐着,并不担心会丢了前程。

他未来会跟王安石本人起激烈冲突,而王安石以“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的态度向宋神宗本人抗议,甚至称病辞职,终于让神宗将李评出知保州,离开京城。——这是后话。至少目前阶段,李评还在宫城内活跃着,并源源不断地为皇帝本人带来他打听到的各种消息。

“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兼侍读韩维,似乎是纵容了开封府的人干扰国信所调查。”李评长着一张圆脸,脸上总是笑吟吟的,比实际年龄看起来更小,几乎给人一种幼稚无害的观感。他这趟打着草布同天节新礼的名义让神宗移驾集英殿,也是觉得这儿更适合汇报一些琐碎的事。“他像是很确定自己要去要职。”

神宗皇帝叹了口气。事实上王安石本人确实推荐韩维担任御史中丞。吕公著已经离京,御史中丞一职悬而未决已有数日,需要尽快确定。诏书已拟了数次,最后这个方案,仍不尽如人意,但需要先发下去。

而他离开开封府,就又需要人去他的位置。暂定的人选是知太原府、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冯京。这位冯京在京城很有名气,科举乡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连中三元时才二十八岁,被时任朝廷宰相富弼招为女婿,传为一时美谈。

富弼并不支持变法。而他这位女婿,跟他岳父的关系向来紧密。

李评察言观色,道:“王相对今年的新科进士蔡卞很中意,似乎要将女儿许配给他。”

“婚姻嫁娶,人之常事。”神宗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而蔡卞的去留,还是个问题。他建议朕让蔡京留京工作,但蔡卞不是状元,甚至没入前十!上一届里让新荆留京已经惹来众议,如果蔡卞留京,其他进士又该作何感想!?状元叶祖洽,又该如何安排!”

李评见神宗皇帝神色郁郁,心底却很通透。他们虽然聊的是官员职务,但真正盘亘在皇帝心头的,其实还是辽人最近行刺案。如果皇帝真的在意新科进士的意见,上一届公布职务时就会给其他人也做安排。

当年除了让新荆留京,王雱也留了京;前者还能说是考得好,后者一看就是为了王安石。当年能留人,如今照样能留人;抱怨归抱怨,回头诏书发下去,御史台抗议几句,也是走个形式罢了。他们真要弹劾谁,在京城中发现对方工作疏漏,比挑地方官员的错还要更简单。

从这也能看出新荆根本不像是官场新人。他有一种超乎年龄的敏锐,除了去年被弹劾作风问题,使得新荆不得不承认他王氏族人的身份之外,他几乎是轻松地行走在言官挑剔的眼光下。

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新荆如今被弹劾,依然没被找到工作疏漏,落到纸面上的,还是作风问题。

“陛下,”李评说道,“蔡卞如果留京,也可以参考新中允的经历,过上几年,派他去边境,积累一些经验。”

神宗皇帝差距了李评的言外之意。他立刻拒绝。

“朕没打算让新荆再离开京城。”

“那恐怕不行。”李评委婉道,“李某能力有限,但已经听说台谏们对新中允近来的表现十分不满。有一位,知道向您写札子一定会被留中不发,因此已经借着机会,找到了太后。”

神宗一怔:“新荆最近也没做什么。如果说他献上神臂弓,让太后感到他有对抗辽夏之心,那也不是什么大罪。”

“不。”李评低声道,“某是个粗人,虽然在这个职位上,但我还是想用一些平民百姓的话,请陛下恕罪。”

神宗疑惑顿生:“说就是了。”

李评:“太后想抱孙子了。”

神宗:“……”

神宗:“——朕已经尽力了!朕已经尽力了!!”

他气得站了起来。“朕有时夜里也批阅奏章,就在榻上小憩,清早一睁眼就要上朝,夜里跟些大臣商议要事,这也成了朕的罪过?!”

李评连连请罪:“陛下说得在理!臣也是这么想的,只是……”

他一句话没说完,有宫中侍从遥遥站在集英殿门口,向皇帝请命,说将已经按照圣命,将太子中允新荆请至宫中,如今正在殿外待命。

“好!”神宗脸色明显一缓,道,“让他进来!”

李评欲言又止,神情复杂地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并往后退了一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4章 媚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