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细雨刺骨般寒冷,店里的除湿系统玩命地工作着,以减小潮湿对乐器的损害。这种天气也没什么客人,赵航、安桉和李昕熠三个人点了自热小火锅,围在角落里暖暖和和地边吃边聊天。
“哎?你那经济公司后来再没联系过你吗?”赵航问。
李昕熠摇摇头:“没,一点儿动静都没了。”
赵航说:“那你就主动联系那个什么助理呀,你们公司人多,想要活儿得自己表现积极,不能等人家来找你。”
李昕熠说:“算了吧,那天那个郑旭因为我被他领导好一顿臭骂,估计现在烦我都来不及呢,我联系他也是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何必呢。还不如安安静静地保持透明,让他想不起我来。咱们那个视频账号是以我的名义开的,按照合同他们是有权收过去统一管理的,但是他们现在根本顾不上我,没人管这事儿。我要是这时候再跑到人家面前去蹦跶,搞不好不光活儿没要到,连账号也被收走了,那咱们就更没得玩儿了。”
赵航叹了口气:“唉,没想到原本以为是机会,最后变成了火坑。”
安桉在一旁愧疚地说道:“对不起,昕熠哥,这事儿都怪我,是我一直撺掇你去签经济公司的,害你现在连演出都不能去了。”
李昕熠说:“这事儿怎么能怪你呢?你不也是为了我好么,咱们谁都不知道现在这行业是这样的。刚开始郑旭来找我的时候,我心里也挺高兴的,感觉自己还挺特别的,能被人赏识,结果稀里糊涂签了约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凑数的小虾米。要怪还是怪我太不认命了,真以为咸鱼能有机会翻身。”
安桉说:“昕熠哥,你别太难过,至少咱们努力过了。”
李昕熠笑着说:“我一点儿都不难过,我本来也没对这事儿抱多大希望,现在这个结果其实挺好的。你说假如公司真的给我发了唱片,结果根本无人问津,那对我的打击才大呢。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在网上给人唱唱歌,有你们几个托儿天天在下面夸我,让我活在自我满足的小世界里。”
安桉摇摇头:“我们没人给你当托儿,那些真的都是粉丝。”
李昕熠说:“就那个昵称叫‘一心一熠’的,动不动就带头给我打赏刷榜,那不是老赵搞的吗?”
赵航说:“当然不是,我钱多了没处花我给你打赏让平台抽成?”
安桉笑嘻嘻地说道:“那个是宁屿哥,我之前跟他说了打赏会被平台抽成,他说没关系,他就是你的铁杆儿粉丝,就想让更多的人能看到你。”
李昕熠笑得甜蜜又无奈:“原来是他啊,我还以为是老赵为了宣传咱们店做的投入呢……”
赵航说:“我是想过投入来着,就当广告费了,可是我远没有宁屿哥那么大方,我只是个抠门儿老板,你俩那可是爱情的力量。”
正说着,安桉的手机响了两下,她拿起来看了看:“喏,又来了,宁屿哥又给你打赏了。”
李昕熠叹了口气,掏出手机:“我得跟他说说,别再浪费这个钱了,留着这钱干点儿啥不好。”
他刚要给纪宁屿发消息,手机突然震动了两下。他盯着上面的信息出了阵神,然后抬起头恍惚地对两个人说道:“公司说要让我去参加一档音乐节目。”
“啊?”两个人惊讶地看着他。
“这上面说让我立刻回公司做准备,因为之前原定要参加节目的那个人出了问题,现在要让我顶上,两天以后就要正式开录了。”李昕熠表情呆呆的,转折来得太突然,他不懵不行。
“那你赶快去啊!”赵航第一个醒过神儿来。
“对对对,快快快,别让别人把这个机会抢了去!”安桉一把拿走李昕熠手中的筷子,把他从小板凳上拽起来。
李昕熠晕乎乎地往外走,赵航又追在后面:“外套外套!”他取了外套塞到李昕熠怀里:“记得要坐地铁,别打车,下雨天儿太堵。”
“哦哦……”
李昕熠刚要出门,安桉又拿着伞冲过来:“打伞打伞!你别淋感冒了耽误了上节目!”
“好好……”
李昕熠被手忙脚乱的两个人送出了门,一直到搭上地铁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到了公司他才知道,原来之前公司安排了一位明星去参加一档歌唱节目,结果明星这段时间突然被爆出丑闻,节目组怕影响收视率,要求把这个人换掉。公司手头上其他已经成名的歌手有的档期排不开,有的和节目里的其他嘉宾有过节不肯去,而新人里面会唱歌的不少,有特点的却不多,扔过去估计也只是把这个机会打了水漂。最后在一堆资料里选来选去,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还有李昕熠这么个人存在。他们看了李昕熠原创歌曲的视频,认为他粗矿的嗓音还是比较有辨识度的,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把他送上去试试,说不定就能在一众流水线商品中脱颖而出。毕竟大众的口味变幻莫测,造星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有些人怎么捧都不红,有些人却莫名其妙就是能红。
就这样,还从来没正式发行过一个单曲的李昕熠,马上就要和许多已经相当有名气的歌手站上同一个舞台,这对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同样让他不可想象的是,原来在娱乐圈工作的都人是不分昼夜的。从这天晚上开始,他就没被赋予回家和睡觉的权利。公司迅速为他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每一个都在连夜加班加点地围绕着他忙碌。当那些人大声讨论着该给他往哪个方向包装时,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一句他的意愿。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着急要向客户交付的物品,他要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依靠的是公司有经验的人对客户喜好的猜测,至于他本人是什么样或想怎么样,完全不重要。李昕熠的名字一遍一遍在房间里回荡着,但李昕熠知道那三个字其实代表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两天后要站在舞台上的那个歌手,他的任务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扮演好那个人,不让这一屋子人的辛苦白费。
明白了自己的商品定位之后,李昕熠尽可能放低姿态,只在被要求说话的时候才会开口,绝不多插一句嘴,把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去做。与此同时,因为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非常理解周围这些打工人在加班的时候心里有多少怨气,因此不管他们的态度多恶劣,他始终保持着应有的素质和礼貌,让人鸡蛋里挑不出骨头。
得益于李昕熠的良好态度,他在工作人员中的口碑相当不错,有人当面夸奖他,说上过班的人就是比那些没出过社会的巨婴要懂事得多。李昕熠心里想,他的谦逊恭顺哪里是单纯因为上过班,而是他内心深处不敢把这一切太当真。生活给过他太多碾压,让他早就学会了放低期待,他既不奢望自己能一站成名,也不奢求周围的人把他当块宝。既然不太当真,那来自工作人员张牙舞爪的态度他也就不当回事,只把整个过程当成是一次体验。
两天后,节目正式开始录制,李昕熠人生第一次站在了周围布满摄像机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