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斜阳却照深深院 > 第81章 寡嫂

斜阳却照深深院 第81章 寡嫂

作者:携琴载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9:56:44 来源:文学城

灯火摇摇晃晃,夜间下起了急雨。一人独守的祖宅里宋清平彻夜难眠,消瘦的肩胛骨伴随着咳嗽声震颤,气息吹乱了烛影。他搁笔,用手护了护。茶冷了,雨急了,一阵风来,吹的窗扇哗哗作响,绵密的雨雾打潮书案。起身关窗,却被黑暗中静谧的小院儿吸引,背手孤立窗前,万物都淹没在黑暗中。

她好吗?

潮冷的掌中,荷包暗淡了光泽,‘噼啪’宋致轩牌位前的灯花爆了一下。宋清平回眸,屋子深暗的尽头是父亲的灵牌,像地狱里伸出的眼睛监视着他,时刻警醒他“不许逾矩”“不许有妄念”“你不配”,死也要掐断他思念的苗头。潮湿的空气中,回忆、现实如丝带般紧紧缠绕。一场梦一样,时空转换,宋清平在这个从没来过的祖宅已然居住月余。

也是这样的烟雨中,暮色中一乘小舟载着几个箱笼,那是宋清平所有的家当,他第一次探出里舱,温柔的明眸打量着这片陌生的‘故土’。傍山脚的薄雾朦胧了景色,雨巷、纸伞、乌篷船,如画的江南,烟雨蒙蒙中一丝丝的哀伤。

粉墙、青瓦、马头墙,青苔布满房檐,莲花纹样印花屋檐下,雨水淅淅沥沥宛如绵延不尽的愁绪。这里有他没见过的景致,杨柳依依温柔婉约,这里不同于京城的干燥,连雨绵绵潮湿闷热。

南浦,是父亲鲜少提及的故乡,他只在父亲的家信上见过。嵊浔县南浦宋氏,第二脉宋致轩有子宋清平,庚寅年二甲第十三,进士及第。他和父亲仿佛飘着的风筝,而这里就是牵着他们的线。

他的记忆一直在尚书府,仿佛京城才是故乡,这里倒像是他乡。‘这里’带给他很多新奇,关于父亲关于母亲。他看到了父亲成长的小院,古旧的书案,他幻想着当年父亲如何怀抱襁褓中的他远离故土。蛛网缠绕的纺锤,也许母亲一边纺纱一边等着父亲归来。

时光倒流,如果父亲不那么醉心功名,会不会母亲不会过早劳累而亡。会不会他有诸多兄弟,永远也不会离开这里,偏安一隅,闭塞却也无忧。那么他将不会见识到京城的繁华富庶,不见如此靠近权力的顶端,被耀眼的前程牵引着,壮志踌躇。

尚书府于他可望不可及,对那女孩更加天方夜谭。命运之手翻云覆雨,本该庸碌一生的布衣,有幸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如今看来,亦喜亦忧?是劫是缘?皆不可知!

宋清平轻叹,把荷包放回衣匣。匣子中浆洗的发白的竹节布长衫虽旧却整洁,棱角分明摆放整齐。宋清平片刻怔忪,似懂非懂,难以言表,倏的关闭匣子。江南的夏季潮湿闷热,急雨骤停骄阳似火。宋清平睡的不好,蚊虫燥热,暑气蒸腾。屋内着实待不下去,踱步至庭院,枇杷树郁郁,爬山虎葱葱。闭目呼吸着,深深绿意给疲惫的精神带来一丝松绑。

“二叔。”六七岁的男孩,撞的大门哐啷作响,呼哧呼哧的冲了进来,虎头虎脑的扬起笑脸,露出缺着的门牙。

“娘新制的芡实糕,让我带来给二叔尝尝。娘还说,艾叶驱虫降暑,煮水擦身,祛痱止痒。”孩子跑的大汗淋漓,说话时还气喘吁吁,心急的恨不得一口气说完。

宋清平端出青瓷花碗,紫色的葡萄渗着水珠,望着就解暑。男孩儿不等人让,抓起一把往嘴里塞,孩子心性淘气又可爱。“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的可不就是这个年纪的孩子。

“慢些,井里才拿出来,吃急了闹肠胃,你娘要捏鼻子灌你苦药汤子。”说着宋清平浸了一块帕子,擦拭男孩的额头。

“成儿,这糕我尝尝便罢,剩下的你还带给你娘。”

“娘知你会这样,所以带的不多,还有一碟子鲜荸荠请二叔尝尝鲜。”篾编方形提篮里,陈旧却干净,提手处油亮。宋清平揭开盖子,素瓷碗里满满的堆叠着糕,另一只碗里则是冒尖的荸荠,表皮乌黑油亮,心中感叹,这还叫不多!

“嘻嘻。”男孩坏笑着劈手夺过荸荠,小手灵巧的拨了个干净,露出白嫩嫩的肉实复又递给宋清平。宋清平有些尴尬,他虽祖籍是南省,却一直生长在北方,这东西到没见过。想是男孩见他拿起来就往口中送,所以取笑他。宋清平不以为意,往他跟前推了推:“你吃。”

“娘要打的。”孩子眼神怯怯的,宋清平只好哄他:“咱们一起吃。”

“好!”听到这里,宋玉生欢呼起来,开始了大快朵颐。如此美味的芡实糕,刚蒸出来时冒着热气混合着蜜糖的香甜,他馋的口里不停涎水。眼见着娘就不停的往篮子里装,眼见着都笼屉里都空了。还交代他送了就回,不许吃,这样好的东西,一年也就吃上一回!他急的都要哭了,娘说,给他留了……

宋玉成吃罢便要走,宋清平苦留不住,让把葡萄带走也不肯,只说娘会打。小鬼头眼看出门,却兔子一样钻到房里,迅速把他衣衫塞进篮子里,一溜烟跑个没影。宋清平哪里拦的住,只好作罢,心知这是嫂子的意思,心中不胜感激。

在嵊浔县南浦,宋氏是名门,祖上最高为过密云州知州。是名门却不是望族,受反诗案影响,到宋致轩已是没落。第二脉是宋致轩,那么宋致久就是第一脉,兄弟两个一个故去一个离家。宋致轩一子宋清平,宋致久一子宋清辉。宋清辉颖悟,一次乡试便中秀才,本以为家族发达兴旺指日可待,却不想得了肺痨英年早逝,只余妻冷氏和幼子宋玉成。

宋清平回乡当日,冷氏便来大哭叔父一场,后来的这些日子,冷氏对他极其照顾。只是碍于叔嫂,却没见过几次,一直都是宋玉成跑来跑去来往通传。母子相依清苦,却总记挂他。冷氏隔三差五打发宋玉成或送吃食,或送衣物,节气时令,端午来插艾,夏至送了碗凉茶。这份细心宋清平一直想着报答,他想以后不管在哪里为官,嫂嫂和玉成他都是要供养的。

只是一所小院,一间灶房两间卧房,粉墙上的一副楹联,体现出这个贫寒的家里还有些诗书气的。如豆的灯光下,冷氏正在纳鞋底,她在给宋清平做鞋。她帮他洗过鞋,便偷偷的画个脚样,葛布裁剪好底一层层纳底,鞋面绣上海浪纹,对,就这样!

冷氏心中有主张,手中针如飞,细致耐心。夏日里屋子里闷闷的,冷氏满头大汗,却不肯丢手。时不时停下来的给儿子摇摇扇子,驱赶蚊虫,母子灯下闲话。

“成儿,送去的东西你叔叔可还用了?还可口?”

“咯咯咯”宋玉成未言先笑,冷氏心中罕讷,忙问:“难道你叔叔不喜欢?”

“娘你说二叔比父亲还厉害,可却连荸荠也没见过,今日带着皮就要吃,好笑好笑!”原笑的这个,这孩子!冷氏松了口气,也笑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乡里这些不稀奇,他是京城来的自然吃食风俗皆不同。点大的人还嘲笑二叔,讨打!”

“怎么不厉害?先中了秀才然后是举人,后面才是进士。成了进士,就能入了殿选,见到天家,做大官了!你二叔是进士,你父亲是秀才,你说谁厉害?娘还会骗你?别说咱们南浦就是整个嵊浔,你二叔也是大拇指头数第一的。我儿长大做状元骑高马,像二叔一样。”

说到此处冷氏心中满是骄傲,那荣耀好像在夸自家丈夫。一辈子没出过南浦的她,嵊浔在她心中已经很大很大,再大的她没见过也想不到。

“咱们镇上的郭举人也没见过天家吗?”

“嗐!”冷氏极其不屑:“他跟你二叔比,提鞋都够不上。想那郭举人胡子白了好容易才中,得知消息后激动的差点中风,真是个笑话!你二叔来时,知州亲来送匾,况又那样年轻……”说到此处,已然羞怯不已,没人注意到红晕悄然上脸。她为何骄傲,为何攀比,又为何羞怯?

为掩饰忙转换话题,又问:“你二叔身子可好?还听到他咳嗽?”

“还好,就是像个麻竿子。”那么下次炖些软烂的肚肺汤补一补,冷氏脑海里立刻蹦出办法。

“二叔还说了什么,可问起我?”冷氏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仿佛喃喃自语。她得不到回应,因为儿子睡着了。睡梦中翻了个身,还咧着嘴角笑,甚是香甜。夏季炎热,宋玉成只穿着赤红的棉布肚兜,冷氏小心翼翼的给儿子裹上肚皮。

孩子睡了,冷氏才从玉成娘和秀才娘子做回了冷素云。烧水泡澡,洗去一日的疲惫。这一日的疲惫,在成儿带回‘二叔’的消息后,消失殆尽。每次玉成回来,冷氏总是仔细的打听关于宋清平的一切细节,孩子哪里知道母亲的心思,自然有什么说什么。

浴桶里的冷氏闭目冥想……

自从京城里‘叔叔’来后,她眼中的有了光心中有了念想。初见时彬彬有礼,气度不凡的少年进士。修长白嫩,骨节分明手指,抱拳作揖唤她嫂嫂。他声音真好听,柔和坚定。他的手好嫩,白净整洁,一看就没做过苦力。他性子真好,不急不躁,云淡风轻。

所以,她爱给他浆洗,爱嗅他长衫上的味道。她不嫌腌臜,甚是觉得淡淡的幽香,那是属于他身上的味道。他不给她,她就让玉成硬抢,每次看到玉成带回的衣物她都异常欣喜。偶尔会从衣物中掉出碎银,冷氏心知,这是他对她的照顾。他从不直说,怕她面皮薄过不去,只暗暗的贴补,这份细心冷氏都懂。

是从何时开始不对了呢?是那一次抱着他的衣物深深的嗅,动了性乱了心开始吗?她连梦里都是宋清平的消瘦的面孔,滚动的喉结。

叔嫂啊,不可能,配不上,要死啊!她知道她跟他绝无可能!

水不烫,身子却异常燥热。膀子揉搓红了,大腿根掐紫了,心里的火久久不平。不不不,冷氏努力的控制自己。她蓦地睁开眼睛,潮红的面颊仿若滴红。蒸腾的雾气中,冷氏毫不犹豫的舀了瓢冷水直头浇下去,浇的透透,狠狠浇灭不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