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斜阳却照深深院 > 第312章 闯祸(一)

斜阳却照深深院 第312章 闯祸(一)

作者:携琴载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7 08:12:38 来源:文学城

旷野的风吹过山岗,吹过黑水河,吹过阳山关。在这极北之地,一年中极难得见绿。山绿了,水绿了,不知名的花儿开了。

没有雨雪,亦无严寒,手上脸上也没有冻疮。风不那么刺骨,天地间也没有冰封。只有和煦的阳光,明媚绚烂,一切都刚刚好。

下了学,备了课,烧了饭,捣了药。扫了地,擦了灶房,极力的舒展臂膀,搬出冬日的厚重晾晒。

开阔的院落里,日头正好,洒在身上暖意融融。一时间竟忙的脚不沾地。

直到气喘吁吁的躺在藤椅上稍事休息,抹了额上的汗,藤椅的摇晃间,才发现这一刻的宁静与安详。

那是属于心灵的至极安宁与从容……

包容,坦荡,率性,真实。她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再没了从前的恩怨,爱恨,纠缠,怨怼。

粗衣麻履在身,已经忘了曾经鲜衣玉食,锦绣富贵的日子。像天上的云,越飘越远,越活越轻。

“吱嘎吱嘎”,摇椅啊,你慢慢的晃,仿佛又回到儿时的秋千。

流云啊,你缓些走,走了就别再回。

今儿的天怎恁蓝,蓝的干净,蓝的透彻,仿佛水洗过一般。

双目微闭,似睡似醒。任思绪飞扬,难得的惬意。

许是阳光太热烈,许是她偶发孩子心性,俏皮的捂住眼,从指缝里看这方天地。

从天上的云到地缝里的花儿,树枝丫搭配粗麻绳,简易却有用。全家人的衣物晾晒于此,风吹过,衣物飘动,传来皂角味道清新。

那件青灰缎袍子和绫子袄,是哥哥为数不多的绸缎,就这,还是从京师带过来的。

左换右穿,洗换交替,随常的衣服只此两件。肘腕、衣襟处已然磨毛了边,眼看要打补丁。

官袍子也是旧的不像话,幸而不总见上峰,这破旧寒酸的出入官场岂不让人笑?

就是不见上峰,好歹是一方父母官,叫人看到成什么样子?

佛靠金装马靠鞍,日子虽紧巴,俸禄虽微薄,衣装服侍还是置办的起的。

可他总不肯,也不是不肯,是不舍。去掉给嵊浔嫂子的,还有日常开支,余下的都贴补的民生民用。

现时他的精力主要在城防,又要到麦收时节,北狄又要来掠夺。抢了不算,抢完了还烧,一根草都不留。一年的辛苦,顷刻化为乌有,这伙丧天良的强盗!

所以,哥哥自上任。总想着城池防御,筑城,建堡子,筑牢防线,希望固若金汤。

倒是那些左右骁卫,将军千户。上至都护府,下至校尉,他们不屯垦,全乐的抱膀看他忙。

“那么就忙时务农,闲时操练。有精壮少年的每家出一丁,独子不要,多子的只需出一位。每十户供一人,每人每年二两。”

“然后由朝廷发放盔甲器械,都是为众的事,定齐心向义。上为天家,下保自家,又不要朝廷钱粮。这样好的事,再没有不准的道理!”

越说越激动,乃至红了脸:“我立刻上书兵部,料必支持。”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哥哥要仿周制呀。”

终于找到了破解之法,当时那份欣喜,那份愉悦。彻夜的伏案,彻夜的写,砚台里结冰也浑然不觉。

可后来呢,通宵熬夜写的防略、策论没人看呀,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水花都没见。

他们都知道,想法很好,可没钱啊,没钱怎么做事?民生凋敝,哪块地能生银子呢?哪阵雨能下银子呢?苦苦思索,他又愁的寝食难安。

民生多艰,好难。

“哎……”情不自禁的叹息,终于理解英将军在时的难处。

风微微拂过,拂过面庞,拂过衣襟,拂过那件桃红色绉纱袄子。满院的土色,唯有这件,颜色艳的像小满的脸蛋。

鬼丫头,提起上学哪哪儿都疼。她才前脚出门,她后脚就满世界撒野,此刻又不知在哪里被绊住了脚。

已经有好几个夜晚,忽然喊腿疼,疼的眼泪珠子直落,全不像装的,想是要蹿个子?

要补,还是要补,哥哥和小满都要补。这个时节海参小米汤,再放些枸杞,小火慢慢的熬炖,热热的煲上一锅子,最是滋补。

嗐,做的什么梦,哪来的海参。

义冢、济慈堂、寄孤院,现在又多了义塾,处处离了钱都转不动,该怎么办呢?箱子里还有古玩、字画,卖了吗?

北贼烧杀掠夺,打了砸了,设或放把火,这东西总归也留不住,卖卖卖!

屋子漏了要修,鞋子小了要做,晚上吃点啥呢?多久没吃肉了,再吃灰豆子粥,丫头又要闹脾气。还有许多许多,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要做。

哎,我就是个劳碌命。劳碌命也强似牢笼,她心中自嘲,日头晒的几乎要睡着。

“咕咕咕”一阵鸡叫,扑腾到食盆里,乍起翅膀叫。懂了懂了,来了来了。“咯咯哒”是要生蛋,“咕咕咕”是饿了。

得,浮生偷得半日闲,半日闲也没有。

神游收回,揉眼坐起。

起来起来,起来伺候祖宗们。现时是求着你们,小满长身体,哥哥熬夜,指着这些鸡祖宗们多生些蛋呢。

天蓝,风柔,云淡。虽然,她日日都是,睁开眼就没闲过。可有盘算有计划,有奔头,她忙的充实。

阳光打在身上,好舒服。沐浴在这阳光里,不肯挪步,偷来的人生一刻也不舍得浪费。

眼看云遮日,天暗了下来,喊着英姑来收衣裳,打算喂了鸡就去济慈堂瞧瞧。有个老翁怕是不好。

这不,土布围裙系在臃肿的棉袍上,裹着包头巾的,端着食盆,正扬食召唤。一群小鸡仔叽叽喳喳涌过来,嫩黄嫩黄,好不可爱。

吃吧,长吧,生蛋给小满和哥哥补补。

“突突突”“叽叽叽”“汪汪汪”先是个孩子,后是条大黄狗。一人一狗,鬼撵一样。

“呼”一阵旋风钻到屋里。吓得小鸡仔四散,丁零当啷,一时间鸡飞狗跳。

“小满,你站住。大白日的关什么门,字写了吗?书念了没?”

红头绳扎裹的羊角辫直颠直颠,喊也不睬,一脸的严肃,“哐啷”把个门一关。

嗳?今儿日头打哪出来,不在外头寻宝了,想起回家了。这孩子,神神秘秘的,又出甚幺蛾子。

隔窗高呼:“明儿跟我去书塾,哪疼都不好使。”

一丝动静都没,不回嘴,不说话,这还是她吗?

后头还真有鬼,只怕比鬼还厉害几分。

“走,有脸哭,没出息的种子。让个丫头子打了,废物点心,显眼包!”

孟娘子急赤白脸的冲上门,边走边骂。扯着她的夜明珠儿子,把孟栋梁一把往苏锦身边推去。

“看看,看看,这就是你家小姐挠的。我不管你大人老爷的,伤成这样须得给个说法。”

想想还气:“出来,叫她出来,自问个清楚!”

哎呀这是,那孟栋梁只顾哭。作为北镇不多的小胖子,小肉脸上呀,一道道的血痕混着泪痕

眼皮子上,额头上,下巴骨子上,面颊上,遍地开花,还真是一处不落。

“这、这是我们家姑娘吗?别混赖。”

“混赖?感情我来讹诈了。”孟娘子一口啐到英姑脸上:“不是她我把头割下来,怎地?把人藏起来拉。起来,都起来,不让她出来我自己搜。”

“娘子娘子,息怒息怒,屋里坐吃盏茶,消消气。英姑,去烧茶,放些糖,给娘子解气。”

苏锦挤眉弄眼的支走英姑,甫一出口就得罪人。

这案子不用断,定是她!

她不肯剪指甲,原是她跟她讲过,凤仙花染的颜色俏。姑娘家要美呀,留着长指甲且巴望着给她染。再瞧刚才那鬼丫头慌张做派,这案子不用侦查,就是她。

“这,这,小孩子家家,娘子莫气,我回头教训她。”

软声细语,好不低声下气。赔不是呀,谁让她动手了呢。

“来,抬起头我瞧瞧。还好不深,我家有些金疮粉子,给小哥儿涂抹上,几日就好。”

苏锦谄笑着上前,这两手还都是糠麸粉子,忙擦了手要看。谁想,手还没碰到,却被孟娘子一把挡开。

“说的轻巧,我家没药啊?这要是落疤岂不难看?我儿是要中举考状元的,面上抓坏了,日后上不得金銮殿,你们赔的起吗!”

那指定赔不起,苏锦被骂了个没脸,不占理也只得赔笑。

见她软了,孟娘子越发得意,指着鼻子数落

“会不会管?能不能管?还县主千金,进士及第呢?就养出这么个贼野丫头,不知礼数,没规没矩。”

“孩子呀,猫狗一样,县主回来打她。娘子拿几个鸡蛋走,给小哥儿养身子。”

“少来这套,我不稀罕。”

一把推开,“啪啪啪”,鸡蛋应声落地,好清脆的声音。

刚捡的,新鲜的,拿出来还热乎的鸡蛋呀,就这样白白糟蹋了。不要别扔啊,好可惜。

气头上的孟娘子,可顾不得她的惋惜不惋惜。横眉怒目,指头戳到脸上骂。

“拿几个鸡蛋糊弄谁?谁稀罕?扯甚县主,谁不知道你是这屋里头的青天。既名声远播,叫我们学学你是如何管教。叫她出来,当着我的面,照死里打才是道理。”

这阵仗,叉腰竖眉,声似虎啸。哪是孩子打架,分明擒贼捉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