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大概八年后,他26岁,家里安排他相亲。与他见面的是隔壁大队的一个女子,其实在他回村的路上,他已经见过她了,那时她正挑粪走在回村的路上,他觉得她身形结实,勤劳能干,就对她动心了。见面时由于他还在北京当兵,就对他说,如果她对自己也满意的话,请等他两年,两年后他会娶她。
她虽然当时答应,但觉得他个子不高,两年间又相亲过其他人,但又都不如他,就同意了。两年后他们如期完婚。
婚后他将她带到北京。她一个农村女子也没有工作,平时就是在大队内做一个劳动力,到部队后闲来无事,就找了个事做--跟部队内的大厨学做饭。每日士兵们到点训练,她到点去部队食堂打下手。
她第一次怀孕生了个男孩。孕期她经常吃某种菜炒鸡蛋,有一次她告诉他吃鸡蛋吃得恶心,“就你娇惯。”她因此心中难受,直记到晚年。
婚后她婆婆对她很严苛,婆婆是个伟大的母亲,坚毅勤劳,忍受,节俭,胃癌晚期才被查出患病,硬是熬过早期疼痛,她以自己的方式毫无保留地爱孩子,但她也许不是个好相处的婆婆。
她第二次怀孕时大概是女孩。她大出血了,当时他和两个战友赶到病房外,战友一人抽了一管血,他抽了三管,把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孩子没有保住,她的身体受到巨大损伤。
部队中也有战士带着妻子孩子,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他们因此遇到了很有趣的家庭。有一家人是河南的,“那家乱得没地下脚”,家里就一张床,夫妻俩晚上和猪睡在床上,猪长得很胖,又长,晚上夫妻俩挤得没有位置了就不停踹猪,让它腾位。有一对四川的夫妇一共生了十九个孩子。
他们的孩子很皮(让我们暂且叫他“军军”)。军军小时候也算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觉得小孩子不会控制情绪,有什么就表现什么,不过小孩子没有坏心眼),喜怒都写在脸上。军军是孩子王,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就堵在巷子里,让骑自行车的小孩排队,一个个等他把他们的车子骑过一圈才让走。天天闲的没事当真是上房揭瓦,约架,偷菜。部队有专门划分的农地,当时物资匮乏,一年到头都只能把胃哄骗住,很难吃饱,有一次一个看菜地的兵呵斥过他,军军心里觉得讨厌,悄悄带着几个其他军长的孩子到菜地偷菜,被发现后,抱着菜掉头就跑,从快三米的围墙上跳了下去,最后眼见快被抓住了,才放下菜跑走。
不过毕竟是被保护地很好的孩子,心很软。军军四岁的时候去看电影,被电影里能从画里出来的小姑娘的悲惨遭遇所感动,哭得稀里哗啦。说起电影,他可谓如数家珍。那个年代看电影很不容易,所以对于军军一家来说,看电影比上学要更重要一些。军军上小学的时候,他爸爸常常会在上课时叫他出来,拉着他去看电影,欧美的,日韩的,民国的,解放后的,经济,政治,军事,爱情,科幻…虽然对外国电影有语言不通的障碍,但是军军理解能力很强,这点小困难不成问题。
1955年到1975年,越南战争爆发。毫不夸张的说,那是他离战场最近的一次。那时他在山西驻军部队已经接到调动的命令,家里当时给发的饼干等吃食。但是后来并没有让这支部队上战场。军军把爸爸的军用口粮都解决掉了。
在部队上,参加的训练是非常多的。有时会有50公里的负重跑步,投掷手榴弹,练习射击,也会有些上过抗日战场的老兵讲战友的经历。他印象深的是有一个,但是在战争中打得肠子都出来了,把内脏用手放回肚子里面,把肠子围在腰上,继续战斗。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真的是思绪翻飞,不时闪过几句自己认为非常深刻有道理的话,浸着自己有些悲凉的心情。结果第二天早上忘得精光,这是年轻人的特权吗,或者是对年轻生命对世界新鲜感的保护。
“老班长(后来做了部队大厨)的烧茄子做得一绝,那茄子做得比肉还好吃。每次只要有烧茄子,那些兵都不吃肉,一人一大勺茄子拌米饭。”家里每次吃米饭爷爷必说这句话。然后就会向奶奶求证,奶奶就会说确实如此。于是二老又是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