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山河 > 第8章 公子(四)

小山河 第8章 公子(四)

作者:棉花花糖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1 18:00:34 来源:文学城

方丈,人生何处不相逢。

你为我买过的宣纸,最后一幅桃源卷,就当做这黄金十两的保管所需,下次见面,悉数奉还。

-

多日后,天竺路,顾府。

“近日看你时常得闲,之前交代你的事都做的如何了?”

正堂,顾青峰不紧不慢的将青玉茶盏稳稳的放在木桌,不同瓷器碰撞,声音入耳,清脆动人,不怒自威。

顾柏元坐在下位,自他加冠接手顾家家产以来,父亲便顺理成章的隐居幕后,不再露面,偶尔过问门铺之事,也极其少见。

整日除了养些花草,便是逗逗池鱼,再者与母亲齐筝闲坐,谈谈书画,颐养天年,旁人看去不像是而立多年,倒像提前进入了不惑。

“父亲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

顾柏元认真回答。

顾青峰所问之事,是顾家在巫溪镇新收的几家铺子,年初来,顾家已将产业扩展到其他邻镇,巫溪镇靠着矿业和手艺人,营收最多。

因此趁势又整理了铺面,做生意时上时下是常有之事,而顾家自延光元年以来,却一路向好,在长宁县不断稳固根基,枝繁叶茂。

如今偌大的产业即将全部落在顾柏元肩头,除了责任备至,忙碌多月,顾柏元原本高大健硕的体魄,也清瘦了些许,这样一来倒是更符合柏元之名,让人见了莫不以为是埋头苦案,废寝忘食的读书人。

“听说上次去巫溪镇,你为月华清新招来了一位画师?”

出乎顾柏元意料,顾青峰并未顺势,换了话题。

提起沈桑宁,顾柏元一滞。这倒不出意料,眼前看似早早茶歇清闲,不理家事的父亲,对自己的动向依旧了如指掌。

顾家能长青至今,当家人如何是平庸之辈。

“是。”

“沈姑娘对纸织画颇有心得,因此我请她留在月华清作画,为了帮助画舫多销。”

“我近来恰巧新得一副好画,既然如此,不妨改日请来顾府,借着赏画,也让我见见这位姑娘。”

抬头,四目交汇,顾柏元却发现自己已经猜不透顾青峰话中的玄机。

长宁县内,间接直接与顾家产生联系的店铺数不胜数,每家铺子中来了什么人,又走了什么人,即便是顾青峰当家时,也从未放在心上。

为何沈桑宁一出现,不仅引起了顾青峰的注意,主动提出请到顾府做客,更是极其少见之事。

是因为沈桑宁,还是纸织画?

又或者是,巫溪镇。

“是,父亲。”

应下,顾青峰摆摆手,顾柏元方才起身行礼,转身,心事重重的离开正堂。

-

正午,县府。

知县康百年坐在上位,面色凝重,而县尉周志平和县丞于松云则分别居左右下方,一如往常,脸上的表情小心,各有所思。

滴酒不沾时,理智才能短暂的占据上风,除非康百年首先说话,否则就连惯用酒肉朋友的周志平,脸上也不难看出谨慎。

“吏部官凭已至,为何仍不见新任知县?”

为了升迁勤勤恳恳,忙碌数月,如康百年所愿,官员调动的消息竟然很快传来,昨日来送信的公公刚走,这次调任,虽是升往京中一处芝麻大小的官位,但对于康百年而言,却是十足的满意。

他一路科考,靠着头脑和勤奋用功才走到今天,没有背景,没有托举,即便官位在京城的地位不高,也毕竟是天子脚下,这样算起来,倒也堪称一下跃升至同期前列。

若是苍天有眼,母亲的在天之灵能看到今天,他凭着一己之力堂堂正正的立足京中,定会为他骄傲。

然而只高兴了一晚,到第二天,康百年左思右想,仍不见继任到来,悬着的心开始变得着急起来。

按照景朝律法,继任应当随公公一同到来,为顺利完成政务交接,以不同脚程来论,康百年作为前任知县,当在宣布之日起半月内抵达上任,逾期视为作废。

又不免想起传话公公昨日特意对自己的叮嘱,似乎话外有话,继任知县已先一步启程,恐怕是路上有所耽搁,若非知县亲自交接,自己不得提前离开长宁县。

即便还有半月之久,可事关前程,将自己的仕途系在不知何时出现的下任知县,康百年避免不了凡事都往坏处想。

人还未至,印象已坏了半分。

“知县无需着急。”

“官员调动乃是大事,纵观景朝,无人敢胆大包天故意耽搁,下任知县应当真是路上有所意外,在到任期限内,也会到达长宁县。”

知县说话,话却这样掉在地上,于松云思量几分,出声,安慰根本没有听进去的康百年。

而康百年倒也少见的并未掩饰自己听不进去,随便点点头,难得沉默不语的周志平则将二人这一幕尽收眼底,悄悄转着茶杯的手渐渐停下。

官员调动,新官任命事关政基,乃是大事,考核检举,统计汇总,繁琐至极,一个流程都不能缺少,康百年长宁县知县任期未到,在长宁县既无功劳,也无过错,即便勤勤恳恳,旁人看来,最终也只能算得上政务平平。

这样突如其来的调任,并不合规,公公来时却也没有理由,显得仓促,还在兴奋中的康百年对此毫无怀疑,冷眼旁观的周志平却反常的第一个注意到其中蹊跷之处。

长宁县临近京城,位置特殊,又有巫溪镇矿业加持,地位更显一般,自前朝开始,便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

而周志平在此处三十年有余,知县来来回回,县尉稳坐至今,旁人不知,周志平不能不知,每次知县的调任,对他而言,都是一次无言挑战。

若是新任知县志趣相投,亦或像康百年这般毫无天资,迟钝的惊人,倒也能相安无事,风平浪静。

若是知县意图有所作为……

不知想到何处,目光蓦然低沉,透着不易察觉的阴鸷,难道是他年岁见长,人也变得风吹草动起来,总觉得此次调任,非同一般。

“无论如何,重九节将至,我已在云川街安排好祭祀等一切事宜,至于护卫及官兵如何妥善履职,就看周县尉了。”

在周志平失神的时候,康百年和于松云又换了话题。为了调任,今年的重九节无疑是康百年最为上心的一年。

如今虽然乾坤已定,先前操劳着的重九节,对于康百年而言,反倒不像是向京城表忠心的邀功机会,而是嘉奖。

也罢,倒像于松云所说,他因为此事如此紧张的度过多月,是该寻得机会能让自己放松些。

-

五日后,长清街。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这是何意?”

“诗人在说,那些无穷无尽的青山已经走到尽头,回头看时,忽然觉得离家遥远。”

“当真有趣。”

“诗意凄凉,你怎看的有趣?”

“既然不愿离家,为何要向往那无穷无尽的山?既然已经翻山越岭,难道自己不知注定遥远?何需忽觉?”

房间里,沈桑宁和苏如桃坐在窗边,点上悠悠跳跃的暖色烛火,映照窗外一片漆黑,二人面前各摆着一盏兰花露,闲聊之时,已经添过多次。

重九节当晚夜色正好,连同月色和星光都看得十分清楚繁多,云川街更是办了近年来最隆重的一次祭祀庆典,柳韶并非闲人,性子惬意,自然免不了一番凑热闹。

而一向活蹦乱跳的苏如桃则在深秋将至时感了伤寒,即便此时已经差不多好全,如同常人,还是被柳韶强烈要求在家中休养。

沈桑宁原本也不喜欢凑热闹,于是顺理成章的留在月华清中陪伴苏如桃。

半个月过去,苏如桃和沈桑宁更加熟络起来,意料之中的投缘。从未上过学堂的苏如桃,得知沈桑宁曾跟着生母念过书后,得了空便缠着沈桑宁给自己讲一些诗句,教自己识字读书。

对于苏如桃的热情好学,沈桑宁倒也从心底觉得乐得其所。

事实上,自母亲离世后,每每想到那些诗句,文章千古事,拿出当年的书籍字迹,沈桑宁总是能感到心口一阵闷堵,头晕目眩。可怕的不是从未感知过幸福,而是她曾经也拥有过幸福的家。

曾经,沈望也会因为她第一次唤出父亲,兴奋的抱着沈桑宁在院中转圈圈。

正因如此,沈桑宁再也不敢看着从前。

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之时,沈桑宁从来独自思念已经过世的母亲,和近在眼前的父亲,一过便是数不清的节日。

直到结识苏如桃后,她才能偷偷借着苏如桃的名义,催促自己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书卷,想要打开却不敢打开的心情,念着回忆却强迫自己忘记的过去,发生在她身上的人间百态,悲欢冷暖。

从决绝被压在小木箱的最下方,到面色如常,重见天日,再提起诗句,已经数年之久。

“嗯……恐怕诗人离家时,也没有想过此行甚远,需隔经年吧。”

面对苏如桃不着边际又发自内心的提问,沈桑宁轻歪着头,默默地想了想,然后才认真回答。

“原来是这样。”

“那,倘若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经历过什么是自己真心希望的事物再去选择,应该就不会这么遗憾和惊讶吧。”

苏如桃晃着小腿,眼睛亮亮闪闪,看着窗外,放空自己神游,每每和沈桑宁谈论到诗句,似乎都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平日里胡说八道,总是活跃的苏如桃此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想起过去和柳韶。

柳韶对于苏如桃而言,并不仅仅是一句姐姐那么简单,如果不是柳韶的出现,恐怕年幼的苏如桃,只会在某个寒冬被生生冻死在路边,或者在某个白日为几枚铜币被卖到市场,生死未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