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农女的爹系竹马(种田) > 第14章 第 14 章

小农女的爹系竹马(种田)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一只鹅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8 05:41:37 来源:文学城

大柳村的村口有颗老梨树,听老辈儿说这颗树活了上百年之久。

夏日里酷热难耐,大人们歇在屋里,孩子们却是在屋里待不住。

他们最爱的就是在夏日里寻条小河,脱了上衣光着膀子,一口扎进小河里。比谁游的快游的远,又比谁憋气憋的更久。

可河里能是好玩的?一个不好,沉下去了可就爬不起来。

所以孩子们出门时,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不许去河边。

不能下河洗澡,天又热的厉害,他们唯一的去处就是村口那颗老梨树下。

老梨树的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树下蔽出一片阴凉。孩子们多在这树荫下玩着跳房子和过家家的小游戏。

从司家出来之时,日头还未偏西。想起出门前张花曾寻堂姐去玩,这个点估计堂姐还未回家,沈杳便打算去老梨树那寻了堂姐一道。

果不其然,沈杳远远的就看见老梨树下围了一群孩子,其中就有她的堂姐沈红梅。

沈杳迈着小短腿,慢悠悠的走到树下,只是还未来得及唤堂姐,就被林玲拉过去:“囡囡来的刚好,就让囡囡扮闺女!”

啥呀?

这是在玩过家家呢,可玩就玩,怎么还想让她扮闺女?

她可不干,撅着小嘴便驳道:“囡囡不要,叔伯婶子们都说囡囡聪明有本事,这有本事的人,自然该扮祖母之类的人物。”

林玲也不过六岁,听沈杳这么一说,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她爹娘也常说囡囡有能耐,能耐的人扮演长辈倒也合理,便道:“那就囡囡扮祖母,王志你扮大儿子,红梅扮大儿媳。张花扮女儿,我扮孙女,小童扮孙子。”

“那不行,我都扮祖母了,我大姐自然扮我姐姐,你们该喊姨奶奶。”

嘿嘿,沈杳自个儿占便宜不算,还要带着堂姐一起。

林玲正要答应下来,就见蹲在一旁的王志蹭的一下站起来:“不行,红梅是我媳妇!”

“王志,你不会说话就闭嘴!再乱说话小心我揍你!”沈杳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威胁。

古代女子名声最是重要,哪容得嘴巴还没长毛的王志胡说八道。虽说只是扮演个过家家的角色,可这话传话的,到时候还不知道被传成什么样儿。

王志吃了瘪,不论是心中还是面上都极其不服。

一个三岁的小丫头片子,竟然也敢呵斥他?今日他若不教训教训这小丫头,岂不是要被别的孩子小瞧了去,更会被红梅看成个无用的。

这么一想,王志就上前狠狠推了沈杳一把。这一推突如其来,沈杳反应不及,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王志,你竟然敢推囡囡,我撕了你!”沈红梅爬起来,嗷的一嗓子朝着王志就扑过去。

沈红梅个字不高,人又清瘦力气小,一把推向王志没能将王志推出去半步。

王志倒是没还手,可王志的妹妹一把拽住沈红梅,而后两人扭打到一起。

“王琴,你敢打我大姐!”沈杳也爬起来,跑过去掰着王琴的手,而王琴的手里薅着沈红梅的头发。

围观的孩子们见这架势,哪里还有心思玩过家家了?那么加入到战斗当中,那么跑去喊大人。

一时间,老梨树下乱着一团,哭声一片。

正当双方打得不分胜负之时,几个大人就跑了过来,其中就有吴婆子。

“小兔崽子,没家教的玩意儿,竟然打我囡囡。”吴婆子赶紧扯开两个孙女,朝着王志就骂开了。

“囡囡,疼不疼?”

吴婆子瞧着小孙女白嫩的手臂上,有道血印子,一颗心疼的都快碎了。这群黑心肝的,怎么敢下这么狠的手。

“奶,我不疼,您别难过。”

怎么会不疼?那么深的血印子,就算是抓在她手臂上,她也觉着疼。她家囡囡定是怕她难受,才宽慰她。

一想到这,吴婆子气得七窍都要生烟,问道:“他们为什么打你?”

本来嘛,乡下孩子打个架是常有的事,只要不是打得特别狠,大人们也不会插手,顶多事后骂自家孩子一顿就算完事儿。

可吴婆子护犊子,她家囡囡才三岁,那些个六七岁的孩子怎么下的去手?再说了,就她家囡囡那么懂事,才不会去招惹事端,定是那些孩子欺负人,先动手的手。

这个帐,她一定要算。不然别儿个还以为她吴婆子的孙女是个好欺负的。

沈杳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吴婆子听完就更气了,拽着两个孙女就去王志家讨说法。

“王刚,你给老娘滚出来!”一到王家门口,吴婆子扯着嗓门的唤着。

出来的除了王刚媳妇,还是有边上几户歇在家里的村民。面对怒气冲冲的吴婆子,都有些不明所以。

“你家刚子呢,叫他滚出来!”

“三奶奶,这……这是出了什么事?”

吴婆子一把撸起沈杳的袖子:“什么事?你教的一对好儿女!儿子口无遮拦毁我红梅的清白,闺女更是将我囡囡抓成这样,你还来问我什么事?”

“三奶奶……这……”这一听,王刚媳妇心里有了数,定是儿子在外面跟人打架了。

囡囡这孩子,她也蛮喜欢的。且不管谁有错在先,将三岁的奶娃娃抓成这样也确实惹人心疼。王刚媳妇也不是好强的性子,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一脸歉意的道:“三奶奶,是小志跟琴琴手上没个轻重,一会回来我定会好好教训他们,三奶奶您也别气了。”

“咋滴,你打儿女一顿,我囡囡就不疼了?”

这一问,倒是难到了王刚媳妇。

这小孩子间的打闹再正常不过,她也服了软,也答应会教训儿女。可吴婆子这话听着,怎么有点不依不饶。

这时候沈杳也站出来:“王婶子,囡囡被抓伤是小,我大姐可是差点被毁了名声。”

沈杳又说起了打架的起因。

“王婶子,不是我奶是非不分影要跟您闹。都说子不教父之过,饭可以乱吃,话却不能乱说。王志今日说这话,若是别个就听了这么一耳朵,再往外头一传,我大姐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沈杳像个大人似的,对王刚媳妇进行了思想教育。

王刚媳妇本来以为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能有多大事?现在被沈杳这么一说,只觉得自家理亏,忙又好言哄着。

“别说这些没用的,今天必须给个说法!”吴婆子的气势,咄咄逼人。

王刚媳妇知道这事不得善了,转身回了屋里,不消片刻又拿了个篮子出来,红着眼睛道:“三奶奶,是我没教好孩子,我给您赔不是。等小志回来,我定会好好教育他。这是二十个鸡蛋,您拿回去给囡囡跟红梅吃。”

吴婆子看看篮子里的鸡蛋,又看了看比沈家还破的房子,恨恨的从篮子里捡出六个鸡蛋放进兜里:“不是我老婆子要讹你,实在是你的儿女们欺负人,我家囡囡没有白被欺负的道理。囡囡跟红梅都受了委屈,这个六个鸡蛋当作补偿也是应当。”

“三奶奶说的是,让囡囡跟红梅受委屈了,等教育完,我让小志跟琴琴亲自去赔礼!”看着篮子里余下的十四个鸡蛋,王刚媳妇声音哽咽。

“别天天只顾着田地里的事,孩子都不知道教,哼!”

骂完,吴婆子带着两个孙女扬长而去。

“你说你,平日里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遇事了就犯糊涂?你不会回家跟你爷和我说吗?自己上什么手,你才多大,怎么能打得过他?没得白白吃了亏受了罪!”路上,吴婆子数落着孙女。

数落完又苦口婆心的劝着沈杳,以后要是与人起了争执,打不过就跑,没得硬打将自己弄的一身伤。

又说晚上回去给她们煮鸡蛋吃。

“奶,沈家婶子给您赔了二十个鸡蛋,您怎么只拿了六个?”沈杳仰起头来问,心里其实猜到了个大概。

“囡囡,今天是你跟红梅受了委屈。但真要说起来,一群不到八岁的孩子,嘴上没把门的打了架,又没打出个好歹来,打了也就打了。有那不讲理的,我找上门去也未必能讨到说法。”

吴婆子顿了顿:“你王婶子是个性子软呼的,她能认错,又赔了鸡蛋,我这气也算出了大半。二十个鸡蛋,就你王婶子家的一只老母鸡,起码得攒上一个月。咱也不是那恶人,专门上门去讹人的。拿六个鸡蛋,就当是给我囡囡的赔礼,也说的过去。”

沈杳心道自己果然猜对了,咯咯的笑出声。

她奶这人,瞧上去强势,有时候说话难听又刻薄,但心真的很善良。

按理说王家赔了二十个鸡蛋,她奶拿着也就拿着,没人能说出个错处。若换有的人,早就连篮子带鸡蛋拿回家去了,哪里还想着王家不易,只拿了六个意思意思。

祖孙三人还未到家,就见沈老头扛着锄头,后面还跟着儿子媳妇们,气冲冲的往这边来。

“囡囡,让娘看看,可伤着了?”徐氏一个箭步上前,拉过闺女仔细查看起来。

何氏拉着沈红梅,也询问起来。

儿沈老头也是问起了吴婆子。

他们刚从地里回来,就听说两个孙女在村口被人打了,还打的特别狠,吴婆子带着孙女打去了王家。

他们这一听,是连家都来不及回,准备去王家。没想到才走到半路,就见吴婆子带着孙女们回来了。

左右查看一番,见小姐妹两无事,才一道回了家。

磕一个鸡蛋搅均,加些细盐和些许清水,稍稍搅拌之后放到饭锅里。

等锅中的飘出微焦的米香,鸡蛋羹也就熟了。

一碗鸡蛋羹,给沈杳跟沈红梅分了。沈杳问这鸡蛋为什么不攒起来拿去卖,吴婆子说,这本就是给两个孙女的补偿,既是补偿,自是留给她们吃的。

饭桌上,沈杳提起了自己的大名。

只说去找司家的小孙子玩,司家的孙子教她认字又给她念诗,她听着那诗好听,便想以此为名。

“囡囡以后有大名了,以后我就是杳杳了!”

“杳杳?”

“好,这名字好!”

沈家人大字不识一个,这大名要是让沈老头来取,能取得不是夏荷就是秋菊,再不就是什么花啊草的。说好听点的,叫朴实,说不好听的,就是土。

是以,以取自诗句当中的杳为名,沈家人个个都觉得这名字极好。富有诗意,符合他们囡囡的气质。

夏日里天黑的晚,吃过了晚饭,天还未黑。天边的霞光像是着了火,一片赤红绵延千里。

沈老大跟沈春生将竹床搬到院子里,用巾子沾了清水将竹床擦了一遍。洗过澡后的沈杳和沈红梅爬到竹床上,吹着晚风乘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