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性子不仅坏, 还愈发不讲理, 政事通透,遇到小事就极为任性,元乔懒得同她计较, 十六七岁的孩子,她也不知如何安抚。jiujiuzuowen
好在元莞勤勉,于朝政没有疏忽, 春日里两件大事, 一是科举, 二是皇帝的生辰。
科考并非是小事, 贪污舞弊, 几乎是常有的事, 皇帝登基后的第二次科举,不容疏忽。朝堂上下都为之重视, 大宋朝臣除去科考外还有荫封,但寒门子弟唯有科考,侯爵府邸的也可走荫封。
也并非是所有的侯爵子弟都可以荫封,庶出子弟的还是要脚踏实地。
苏闻举荐翰林杜学士, 元乔不知此事, 询问皇帝的意思,想令皇帝自己做决定,毕竟此番是选拔良才之际,必然还是要皇帝自己钦点的为好。
皇帝初次经历此事,拿不定注意, 选来择去都没有更好的人选,元乔一问,就当她有人选,反问她的意思。
元乔不肯说,言道:“陛下该有自己的人选才是,臣没有拟定人选。”
她为的是皇帝自立,并没有私心,与苏闻大为不同,元莞颔首,元乔又道:“苏相可举荐了?”
私下里的事,元乔哪里会知晓,但同朝为臣,她心里有些底细,苏闻于此事上极为关注,且近日来苏闻于朝堂上并没有出声,可见不寻常。
元乔心思细腻,察觉到异常,又不确定,才问问皇帝。
殿内仅二人,元乔诚心问,元莞做不出欺骗,点头道:“苏相举荐杜宿。”
元乔恍然大悟,也不多言,只说:“二人相识多年了。”
苏闻私心,亦为自己筹谋,元乔见皇帝举棋不定,笑了笑,“不若就杜宿,陛下出试题即可。”
“朕?”元莞不自信,知晓元乔的意思,苏相既然私下推荐,势在必得。她眼下皇位不稳,不能得罪重臣,杜宿也并非是很差的人选,不若就定他,天子出试题,也一定的将杜宿权力夺来一半。
皇帝并非是张扬之色,对自己缺些信心,许是初次遇到这些事,元乔在侧就需安慰她:“陛下可试试,与杜宿请教一番,先帝也曾亲出试题,并非是罕见之事。”
且皇帝择良才,还需看是否合心,这样一来,学子的想法在答题上就会体现出来。
皇帝答应下来,面色多了丝凝重,元乔起身要退下了,她又想起一事,问元乔:“藩王回京一事,大长公主如何想的?”
去岁以藩王封地不平为由而拒绝,后去查探,并无大事发生,今年太后被困慈安殿,无权无势,掀不起风浪。
且皇帝手中握有豫王命家臣入京招揽重臣的证据,她并不惧怕豫王有所动作,且观元乔之色,她也并不希望藩王回京。
元乔犹豫,难得在皇帝面前露出犹豫不定的神色来。她一为难,元莞就心疼,忙道:“藩王终归要回京,今岁与明年也无不同,不如就今岁。”
皇帝焦躁的眼神映入元乔幽深不可见低的眸子,她默然叹息,确实避不过一世,且这么多年来,豫王一直未曾死心,不如趁此机会,令豫王死了这番心思,安心做一藩王。
德惠太后令她不可接近豫王,也不能见豫王一脉就此凋零,都是她的儿子,文宗与老豫王之间,她选择文宗,再到豫王这里,她必然希望子嗣昌盛。
德惠太后的话令她极难做人,皇帝与豫王之间,她保的必然是豫王,到时若失去平衡,她必然是对不起德惠太后。德惠太后当初拼死救下她不易,她也不愿违背她的遗愿。
“那便听陛下的。”元乔道。
元莞不知她为何为难,太后之势难起,奉养于慈安殿是最好的去处,她杀不得,但能囚,荣华富贵不缺。
她想了想,还是选择问出口:“大长公主似有为难事,说与朕试试。”
她喜欢元乔,话出真心,凭借她二人如今之势,豫王不足为惧,她想令元乔开心。
皇帝眸色炙热,一片真心,元乔再不通情.事也能感应出来,不觉一笑,坦然道:“陛下对臣如此关心,臣很感激,或许陛下该将这番心思对小郎君才是。”
话说出口,她又有些后悔。陛下喜欢她,才对她这么关心,若以后喜欢小郎君,小郎君借此欺负她,又如何是好?
元莞看着强势,可若心中有人,就会软下心来。这些时日皇帝往公主府送了许多精致的珍品,她拒绝不得,令人好生收入库房里摆着,可想而知,陛下一旦喜欢,就会掏心。
她隐隐担忧,欲劝谏,又不知怎么劝说。
说来可笑,她竟觉得杞人忧天了,对上皇帝担忧又生气的神色,她忙改口:“臣担不起陛下的喜欢。”
阿兄若知晓她带坏了元莞,定会生气。
元莞不明她的心思:“为何担不起?喜欢还分什么贵贱吗?”
元乔摇首,淡然一笑,道:“陛下该知臣的身份,你我二人不会有结果的。”光是姑母这层身份,就逃脱不开。
两人初次坦然面对,令元莞恍如隔世,她心中忐忑又激动,观察元乔平淡的神色,目光几无波澜。元乔美貌来自文宗贤妃,光是一眼就可令人心动。
或许元乔居高位,气势夺人,令人一眼都不敢看,故而旁人都不知她的美,元莞自登基后,每每早朝之际,抬眼就可看见。
日久生情,大概就是这样,元乔的美与常人不同,不仅在表皮,骨子里的神韵都是旁人比不上的。
元莞见识过元乔动情之色,也唯有她一人见过,那夜所有的人都被赶出去,她自认不仅喜欢元乔的身子,也喜欢她的人,还有她的一切。
她稳住心神,从御座上走下来,凝眸望着她:“朕对你并无亵渎的心思,那夜是无奈之举,纵如此,也未曾欺辱你。”
皇帝身形修长,一走近,面前光色就黯淡许多,元乔起身,欲开口,陡然发现陛下长高了,比她还要长之两寸。
或许,陛下不再是孩子了。她不该再以对待孩子的态度来对待陛下,这样与陛下而言不公。
元乔并非是狠心之人,就看她对皇帝的态度,就可知刚中带柔,她的性子亦是如此。皇帝似有同感,她羡慕元乔喜怒不形于色的从容,也恼恨元乔对待诸事的平淡,连对她表达出的喜欢也是不在意。
人怎地可以冷情如此,可细细一想,都是她的一厢情愿,元乔并没有做错,相反辅助她亲政,得了霸道的声名,至今都未曾成亲,旁人都不敢接近她。
两人心思各异,一人担忧与懊恼,一人却是心疼。
元乔望着她强装镇定之色,心中就软了下来,眸色添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宠溺:“陛下的心思很正,臣未曾看错人,既然如此,为何不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元莞急道:“如何从一而终,自始至终,朕都未曾喜欢过旁人。”
元乔劝道:“那夜陛下摆正心思,今后何不继续?”
“朕后悔了,后悔那夜做一君子。”元莞嘟囔一句,话里带着委屈也不甘,仿佛在埋怨元乔不理解她的心。
本又是一句调.戏的话,元乔却不生气了,或许被小皇帝调戏惯了,习以为常。陛下就只在嘴上乱说罢了,过过嘴瘾,除去福宁殿内故意气她外,也没有再动手动脚。
她叹息道:“陛下莫要说傻话了。”
元莞破罐子破摔,直言道:“朕、我哪里不好吗?”
元乔幽深的眸子里漾过一抹暖风,内心挣扎许久,连对视皇帝的勇气都没有,垂眸道:“陛下哪里都好,长得也好,只是臣对你无男女之情,强求不得。”
元莞沮丧,凝视她平静间又生涟漪的眸色,“那你喜欢旁人?”
旁人?元乔顿住,说来可笑,她见过无数人,俊秀也好、有权势也罢,都从未有过这样男女之情,她不知如何回答,就停顿下来。
她极是为难,就像是一稚子遇到分叉的路,不知归去的方向在哪里,还需人指引。
元莞甘于做那引路人,指引她:“没有,对吗?”
元乔不答。她又道:“大长公主没有就没有,朕又不会勉强你,你且放心就是了,朕不乱来,不会对你下.药,就算做不得夫妻,做君臣也可。”
小皇帝语气绵软,让紧张不安的元乔松懈下来,抬眸间,小皇帝弯唇浅笑,清纯昳丽,就像是清晨的露珠,经过一夜沉淀后,最为澄澈。
她不知该说什么好,唯有后退一步,匆忙离开。
自从福宁殿后,她对皇帝的喜欢并没有厌恶,从那样恶心的事情过后,已没有什么事再比得上了。
故此,她在面对皇帝的喜欢后,并没有滔天的怒气,而是平淡的拒绝。
遭到拒绝的小皇帝并没有沮丧,元乔对她没有动心,对旁人亦是如此,可见是元乔的性子清冷,不是针对她。
不过能与元乔坦诚,而没有惹她生气,可见也是一大进步。
孤鹜入内禀事,就见到皇帝时而叹气时而展颜,似是遇到棘手的事,将人折磨傻了。他担忧道:“陛下可是不舒服?”
“无事。”元莞摆手,示意他莫要慌张,心中郁闷之气不得出,被心爱的人拒绝,也并非是一件好受的事。
拒绝便罢,她还有机会的,且她还小,有时间去等元乔动心,她想了想,问孤鹜:“你可知大长公主有什么喜好?”
“喜好?您要讨好大长公主?”孤鹜一怔,这么多年来大长公主性子清冷,对事物都表现出波澜不惊之色,并没有什么喜好。
可皇帝既问,总得回话,想到大长公主近日的形势,推测道:“大长公主亲事不定,不如陛下替她考虑下,择良才而选驸马?”
沉浸于‘心上人喜欢什么’的思想中的皇帝陡然一惊,厌恶地看着孤鹜:“你想挨板子了?”
哪里有人给自己找麻烦事的,她恨不得将元乔圈在福宁殿内,日日面对她一人才好。
皇帝又要打人,孤鹜作势缩了缩脖子,唯恐惹怒这位阴晴不定的小皇帝,给自己辩解道:“大长公主位高,这么多年来哪里会缺什么。”
缺来缺去,公主府内就缺位驸马。
他没有说错话,大长公主今日的地位,比起皇帝都不差,怎会缺什么。
皇帝沮丧,孤鹜的话也并没有错,元乔这般的权势下,什么样的珍品没有见过,哪里还会缺什么。她认真思忖一番,想到纠缠不休的豫王,瞬息来了精神,同孤鹜道:“着人盯着豫王,藩王回京,步步不离。”
孤鹜俯身称是,忙下去安排,免得真被皇帝打板子。
****
得元乔从旁建议后,皇帝定下翰林院学士杜宿为考官,又定几位朝臣从旁协助,开始今年的科考。
科考三月,而皇帝生辰在四月,恰好放榜之后,为皇帝贺寿。
元乔与皇帝之间关系和解,两人大多时候在早朝见面,皇帝注意自己的身份,不会过度去关注元乔,扫视群臣之际,会多看一眼,仅此而已。
皇帝表现得极为乖巧,大有明君之兆,令元乔很放心,渐渐大事都会问过皇帝的意思,待科举后,朝堂上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于年幼的皇帝而言,也是幸事。
唯独让她头疼的还是皇帝的手臂,从六幅四不像的小人图中可看出皇帝的臂力依旧不如从前,她放心不下,频繁召太医来问话。
皇帝自己无所察觉,沉浸在‘我喜欢元乔,徐徐图之,才能令元乔动心’的想法中。
休沐日,元乔建议皇帝去马场骑马,锻炼臂力,皇帝无心于此,不愿去,直接拒绝。事后元乔也是无奈,亲自令人去安排,本想安排世家子弟陪同,但皇帝不喜接触旁人,就没敢安排,她自己亲自去找皇帝。
皇帝见她而来,自然欢喜,不愿去骑马,拉着她去玩捶丸。
她既然肯动,元乔也不吝于骑马还是捶丸,由着她去了。皇帝一向不爱这些游戏,大多时候宁愿在垂政殿内看书,也不肯挪动一步。
元乔对她心存愧疚,豫王家臣一事,皇帝无端妥协,都未曾狮子大开口,令她有些动容,也就不好计较太深。
宫里就皇帝一人,做什么都很自在。
园囿里一应器具都摆好,皇帝站着院内,微风袭来,吹得裙摆摇曳,今日换了一身轻袍,袖口扎起来,腰间以玉带系好,纤腰楚楚,身形纤细。
元乔观她身形,肩际消瘦,脸颊也是如此,去岁高阁之后,每日不离汤药,是药三分毒,长此以往下去,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
元莞不大玩这些,回头去看元乔:“大长公主会玩吗?”
元乔在宫里长大,玩过的游戏数不胜数,幼年在德惠太后膝下,有宫人的陪伴,都是玩过的。她几步上前,示意陛下握住手柄,“以腕力为主,蛮力不行。”
宫人都退得远远的,孤鹜远远地瞧着两人的举止,心中亦是不解,陛下对大长公主怎地多了股依赖。同样,大长公主对陛下也多了几分耐心。
皇帝与摄政公主日益和睦,按理应该是好事,可观两人动作,总觉得哪里不对。他忍不住多看一眼,皇帝望着大长公主的眼神温情,不似对姑母般尊敬。
风吹得眼睛疼,他揉揉眼睛,不敢去看,或许他看错了,哪里有什么温情脉脉,指不定陛下在讨好大长公主,他旋即又站好,当作没有看清。
元莞握着手柄的姿势不对,动作也不对,元乔耐心好,手把手教她,知她手臂未曾恢复,不忘叮嘱:“陛下用巧力就成,切勿直接甩出来,到时候失力,是会弄伤手臂。”
元乔双手轻柔,落在元莞手腕处,以她的力气去摆正元莞的手。
暖风拂面,声音和煦,元莞怔怔看着眼前晃动的手,手腕处传来一阵酥麻,她呆了呆,元乔主动碰她了。
姿势调整好后,元乔就松开她:“陛下试试。”
元莞失落,怎地不多摸会,她叹息,只好顺着臂力打出去,第一次都是会失败的。
元乔也没有不耐,复又教她第二次,时辰还早,她也不急。
许是皇帝没有玩捶丸的心思,反复教了几次后,依旧没有进展。元莞不耐,将手里的手柄塞到元乔手中:“大长公主试试。”
“陛下若觉得累了,便去休息。”元乔也不愿玩,本就是让小皇帝玩的,她也不需去动手的。
周遭有一亭子,内设茶水与点心果子,两人入内而坐,元乔烹茶,皇帝坐在一侧,屏息望着她。
元乔被她看得不耐,微微侧身,避开她的视线,说起其他的事情转换注意力:“陛下手臂最近恢复得如何?”
“好了很多。”元莞道,她对此事不大上心,不痛不痒,只不过觉得不如以前灵活,握笔没有大碍。
想起握笔,她笑了笑:“大长公主可将那盏纱灯丢了?”
小皇帝初次作弄人,心中好奇,事隔多日再提起,就想看看元乔的反应。她聚精会神,元乔却凝神于炉火上,随意道:“好生收着。”
元莞笑了,极其开心。
皇帝情绪不定,元乔不知该如何回话,索性就不回了,半晌不语,静心烹茶。
元乔烹茶手艺好,得德惠太后相教,动作娴熟,行云流水姿态,让元莞抛去绮念,望着水雾中的双手,惊讶道:“大长公主竟会烹茶。”
“跟着德惠太后多年,耳濡目染。”元乔道。
德惠太后是元乔心中最敬仰之人,她亦是先帝的名师,对此二人影响很大,或许从二子被鸠杀后就换了心思,将精力放在先帝身上,在文宗去后,尽力帮先帝稳住朝臣,居功甚伟。
她去后,元乔才转到先帝身旁,两人感情甚好,但元乔从未将此当作理所当然,入朝堂后,也是尽力辅佐阿兄,从未有过其他想法。
元莞对德惠太后的印象不深,无端提及后,她一直有一事不解,当初为何杀父留子。以贤妃与老豫王的命换下襁褓中的婴儿,到底是何意?
杀子留父,不是最好的办法吗?
她不懂德惠太后的想法,也不好问,不忍戳及元乔的短处,就不再言语。
皇帝戛然而止,令元乔诧异,按照皇帝多话的性子,肯定会多问几遍,她抬眸去看,元莞眼中纯澈,并无遐思。
她放下心来,将烹好的茶推给皇帝,从容道:“陛下对德惠太后无甚印象也是正常的事,她对你也不太喜欢。”
元莞闻言,指着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个?”
元乔颔首,也不诓骗她,坦然道:“嗯,但她并无坏心,待你周岁之际,她便释怀。令我好生照顾你,又道先帝政事繁忙,无暇顾及你。但太后将你看得太严,我便无法接触你。”
当年的事,德惠太后也曾断言,宠妃祸国,奈何先帝不听。也并非是先帝不好,而是膝下只有一女,宠着公主生母,也是常理。
两人愈发心平气和,元莞偶尔露出些温情之色,盯着元乔看,元乔也不在意。她拒绝得越厉害,皇帝就会愈发惦记,不如顺其自然,任由皇帝去看去想,待过些时日,觉得无趣,就会醒悟过来。
她与皇帝之间隔着权臣的关系,与寻常人不同,走错一步,就会影响朝堂。
“陛下的心思不如放开些,臣不会拒绝您,亦不会答应您,您不如去看看旁人,或许就会明白臣不值得陛下惦记。”
元莞托腮,不应她,沉默不语,似是拒绝。
半晌不语,手中的茶就凉了,元乔无奈,耳畔响起匆匆的脚步声,内侍来报:“陛下,豫王等人的车驾已入临安城。”
元乔手中的杯盏颤了颤,茶水晃了出来,在白皙的手背上晕出绿色的茶渍,元莞伸手握住她的手腕,止住那阵发颤,从容道:“令苏相去安排,着人跟着,留心他们举止。”
内侍俯身称是,匆忙退下。
元莞将元乔手中的茶盏取下,又从一侧取了帕子擦净元乔的手,而后正经的坐好,并无不端的举止,笑说:“朕与豫王相比,大长公主觉得哪个好?”
元乔从惊愕中回神,意识到自己失态后,耳尖都跟着红了,将皇帝擦过的手收入袖中,回道:“臣与豫王不过几面之缘。”
“那就是朕好?”小皇帝眯眼一笑,极为得意,凑到元乔面前毛遂自荐:“他来烦你,朕替你解决,如何?”
元乔皱眉,皇帝不等她回复就道:“若妥善解决,你就试着接受朕,朕若哪里不好,你大可再拒绝,朕又不会强令你入宫。”
不试试,她也不会放弃的。
年少人执着而热诚,元乔也是无奈,她摇首不应:“豫王之事,臣会解决。”
元莞耐心道:“你要如何解决?”
作者有话要说:圆碗:再接再厉,碗里丢颗豆子,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