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叶用篮子装着收在梁上,江荷拿钩子把它们取了下来。
去年入伏时摘的粽子叶,那会摘的粽子叶最好。
摘下来粽子叶阴干之后放在干燥的地方存放,等来年再拿出来包粽子。
放了一年的粽子叶已经不是最开始青绿的颜色,变得干枯,用力弯折还会裂开。
江荷在井边提水,将大盆装满水,再将粽子叶全部浸入水中。
她找了块石头压着,还没湿透的粽子叶会浮起来,压在盆里能全部浸到。
最好泡上一晚,等全部被水浸透了再清洗。
今日有些小雨,有些雾蒙蒙的,江荷伸手在身前抓了一把,手心有些湿润润的触感。
江荷进了灶房,烧了小火将槐米炒干,摸着干燥发硬就行了。
又拿了石臼将槐米碾碎,磨成粉明日和糯米混合,染上色就能变成金黄的粽子了。
糯米是周巧荣拿给她的,自家种的留了要吃的,剩下的都拿去卖了。
晚上的时候江荷将糯米也浸泡上了,明日洗干净粽叶就能包粽子了。
泡了一晚上的粽叶已经完全软化,怎么弯折都不容易破了,湿了水的粽叶颜色更深了。
江荷在旁边另放了一个盆,同样装好清水。
她拿着丝瓜瓤清洗着粽子叶,正面刷一遍,再反过来刷一遍就能放到干净的盆子里了。
放久了的粽子叶有些脏,盆子里的水已经变得有些黑黄。
蹲久了有些累,江荷站起来捶了捶腰,将盆子里的水倒掉,重新加水。
洗好的粽子叶放进盆里又过了两次清水,江荷端起盆进了灶房。
要包进粽子里的豆子还没炒香,炒香之后更好吃。
不能炒的太过火,豆子表面微微有些焦就能盛起来了。
糯米已经染黄,炒香的豆子也加入混匀。
该备的都准备好了,江荷便打算趁这会全部包上。
江爷爷与江笠下地里去了,江荷这两日忙着端午,没和他们一块去。
两三张粽子叶叠起来,一卷就是一个角,放满糯米,叶子盖紧,再用稻草芯绑紧就是一个包好的粽子了。
江荷会包两种样子的粽子,另一种是长条形的,一个粽子的分量要大些。
空盆里渐渐装满了包好的粽子,盆子里的糯米也越来越少。
最后一点糯米包完,盆子里已经装满了。
煮粽子要一两个时辰,大火一直烧着。
大锅里加满水,粽子直接冷水下锅,水要盖过粽子,没用完的粽子叶直接盖在上面,一块煮更香。
灶膛里加满了柴,灶火烧的旺旺的,锅中也在咕噜咕噜作响。
已经有粽子的香味飘出来了,还是用粽子叶才是最像粽子的味道。
中间加了一两回水,看着差不多了江荷就没再加柴。
剩下的柴不用管,等它慢慢烧完就成。
锅里的粽子闷着,最好闷久一些更好。
忙完已经是半下午了,太阳不知何时又出来了,照射过来的光已带着橘黄。
江荷去前院菜地走了一圈,之前种的青瓜已经稳稳爬上竹笠。
一圈一圈绕着向上爬,江荷将竹笠又往下压了压。
泥土太松,不插牢些容易倒。
雨水充足,湿热的环境更适合草木的生长。
地里的菜长的挺快,就是杂草也跟着长。
三两日就能窜上一大截,前两日追过一次肥,草长的就更快了。
不清理肥料都会被野草抢掉,江荷搬了凳子慢慢拔,草里偶尔还会有虫子掉出来。
种下的苞谷已经超过她的小腿,卷着青绿色的叶子在风中微微抖动。
拔起一丛杂草,翻开的土里会有地龙在翻滚,江荷将它们都丢进小篓子里,等会一块拿到后院喂鸡。
这个时节是鸡吃得最好的时候,每天都能有地龙吃。
平时捉到的菜虫也会拿去后院,三只鸡仔已经和原先的鸡混在一块了。
每次喂食的时候都是一窝蜂地冲过来,它们体型稍微小些,不太能抢过。
江荷有时会故意丢远些,让鸡仔跑远了吃。
鼻间不时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江荷吸吸鼻子,等着江爷爷他们回来。
菜地里的草不算多,家里人够勤快,走过的时候没事会顺手拔掉些。
日头越发往西偏,江爷爷与江笠也回来了。
“姐,粽子好香啊,你吃了吗?”
和她想的一样,江笠进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江荷抱起拔掉的杂草,全部堆到地头。
草根向上翻着,不然过段时间又会复生。
这段时间太阳不算大,不能一下将草晒干。
“还没,你去拿三个一块吃。”江荷丢下草说道。
江笠放下东西就往灶房去了,灶膛里的火已经灭了,还有一丝火气热着。
掀开锅盖,锅里的粽子挨挨挤挤的泡在水中,锅中的水不太清。
粽子的香味扑鼻而来,江笠拿了三个粽子,这会已经不烫手了。
江荷扎得挺紧的,粽子没有散开的。
前两年她都是跟着周巧荣一块包粽子,今年自己包她还担心会包不好呢。
闷煮了好几个时辰的粽子软糯清香,江笠三两口就吃完了一个。
粽叶上粘的糯米也全都吃干净了。
吃了一个还觉得饿,江笠又去拿了一个。
江荷没他那么饿,只吃一个就够了。
等会还要吃晚饭,江爷爷也是只吃一个就没再吃了,糯米没那么好克化,晚上吃多了睡不好。
锅里的粽子江荷没捞出来,明日是端午,早起就吃粽子,不如闷在锅里更入味。
盖在上面的粽子叶倒是捞起来了,先泡到盆里明日再洗洗,这些都是没用上的,洗干净再收起来。
晚饭江笠果然吃的少了,他当时吃得快不觉得等正经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了。
江荷早想着这一点,特意少做了些,因此三人虽然都不太饿,却也没剩太多。
早起江爷爷就出门摘了新鲜艾叶插在门上,端午时家家都会在门上插上艾叶。
这会的艾叶正是生长的时候,也能做青团。
想着有粽子了,江荷就没再做青团。
江荷烧了火煮热锅里的粽子,闷了一晚上的粽子比昨晚更入味。
粽子顶饱,包的粽子能吃上三四天,每日的早饭热上几个就行。
江荷编了三根五彩绳,一早就让江爷爷和江笠绑上了。
吃饭时一人还喝了一点雄黄酒,江荷喝不惯这个味。
捏着鼻子一口喝完了,江爷爷还在慢慢喝着。
才吃完饭,江荷还在灶房收拾,周巧荣就来了。
猜想她是打听到了消息来的,江爷爷让她进堂屋坐下,江荷也被他叫了过来,等会再收拾也不迟。
周巧荣等江荷也过来就开始说了:“我今早回了一趟娘家,打听清楚了。”
“我娘家就在古桥村旁边,离得近,刚巧我大哥的儿子和陈家老大认识,和他家老三也来往过几次,人是不错的。”
“他家就是偏着老二,之前老大没搬出去的时候都是给家里干活,钱也要上交,到底闹出什么事外人倒是不清楚,不过其他兄弟看着都不是只会闷声干活的,有些主意,能考虑自己小家。”
周巧荣说完顿了顿,她能打听到的差不多就这些。
“我的意思是,小荷要是愿意的话,相看一下也无妨,条件都是不错的,现在在镇上杀猪,也有个正经营生。”
周巧荣说完看了一眼三人:“怎么想的还是要看你们,再多的等相看时再问清楚也不迟。”
江荷没说话,江爷爷让她能听是她心里有个底,但是最后答不答应还是要看江爷爷。
江笠也盯着江爷爷看,他没出声。
要他说,他姐一点也不用急,相不相看都成,这个不好还有下一个。
江爷爷想了想,沉声说道:“那就看看吧,小荷也该相看起来了。”
“那成,我明日去找媒人,早些定下日子也好。”
周巧荣拍拍手,看向江荷:“你别担心,就是走个过场,到底怎么样还要你爷爷来谈,要是不行我们就趁早下一个。”
江荷笑了笑:“麻烦您了。”
“你这是什么话,多生分啊。”周巧荣搂着江荷说道。
话说完了,周巧荣就回家了,这回没让江荷再送。
江荷回到灶房继续收拾,刚刚急着听周巧荣的消息,碗还没洗。
一个碗在江荷手上不知转了多少圈也没洗完,她手上动作没停,眼神已经飘向了别处。
江笠靠在门边瞧着她,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咳了一声。
江荷被他的声音惊醒,总算看到了手里的碗。
碗早已被擦得发亮,江荷放下碗又拿上另外一个。
江笠走到她身旁帮忙,他没看江荷,自顾自地说话。
“姐,你不要担心。”
江荷愣了一下,没想到江笠竟然看出她在想什么。
其实不是担心,只是觉得有些不知所措,想起要嫁人的事总会觉得惶恐。
江荷将洗好的碗递给他,轻声说道:“我没事,就是觉得有些像梦。”
江笠把过了清水的碗收进橱柜里,擦干了手才转身拍了拍她的肩。
过了个年,江笠又长高了些,她都要仰着头看他了。
不管怎么样,她的家人会一直陪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