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寡妇逃荒种田记 > 第2章 第 2 章

小寡妇逃荒种田记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一只鹅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03 01:56:32 来源:文学城

五月的天,有了一丝夏意。

气温逐渐升高,让空气中难闻的气味愈渐浓烈。

进不去临江城,有流民拄着棍子离开,准备继续南下。

虞薇念翻出水囊,拖着虚弱无力的身子来河边打水。她打算在城外住一宿,接下来是南下还是北上,都等明日再做打算。

她太累了,又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没有力气继续赶路。

打完了水回来,虞乔北也同其他的流民们拔了些野草树叶回来。

说起来,这伙逃难的流民之中,不乏家世富贵之人。却因一场灾荒,变成了如叫花子一般的模样。整日吃得,也是些野草树皮。

“哎!”虞薇念叹息气,将水倒入陶锅中。

早已过了春,树叶野草不再鲜嫩,就算有那嫩尖儿的部分,早被前人掐了去。老树叶若是干嚼,有些卡嗓子。虞薇念打算将其煮烂,也好入嘴一些。

锅中的水冒起了泡,虞薇念望着柴火堆微微出神。

她突然有些后悔,后悔就那么答应了原主,要帮她照顾幼弟和婆婆。

就因着那么一句承诺,她便带着李氏与幼弟,跟随着逃难的大军,挖野草,啃树皮,苦苦支撑了大半个月。

若是今日能入临江城倒也罢了,可人家不愿意收留他们。如此,他们只能继续南下。

可如今国库空虚,内有重灾,外有战事,朝廷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且三府十六县的流民尽数南下,但沿途各地只能接纳少数的流民。余下的流民继续往南,与其他灾区的流民融合,致使流民越来越多。

而这期间,流民们得不到收留与布施,不免与沿途百姓产生矛盾冲突。现如今的流民,如瘟疫一般,让人避之不及。

他们若跟随逃难的大军,不是饿死在路上,就是成为别人口中的两脚羊。

光想想,都让人害怕。

她好不容易才重活一世,总不能只活上半个月,还是过的这般苦日子。

出路,她需要出路,她需要一线生机。

继续南下是万万不能的,落草为寇她没那等本事,且脑袋别在裤腰上的生活也不是她想要的。能选的也只有寻个人烟稀少土地辽阔的地方,容纳他们。

而这地方,正是她先前提到的东北。

前世的她农村长大,又最爱看闯关东这样的电视剧。东北她虽没去过,但从电视剧中得知,东北那地界可是辽阔无边,土地肥沃。

就连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都有着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描写。

这等资源丰富的地方,只要有手有脚,指定饿不死。

“吱呀~”

厚重的城门突然被打开,将虞薇念的思绪拉了回来。

虞薇念以为是此地的大老爷突发散心,愿意让他们入城。正准备收拾家当准备进城,就见守城的小兵领着一群人出来。

那些人手中,皆抱着东西。

原来,因着今日是端阳节,城中的几户权贵商贾之家,得知城外有大批的流民,特地遣了人来城外布施。

一碗看不见几粒米的稀粥,对流民们而言就像是甘露一般,香甜可口。

虞薇念捧着豁了口的破陶碗,小心翼翼的喝着粥,喝着喝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阿姐,你莫哭,这碗粥也给你。”虞乔北将自己的那碗粥递过来,轻声的安慰着姐姐。

爹娘去世时,他便在爹娘的坟前发过誓。这辈子,他定要护着姐姐。

虞乔北的举动让虞薇念鼻子一酸,抿了抿嘴:“傻小子,阿姐没哭。阿姐只是吃的急,被粥烫到了而已。”

说罢,又将幼弟的粥碗推回去:“阿姐有,小北自个儿吃,吃饱了好有力气去东北。”

“你们姐弟两别争了,我这儿有,我年纪大了,吃不了这么多!”一旁的李氏也靠过来,端起破碗就要给虞薇念分一半自己的粥。

虞薇念忙将陶碗护到怀里,不留一丝空隙。

“娘~您自个吃便是,哪里就吃不下了?你们若是再这么推来推去的,我可要生气了!”虞薇念娇唤一声,言语中多了些小女儿家的姿态。

虞薇念发了话,李氏只得作罢。只是忆起往昔,心中不免泛起了酸楚,最后也只能摇头苦叹一声:“哎!”

天色渐暗,晚风徐徐。

施粥的人撤了棚子,尽数回城。那些未燃尽的柴火被丢弃在地,流民们将烧的只剩半截木柴捡了过来,又找守城的小兵借了火折子,在这黑夜中燃起了一缕火光。

白日里斑驳的城门,在夜幕下竟显得有些庄严肃穆。

流民们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靠在城墙跟下卧地而眠。

虞薇念翻了个身,看着高悬于空的皎皎白月,更坚定了要去东北的决心。

夜,逐渐深了。

草丛里的蛐蛐儿声此起彼伏,仿佛是能催眠一般,听的人眼皮子打架。

虞薇念就是在蛐蛐儿声中,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逐渐进入梦乡。

翌日,天空刚泛起了鱼肚白,临江城的城门被重重的推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然而,大开的城门并不是为了迎接他们。临江城所迎的,是早起进城卖菜的小贩,和不是流民的他城之人。

城门两边的守城小兵手持长矛,身姿站的笔直,眼睛却死死的盯着墙根下的这群流民。那眼神好似在说:有我在,你们休想浑摸进城。

虞薇念再也受不了这样无止境的流亡,转头道:“小北,将东西收拾收拾,我们去东北!”

说是收拾,其实就是一口陶锅,几个破陶碗,几件破的不能再破的衣裳和棉絮,再别无其他。

“阿念,你……你真的要去东北?”

问话的老头姓刘,原是离阳城的老木匠,为人老实厚道,逃荒路上对虞薇念姐弟多有帮助,原主也将老刘头视为长辈。

想到老刘头往日的照顾,虞薇念试探性的问了句:“若不,刘爷爷与我们一道去东北?”

老刘头回身,望向地上躺着的人群,想到如今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缓缓的答出了一声“好!”

“虞小娘子,我们也与你一道去!”吴娘子死死的握住儿子的手,坚定的恳求道。

虞小娘子说的对,往东北去,还有一丝生机。

虞薇念从来就不是什么菩萨心肠的圣母,但此去东北路途遥远,若是有人愿意同他们一起北上便是再好不过。起码在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除了往日相熟的几人表达了要与他们一起,虞薇念心思一动,又从人群中站起来,大声问道:“一个时辰后,我们便动身往东北方向去。若有想求活路的,可与我们同行。”

“妖言惑众!”

“自个儿去送死不够,还想拉咱们去垫背,我呸!咱们岂是那无脑之人,会被她诓骗忽悠?”

前一刻还安安静静的人群里,瞬间人声嘈杂。有嘲笑讥讽的,有指责谩骂的,有低声互相讨论询问的,也有犹豫不决自言自语的。

“安静,安静!”

一须发斑白的老者,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小娘子年纪轻,不懂事,你们也跟着瞎胡闹!世人谁不知东北之地苦寒,你们偏要跟着她去送死?”

“这位阿爷,我瞧您的谈吐与气度皆不凡,想来是个读书人。既是读书人,眼下境况如何,您心里应是有数。”

虞薇念施了一礼,又站的笔直:“大梁如今内忧外患,朝廷根本顾不上咱们。而各地城镇视咱们如瘟疫,唯恐避之而不及。试问,就算我们一路南上,要上到哪里才是个头?哪里才会收留我们?”

“东北之地冬日虽长,可天高地广,总有我们的落脚之处。且比起岭南之地,去东北的路程要短上许多!”

虞薇念说得嗓子发干,咽了咽口水才接着道:“昨日我所言之事,句句属实。不止夫家二叔曾有言东北的物产丰饶,就连书中也有记载。”

“说句不好听的,我与诸位非亲非故,诸位是死是活都与小女无关。小女不过是一时心软,不忍大家伙一直这样居无定所,才会有此提议。至于诸位要走南,还是与我一道闯北,端看大伙儿自个儿的意愿,我又逼迫不得。”

虞薇念说完便挽着李氏坐下,不再多做解释。

众人交头接耳起来。

他们这会儿才想起来,虞小娘子的父亲曾是离阳有名望的山长。有那般名门清流的父亲,养出来的子女定然也不会是大奸大恶之人。

就如虞小娘子所说的那般,他们无冤无仇,虞小娘子又何必想着法子去害他们。

如此一想,有些人便动了心思。

“虞小娘子,我……我跟你去!”

来人看不清面容,身形消瘦,个头却是极高。手里牵着个小男孩儿,头发干枯发黄,个头只到男人的膝盖高。一张小脸黑不溜秋的,看不出年岁。

虞薇念点头轻应了一声,表示已经知晓。

只听那汉子又道:“在下姓谢,名惟安。这是幼弟谢辰宁。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虞小娘子尽管与我说!”

“好!”虞薇念颌首,淡淡应着。

男人见虞薇念不再说话,便拉着弟弟到其后方找了块空地坐下。

兄弟二人刚坐下,就见往日结伴的徐四寻了过来,不解的问道:“惟安兄弟,你怎么信了那小娘子的鬼话,要跟着她走?”

“四哥,我虽是个莽夫不曾读过书,却是知道虞小娘子父亲高风亮节。他教出来的子女定不会是那诓骗人的,虞小娘子既然开了这个口,定是真心想帮助我们。”

谢惟安说着,环顾了下四周,突然变得悲凉:“我等一行人南上已有七月有余,却始终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听那守城的小兵说,我们不止进不了临江城,就是一路南上的所有城镇都不会收留我们。”

“朝廷……朝廷不要我们了……”谢惟安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逐渐哽咽。

“四哥,不如你跟我们一起去东北吧!听说越往东北越是地多人少,到时候我们自己盖了房子再开荒些地,也算是有个家了。”

说到此处,悲愤的谢惟安露出笑来,眼里也多了丝光。

边上的流民们听了,也跟着憧憬起来。

家……

或许,他们还能再有个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