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阁臣 > 第9章 第九章:局外人

小阁臣 第9章 第九章:局外人

作者:故宅骑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4 15:56:31 来源:文学城

“小姐,你怎么才回来。”

二丫接过蒋八姑娘手上的篮子,忽然探头看了看地头的三人。

她像球一样冲出去,叉腰出去大骂:“哪里来的外乡人,在这乱踩什么庄稼!不是你家的地不心疼啊。”

风中隐约飘来零星声音。章景同并没有听清,远远只见一个胖小妞嚷嚷着什么。一副非常生气的模样。

章景同问焦俞环俞对面在喊什么。

这次两人却难得默契的说:“没,没什么!”

三人没有在临溪县多留。当夜就回了华亭县。

京城同样是日晴天,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人驻足欣赏。陇东的平淡,京城的波卷云涌,是背道而驰的。

章聿云入狱第三天。章家外孙杨英哲继续来东宫报到。

东宫的齐夏光见到杨英哲神色依旧,不由得叹了口气。主动问了句:“你到好心情。我都不知要如何给景同说。”

杨英哲颔首和齐夏光打过招呼,他笑了笑说:“不好心情能如何?这些年我只知道三舅舅在河南少林寺学武强身,却不知他闯荡武林。不然我早去劝几句了。”

杨英哲三舅是老来子,和他年纪相当,大不了几岁。这些话他还真敢说。

问题是,他并没有撒谎。以前杨英哲不知道章聿云入了武林,后来去江州的时候,他知道了。但一直没找到机会和章聿云单独谈谈。

现在事情到了这一步。杨英哲除了多来东宫行走,还能怎么办?

这时,周广川远远的来了。齐夏光和杨英哲看见了就闭嘴了。——齐夏光和章家的章霁煦关系极好,对章景同还算有几分兄弟情谊。

但周广川和章景同素来不对付,两人脾气不和的厉害。

齐夏光支杨英哲先走,免得他和周广川撞上,听见什么风凉话。杨英哲点头,却走晚了一步。

周广川叫住杨英哲说:“杨世子,等等我有话对你说。”

齐夏光同情的看了杨英哲一眼。离开,给他们留下说话的空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掉。

杨英哲叹了口气,说:“周大人请讲。”

周广川斟酌了片刻,对杨英哲道:“章家的事……你得像个想个法子通知章景同一声。”

怕杨英哲对出门在外的章景同报喜不报忧,他重重强调了一句:“章景同是章家的嫡长孙。这件事他必须知道。不管他是在陇东还是在天边。他将来是要支应门庭的。”

杨英哲自有打算,觉得周广川很多事。“周大人这话说的有趣,景同和我都尚在进学。家中长辈仍在壮年,怎么就到了要支应门庭的时候了。我三舅舅的事,章家长辈自会处理。太子都不让我给景同说。周大人这是让我阴奉阳违?”

周广川冷冷地说:“江湖人多年轻力壮,正值壮年。此事告诉景同,他许是还能在陇东助你们一臂之力。一味的瞒他,只怕章家要失去天大一个先机!”

周广川话尽于此,只留杨英哲一个人默默思考。

*

章景同连夜从临溪县赶回,在华亭好好睡了一觉。

次日天一亮,还不等章景同送去衙门。焦俞就拿来一份密文书送给章景同。“大公子,东宫传来消息。”

章景同隔窗看了眼守在厨房正在忙碌的兰婆子。

环俞会意,纵然不太擅长打交道。也热情的过去让兰婆子帮他炸红薯。

章景同这才问焦俞:“什么渠道来的。”

焦俞在正经事上还是非常严肃的,他道:“门口一个小贩送来的。说是京城大相国寺供奉的经文,问我买不买。那小贩应该是受人之托的。谁送来的我没察觉。周围几条街上都没有特别的人。”

章景同‘恩’了一声。拆开经文,一目十行。连破译书都不需要,就读出了上面的内容。

过了一会儿,章景同随手折起信,放到一旁,笑道:“没什么大事。难怪这样敷衍。”

焦俞满脸疑惑。

章景同对焦俞解释道:“东宫送过来的家书。说四叔的女儿找到了,和我前后脚回了章家。三叔也回京了。”

焦俞很怀疑:“太子写这些给你做什么?这些夫人写家信时自然会告诉你啊。”

章景同神秘一笑。转瞬心里淡淡揪紧。

章景同骗了他们。

这封信虽然是走东宫的路子寄来的。寄信人确是杨英哲。

杨英哲是章景同姑姑的儿子,建由候府的小世子。

章景同和杨英哲一起长大,少年时都在太子身边做过伴读。情谊深厚。

杨英哲在信里说,章聿云入狱了。

准确的说,三叔章聿云冒死犯上。触怒了皇上,人被打入了大牢。现在情况堪忧。

四叔冯玉琢已经开始张罗章家除名章聿云了。

三叔章聿云是章家唯一一个混迹江湖,避开兄弟权力资源的人。章家已经很对不起他了。

如今还要除名,实乃让人寒心。

不过杨英哲在信里让章景同不要着急。说这是章聿云和冯玉琢商量好了。这两个人虽然一个姓冯,一个姓章。却从娘胎里就在一起心心相印,双胞胎的默契这么多年都没有变过。

章聿云做的是一件诛九族的大事。只有快刀斩乱及时和章家切断联系,章家才有可能不被牵连。

杨英哲在心中让章景同抓紧搜集出陇东军所的滥竽充数的兵力。越快越好。

章聿云要救江湖。

皇上不能违背祖宗之法。

唯一可利用的就是眼下朝廷和大周的战事。

江湖人都是天生的尖兵,武力高超,在战场上可堪大用。不过是皇上放不下架子和心结用江湖人罢了。

架子,事关先祖。这个章家、杨家来解决。

可如何解皇上心结。就得看东宫太子、章景同的了。

章景同长吁一口气。这封信来得太快太急,让他有些措手不备。

现在的章景同还没有在华亭站稳脚跟,贸然出手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揣测和怀疑。

可现在他管不了这么多了。

用过早膳。章景同上县衙去了。

华亭县衙喜气洋洋的,和平日的死寂有些不同。

孟徳春看见章询那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笑:“干嘛苦瓜个脸。纵然我骗了你,那高家小姐又不是个丑的。怎么这样怨气的看着我。”

整个师爷房热闹非凡,章景同默默的站在书案旁边,一直在翻开近些年的陇东新丁人口。

孟德春还在数落章询,嫌弃的看着他身上又一件崭新的外袍。不由得骂他:“你这后生也太糟蹋了。自从你来了华亭就没看见你一件衣服穿过两遍。你不洗衣裳?穿一件丢一件?太糟蹋了。章家再家大业大也经不起你这么糟蹋啊。”

章景同今天穿的是一件暗玉紫的杭绸直裰,一看就不是陇东这边的手艺。

章景同心里有事,反应有些慢。打着哈哈道:“家里的洗衣婆子还没有雇到,衣服先在家里攒着。我同行身边只有两个小厮。为了在先生面前体面,只好这般。”

见孟德春的目光落在他正在翻的书册上。章景同手一顿,忙开口道:““孟师爷,下次再有这种事。你就别让我去了。”

他一脸低落的道:“我还真以为临溪县的高师爷需要助手。兴奋的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谁知去了却是相看这样的事。”

孟德春不以为意,笑眯眯地问:“那高家小姐不漂亮吗?难道你不喜欢?”然后又训他:“出门在外就别摆少爷架子了。也不知道爹娘给你多少钱。雇什么洗衣婆子。以后有脏衣服拿给你师娘洗。银子省着点花吧。”

章景同旧册随手放下,只顾着赔笑拒绝,满心敷衍。却不知孟德春此举是把他当自己学生、甚至子侄看。一旁学幕不是羡慕。

可一想到那章询来华亭不过短短半月,就将那华亭县衙数十年的积录理的一清二楚。虽然孟德春没正式安排他做什么。可就耐不住人家眼里有活。

起初大家都以为章询殷勤罢了。

可谁知章询走了一天,尹大人突然带着京引官来华亭县衙考察。钱谷、刑名、军幕、账房查了个遍。

只有负责钱谷的孟德春能条理清楚的答上来数十年前的户籍名录。

——而孟德春也不过是随手翻了章询放在书架上的折录而已。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章询原来这些时日不是在献殷勤。而是真的踏踏实实在做旧事。让人把他的事看见眼里。

世人多喜欢花里胡哨的炫技。让人心生敬畏和惊叹。

可章询却和旁人不一样。他明明有着极其丰富的底蕴和经验,拿起庞杂的统计丝毫不乱。还能深入浅出的将这些理的明明白白,放在台面上。

让哪怕不懂行的人,也能在瞬间答出一二三来。

如果这就是浙江桐庐章家教养普通子弟的底蕴。那他们算是懂了为何章家能扛起朝廷半边天了。——有这样的子弟源源不断,何愁家族不兴旺啊!!

一想到这样的章询还是章家抛弃的。

孟德春一时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也不知道在章氏一族眼里,什么样的子弟才叫出色。能接手章家传承呢?

章景同见孟德春的目光一直在自己身上,不好再翻箱倒柜。再说他翻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冷静下来才觉得自己有点病急乱投医。

章景同先稳住孟德春,正色开口道:“孟师爷。学生先前没有同您说实话。我在家乡有一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妻。您的好意同景实在受之不得。”

“同景胸有为国为民之心。若是下次孟师爷再用这样的事诓骗同景。同景只能辞别华亭,另谋生计了。”

“哎哎哎!你这后生。”

孟德春拉住章询。将这个气鼓鼓的小少年按在椅子上。忙半哄半劝的告诉他:“你脾气怎么这么硬。说撂摆子就撩摆子。”

孟德春笑着拉着章询劝:“马上要秋收了。西北巡道官都来了,听说今年的京引可是天子国亲,王家执牛耳者王元爱。你也别说孟先生叫你来总没好事了。”

章景同心里压着石头,起初还没在意。孟德春下一句把他骇住了。

孟德春道:“那王元爱见过尹大人了。吩咐下来今年的粮税就地周转,先慰兵。秋收后统计老兵兵龄,按功劳发放粮。振奋士气。好来年激励士兵在前线奋勇作战。”

章景同起初左耳进,右耳出。心里想着章聿云,想着东宫的那封信,突然他脑子反应过来了!

第一反应就是这谁做的?!

京城三叔刚刚入狱。皇上因继位依仗先皇,不忍推翻先皇针对武林的政策。让全天下年富力强的青、中年人不得从军。

太子屡次想秋粮慰兵,都因前有顾忌,后有顾虑而没有做成。是谁,突然冷不丁的就把秋粮慰兵的事定下来了?

秋粮慰兵——只是个好听的说法罢了。说白了就是温和手段的朝廷点兵。

此举一出,一定会引起陇东文官和武官的互咬。要么暴露出文官官场粮仓储备粮的多少,新丁人口收税可有偷减。

要么暴露出武官兵营兵丁瞒报,吃空饷。军丁有损失。

如果是后者。章景同就能顺手推舟一把,把结果呈报朝廷。变相救三叔一把。

用秋粮慰兵,紧一紧陇东官场上的弦。让武官和文官互相‘推诿互咬’。乱中取胜,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想要的。

章景同一瞬间有种被人看透的感觉。寒毛丛升。

……简直料准他的心思。却比他先手这么多步。

这是谁做的!

——自己人,还是别人的陷阱?

与此同时。

日落西山的马上车,冯俏掀帘望着神色凝重的章年卿,蹙眉担忧。见送信的人半晌不走,不知发生了何事。

等章年卿上了马车,拿出信。冯俏才知道老三被转移到大理寺了。大理寺是鹿佑的地盘,想来老三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章年卿揶揄的笑她:“我说吧,你要对我们章家儿郎们有点信心。”

冯俏瞪他,生气道:“不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不心疼。”

“哪能呢。”章年卿膝下就这么几个儿子,如何不疼爱。

章年卿忙说他已经写了信回去。且看几个儿子如何打算。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要马上搭救章聿云的意思。冯俏置气不想理他。章年卿从背后揽住生气的妻子,低笑道:“好了。不会有事的。”他捏捏手里的柔软,满是相哄。

章年卿细细解释了半晌,从几个孩子的计划。到他的辅佐,末了才道:“再说了,景同决心去陇东的时候。陈伏就已经想办法游说了几个旧部,从户部下手。让秋收后地方发粮慰兵。”

“我们都给景同把枕头递到这个地步了。他若还是做不好,我只当他养废了。章府另寻人接班吧。”

寻常的话从章年卿嘴里说出来就凉薄又讽刺了。

冯俏一听就警惕。转头问他:“你有这么好心?你从来不帮儿子什么的。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又挖了什么坑给景同。”

这个章年卿就绝口不提了。他笑着拦了冯俏,三番五次的岔开话题。

冯俏坚定不动摇。逼的章年卿无法了,才说了一句:“这孩子心硬。说去陇东就去陇东。我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却不能任他一直偏下去。”

“俏俏,景同折在我手上。总比折在旁人手上强。我是他祖父,总不会害死他。”不过是给他个教训罢了。

章年卿心意已决。

章年卿并没有因为冯俏心疼,就心慈手软的意思。

冯俏怒目而视!

章年卿满足大笑,说:“乖。我可是做长辈的,不会太坏的。”他低声靠近她后劲,带着几分哀求道:“你也多心疼心疼我。怎么总是心疼那些小的。我一把年纪了,还要和这些小人精斗智斗勇。我才累呢。”

冯俏冷笑:“你是活该!”肩膀一落,径直将章年卿撇到了一边去。

章年卿又笑着靠了过去。

华亭县,章景同租住的院落。

章景同从县衙回来。焦俞和环俞都迎上来说:“大公子。昨天我们不在。我从驿站打听到,那个从中学堂开始就和你过不去的王元爱也来陇东了。他是奉了皇上的命过来的。”

“我知道。”章景同淡淡的说:“孟师爷同我说了。”

环俞担心的问:“你今天在衙门没撞上他吧。”

若是撞上看,大公子必得露馅不可。

章景同笑着说:“哦……没遇到。王元爱既然是奉皇命来的。自然是由尹丰亲自接待。我和他碰不着的。”顿,“再说了。孟德春安排我去粮仓清点,最近都不会上衙门。更是和他撞不见了。”

章景同对此并不担心。

他还是在想。是谁抢先他一步,从上而下让户部松口就地秋收抵粮慰兵。

这件事章景同早和东宫太子、东宫辅臣的班子研究了半年。他们还没从江州回去的时候,就反复推演过好几次。

钱粮慰兵这件事是根本行不通的,就算打通了内阁关节。

用上章家所有能用的人脉。太子调动权势,这件事也推行不到地方。

如不然,章景同何至于想了一个从下而上的法子。隐姓埋名来陇东。

可今天,在他什么都没有做成。一切只是刚开始布局的第一步。突然从天而降,毫无声息的有人把这件事办了下来。

是谁?

他什么意图。

这个人是敌是友。他要不要顺着局势,接了这个人的好意。先解了三叔的困境?

可万一这是一个陷阱呢。

三叔还深陷囫囵。他若再踏进陷阱,章家要如何自处?

他,要如何自处。

三叔好歹是为了江湖大义而献身。

他呢?因为脑子不够而落入圈套??

章景同人生头一次有些举棋不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