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相亲对象惦记我多年 > 第23章 散步

相亲对象惦记我多年 第23章 散步

作者:青皮桔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5 08:41:50 来源:文学城

她只开了一盏床头灯。

刚打开电脑时,还有橙红色的光照在床边。窗户没关,但由于已经洗过澡,兰夏开着空调。冷气与热风在窗户边缘交汇相融,写着写着,觉得有点儿冷了,她就把手往窗户边伸,像从秋天触摸夏天。

接着,整个人往窗边靠,过会儿觉得有些热,又再挪向左边。

左右挪动间,皎洁清冷的月亮垂挂天边,与漫天星子照亮大地如白昼。

都说月明星稀,但这句话不适用农村的夜晚。

兰夏看了会儿,把电脑放到一边。她走到阳台,没有开灯,拨通了视频,将镜头对准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

半空中白色的条状云朵宛若一尾尾懒洋洋的鱼儿在游动,不时撞在一起,大多融为了一体,也有的渐渐化成三四条更小的鱼儿分散游开。

傅杨静静地欣赏许久,“这样的夜晚,很适合散步。”

兰夏也觉得,她眼珠一转,有了想法。

“那我现在带你在村子里逛逛吧。”

“好。”傅杨理解了她的意思,于是从躺椅上起身,走到露台。皓月当空,星子寥寥,微风不暖不燥。

外婆带了钥匙,兰夏将门锁上,走到晒坪的边缘,将镜头对准房子,“这是我现在住的房子,左边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住的地方……别看它破,但冬暖夏凉,住起来可舒服了,完全用不着空调。”就是生活不够便捷而且难打扫。

她顺着水泥路往前,在约二十米远的地方停下,镜头右拐进入长坡,“这里上去是老村,这个时间大家应该都坐在门口闲聊,等你人过来了我们再一起去。”

“好。”傅杨笑着回应。

镜头转正向前,微微朝向马路右侧,隔着一条长满野草的干涸水坑,一栋老旧的砖瓦平房静静伫立,墙面有扇小窗,被木板封住。

“这是我小时候最向往的地方——我们村的小卖部。”镜头在这停了会,兰夏朝前又走几步。

“看到门口这颗梧桐树了吗?”

“看到了。”

“开小卖铺的夫妻和外婆年纪一般大,我读幼儿园时,老板去市里进货晚上回不来,老板娘害怕一个人睡觉,就接我来陪她,早上起来她就在这颗树下炸油条或煮泡面给我吃,过路的小朋友看见都可羡慕我了。”

“你小时候肯定非常非常可爱。”

“嘻嘻,大家都这样说。”

“有照片吗?”

“有,回去给你看。”

镜头稍稍前移,小卖铺右侧紧邻敬老院。

两米见宽的铁栅栏门打开着,先看到一个大院子,地面新铺了水泥,正中央花坛里一株桂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花坛边说话。

有个认识兰夏的外婆叫住她,问她外婆回来没,得知回来了,让明天过来打字牌。兰夏笑着答应转告。

“右边亮灯的三层砖楼在最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农机所兼卫生所,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打屁股针可疼了!”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远不比现在,本来屁股针就异常的疼,偏那针管还是现在的两倍粗,或许还不止,以至于兰夏现在对当时打针的房间仍然敬而远之,连带着对铝制的饭盒都看不惯,因为那时装针管的盒子和它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没想到我现在找了个医生。”语气颇为感慨。

傅杨才涌上的心疼被她这句感慨拍回,喉间溢出低沉清朗的笑声。

“那怎么办,某人可不能‘讳疾忌医’啊!”

兰夏将镜头转向自己,脸凑近屏幕,龇着口大白牙朝他笑笑,“忌医不忌你”。

晚风吹拂,傅杨洗好后没有任何打理的浓密短发,在风中无序的自由飘动,如少年风流不羁。清隽出尘的面容因为情意缱绻的温柔的笑而愈发撩拨人心。

兰夏手指微动,要是人在面前,真想摸摸他的头发,“现在我们继续散步。”

正对着大门口以及左侧的几间平方原来是有人住的。

左侧平房后有块地以前是她家的,种了她爱吃的茼蒿,后来别人家想在这里建房子,两家互换一块地。换来的就是她家门口种小菜的那块地。

镜头在院子里绕过一圈,兰夏停在离桂树几步远的地方。

“外婆说,这棵桂树比她的年龄还大。”旁边还栽种有几颗广玉兰,开的花是纯白色的,长得像荷花,她以前爬树摘过,结果花心里全是蚂蚁,吓得她人都麻了。

她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学会骑自行车的。

外公就站在边上,她虽骑得歪歪扭扭□□右倒,但一次也没摔过。

“对了。”兰夏将镜头对准大门左侧的花坛,“那里原来有个深坑,里边堆满了废弃的针筒和药瓶,经常能看到黑红和黑黄相间青蛙在里边,漂亮又诡异,大人们说有毒。我们几个孩子叫它们鬼蛙。”

那时的年纪还不知道物种多样,小小的脑袋装满了神话故事。

从她的描述中,傅杨仿佛看见一个蹲在坑边跃跃欲试的扎双马尾的小姑娘。小姑娘一回头,正是小时候的夏桃。大大的乌黑清亮的眼睛里充满对世界的好奇与喜悦。

“你的小学在哪?”傅杨听她说过,小学就在家门口。

“学校周围都是树林子和耕地,我晚上不敢过去,等你来我带你一起去看。”兰夏说着,已经走出敬老院。

这是个三岔口,左边远点儿的路口通往她学校。

兰夏小跑几步过去,将镜头对转就在路尽头的幼儿园。郁郁葱葱的树林深处,几栋高低起伏的楼在围墙里边,呈前后一字排开。

“看,最前面那栋楼是我念幼儿园的地方。从大门进去,种有两排的栀子花,开的花又白又大又香。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家养和野生的区别,后来才知道栀子花有好多品种。”

时移世异,现在那两排栀子花被连根挖去,铺上水泥做操场了。

“你有最喜欢的品种吗?”傅杨轻声问。

兰夏摇摇头,才想起镜头没对准自己,于是道:“我都喜欢。”

兰夏走向右边的路。这条路的左边是农田和耕地,右侧是自建房。

顺着路笔直的走到头,大约五六分钟,就是朱家桥村。村口有个公用的晒坪,巧慧姐家就在晒坪的右侧。

兰夏没有过去,原路返回。

“我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少年宫、握手楼、建筑工地。”

“建筑工地?”前面两个兰夏都能明白,

“嗯。我爸妈那时还在狮城的皮具厂做事,不断涌入的外地人让当地人看到商机,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建高楼。”

“啊,”兰夏瞬间代入魔都那些年,被无处不在的车轮卷起的气流声,马路修缮维护声,空调嗡嗡声扰得无法安眠的日子,“那也太恐怖了!”

兰夏突然想到:“你回家要经过那些建筑工地吗?”,对于孩子来说黑暗和陌生或许才是最恐怖的。

“是啊!”如今说起,傅杨已经忘记当时的恐惧,“我上下学都得经过工地。”

“你一个人?”

“有时候会和同学一起。”

那个年代,是没有接送孩子这一概念的。大人们每个月只有一天假期,从早上八点不到去工厂,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回家。要是哪天在非假期的白天见到他们,准是工厂所在的片区停电了。

有的工厂会用发电机维持工作运行,整个片区都是轰隆隆的响声。

“你在那儿住了多久?”

“小学直到初一结束。”傅杨轻轻吸了口气,继续道:“记得是因为租房附近发生了一起恶性刑事案件,我爸妈被这事儿吓到了,把准备用来扩大皮具厂规模的钱,在一个环境和安保口碑不错的小区买了套房。”

“新房周围是学校、图书馆、体育场、医院……还有我不得不去的少年宫。”

“哈哈,叔叔阿姨的思想走在许多人前面。”

在人人都还在求温饱的时候,知道投资孩子教育的父母,尤其是家里还有个小工厂的,一定是非常爱孩子的。

否则,大概率和她朋友的父母一样,为了省点儿请工人的钱,把还在念小学的孩子当成年劳力用。同龄人通宵是因为赶作业,她朋友通宵是因为必须得帮家里赶工期。

皮具、里布、喷枪、乳胶、剪线头、打包装……她对这些东西,比对自己的书包更熟悉。

“我每次不想去的时候,我妈就把我拽去厂里,最开始我还觉得稀奇,直到我妈较真把我当正常工人用,我就再也不敢说类似什么‘不要学、不想学’之类的话了。”

“我一直以为,你属于天生好学的那类。“

“为什么?”

“可能因为我认识你的时候,你已经学有所成。”

傅杨轻笑道:“得你这么高的评价,这么多年学习的苦没白吃。”

“肯定没白吃,可以少吃生活的苦好嘛!”

“你是属于天生好学那一类吗?”

“嗯……大概是吧。”兰夏将镜头转向天空,“我没其他事做,而且外公外婆还有爸妈每次看到我拿第一名就会特别开心。”

傅杨敏锐捕捉到她语气中的低落,于是说起关于旅行的安排。

兰夏的兴致被挑起。

时间还早,走到三岔路口时,她选择了去学校的那条路,走过约十米,右拐至另一条水泥道。左右都是水田,一条小溪从桥下穿过,清澈的水流下,野草呈一个方向匍伏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