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向春行 > 第10章 意外

向春行 第10章 意外

作者:墨知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16 22:06:51 来源:文学城

日薄西山,不远处的山峦被残阳浸染,泛着金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投下几道余晖,如同仙人的神光,让人心生敬畏。

柳月来找崔嬿时,得知她正在练功,领路的婢子事先得了指示,便直接将人带到了前院的偏厅。

崔府宽敞的后花园内,一道倩影一刻不停地演练着招式,出手干净利落,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游云,疾若闪电,稳健又潇洒。

“公子歇一会吧,喝口热茶。”

秋兰茹从厨房端来茶水放到凉亭内的石桌上,抬眼一看,见崔嬿还在练功,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忍不住开口打扰。

崔嬿停下了动作,小口喘着气,汗珠顺着额角滑落到地面。

她站定缓了片刻才迈出步伐靠近秋兰茹,因着练功的关系,穿的是一身窄袖黑袍,此时近看之下才发觉她背后的衣衫早已被浸湿。

秋兰茹斟好茶递给她,看她面上汗流不止,额间的汗珠因为她的动作自上而下滑至脖颈,便拿出帕子为她擦拭,想起方才演练的招式,打趣道:“公子不认谢公子的人,他教的一招一式是一点没敢忘啊。”

崔嬿小口抿着茶,干涸的唇瓣逐渐水润,拇指摩挲着茶盏边缘,经她一提醒,脑海中浮现从前和谢离一同习武的日子,眼底流露出怀念。

那是崔家出事前半年,南齐三番五次派出人马在西秦南部作乱,两国战事一触即发,谢离刚好趁此机会教她习武。

“阿嬿,笨死你算了。”身着黑色劲装的少年郎马尾飘飘,手指轻敲着崔嬿的额头,语气听起来极凶。

也不怪谢离生气,一个简单的招式,教了崔嬿七日,她还没学会,换做他人怕是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崔嬿看他面色不好,装模作样痛呼一声,眼眶氤氲着水汽,用手掌揉了揉额头,当即也不顺着他,双手交叠瞥向另一边,委屈着嘟囔:“嫌我笨那你别教啊!”

谢离哪能不清楚他用了多大的力道,明知她如今这副样子多半都是装的,心里还是忍不住担忧,十分强势的将人转过身面朝向他,好声好气道:“我哪敢嫌崔大小姐笨,教不会也是我的问题。”

说完便伸出手抚向被敲打的额角,仔细确认没有红肿才问她:“很疼?”

崔嬿做贼心虚不敢看他,先是“嗯”了一声,随后又解释道:“刚才确实很疼,不过现在没事了,我就勉强原谅你吧。”

她说话间眼神飘忽不定,谢离哪能看不出她的小心思,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说道:“我教你的招式算不上多厉害,但遇到危险自保是绝对没问题,你还不好好学,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

崔嬿垂下眸,一抹几不可察的失落从眼底闪过,安静几瞬又抬眸粲然一笑:“也不知道是谁说会保护我一辈子,这么快就不作数啦?”

谢离闻言立马竖起手指,正色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谢离说到做到,只不过总会有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那时你就只能靠你自己了。”

骗子。

崔嬿在心里骂他。

那日谢离来找他爹商量教她武艺,她在房门外都听见了,谢离说,他要去参军,要去保卫边关百姓不受战火侵扰,要去保卫西秦城池不被敌军践踏。

他还说,此经一去,归期不定,更无法保证能否平安归来,趁现在还有时间,教个一招半式给她,她也不至于面对危险毫无还手之力。

正因为听到了这些,崔嬿才拖拖拉拉不肯学,她怕谢离教会了她,就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

可惜最后刚教会她,谢家就举家北上,他最终也没能如愿参军。

崔嬿不愿再回想后来的事,放下茶杯,问道:“秋姨,我让门卫等的人可来了?”

“刚到不久,此刻正等在偏厅,公子要换身衣服再去吗?”秋兰茹问道。

崔嬿垂首看向身上的衣服,皱皱巴巴不说,还沾了一身灰,确实埋汰不方便见客,便点头示意她去安排。

*

崔嬿一踏进偏厅就看见柳月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发愣,三两步就走到了她面前,说道:“抱歉,让你久等了。”

听见她的声音柳月才回过神,动作有点局促:“无事。”

“不必紧张,事情办得如何?”崔嬿宽慰道。

“一切按照大人吩咐,只是王路与那张氏撕破了脸,张氏扬言要报复王路。”

如此,甚合她意,她还担心张柔对枕边人狠不下心呢,没想到六年过去,她还是一样心狠手辣。

站在她身后的秋兰茹听见熟悉的名字瞪大了眼,心知现下时机不对不好询问,只好殷切地看着崔嬿。

崔嬿感受到目光朝她点点头,示意她别急,紧接着从她手中拿过一个盒子。

“知道了,有劳柳姑娘。”崔嬿将盒子递给她,里面装的是厚厚一沓银票,足以让她今后生活无忧,见她收好才吩咐道:“秋姨,送客。”

秋兰茹心里记挂着事,心急火燎地安排人将柳月送出了府便转身回了偏厅,确保四周无人后就关上了门,不太确定地问道:“姑娘说的可是六年前刁难夫人的那个张柔?”

“正是。”

崔嬿知道张柔还是因为刚搬回崔府的第一日,秋兰茹给她讲了许多当年的事。

崔家出事那日正值寒冬,她父亲白日里便被官差带走了,母亲又不知他所犯何事,只能在京城四处奔走,问询父亲官场同僚。

但得到的回答如出一辙,都说不知道事出为何,母亲平日里与那佥都御史家的张夫人走得近,就想着她能不能帮扶一把,谁成想那就是个蛇蝎心肠的毒妇,母亲对她的好在她眼里竟都成了炫耀。

难得有机会羞辱她一番,张柔又怎会放过,她说只要母亲在雪地里跪上一个时辰,她就愿意帮忙。

当年谢家又不在京城,母亲走投无路,这或许就是她唯一的希望,漫天大雪里,她愣是一声不吭跪足了一个时辰,最后就得了那毒妇一句“人微言轻,无能为力。”

实在是可笑至极,虽不求她雪中送炭,但至少不要落井下石。

思及此,崔嬿一双眸子淬着冷意,总有一日,那些被隐没在冬雪下的冤屈,会在春日里绽开新芽。

秋兰茹知晓她想到了往事,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安慰,只是静静的像小时候那般一下一下拍着她的背。

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门卫的声音:“公子,谢大人派人传信,说让您去一趟大理寺。”

“毛毛躁躁的做什么?”崔嬿推开门,看他气喘吁吁扶着腰,不解问道:“我这边刚将人送走,他就收到了消息?倒也不用这么急吧?”

门卫也不知她说的究竟是何事,也没法解答她的疑惑,只是将传信的人说的话再复述了一遍:“谢大人说,事情有变,速来大理寺。”

崔嬿微微皱起眉,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昨日在桥上的对话,心上升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

大理寺堂内,谢离一身官袍高居在上,堂下跪着一位衣裳素净泛白,体型瘦弱的男子。

约莫半个时辰之前,也正是柳月来找崔嬿时,大理寺同样派人去寻了谢离,说是大理寺来了个人,事关科举舞弊一案,需要他亲自处理。

谢离到时,孟明方已经等了有一会了,他发丝凌乱,眼睛布满了血丝,眸子空洞无神,眼下泛着一圈青色,嘴巴周围新长出些稀疏的胡茬,面容憔悴,俨然一副病弱模样,看不出喜悲,远远望去,仿佛一个提线木偶。

谢离不疾不徐地走上前落座,见他仍然不为所动,站立在公堂之上,拍了一下惊堂木以示提醒,因着右手用力,净白的皮肤下隐约可见淡淡的青色纹路。

“草明孟明方,自来请罪。”他抬眸看了一眼,反应了过来,四肢僵硬地跪下,就像被人操控的傀儡一般。

崔嬿到堂时,恰好听见这一句,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腿就迈了出去。

“你说什么?”崔嬿站至孟明方面前,不敢置信地问。

谢离看见姗姗来迟的崔嬿,怕她明日被那些言官弹劾,厉声道:“公堂问审,崔大人还不到一旁落座。”说罢向两旁的衙役招了招手,示意再添把椅子。

崔嬿心头升上一股无名火,转头看向谢离,这才理解当时他说那话的意思,不得不感叹权势的强大。

她回头再看了一眼孟明方,想看看能不能从他身上得到一些信息,见他还是一副行尸走肉的样子,心口仿佛被千斤重的石头堵住,微叹一口气,径直走向一旁坐下。

谢离见她恢复状态之后才继续追问道:“所犯何事,一一说来。”

由于是公开审案,堂外围着的人百姓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不少人认识孟明方,和身边的人猜测着他犯了什么事。

“这不是崇文阁的孟秀才吗?他个死脑筋一门心思研究学问,能犯什么事?”

“古有匡衡凿壁偷光,他莫不是干了这等子事?”

“你也不看看崇文阁是什么地方,缺了什么都缺不了读书人的光。”

“说来也是可惜,这次殿试孟秀才竟然落榜了,时运不济啊。”

崔嬿离的近,这些话都一字不落的传入她的耳朵,她端坐在椅子上,心中几乎确定沈为调换的就是孟明方的答纸,而洛熙川也是为了他接了科举舞弊这个烫手山芋,她也隐隐能猜到接下来孟明方会说什么。

她忽然觉得可悲,也不知洛熙川当初义无反顾接下那封申诉书时,会不会想到如今起书上奏的人竟会说自己有罪?

正当堂外围着的百姓都疑惑不解时,孟明方像是下定了决心,逐字逐句吐出:“罪民孟明方,骗取落榜学士信任,诬告两位主考官徇私舞弊。”

崔嬿倏然起身,饶是做好了心里预设,亲耳听到时还是掩盖不住眼里的怒气,大步走至他面前反问他:“信口雌黄!你可知你说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孟明方甚至没有分给她半分眼神,机械式的回复:“在下所言,句句属实,自愿认罪。”

他的话犹如一颗石子,扔向湖底,荡起层层涟漪。

“我没听错吧?”

眼看着周围的群众就要炸开了锅,谢离重拍惊堂木,没给围观百姓过多讨论的机会,呵斥道:“肃静!公堂之上,不可喧哗。”

随后就招呼衙役将人带走:“把人带下去,听候发落。”

人被带了下去,外面等着看热闹的群众也都散开了。

树影摇曳,初春的晚风依然带着寒冷的气息。

崔嬿望着天边偷偷探出头的月牙,眼神有些迷茫,不知是问他还是问自己:“所以无论怎么查,最后都斗不过权势,是吗?”

如果她连孟明方都保不住,那她又有什么能力去为崔家洗刷冤屈?

“不是,局势未定,我们永远都有机会。”

二人一问一答,心里都明白说的不止是这件事。

崔嬿回想着方才公堂之上孟明方的反应,问道:“他的神情明显不对劲,下官可以跟他聊聊吗?”

没等谢离回答,另一道男声从门外响起:“我也去。”

崔嬿扭头看过去,洛熙川正面若冰霜大步往里走。

“洛大人当我这大理寺是茶楼酒馆?”谢离本就和他并无交集,对他是一点都不客气,刚说完就撞上崔嬿期待的眼神,这才改了口:“那便一道前去,洛大人可别给我添乱。”

再次来到昏暗的诏狱,崔嬿仍有些不适,但相比上次已经好了许多,心想着来京城不过半月,这诏狱都进了两次,若是再来几次,恐怕她都习惯这股闷湿的血腥味了。

三人走至孟明方牢房前,他还是和公堂上一样,靠在牢狱的石墙上,看不出生的希望。

谢离一招手,候在一旁的狱卒立马上前将牢房的门锁解开。

洛熙川见他这副颓废的样子,将袖中收好的信笺砸向他面前。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地上已经拆开的信笺吸引,信封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太傅亲启”。

“太傅是谁?”崔嬿轻轻碰了碰谢离的臂膀问道。

谢离轻声介绍:“李元修,也是当今的大理寺卿,只不过他常年抱恙,大理寺的事务一直由我打点。”

两人说话间,洛熙川也没闲着。

“你可知你在做什么?太傅本就身体不好,如今看见这封信更是被你气得直接卧病在床,难道你想让六年前的事重演吗?”洛熙川用手指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孟明方轻声开口:“不会的,在下所行之事,有违师门,太傅有足够的理由将我逐出崇文阁,不会连累大家。”

话语中包含的无奈和心酸,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六年前?这么巧,父亲也曾和崇文阁走的近,这二者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崔嬿呼吸一滞,绞尽脑汁都没想出半点线索。

“六年前什么事?本官竟不知道?”谢离双手环抱在胸前,右手手指轻敲着左臂,脸上那副客套的笑容渐渐展现,虽是面对着洛熙川说的话,但余光一直留意着崔嬿。

“下官没记错的话,谢大人当时应该在北境,对这些陈年往事自然不清楚,”洛熙川声音淡淡的,听不出起伏:“六年前崇文阁曾因阁内学子科举舞弊,地位一落千丈,近年来因着太傅收过几个阁内学子为徒,情况才有所好转。”

崔嬿看孟明方不为所动,故意激他:“孟公子的才学在京城也是赫赫有名,出自崇文阁,师从李太傅,如今却做下此等毁人名誉之事,你可曾想过后果?李老半生清誉只怕都要毁在你手里,崇文阁无数寒门学子又该何去何从?”

孟明方目光闪动,先是攥紧了手指,只一瞬,就松开了自嘲一笑:“是各位抬爱了,在下不过一介布衣,行事鲁莽,想来太傅也不会认我这个学生。”

洛熙川拎起他的衣角,涨红了脸,厉声呵斥:“你简直冥顽不灵!那沈为到底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为他做到如此地步?”

孟明方心中似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说话声音颤抖:“师兄,是我错了,你回去吧,别再为我劳神。”

崔嬿见状也问不出什么东西,和谢离对视一眼,便将洛熙川拉走了。

“孟明方绝不会是为了钱财出卖自己的人。”

三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周边的气氛严肃的仿佛下一秒就要凝固。

“孟明方的家人在京城吗?”

崔嬿本就步子迈的小,独自一人走在前面,陡然间停下发问,引得身后心不在焉的洛熙川差点撞上,多亏谢离在身侧拉了一把。

“家人?”洛熙川低声重复着,回忆着关于孟明方的信息:“我记得他家中只有一位母亲和他住在京城。”

想让人帮忙做事无非就这几种手段,孟明方既没有留把柄,又不会收受钱财,那最有可能的便是他亲近之人有危险。

崔嬿的话也提醒了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去孟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