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生的话让霍同湛皱起了眉头:“先生,你确定吗?按照你说的做旁人难道不会觉得是本王杀人灭口吗?”
“如果止步于此当然会,所以还有后着,派人去京兆尹报官后王爷您需要摆出一副对锦歌姑娘痴心一片的样子,比如在外边醉酒以后不忘嘟囔着锦歌姑娘的名字,或者拿着绣有锦歌姑娘的手帕黯然神伤之类的。”
“接下来就得派人在民间放出流言,说您并不是觊觎贵妃娘娘,而是喜欢锦歌姑娘,只是可惜襄王有梦,神女无心,锦歌姑娘心里另有他人,比如残疾或者没有出息的表哥之类的。”
“您得知了这样的情况自然不肯放弃锦歌姑娘,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您当然会想锦歌姑娘跟着您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来,大皇子攻击您这件事就解释得通了,毕竟锦歌姑娘可是大皇子的大宫女,大皇子自然是要帮她的。”
“至于有人怀疑您杀人灭口了那又如何?他们能拿得出证据吗?再说了,您既然敢报官,就说明您不心虚,也不怕京兆尹去查,不然万一京兆尹查到锦歌姑娘死在了裕王府的后院您岂不是成了笑话?”
霍同湛点了点头,却又有些疑惑。
“可是先生,按照您所说,本王又为什么非要让锦歌‘叛逃’呢?直接让她跟本王演一出戏不就得了?”
“王爷,您跟锦歌姑娘两情相悦,那您让未来的王妃如何自处?您可还没有成家呢,有了锦歌姑娘这么个‘真爱’在,您日后还怎么娶到那些对您有助力的姑娘?”
“再说了,锦歌姑娘要是不逃,那么京城内外的人又怎么会注意到咱们王府呢?您跟锦歌姑娘就是演了一出戏又要给谁看呢?您总不能为了洗清现在的污名,又给自己套上贪恋美色的污名吧?”
“最重要的是,有很多事,当事人说了是没有人信的,流言却可取信于人。”
“而且您要是想的话还可以趁机报复贵妃,就说锦歌姑娘恋慕的对象其实是圣上,您被她的痴心所感动,这才对她动了心思。可贵妃是个不容人的,不顾她的意愿借圣上的手将她强行赐给了您,她备受打击这才叛逃的。”
“那要是皇兄或者贵妃站出来反驳呢?”
“王爷,您觉得圣上跟贵妃要怎么反驳呢?”董先生信心满满道:“圣上说锦歌姑娘对她没心思,这不正印证了贵妃不让锦歌姑娘有机会跟圣上一诉衷肠吗?贵妃说您觊觎的是她而不是锦歌?那不是更成了笑话。”
“再说了,这所有的事都不过是‘流言’罢了,跟您可没关系,圣上跟贵妃能说您什么呢?说您不该对他们赐给您的妾室上心?还是责怪您不该有心仪的姑娘?他们说什么都是错。”
霍同湛连连点头,连忙吩咐人按照董先生说的做。
董先生见状又补充道:“王爷要是实在担心圣上跟贵妃,那就放出流言的时候不要指名道姓,改为隐晦提及就好了,毕竟比起言之凿凿的流言,大部分人更相信他们‘推理’出来的结果。”
霍同湛应下了。
至于锦歌?霍同湛当晚就将她送去跟已逝的家人‘团聚’了,事后还毁了她的容貌,将她草草的扔去了乱葬岗。
毕竟这样一个被人用来侮辱他的废物还留着干什么?给自己添堵吗?
*****
一个月后,霍同湛对郑晚溪有着不可告人的心思这件事传遍了京城内外后,裕王府的管家按照董先生计划的去了京兆尹报案。
看到这样的场景众人都的脑子都有点转不过弯来。
霍同湛这是要做什么?报官说他没有对郑晚溪起心思?报官说霍同泽污蔑他?报官说霍安瑾欺负他?
这不管是哪一件都不是京兆尹能够处理的吧。
就在众人纷纷脑洞大开的时候,京兆尹传出了消息,说是裕王府的管家去京兆尹报案是因为霍同湛新纳的小妾,宫人锦歌携款潜逃。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众人对于霍同湛到底要做什么更是摸不着头脑,毕竟万寿节那天过后,谁不知道锦歌是他安排在霍安瑾身边的人,这样一个人,与其说是逃跑不如说是被裕王给杀人灭口了——就连京兆尹都是这么想的。
但是心里知道归知道,明面上大家却都没有说出来,就连京兆尹也只是笑着接下了这个案子,还言之凿凿的保证会尽快抓到这个胆大包天的‘逃妾’。
——反正左不过是多一桩注定破不了的悬案罢了,他又何必在意。
只是那些裕王派系的大臣们知道了后,心里难免有些心寒。
毕竟万寿节那天,锦歌在裕王明显处于下风的时候还不顾身份暴露强行为他辩解,这样的行径虽说算不上聪明,但也当得起一句忠心耿耿,这样一个人霍同湛却说杀就杀了,丝毫不顾对方曾经为他做出的贡献,那要是他们哪天也惹到了霍同湛,是不是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少裕王派系的大臣在想到这点后,都忍不住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找条退路或者转投霍安瑾了。
其实按理说锦歌逃跑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问题是锦歌她是个孤女。
一个在宫里生活了十数年的人,一个几乎没有在宫外生活过的人,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她会选择逃跑吗?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更别说她豁出命都想保护霍同湛的架势众人都还历历在目,谁又会相信好不容易得偿所愿的她会逃跑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她是真的逃跑了,霍同湛这个去京兆尹报官府的处理方式也很耐人寻味。
裕王霍同湛可不是普通人,是宗室,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甚至一度是朝堂上众人默认的储君,所以他的东西,几乎所有都是大有来头的,不是圣上亲赐的,就是先帝给他留下的,或者是已经去世了的太后娘娘赏的。
锦歌要真是携款潜逃,那她带走的东西里必然有御赐之物,而偷盗御赐之物的惩罚可就不是携款潜逃那样的小场面了。
携款潜逃,最重也不过杖责五十大板,偷盗御赐之物,尤其是多件御赐之物可是要杀头的!
说白了就是,不管锦歌是真的逃跑了还是被灭口了,霍同湛这一报官她就都只有死路一条了,也就是其他的事真假不论,但霍同湛要锦歌的命这件事肯定是真的。
也因此,在霍同湛派系的一部分人不动声色的疏远他的时候,那些不用站队的宗室们也逐渐倒向了霍安瑾。
在万寿节的事出来前,霍同湛是玩转朝堂的翩翩贵公子,霍安瑾不过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屁孩。
但是在万寿节以及锦歌这个事出来以后,霍同湛的形象已经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刻薄寡恩的人,而霍安瑾则是个对母亲一片孝心的可造之材。
要知道不管是霍安瑾还是霍同湛上位,他们这些宗室们的地位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室宗亲,所以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储君的政治手段,但是他们很在乎储君为人处世的风格。
而现在看来,霍安瑾上位之后如何且不说,毕竟他太小了还什么都看不出来,但是从锦歌的这件事就能看出来,要是日后霍同湛继位,他们这些宗室是必定是要夹着尾巴做人了,那他们肯定是更愿意霍安瑾上位的。
不过这些事霍同湛并不知道,董先生知道却不在乎。
毕竟万寿节当晚的事已成定局,除非霍同泽站出来,不然王公贵族对于那晚发生的事的看法是不会改变的,既然如此不如先把在民间的形象挽回,其他的以后再说。
就在霍同湛在王公大臣心里的好形象逐渐崩塌,朝臣跟宗室们各自行动的时候,霍同湛在民间的形象却如董先生预料的一般好了起来。
众人纷纷感叹他作为王孙公子,居然没有许多世家子弟一样风流成性,不在意身份的高低贵贱,对锦歌这个身份卑微的宫人痴心一片。
一时间他竟然成了京城内外几乎所有世家闺秀的春闺梦里人,就算那些王公贵族们如何努力劝说自家女儿不要被骗了,却也无法阻止这个趋势,甚至一度有人上门自荐枕席,想要抚平霍同湛眉宇间的忧愁。
除此之外宫外还因为董先生放出去的流言发展出了这种对郑晚溪不利的传言。
说是为什么霍同泽就霍安瑾一个儿子,那是因为郑晚溪在宫里嚣张跋扈,宫妃但凡有孕的逃不过她的魔掌,所以霍同泽堂堂一个皇帝才会只有霍安瑾这一个独苗,完全不顾郑晚溪才入宫四年,霍同泽没有皇子这件事哪里能怪到她头上去。
还有什么郑晚溪明明不过是个妾,却逼得作为皇后的正妻不得不退避三舍,这才导致了万寿节当晚陪在霍同泽身边的不是皇后而是郑晚溪这个贵妃,完全没想过皇后一直有着体弱多病的说法。
郑晚溪听了这样离谱的传言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从来就不在意名声这个东西,只要霍同湛不对霍安瑾下手,她怎么样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