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羡鱼[重生] > 第14章 御街道旁拜冕旒

羡鱼[重生] 第14章 御街道旁拜冕旒

作者:周凌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8 12:13:57 来源:文学城

原来,是去南郊籍田的陛下及众臣一行回城了。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如今正是农忙时节,按说这籍田礼应该早就办完了才是,但因着前些日子雨水不断的缘故,无奈之下这籍田礼便只得往后暂推,钦天监卜算出今日是个好日子,所以便推迟到了今日。

晨间,玄甲卫在田垄上骤然捉了好几个大臣,弄得众臣都人心惶惶。

本来只想在籍田礼上做做样子的,这下好了,谁也不想再碍陛下的眼,纷纷扎进了田间,推犁的推犁,挥锄的挥锄,从清晨露水初浥直干到中午日上中天。

陛下冷眼看着,见众卿鞋也磨了,冠也歪了,衣裳下摆也脏了,每个人都像耕了一天地的老牛一样,才终于满意了,吆喝众人打道回宫。

众卿中官职比较高的官员们忙不迭地上了最前面导驾仪仗的马车,暗自感叹自己幸亏有点官职在身,还有马车可坐。

太仆卿亲为天子执御,御驾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并四十一位驾士护驾。

前面还有引驾仪仗,仪仗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一些随行的官员便夹杂在旗阵中,还穿插着一些手持兵器的骑兵和步甲兵。

再往后是后卫部队,士兵均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持弓剑刀盾负责垫后。

仪仗队浩浩荡荡自明德门而来。

见天子御辇,行人皆须退避,乘车骑马者则需下马恭迎。

几人纷纷下了马车,恭立在一旁。

年轻的帝王端坐于玉辂之上,衮衣冕旒,玉笄朱纮。帝辇之下,御街两旁的行人皆驻足顿首。

姜问渠看了眼叶兰蕙,低声说了句:“你先去我家,等我回来。”

随后便转身返回仪仗队伍,去到御驾所乘的玉辂旁回话。

姜澂鱼安静地低头跪着,神色不悲不喜,旁边众人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仿佛感觉到玉辂那边投来一道视线。

直到队伍离开,她也没有抬头。

按原先的安排,应是叶兰蕙先送姜澂鱼同孟氏二人回府,然后再折返回玲珑阁。

可姜问渠临走前特意交代让她去自己家等他,声音虽小,几人也都听见了。

况且坐了人家的车,自然要表示感谢。孟氏便主动提出留她一起用午膳,用完膳又让姜澂鱼陪她在府里四处逛逛。

孟氏心里暗想,看来今日她去道观为儿子求的姻缘还是有用的。

其实对于儿子和这位叶姑娘的事情,她不是不知道,只是无所谓反对,也无所谓赞同,全凭他们自己的缘分。

像他们这样的公侯之家,虽都是极讲究门第,但如今的国公府已经不需要再锦上添花,甚至低调些才更为稳妥,儿子娶一个家世不显的姑娘也并非不可,关键是要看这姑娘的品性、德行如何。

上次她带姜澂鱼和姜凝烟去玲珑阁,也是存了相看的心思。几次接触下来,她看着这位叶姑娘还是不错的,就是门第实在太低了点。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流,儿子若真同她在一起,少不了被人说些闲言碎语。

不过她才不想当那棒打鸳鸯的恶人,他们自己乐意就成。

用完午膳,姜澂鱼就陪叶兰蕙在自家府里闲逛起来。鉴于叶兰蕙是第一次来,姜澂鱼便充当起了向导,一边逛一边为她介绍着府里众人的住处及各处景观。

虽然她不是真正的姜澂鱼,但这里毕竟是她前婆母的母家,她又与孟氏有亲,因此从前也来过几次,重生后又住了这些时日,对这荣国公府还算熟悉。

先是从她现在居住的倚澜苑开始,走出倚澜苑,不多时便到了定风塘,池塘四周连着长长的游廊,随着地势高低起伏,依亭傍水,蜿蜒向远处。

姜澂鱼指着定风塘东边的两处院落道:“再往前走,便是祖母住的延寿堂,还有我堂姐姜凝烟所居住的云烟阁,祖母不喜人打扰,我们便不往那边去了。”

随即二人顺着长长的曲折游廊一路向南,便到了府里举办宴会时所用的敞厅。

敞厅西边是一片竹林和花圃,其间还搭了一座戏台,西南侧有一座梅园,往东则是单独辟出来的一片海棠园,种得是海棠中最名贵的西府海棠,此时正值时节,粉粉嫩嫩地坠满了枝头。

再往前是一处湖泊,名为镜湖,湖水澄澈如镜,湖中鱼倏忽可见。镜湖上架了一座连桥,下了连桥便到了若水楼。若水楼是一座藏书楼,依湖而建,取“上善若水”之意,利万物而不争。

“那边就是长兄所住的知止斋。”姜澂鱼指着东面那座小院道,随后又扭头同叶兰蕙闲聊起来:“长兄可同你说过他为何选这‘知止’二字作为居所之名?”

叶兰蕙摇了摇头,“他没说,不过我也能猜到。《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以他的性子,取这二字作为居所之名并不奇怪。”[注1]

姜澂鱼赞许道:“叶姑娘不仅生意做得好,学问也不差嘛。”

叶兰蕙笑笑,试探地提议道:“澂鱼,我可以这样叫你吗?你不介意的话,叫我兰蕙就好。”

对于这位故友,姜澂鱼虽打定主意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但又不是不与她来往了,对这个可能成为她未来嫂子的人,她既抛来橄榄枝,姜澂鱼自然要接下。

“当然可以,不过我年岁小些,以名相称有些唐突,还是叫你叶姐姐吧。”

商定完称呼后,两人继续有说有笑地往前走着。

姜澂鱼指着西面的那座院子道:“那便是我次兄姜问筠所居住的‘幽篁居’,他如今在营里当差,不经常回来住。”

既然叫幽篁居,那必定少不了竹子,这幽篁居后边正是紧挨着一片竹林。

其实姜问筠的名字也与竹有关,筠,竹皮之美质也,这名字也寄托着国公夫妇二人对他的美好期许。

只可惜,他本人与美质无甚关系,倒不如叫“姜问柳”更合适些。

过了镜湖直走,便到了国公府的前院。

正堂名“翕和堂”,取“兄弟既翕,和乐且湛”的寓意;旁边的“抱朴斋”则是荣国公姜绍的内书房,他一直崇尚道家老庄之学,“抱朴”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正所谓“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眇者无度量”,从这两个字中,不难看出这位国公爷在俗修真、居尘出世的人生追求。[注2]

再往前便是府里的库房、马棚、停车房、倒座房之类的。至此,如今国公府内各处情形便大致了解完毕。

一路看过来,姜澂鱼也若有所思,不论是若水楼利万物而不争的处世之道,还是知止斋安分知足的为臣之道,抑或是抱朴斋舍弃私欲的为人之道,似乎都在说国公府与世无争,可实际真是这样吗?

姜澂鱼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国公府家大业大,从倚澜苑一路走过来可是不短的一段路,两人便就近找了一处廊椅坐下来休息,自有丫鬟摆好了茶水糕点在此静候。

叶兰蕙开口道:“澂鱼,前几天我答应要给你做一套定制服饰,今日正好有空,你不妨同我说说你喜欢什么纹样风格的,我出图纸给你看看。”

姜澂鱼收起方才的思绪,略带惊喜道:“今日吗?那太好了,前边若水楼里就有画具,我们去那儿边聊边画。”

女孩子的友谊来得就是这么快,叶兰蕙觉得姜澂鱼甚是合眼缘,而姜澂鱼则是本身就对她很亲近,这么一来,二人友情便发展地格外顺利,挽着手去若水楼作画了。

姜澂鱼怕叶兰蕙觉得不自在,便将身边侍候的丫鬟都遣散了出去,此时,室内只有她们两个人。

这间画室布景相当雅致,松窗竹户,临湖听风,甚是惬意。里面画具一应俱全,二人便在书桌前坐下谈论起细节来。

姜澂鱼边想边道:“这个时节,上身便做短襦吧,下裙我想做成裥裙,外加一件大袖纱罗衫。纹样的话,折枝牡丹、缠枝海棠、宝花团窠等等都行。料子,便用太妃娘娘刚赏赐下来的浮光锦,叶姐姐,你觉得如何?”

叶兰蕙点点头表示知晓,她铺开一张纸,脑中将刚才姜澂鱼所说一一记下,略加思索,便轻提画笔,在纸上勾勒起来。

她用得是工笔的画法,极为讲究运笔和细节,姜澂鱼从前就知道她画工不俗,便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

不多时,一副精美的画稿便跃然纸上,右下角还随手提了一个落款。

“你看如何?”叶兰蕙含笑看向身旁坐着的姜澂鱼。

姜澂鱼仔细瞧着画稿,眸光明亮,眼中尽是满意之色,赞道:“我光瞧着这画稿,便已十分中意,这要是做出来,岂非更加粲然夺目?”

叶兰蕙笑笑,“那我明日便叫绣娘和衣匠开始动工,做好了给你送来。”

在叶兰蕙眼里,十七岁的姜澂鱼就像一个邻家妹妹,这妹妹不仅长得好看,性格也同她投缘,虽出身公侯之家却没有阶级痼见,肯为她仗义执言。

而且,这妹妹,还是心上人的亲妹妹啊。

叶兰蕙心里已经不由自主地将她划到自己这一边,对待自己人,就是要大方,就是要阔气。

“我铺子里近日从域外新进了几匹浮光锦,同这身衣裳很是相配,便送与你用如何?”叶兰蕙豪爽地说道。

姜澂鱼连连摆手,今日在道观叶兰蕙便已经谦让过她一次,而且还将马车借与她们母女二人乘坐,论人情,她现在已经欠她了,便婉言拒绝道:

“浮光锦本就极为名贵,已经得了叶姐姐的画稿,怎好让你再送我。而且,这身衣裳我是准备进宫伴读时穿,故而还是用太妃娘娘赏赐的那匹比较好,要是我随便一套衣裳都是浮光锦所制,就显得太妃娘娘的赏赐没那么珍贵了,反倒不美。”

叶兰蕙朗声一笑:“你说的也在理,那便听你的。不过,我那儿倒有几套新制好还未做展示的衣裙,你要是还需置办些衣服,可以来我铺子里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到时候,还请姜姑娘带足银钱,这总行了吧。”

她利落地站起身,随后将手伸给姜澂鱼,想拉她起来。

姜澂鱼将手递给她,顺势起身,笑应道:“那我只好却之不恭了。”

方才见她作画,画的还是她最不擅长的工笔画,姜澂鱼便起了些心思,问道:

“叶姐姐,那位叫叶臻的画师同你是什么关系啊?那日我见过他的画很是钦佩,你如果认识他的话,能不能帮忙打探一下,他师从何人,我也想拜师求艺。”

姜澂鱼研究过原主的画后,一直想找个师傅深入学习一下工笔,眼下正好有个现成的人选,而且还不引人怀疑,故而出口试探。

闻言,叶兰蕙眼神不由得闪烁了下,“他啊,他是我兄长,不过他自小性格孤僻,不喜见外人,师傅也已经年迈,怕是不能进京教导你了。”

姜澂鱼听她这么说,也不显失落,找了把圈椅坐下,轻声回道:“无妨。”

叶兰蕙却感到有些抱歉,有些犹豫地开口道:“其实,其实我……”

“你就是叶臻,或者说,‘画师’叶臻就是你,对吧,叶姐姐?”

姜澂鱼狡黠一笑,抬眸望向叶兰蕙。

[注1]“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引自朱熹《大学章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引自老子《道德经》;

[注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引自老子《道德经》;“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眇者无度量”引自《淮南子》;

本章有点像游记,其实有点纠结要不要单开一张来介绍,怕大家觉得水字数,后来还是决定写出来。

一是因为写出来也能让大家对国公府的布局有更清晰的了解;二是因为从这些名字中,其实能反映出国公府各号人内心对于家族荣耀、子女期盼、亲族关系乃至官职、为臣、人生等的诸多追求。

所以便写出来,也不枉费作者好一番的冥思苦想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御街道旁拜冕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