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咸鱼嫁纨绔[重生] >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咸鱼嫁纨绔[重生]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作者:南风小调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6-04 23:36:22 来源:文学城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语气太过冷硬,晏翎又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会冲动行事,若行舟他当真感染了瘟疫,我便等他痊愈后再回盛京。”

行舟……

柳长风喉间艰涩,却还要强行挤出一抹大度的笑:“既如此,你就回去安心休息罢,用我们那儿的话说——抵抗力太低极易沾染邪气,你身子骨本就弱,万不可再出别的差错了。郑大人乃太医院首席,他自会照顾好顾嬴。”

——顾嬴可是主角,哪那么容易死?当然,柳长风没敢把这话说出来,微顿片刻后又道:“莫要忘了,你还要给孟县百姓一个交代。”

连哄带骗的,晏翎总算愿意跟他回去歇息了。

草棚简陋,护城河四周入夜后蚊虫繁多,柳长风将郑冗留下的艾草熏香点燃,耳畔的阵阵蚊蝇声这才逐渐安静下来。

这是柳长风第一次和晏翎躺在一张床上,若在平时他定忍不住要将人调戏一番,然而此刻却心事繁沉,两只眼珠子直瞪着漆黑的草棚发呆。

身侧的兰香幽静淡雅,虽不烈,却足以覆盖住屋内难闻的艾草熏香气味。柳长风被这股兰香涤平了心绪,他试着挪动手臂,待触及到一片袖角时立马舒开五指轻轻握住了对方的手。

晏翎的身子不分时节寒凉如冰,与柳长风掌心里的灼热大相径庭,极难想象得出他日日置身冰窖有多难熬。

耳畔的呼吸声清浅平稳,可见晏翎并未入眠。柳长风收紧手指,察觉出他没有挣脱的意思后适才开口:“二郎,你这一身寒疾是如何患上的?”

“小侯爷不是知悉过去和未来吗,怎会连我这一身毛病的根源都不清楚?”

“……”柳长风哽了一下,须臾后讪讪笑道,“我只知宏观大局,并不知细枝末节,二郎若不介意便说与我听听。”

过往之事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刻在晏翎的心上,他从不去回想,也不愿意去回想。但是此刻他却有了想要揭开疤痕的冲动,只有疼痛才能告诉他,如今自己还活着。

——也只能疼痛才能让他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他而死。倘若前些日子他没有违抗那道圣旨赴往安庆府,至少孟县不会被焚城,顾嬴也能平平安安地回到京中。

晏翎心间发涩,良久后才淡声开口:“六年前,一场由春闱泄题案引发的叛国之变,搅动着盛京风云,也一并洗刷了整个朝廷的布局……”

建德十五年廿月初,各地举子纷纷赶赴盛京城,于初八那日同赴贡院点墨答卷。

科考极为严格,杜绝一切舞弊之嫌,是故进到贡院的考生都得脱衣搜身,确保蔽体无痕后才会发放贡牌入考场。

会试连考三场,每场三日,不料在第二场考试中,巡值的殿前司侍卫从天字房的一名贡生卷下搜出了答案,巡值侍卫立马呈报给两位监考官,监考官震愕,当下勒令停考并严查贡院内的考生,竟又从地字房和玄字房各搜出一名舞弊的举子。

而舞弊的三名考生中有一人正是当今国公爷谢乾的二公子,皇亲国戚科举舞弊,无疑是重罪中的重罪,一时间震惊朝野,数名朝臣联名上疏恳请彻查此案。

此番监考者乃左相兼太子太傅季道年、礼部尚书刘玄师,两人因涉嫌监考不利而被拘于贡院,建德帝下令由刑部接管此案,严审舞弊的考生。

经过两天的盘审,春闱泄题者终于浮出水面。

不出半日,皇城司奉旨前往贡院,将季太傅缉捕入狱。

谢二公子舞弊之事传到谢皇后宫中,谢皇后闻及此事后当即前往御书房,还未开口便跪在了建德帝跟前。

建德帝蹙眉,立马将她扶起:“梓童这是何意?”

谢皇后拒不起身,重重叩拜伏地:“季太傅是庭书的老师,亦是本朝丞相,朝中无人不知其清正廉明,如何能做出泄题之事?谢家二郎是陛下看着长大的,他是什么性子难道陛下不比臣妾更加清楚吗?一身少年皮肉,即使在狱中挨了两日的酷刑也未承认舞弊之事,陛下仁德圣明,断不能仅听另外两人的片面之词就下定论!”

建德帝默了默,问道:“梓童可知另外两名考生是什么身份?”

谢皇后抬头,面露不解。

建德帝沉声道:“他们肩上纹有狼兽——若非此番酷刑拷打,岂能轻易发现人·皮·面·具下潜藏的黑色刺青。”

谢皇后愕然:“北延人?”

“北延探子杀害贡生后冒名顶替潜入贡院参考,为的便是在考试中让巡值的侍卫发现舞弊之事,继而将矛头扩散,并嫁祸给谢二郎。”建德帝眸色幽深,语调沉凝,“很明显——此番有人是冲着谢家而来,若朕眼下刻意包庇,反倒无法揪出幕后主使。现如今满朝议论纷纷,皆言国公串通北延意图谋逆,季太傅明着泄题给谢二郎,实则为北延和大梁牵线搭桥。”

“荒唐!”谢皇后震怒,“我谢氏满门忠烈,辅弼历代君王从未有过异心!”

建德帝将她扶起,宽慰似的拍了拍她的手:“梓童莫恼,朕定会还谢、季两家一个公道。”

然而两日之后,谢、季两家非但没有等来公道,反被一道圣旨抄了家,国公府和季府数百余人锒铛入狱,就连谢皇后也被禁足于梧桐宫内,不得离宫半步。

晏翎贵为东宫太子,与谢国公和季太傅都有莫大的关系,春闱案自一开始便把他隔除在外,不许插手其中。然而今逢大变,连皇后也被软禁了,他不得不出面,恳求与刑部共同办理春闱泄题一案。

可是数次求见建德帝都未有结果,晏翎不得不亲临刑部大牢,面见谢国公和季太傅。

顾嬴身为太子侍读,有劝谏之义,得知他要前往刑部大牢时,顾嬴不得不加以阻拦:“殿下三思,你如今身份特殊,无论是谢家还是季家都能撼动你的地位。若你此去,势必会引人诟病,届时通敌之罪就会落在你的头上。”

“谢家没有通敌,老师也没叛国,本宫有何畏惧?”晏翎彼时少年心性、气节孤傲,以为德行端方即可称之为‘君子’,故而从未将人心争斗放在眼里,“老师授本宫诗书,亦授你孔孟之道,你就能忍心看老师在狱中受苦?”

顾嬴颔首:“臣绝无此意,只是担忧殿下被……”

“此行本宫一人前往即可,你若害怕就留在东宫等我回来。”晏翎说罢便乘步辇出宫,前往刑部大狱。

春寒未过,又逢大雪,同是少年的秦遇撑着一把油纸伞随晏翎迈上刑部衙门的石阶,寸深的积雪被两双步履匆匆的皂雪踩实,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寂寥的茫茫雪天里尤为突兀。

硕大的斗篷上沾了不少雪沫,少年行色匆匆地来到大牢最深处,此地因常年关押重犯之故不见天日,内里潮湿幽暗,枯朽**的恶臭气息经年难散,很快就将他身上的清冽兰香覆盖殆尽。

晏翎忍着恶臭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大牢的尽头,最终在一间狱房前驻足。

谢乾身上落满枷锁,甫一见到他时微震出声:“殿下?”

邻近一间狱房中关押的正是太子太傅兼左相季道年,虽囚衣着身、蓬头垢面,然而眸色里溢出的雅正之气丝毫不减,见到晏翎时也未有慌乱,反倒起身对他行礼:“老臣见过太子殿下。”

晏翎忍住眼眶里的艰涩,双手挤进栅栏扶住季道年:“老师……”

很快,他对狱中两人各行一礼:“老师、舅舅,庭书此番前来是想向两位了解一下春闱案的缘由——老师德高望重,监考数任会试从未出过纰漏;谢氏一族忠君卫国,亦不曾有二心。如今两家牵扯通敌之罪,于旁人而言是父亲恐谢、季两家功高震主,有意借机威震打压,实则是有人想要动摇我的东宫之位。”

季道年和谢乾面色沉凝,俱不言语。

良久后,季道年徐徐开口:“既然殿下已经清楚敌人的目的,自是不可擅自行动,以免落人口舌。陛下乃明君,定会查清真相还臣等一个公道,臣与谢大人亦不会贸然认罪,陷殿下于是非漩涡。”

晏翎敛眸,他不知如何向老师和舅舅开口——如今谢皇后被禁足于梧桐宫,皇帝也不愿见他,心中或多或少都存有猜疑。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两者之间一旦出现猜疑嫌隙,必将生灵涂炭。

谢乾也适时接话:“季相说得对,还请殿下保重,勿要落入奸贼圈套。”

一旦涉及储君之位,主使春闱案的幕后之人便昭然若揭。建德帝膝下仅三子一女,长公主、太子及四皇子皆出自谢皇后之腹,且四皇子尚且年幼,绝无党争之嫌,唯有贵妃胡氏野心勃勃,意欲推其子晏煦上位。

胡贵妃的野心晏翎一直知晓,竟不想她如此胆大包天,敢拿春闱之事做文章,父皇迟迟不肯发作,想必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待贵妃一党悉数露头,再将其一网打尽。

这样一想,晏翎的郁结顿时解开了不少,他和建德帝之间从未有过嫌隙,也不该生出嫌隙。

很快,季道年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无论何时,殿下都应铭记‘谨慎’二字,自古圣贤谨慎立身、明君谨慎立国、臣子谨慎立命,谨而为之,慎而言之,方可行天下大道。老臣鄙薄,时常教殿下圣人之道,须知‘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万望殿下谋后而为,不可再行今日之事!”

晏翎抬手,向狱中两人深深揖礼:“庭书谨记老师和舅舅之教诲。”

拜别季道年和谢乾后,晏翎又去其他狱间谒见了舅母谢李氏和谢二表哥谢林,谢林长他两岁,不成想登科前夕遭此劫难,纵然身上落满刑伤也喜笑颜开。晏翎于心有愧,和他谈话时句句不离歉疚,最后还是谢林嫌他啰嗦,把他强行轰走了。

礼部尚书刘玄师与胡贵妃走得近,如今春闱泄题之事定与他逃不开干系,晏翎决定从刘玄师身上下手,谁料他还未来得及动作,便听闻皇帝下旨,命三司会审季相和谢国公一案。

晏翎只当父皇已经有了眉目,欲借三司会审为老师和谢家沉冤昭雪,故而未做他想,于三司会审那日赴往大理司衙门旁听审讯。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端坐上首,三人脸上挂着不同的情绪,待一众涉案人员到场后,大理寺卿朗声问道:“太子太傅兼左丞相季道年、谢国公谢乾欲勾结北延行谋逆之举,今由皇城司查搜两府,各得一封通敌之信,信上所言俱为大逆不道之辞,尔等可愿伏罪?”

谢道年身正不亢,抬起被锁链束缚的双手,向上首三人拱手应话:“本官入仕三十余年,上忠君上、下系万民,从未有过叛国之心。”

谢乾也冷哼了一声:“我谢家儿郎镇疆土、退万敌,要叛早就叛了,何须等到今日!”

刑部尚书神色微僵,良久后招了招手:“将东西呈给季相和谢国公过目。”

不多时,衙役呈来一封烫金的书信,转递给季道年。

季道年缓缓展开信笺,泰然自若的神色却在目光触及信上文字时便开始裂变,谢乾直觉信中有鬼,一把夺来兀自过目,很快,他的神色也变得僵硬难看,执信的手颤个不停。

大理寺卿又问:“信上所述为你二人勾结北延王之事实,此罪——季相和谢大人是认,还是不认?”

晏翎虽不知那封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但他知道肯定不是老师和祖父通敌的证据,当即从坐席起身:“把信呈与本宫。”

大理寺卿脸色骤变:“太子殿下,三司会审绝非儿戏,还望殿下勿要插手此事。”

“你也知三司会审不是儿戏,为何不敢给本宫瞧瞧季太傅和谢大人的通敌罪状?”晏翎沉声质问道。

大理寺卿不知如何接话,忙看向身旁的两位同僚,可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却纹丝不动,仿佛今日的局外人。

晏翎震怒,当即迈步前往,意欲从谢乾手中拿走那封信,却见谢乾将信塞进一旁的衙役手里,而后双膝跪地,颤声道:“臣勾结外敌图谋社稷,法理不容,臣认罪!”

就连文人气节的季道年也突然跪在了地上,虽不言声,却已然表了认罪之态。

“老师!舅舅!”晏翎被堂下衙役死死拦住,嘴里厉喝不止,“为什么!你们说过不会贸然认罪,这信上倒地写了什么,写了什么?!”

大理寺卿接过衙役呈来的信藏于袖中,未免节外生枝,当即命人将谢乾季道年等人押回狱中,也不管晏翎如何怒喝,毅然决然地起身离去。

三司会审草草结案,季、谢两家勾结外敌图谋梁室江山,不日将于曹门外问斩。

晏翎数次求见建德帝都未得传召,直到二月十五那日,他受宣入清居殿,见到的不仅有建德帝,还有禁足多日的谢皇后,以及胡贵妃、三皇子晏煦、以及礼部尚书刘玄师。

建德帝躺在龙床上,不言不动,形容枯槁。

谢皇后趴在他身上痛哭流涕,嘴里一直唤着“陛下”、“念郎”。

晏翎怔在当下,连呼吸都凝滞了好几息。

原以为爹爹和他生了嫌隙,竟不想……

胡贵妃放下手中的茶盏,笑道:“如皇后所愿,见到了太子殿下最后一面,想必现在能安心上路了罢。”

晏翎闻言大惊失色:“你们要逼宫?”

刘玄师应道:“太子言重了,陛下病入膏肓无法理政,为人臣子当谋之长远。如今谢氏和季太傅均已认了通敌之罪,太子唯二者是亲,大梁国佐岂敢交予太子之手?谢氏谋逆,皇后同罪,今日自裁于陛下跟前,总好过曹门外人头落地,失了中宫体面,殿下您说是也不是?”

“乱臣贼子!”晏翎咬牙,当即摸过一只长凳砸向刘玄师,却被殿中的侍卫及时接下。

他的佩剑在入清居殿时就被侍卫取走,眼下没有兵器防身,只能空拳赤膊与殿中的皇城司高手相斗,却因心急如焚而破绽百出,很快便被侍卫们制服按倒在地。

胡贵妃面上的笑容阴冷至极,看向谢皇后时眼底有藏不住的妒意与杀气:“太子殿下实乃孝顺,若皇后不舍,便把太子也一并带去吧。”

皇后眸光翕动,很快便从龙床上起身,旋即拔出榻柱上的长剑,用力划破颈侧。

“母后!阿娘!阿娘!不!不——”晏翎声嘶力竭,可身体受限,连挪动半分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谢皇后刎颈。

建德帝眼眶血红,手臂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可无论他如何用力都动弹不得,甚至连嘴唇都无法张开,直到那把淬血的剑“当啷”落地时,盈满眼眶的水雾终于悉数溢出。

谢皇后无力倒地,鲜血自颈侧如注倾泄,她试图趁着一息尚存时说些临别之语,可屡屡开口,血水便不断地从嘴里倒溢,将她的话一一吞没。

许久许久,她才艰难地吐出一句话来:“二郎……和四……和四郎好好活着。”

晏翎一声又一声地唤着“阿娘”,可是再无人应他。

他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到东宫的,只记得再次醒来时谢家族亲和季氏满门均已斩首,爹爹也在阿娘死后的第二日殡天了。时值国丧,他身为大梁储君却被幽禁在东宫,连戴孝的资格都没有。

顾嬴告诉他,皇帝因厌恶谢氏一族通敌叛国,故立遗诏,与谢皇后分葬两陵。

晏翎倚在床头一动不动,面色苍白如纸。

他昏睡了两日,宫婢担心他醒来饥饿不适,便熬了一碗稠粥送来。顾嬴接过碗勺,耐心地吹凉喂给他。

晏翎并不张嘴,双目无神地望向某处,将“心如死灰”一词阐述得淋漓尽致。

顾嬴不会劝人,那句“想哭便哭出来吧”始终咬在齿间没有说出来。

碗里的粥由热变温,又由温变凉,晏翎始终不发一语,就在顾嬴吩咐宫婢再盛一碗时,他艰涩地张了张嘴:“阿骐和姐姐呢?”

顾嬴的手一颤,极力稳了稳心神才没让手中的玉碗滑脱落地。

晏翎没有看他,沉声道:“说。”

宫中无秘密,更何况是天家丧葬。几息后,顾嬴低声应话:“长公主……歿了。”

长公主投湖自尽,却无人知其缘由。

半晌后,顾嬴又道:“四殿下被囚于幽然宫。”

“何人所囚?”

“胡贵妃。”

晏翎无力地合上眼帘,顿觉心如刀绞。

老师、舅舅、舅母、阿娘、爹爹、长姐、还有谢家两位表哥……

良久后,晏翎哑声开口:“更衣。”

建德帝崩逝,东宫太子因母族之故备受争议,有半数朝臣提议另立储君、继任帝位。

如今群龙无首,朝中暂由胡贵妃主持政局,眼下正于御书房内商议拥立新帝之事。

春雪断断续续下了小半月余,整个皇城都蒙上了皓白之色,御书房外广场上的积雪足以及膝,晏翎披着一件鸦青色的斗篷跪于雪地,恳求胡贵妃将四皇子接出冷宫。

自傍晚伊始,一直跪到更声四叠。顾嬴未曾习武没有内息傍身,跪了两个时辰便倒下了,如今夜黑风静,余晏翎一人跪于茫茫雪地。

胡贵妃早在酉时五刻就已离去,路过晏翎身边时,她只低头瞧了一眼,连半个字都没留下。

晏翎的下肢早已冻僵,周身的血液在寒气中渐渐凝滞,刺骨之寒一寸一寸地往五脏六腑逼近,直到天际露白、呼出最后一口寒气时,他才僵硬地倒在寸尺厚的积雪里。

因这一跪,晏翎如愿以偿地换出了冷宫里那位年仅八岁的弟弟,一并交出东宫印玺,连大梁的江山也拱手献给了胡贵妃和他的儿子。唯有飞羽营的十万兵权不肯相让——这是晏翎钳制胡贵妃、保护幼弟平安长大的唯一筹码。

自此,寒疾缠身,仇恨刻骨。

回忆到此为止,晏翎的声音滞涩,眼眶嬴热,鬓角不知吃进了多少泪珠,直到有一只手覆上他的面颊,他才颤了颤双肩,任由眼泪肆意淌出。

“二郎……”柳长风揽他入怀,低头吻尽他面上的泪珠,不住地哄着,“二郎别哭,二郎别哭……国仇也好,家恨也罢,即使未来荆棘遍地,我亦不悔与二郎共同赴往。”

我也不想揭翎翎的伤疤,但是他的伤疤迟早要一个一个揭开的qaq

啊……把谢国公的称呼搞成了祖父(捂脸),爬上来给改成舅舅了…什么低级错误啊…

这章虽然写得难受,但我还是要对大家说一声儿童节快乐,你们都是宝贝~

有没有宝贝发现我今天发的红包是双份的呀?因为做我的读者,你们的快乐也应该是双份的!

本章依旧发双份的快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