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隰有荷华 > 第1章 第一章

隰有荷华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许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9 12:12:12 来源:文学城

第一章大梁风云

前情

【燕国二百六十一年,天大旱,赤地千里。

而此时,端居蓟京的燕庸王此时却不思赈灾,反而大兴土木,举全国之力修建安平宫,以供其享乐。

大梁开国皇帝梁北尧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遂于乱世中揭竿而起,一呼百应。

数月之内接连攻下燕国十九城,剑指蓟京。燕庸王仓皇出逃,在城外石林处,被梁北尧率大军拦截,一箭射穿咽喉而死。

燕国二百六十二年,梁太祖梁北尧称帝,定国号为梁,年号永安。此后十余年间,梁太祖又多次御驾亲征,彻底荡平周边蛮族。同时对内休养生息,兴科举,纳人杰。到永安二十七年,海晏河清,四方来拜。

永安二十八年,梁太祖于蓟京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此后历经梁文王、梁贤王两任君王,大梁国力日益强盛。直至承平元年,梁怀王即位,大梁国力达到顶峰,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承平十七年,梁怀王溘然长逝。朝野动荡,年仅七岁的太子被迫登上皇位。殿内是心怀鬼胎的大臣,国门之外,久被镇压的蛮族人虎视眈眈。年轻的宣和帝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束手无策。

宣和元年,蛮族入侵,连克九城。五十七岁的大将军孙烨扶棺出征,将敌人赶回国门之外,自己也战死沙场。数月之后,蛮族卷土重来,朝野上下竟再无一人敢挂帅出征。

此时,梁怀王幼弟,逍遥王突然回京,与年轻的宣和帝进行了一场秘密谈话。三日之后,逍遥王率三十万兵马北上。

宣和二年,大胜。

逍遥王班师回朝,宣和帝亲自出城迎接,蓟京百姓夹道欢迎。

次日早朝,宣和帝降下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逍遥王梁其玉文治武功、德才兼备,对我大梁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故擢令梁其玉留守京城,监察国事,不受六部辖制,赐尚方宝剑,见之如朕亲临……”

于是,这位少时离京的小王爷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国战功绩在前,大臣们不论心中有怎样的思索,至少面上无一不赞同。

宣和三年,摄政王雷霆手段,惩治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员,朝野上下大换血,人人自危。此后,不断有各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颁布,朝堂之中尸位素餐之流少,而耿介之士日多。宣和五年,在摄政王的治理下,大梁四海升平,再次恢复往日盛景。

经年累月,大梁上下,人人知摄政王而不知宣和帝。】

……

乾清宫中。

“今日上朝,大臣们都在争论梧西水患一事,各执一词。皇叔认为,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五年过去,当初的小皇帝如今也已长成翩翩少年郎的模样,黄袍在身,端的是少年天子的风范。

而在皇帝对面,有一人身着月白色暗纹团花长袍,手指纤长,指尖轻点。明明是极其随意的坐姿,可周身的气势却丝毫不逊。

听到宣和帝的问话,他抬起头,阳光透过素白的窗纸吻在他的脸上,点点光辉,更衬地整个人神圣不可侵犯。

“陛下心里应当早有想法了吧。”梁其玉低头喝了口茶,雾气弥漫遮住了他的面孔,也挡住了窥伺的目光。

宣和帝收回视线,脑海中冒出很不合时宜的一句话——霞姿月韵,鹤骨松姿。旋即又觉得不合时宜赶紧将这给想法抛到脑后。

他之前就知道父皇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只是很小便离开了京城。父皇很少提起他,关于他的记载也很少,宫中很多老人提起他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模样。

从前他就很好奇那是怎样的一个人,也向父皇问起,不过父皇却总是一不肯说。当时他不懂原因,如今看来,应当是忌惮吧……

“水患一事,牵扯众多。朝廷已派下赈灾的钱粮,但梧西天高地远,其中官员贪赃枉法者甚多。我大梁建国至今,也是第一次遭遇这般祸事。若是处理不好,怕是要步燕国的后尘。”

宣和帝停顿了一下,抬眼瞥见梁其玉脸色正常,继续说道:“梧西一地势力盘根错节,赈灾一事非同小可。这几日朕左思右想,也只想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梁其玉终于放下手中的茶杯,端坐看向前方的宣和帝。

顶着梁其玉的视线,宣和帝压力倍增,但还是硬着头皮接着说:“皇叔乃我大梁股肱之臣,文治武功,满殿的朝臣都比不上皇叔。此事关乎我大梁国运,只好麻烦皇叔亲自跑一趟梧西了。”

话音一落,殿内的气息顿时紧张起来。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年轻的宣和帝与梁其玉之间发生。大殿中寂静的可以听见呼吸的声音。

梁其玉站起身来,理了理衣服,对宣和帝行了一标准的拱手礼,“臣,遵旨。”

“皇叔不必多礼。”见梁其玉就这样接下了这么差事,没有丝毫多言。宣和帝喜悦的同时又有几分忐忑。

“若陛下没有其他事情要吩咐的话,微臣就先告退了。”

梁其玉平静如水的声音在耳旁萦绕,看着面前向他恭敬行礼的人,宣和帝有些精神恍惚。这段时间,他总是想起五年前的那个夜晚。

那日,天上正下着暴雨。父皇突然病逝,他还没来得及悲伤就被朝臣们簇拥着坐上皇位。尚未理清楚情况,西边蛮族又突然进犯,来势之凶猛,若说不是蓄谋已久,他是半分都不会相信。这时他才如梦中惊醒,发现看起来鼎盛的大梁王朝却无一可用之才。华丽的外表之下,是快被蛀虫啃噬一空的躯壳。

暴雨的打击下,初生的草木苦苦挣扎。

“如今的大梁,处境怕是与这朵风雨中的小花无二吧。”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殿内太监宫女跪了一地,福海公公依旧说着那些他早已听厌了的废话:“圣上英明神武,我大梁必将……”

这时外面突然通传:“逍遥王求见。”

逍遥王,姓梁,名其玉,字行之。梁贤王最小的一个皇子,与他父皇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过在十岁时,逍遥王就被先帝破格派去了封地,听闻此人极爱游山玩水,去了封地之后,便极少回京。

大梁律法森严,王爷分封之后,不得命令不可随意离开封地,擅自进京。而这个逍遥王却夜中擅闯皇城,如入无人之境。

宣和帝大怒:“大梁律法,王爷不得圣旨不可擅离封地。你们竟然让他直接来到朕的寝宫!”

传旨的太监身子一抖,跪在地上,本就尖细的声音因为害怕直刺耳膜:“禀……禀陛下,逍遥王手里拿着先帝的圣旨。”

父皇的圣旨?

宣和帝愤怒的表情转为错愕,思索半响后,整理好面部表情,朝福海点了点头。

“宣,逍遥王觐见!”

伴随着太监尖厉的声音,一身着白袍的男子走入殿内,行礼之后,没等宣和帝问话便直接开口:“臣愿领兵出征,击退蛮族。”

声音裹挟着几分屋外的冷气,飘到宣和帝耳中。

面前的人眉眼修长疏朗,月色之下一袭银白色的袍子,俨然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宣和帝缓缓开口:“朕为什么要相信你。”

梁其玉抬起头,目光灼灼看向梁宣王。

当晚,乾清宫的灯火一夜未歇。梁其玉还是说服了宣和帝,让他带领三十万兵马出征。

其实的宣和帝是忐忑的,年幼的他不知道自己将一个王朝的未来压在这样一个人身上对不对,不过除了他,自己好像也别无选择……

但是,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很快,战前的捷报传来。逍遥王用兵如神,蛮族节节败退。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年仅七岁的宣和帝无法抑制地大笑,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终于迎来了救星而感到欣喜。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被梁其玉控制,迫不得已才降下那道圣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逍遥王回来的那天,自己就曾问过他,要不要做皇帝。

虽然年幼,但宣和帝知道。他已逝的父皇比不上面前这个人。况且他尚在幼年,梁其玉又有功绩在身,他读过很多前朝的书籍,与其之后被狼狈的赶下台,不如自己主动让位。

但梁其玉拒绝了。他说自己从来都不想当皇帝,如果陛下需要,他可以留下来辅佐,直到大梁不再需要他的那天。

平心而论,这些年来,梁其玉一直恪守君臣之道,在他面前从未有过半分不敬之处。但是,有些东西,在你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父亲是这样,他也逃不掉。

宣和帝很信赖梁其玉,在他心里文武百官都比不上他。但同时他心中总是埋着一根刺,永远有一颗怀疑的种子埋在他心中,只待有一天,生根发芽。

……

屋外,方才还晴朗的天空如今已是阴云密布。

“看天色,不久之后会有雨,皇叔早些回家,不要被雨淋湿了才好。”宣和帝看了一眼天色,对梁其玉说。

“多谢陛下关心,臣先告退了。”

透过窗户看去,那月白色的身影愈走愈远,直到一个回廊转身后消失不见。

方才因为二人谈话,早已屏退了下人。如今梁其玉一走,偌大的殿中只剩下梁宣王一个人。一缕光透过户牗将宣和帝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香炉中袅袅升起一缕细烟,模糊了他的背影。

也许帝王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

宣和帝收回视线,回到桌前。今日的奏章还未批完,要抓紧时间了。

……

马车缓缓驶过街巷,偶尔的颠簸将帘子掀起,窗外的人声与食物的香气一齐向梁其玉扑来。梁其玉睁开眼睛,“月白,去给我买份糖炒栗子。”

“是。”侍卫应声,然后熟练地走到巷子里一个老婆婆的摊子上。付钱,拿货,一气呵成。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马车继续朝王府驶去,梁其玉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糖炒栗子,眉眼间不自觉挂上一抹笑意。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靖川长大了,看来过不了多久就不需要我这个皇叔了,到时候我就能离开了这里了。皇城的风景再好,看了十几年,也该看厌了。”良久,马车中传出一声温柔的叹息,然后又随着风消失在空中。

翌日早朝,宣和帝在大殿上宣布,派逍遥王前往梧西治理水患。

宣和五年八月辛亥,逍遥王梁其玉从蓟京出发,一路南下,直达梧西。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秦风·小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