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走进山区
刚出院时,除了胃口大增外,其它并无好转。医生说痰会堵住气管,所以一觉得有痰,红夕就咳,希望把痰都咳出来,因此咳痰的频率比住院前更高了。朱近听到红夕咳痰就生气:“花了七八千,还是这个样,叫你在医院多住几天,等病情稳定了再出来,就是不听。”红夕知道他担心,生病了就认怂,叨唠就叨唠吧!其实这种情况在医院已经维持一周了,医生总是说把痰咳掉,每天用药都一样,红夕才要求出院的。
红夕是个特明白的人,她不愿在医院的病床上折腾到死,拖累家人,她宁愿选择窒息猝死。姐姐们要上门探望,红夕一口拒绝:她现在不缺钱,她更不希望把这种病毒传染给别人,如果哪天她真的走了,她希望亲人们能帮帮她儿子,儿子是她唯一的牵挂。
在家养病期间,红夕足不出户,除了医院里给的药外,朱近还到处寻访中药。经过一年的治疗,红夕的病治好了,气管也不堵了,但吸氧还是不太好,医生建议她去山区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走。
红夕曾经有个愿望,当儿子上大学了,她就去老家山区免费支教。一是她喜欢孩子,喜欢教书,二是她喜欢山区的宁静,她想为心灵找一片甘霖。这两年一直在生病,这个愿望就耽搁了。现在医生提起来,她想试试,儿子也赞成妈妈的想法,希望劫后余生的妈妈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为自己活一回。红夕拨通了老同学(现乡教委主任)的电话,听了她的诉求,老同学欣然同意。他了解红夕的底细,山区正缺老师,求之不得,随即把她安排在水帘湾任教。这学期快结束了,下学期正式上任。红夕在家又休养了几个月,身体更好了,来年春天,红夕整理行囊,向梦想出发。
朱近不放心老婆去那么偏僻遥远的山区,亲自开车送红夕过去,还安排一个女学生晚上陪红夕睡觉,打理好一切后才动身返回。虽然他们是没有爱情的凑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了彼此的牵挂,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病后的红夕更加明白:老公再不好,生病时只有他在忙前忙后,感到无助时也只能在他怀里大哭。那个曾经你愿意为他付出生命的男人,那时那刻也许正和朋友对酒当歌,开怀大笑呢,怎会想到你正在病榻上痛苦呻吟呢。生病后的红夕再也不嫌弃老公了,在陌生人前也大胆介绍老公,虽然有人误以为她是她女儿,她也无谓地笑笑。她感谢老公对她的照顾,老公就是她的依赖。
水帘湾是红夕年轻时就想生活的地方,这里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人很纯朴。红夕每天起来在操场上漫步几圈,吸收最新鲜的空气。课余时间,红夕和孩子们一起种种花,种种菜,偶尔也去溪滩逛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晚上,她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儿子曾经建议:无聊时,写写文章充实自己,不为名利,只为心灵创作。儿子长大了,说话一套一套的,很有道理。红夕和儿子,既是母子,也像朋友,有时他们PK英语单词,有时也谈文学,更多的时候是互相嚷嚷,但分别后,母子连心,彼此牵挂。
红夕虽然五十多岁了,但她个子小,人显年轻,音色也不错,而且天生一副讨喜的善良面孔,况且她还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学术知识也不错,这里的孩子和家长都喜欢她。家长们经常给她送一些纯绿色食物:青菜、玉米、番薯……红夕很感激,也会从家里带一些衣服和学习用品之类给他们,红夕和他们相处的非常好。小学校,老师不多,每人只教一两个小班,没有成绩上的竞争,大家相处得也非常好,红夕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片净土,过上一种特别清新的生活。
很快一学期过去了,红夕心情好,气色更好,要是不感冒,气管堵塞应该不会发生,不会随时有生命危险了。一学期下来,红夕教的班级成绩在全乡还是名列前茅的,乡教委给了她嘉奖,当然这些对她来说都不重要,她只想和孩子们一起,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
放暑假了,红夕把学生分批带到自家玩,就当一次社会实践,让他们感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让他们的梦想启航。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幸福快乐,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他们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向幸福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