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惜奴娇 > 第8章 第 8 章

惜奴娇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烛泪落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21 21:01:48 来源:文学城

然最终也没有改主意。

九月初一,应怜陪周娘子到城北莲台寺烧了香。回来后周娘子便道应怜果真是个有慧根的,怪不得那妙戒住持一见便心生欢喜。

宗契寻空又问了应怜一回,她仍如前语作答。他便不再强求,三日后,待应怜身体无碍了,亲自送她去莲台寺,将两人一场浅薄的缘分全了始终。

这一日晴光大好,一辆马车携着二人,同药铺子的周娘子一道,出了吴县城北。

时节已近重阳,城外却没什么人,牙道上零零星星只见把守的兵丁,皆是附近募来的乡勇,到得莲台寺山下,又围了一圈,把守在出入的道口,专盘查诘问衣衫褴褛之人,见了他们的马车,问也不问便放行了。

“最近城外聚了流民滋事,若无这些兵士护着,我也不敢带你来莲台寺呢。”周娘子道。

应怜上回来,已见过一次了,默默点头。

几人过了山门,登上低矮的半山,沿着石砌的小路走入翠树修竹里一座清幽雅致的禅寺。碧瓦红墙、琉璃屋脊,寺前门楣的大匾上,漆金三个大字——莲台寺。

应怜走出了一身薄汗,素白的脸晕起了一层红,扶着立地的铜香炉暂歇,待喘匀了气,向宗契点了点头。

她披着一件月白的半袖褙子,腰带浅浅地系着,绦子结到了末端,仍揽不住纤瘦的腰身,立在半荫的古柏下,斑驳阴影如镂花浅淡,扑簌簌地落在衣上、肩头,风拂不去,只牵起纱罗榴裙的裥褶一角,一霎时竟使宗契生出浑不胜衣、扶摇而去之感。

他心念一动,伸出手去,欲捉她腰带,怕留不住,猛一下又回过神来,只将镔铁棍换了只手,匆匆掩饰住了。

“我送你进去。”他道。

周娘子落在后头,此时也跟上来了,眼里眉间似有一份挥之不去的喜色。

寺门前早有女尼等候,见几人来了,施了个礼。

几人各自还礼,跟着人迈过门槛,进得寺去。

莲台寺不大,却步步清雅。宗契四顾望着,只觉比从前任何一处禅院都更秀致,也不知是南人的禅寺都如此,还是因尼众居处之故。

宝殿里并无香客,殿后小门落了锁,他们只被带去一处偏殿。从开敞的轩窗,正可遥望藤萝婵媛的走廊,廊柱罗列成排,其上斗拱精巧,一气儿的青绿碾玉装彩,枋心两端的如意流云竟轻灵仿若无质,使人神迷。

住持妙戒上师亲自来迎,年逾五十、枯瘦庄严,正对应怜时却隐有笑意,与她很是投缘的模样。

因宗契在场,不便去向后殿斋房,几人只在前头转了一圈。应怜又拜了一回观音与童女,心知今后便要时常侍奉在侧,仰首望那宝相金身,目光飘下来,却不自觉又看了眼身旁宗契。

宗契师父心不在焉地听周娘子与住持搭话,微偏过头看窗外景致,侧脸鼻梁高挺,于眉目间落下深浓的阴影,晕开在点漆黑眸里,又透出几分清明的光来,竟比菩萨手托的琉璃净瓶更加明耀。

周娘子殷勤的说话声在宝殿回响,正谈到应怜在药铺子里时,如何柔顺虔敬,妙戒便道:“娘子虽有向佛之心,到底年岁颇小,恐心性浮沉。不若仍蓄了发,在山门内住一段时日,果真志向已定,再落发不迟。”

“是,一切凭上师吩咐。”周娘子道。

妙戒又道近日恐不太平,诫告无事轻易不得下山云云,应怜自是应下,忽而宗契插了一句,“贵寺只司香火的营生么?”

话问得有些突兀,妙戒却如常应答:“只凭香火,哪得清闲如此?”

她便携他们出得宝殿,从侧廊绕出,拐过一道月门,却见别有洞天,是一连几间开敞的斋舍。

妙戒与近旁人叮嘱了几句,她便进了斋舍,不多时,换了个清清秀秀的女尼来,并未穿一色的灰布僧衣,却着了层层叠叠的退红、莺黄、牙白、乃至天青的素罗襦,手里还捧着几叠生色薄纱,各有花草、虫鸟纹路不一。

正是一日里最热的时候,这样重重叠叠地堆在身上,她却丝毫不出汗意。

周娘子连声赞叹:“这般精细的好料子!”

“这是敝寺织出的绫,在平江府粗粗有些名声,人只管叫‘苏州寺绫’。”妙戒随意取了一块檀色的薄绫,舒展开来,教他们将那细密华美的球路纹看得更清楚,“我寺中上下也有女僧几十口,只靠香火,囫囵得个温饱则可,哪还能置得这殿顶琉璃、廊上华彩?”

说罢,她让那作衣架子的女尼回去,又带几人回了前殿。

宗契这才放心。

应怜原是好奇,此时又忐忑起来,瞥一眼那如烟如霞的檀色薄绫,心头长草似的,终于挨到与妙戒说话毕了,送宗契出寺,与他告别。

两人站在平顶的石阶缘处,临着几步向下的山路,宗契道:“莫要送了,我自己下山就成。”

应怜心里不踏实,回望阒无人迹的寺门,正半阖着掩留一条门缝,知是给她留的门;又看看宗契,眉眼有几分纠结,“我怕……”

“怕什么?里头都是女僧,你有个安稳的立处,比跟着我千里无依的好。”宗契宽慰。

“……我怕被赶下山去。”应怜越想那寺绫越惶恐,上前却捉住了他的袖子,纵立在上一阶,也比他矮上一头,急道,“我既不会纺布,更不会绣活,我……我织不出那般好看的料子来……”

宗契忍着笑,任她捉着袖子,心中一动,脱口而出,“要不就别出家了,咱们再想想?”

不料话出了口,却见她缓缓松手,面上神采变幻几回,最终摇了摇头。

“师父,您就要走了吗?”应怜顿了顿,目中流连不舍,“回五台山?”

他应了声。

啁啾鸟鸣在他们头顶忽闪而过,引得叶影轻动,光点摇曳在她眼中。蝉鸣仍续,宗契在这蝉雀野噪声中,却觉出了半分寥落。

他望向她的眉眼,至今仍有一丝郁郁,再不像初见时,映着万千盏花灯璀璨,笑得那般开怀。

他忽觉惋惜,此一番分别,两人当再会无期,他便也再瞧不见第二双笑得那么好看的眼眸。

应怜也看着他,眼眶微红,退开两步,立于粗石阶上,郑重地向他行了个大礼。

宗契慌忙扶她。

“我今日方知,师父高风亮节,救我于水火,不图丝毫。”临别在即,她喉头微哽,无限感激,“料来我今生再无法报答师父恩情,从今往后,我当日日在佛前为师父祈念,盼您福寿无极。”

“怎么又哭了……”他手忙脚乱,在怀里掏了半天,也没找到块洁净的帕子,很是尴尬。

她却破涕为笑,手背抹了抹眼睛,“师父,那我回了。”

宗契被她那一笑闪了心神,半晌才胡乱答应了,回身下山,只是耳根微热,懊恼地揉了揉耳朵,忍不住又回望了一眼。

松枫寂寂,古柏无声,莲台寺的青瓦琉璃于繁密绿意间翘出一檐,石阶尽处,却再瞧不着那道月白纤瘦的身影。

他持棍在肩,一步一步迈向山下。

·

周娘子直到晌午方归。

今日药铺子里没人抓药,账簿上空空落落。李员外歇在里屋,搭了声话:“回来了?”

“回来了。”周娘子摘下盖头,换上靸鞋。

“那和尚呢?”

“走了。”她舒了口气,给自己倒了碗绿豆水。

李员外便挨过来,手往前伸着,“钱呢?”

周娘子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取了个一尺见长的半旧木匣,拍在他手里。

“喏,辛苦了十来日,我前前后后地伺候着,终是不负苦心。”她咂着甜蜜蜜的饮子滋味,很是自得,因而更嫌起他来,“你枯守个药铺子等开张,一年半载也不如我一朝钱来得快!”

李员外打开木匣,抄起里头一沓三贯一张的会子,眉开眼笑地数了三遍,“七十二贯。我得快去榷货务兑成银子,免得过几日又贱了。”

他说着,急急匆匆地整了衣装,又被他妇人拉住,悄声问:“你那些药,果真不要紧?”

“有什么要紧的!”他不大耐烦,“磨成了粉,谁看得出来霉了还是潮了?那些个流民连贱口都不如,配吃得起好药么?就这我还不想给呢!”

说着掰开她的手,仍把匣子锁好,贴身藏着,志得意满地去了。

·

话分两头,说到宗契。

他回到客店,收拾衣物细软,还剩半日残照,原本盘算着歇过一夜,翌日天亮就出城离开。

安顿完应怜,本以为一件心事已去,落得一身轻松;宗契却发现,满不是这么一回事。

至晚,他心心念念想的还是应怜,不知她在寺里可住得惯。他素知无论在家或出家,人多口杂的地界,惯来欺生,她又瘦得像根竿儿,推一推就倒,又不会做绣活,还不定被人怎么挤兑。

想到这些,他心里就不踏实。只她是个大活人,又不是物件能挂在身上,日日在眼皮子底下照看着。

思来想去,宗契琢磨,就这么一走了之不成。他总还得再照拂一二。

莲台寺是女僧的修行所,不是他能驻留的地界,既然人不能至,那便留些钱财与她。

“是了!”有钱好傍身,他怎么没想到这一截,狠狠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总得再贴补她一些。”

计议已定,却又发起愁来:他若是有钱,至于典了那沉香木念珠去?

思想了一夜,仍没个计策。明日晨起,穿衣盥洗乃至叫下饮食,也还在想,连吃的什么都浑噩不晓得滋味。

客店里忙忙碌碌迎来送往,出了客店,坊市间熙熙闹闹、唱卖不绝,道旁贩浆卖水的、桥头杂作罗斋的,各自有一份自家的营生;待荡到市头茶坊,有行老瞧中了他这一把子力气,荐去做个人力脚夫,一问价钱,从白至黑也不过一二百文一日。

算将来,哪怕不吃不喝,想留个一二十万钱与应怜,也要个两年半。

就这么晃荡了大半日,正要空手而归,拐过一道偏巷,忽被人一把拉住,往巷内僻静的柴垛子后扯。

宗契身比心快,反手一个鹞鹰啄食,下盘一横一旋,已叼住那人腕子,肘压上了脖颈。

那人被制在墙上,涨紫了脸,“哎哟哟”叫饶了起来。

他定睛一看,却是个在此地曾打过一次照面的,细长眉、吊梢眼,从头至脚都透着那么一股子油里油滑的脂粉气,叫赵……什么来着?

“师父!是我、是我,赵芳庭!”那人道。

宗契便撤了步势,不想又被他拉来一步,离了行人耳目,“你作甚?”

赵芳庭殷勤地笑,“我知师父正打听差事,故此特来献个美差与您!”

“怪道我说怎么有人一直鬼鬼祟祟跟着,原来是你。”他微蹙着眉,略略打量了他一眼,“你能有什么美差?又劫银铤?”

此人油嘴滑舌,更兼身份暧昧不明,打头一回碰面,便道相中了他在青玉阁耍出的一身好本事,说要与他谋一桩“一劳永逸”的本钱。结果一打听,却是劫县库正往两浙西路上贡的税银。

“哪里!”赵芳庭先表忠心,“师父明诫我一回了,敢劫银铤,便把我脑袋挑城门口。我哪敢啊!这回是别的。”

“怎么别的?”他立住了镔铁棍。

赵芳庭微微一笑,面上显出几分狡黠来。

“公用钱。”他道,“本是国库拨出给县里做宴飨使役,贻养贤才之用,如今却被赃官拿来做贿赂的资财,你说该不该取?”

“你怎知县官拿公用钱行贿?”宗契问。

赵芳庭果真说话滴水不漏,“若是公用钱使,只作一贯贯整钱便是了,若不是为了讨好上官女眷,何必折成珠玉牙翡?”

宗契默然。

又是一日残阳斜坠,深巷却背着光,一点日暖散不进夹墙下的阴影里,唯有愈晚愈浓的冷意滋生,像人心底那团无尽无极的贪念。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开口:“确是公用钱,不是税钱?”

“我以项上人头担保。”

“尚未征募役吏押运?”

“尚未。”

赵芳庭目光炯炯,喜意盈睫,便知——成了。

果然,对峙了良久,那僧人横下一条心来,不再犹豫,斩钉截铁,“好,我干。”

·

“吃。”

法持师父将几个漆木碗教人送来,一碗里满盛白米,一碗里杂置菜蔬,一碗里竟是烧猪肉,滋味不见得多好,肥油却滋滋然肆流碗中,瞧得应怜直反胃。

这是入莲台寺的第三日。

一日三餐,俱是这样填鸭般的吃法,还不许她剩下一点,问及缘由,便只说她太瘦,直待养到骨肉匀停了,才能减食少餐。

起先应怜以为这是出家人的好客质朴,后发现,她们果真只是想把自己养胖一些。

她实在吃不下,一到夜间便撑得翻覆睡不着,便只能绕过法持师父,径自去寻住持妙戒,请减了那一顿荤食,毕竟佛门清净之地,不忍动荤腥。

妙戒却道:“你如今还未入佛门,只是个记名的弟子,切当以身体为要。养足了精神,才好佛前侍奉。”

1、寺绫。宋时有很多出家人做生意的,很多尼寺都会织布、刺绣拿来贩售,生财有道。庄季裕《鸡肋编》就有记载, “越州尼皆善织, 谓之‘寺绫’……”

2、盖头。不同于结婚的那种把整个头都盖住的盖头,这里指的是一种头部装饰,有点像观音菩萨头上戴的白纱。李嵩的《货郎图》里就画有一个戴盖头的妇女。

·

3、杂作罗斋。北宋汴梁每天早上,在各处桥头路口会有一些手工匠人、僧道等候,如果有人家要修补、雇泥瓦匠、办法事之类,就可以去找他们,比找行老要更方便。

4、市头茶坊。茶坊的种类有很多,说书的、听曲的、冶游的……不同的茶坊也会接待不同层次的客人,这个已经形成不明文规定。“市头”里经常会有行老聚集,有需要的人只要去市头茶坊,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

·

5、银铤。宋代的银子相对较少,所以价值高,银铤很多情况下会用来做各种税钱上交,基本不会在市场上流通。另外银铤形状和元宝完全不同,像猪腰子嘎嘎嘎

6、公用钱。有一些说法里混淆了公用钱和公使钱,严格来讲,这两种是不同类型的。公用钱是国库拨款给地方政府的公费,任何人不得以私人名义拿;公使钱是国库拨款给州县领导的私人经费,领导可以随意使用,类似补贴。北宋大臣滕宗谅就是因为被举报贪污了公用钱,被贬到岳州。(熟悉吗?对,就是他后来在岳州重修岳阳楼,还找欧阳修写了《岳阳楼记》让你们背!!!)

·

7、差役法。男主之所以问有没有征募役吏押运公用钱,就和北宋的差役法有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基建工程、收集税款、押送赋税等等活计,地方是征调百姓去做的,既占用农时,万一税收不上来或者押送途中翻车了,损失都由这些临时役吏包赔,这种制度让好多人倾家荡产。后来王安石的改革中,一项主要改变就是用募役法替代差役法,很可惜最后失败了。

-------

爬够3W字,终于可以申请榜单了哈哈哈哈

宝宝们喜欢的话请点个收藏!!我会一直努力更的(虽然很慢),评论区请随便发言,我超爱!!(对手指,还想要营养液呜呜呜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