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西风峥嵘 > 第60章 第 60 章

西风峥嵘 第60章 第 60 章

作者:丘兹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5 05:06:39 来源:文学城

又一个秋高气爽的10月匆匆来到了。

有一天我自习回来,在路上碰到周文。看见我后,他立即上前对我说你父亲来了,现在就在宿舍。闻听此言,我是大吃一惊,因为家里来信从未提及此事。我加快脚步,返回宿舍。推门一看,父亲果然坐在我的床上。父亲知道我心中疑惑,马上说明事情原委。原来这次厂里派他到天津出差,这样他就有了机会来到学校看望我。父子北京相见,欣喜异常。宿舍里正好有个空床位,于是就安排父亲在这里落脚。父亲千里迢迢来京也不容易,我就设法尽量安排他看看这里的名胜古迹。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早晨,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故宫。首先巍峨的神武门展现在眼前。它是一个三层楼式建筑,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3券,楼为重檐庑殿顶,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带匾,中门上方有郭沫若大师的如椽大笔题写的故宫博物院牌匾。此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称玄武门,清朝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造,汇集全国各地名贵木材和石料,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末李自成撤离时放火烧毁紫禁城,仅剩武英殿、皇极门等少数建筑幸免遇难。清朝定鼎北京后,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紫禁城修缮迎来全盛时期,一举奠定了清代紫禁城的全盛风貌。据说故宫由苏州人快祥设计,共计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进入故宫大门,穿过御花园,我们就信马由缰,由北向南依次参观各座金銮宝殿。故宫内宫殿如林,看的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犹如梦游一般。

内廷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显得巍巍壮观。此处乃是皇帝居住之所,那块神秘的正大光明匾就挂在这里。内廷西路上的养心殿别具匠心,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这里是皇上批阅秘折、休息礼佛之处,有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悬挂于此。据说慈禧、慈安两太后也曾经在这里垂帘听政。

父亲喜欢书法,而且也写的一手好字。所以,他对养心殿西暖阁中的三希堂很感兴趣,仔细观摩了乾隆皇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

我们慕名来到了宁寿宫外的九龙壁前。但见在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上,九条巨龙盘踞于此。居中的黄龙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其他八条龙遥相呼应、腾云驾雾 、风姿矫健,让人叹为观止。九龙壁将九条龙分置于五个空间,因为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寓意“九五”之制体现天子之尊。

看完九龙壁,我们直奔太和门。太和门前广场宽广恢弘,五座石桥横架在内金水河上。太和门前列铜狮一对,非常引人注目。左边的雄狮凶悍,足踏一只绣球。右侧的雌狮威武,脚踩着一只幼师。过了太和门,就看见紫禁城最大的殿宇至尊金銮宝殿,巍然屹立在眼前。太和殿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巨型屋顶,显得高大雄浑、气象万千。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太和殿前有宽阔的白玉丹陛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铜龟、铜鹤、铜鼎等器物。殿内装饰极尽豪华,里面金砖铺地,龙椅两侧共有六根雕刻着金色蟠龙的巨柱,名为“沥粉贴金江山万代升转蟠龙柱”。金柱之间、高台之上安放着宝座龙椅,名为髹金漆云龙纹宝座。父亲对这个金鸾宝座十分感兴趣,左转右转、上上下下地仔细观瞧,然后站在旁边沉思良久。

看完太和殿,给人一种其他殿无须看的感觉。不过为了不枉此行,我们还是穿过太和殿,参观了后面的中和殿和宝和殿。中和殿不大,更像是一个大号亭子。据说明清两朝,这里是皇帝在举行大典前先小憩的地方。保和殿黄琉璃瓦屋面,重檐歇山顶。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保和殿最出名的地方是其后阶陛中间,设有一个用一块巨大的整石雕刻的、有云龙海水江崖图案的御路石,称为云龙石雕。它是故宫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250吨,原为明代雕刻,清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我们在这里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看完云龙石雕,已到中午时刻,于是我们直奔午门参观。

来到午门,立刻就会有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午门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楼两侧雁翅向南排开。午门有五个门洞,正面有三个门洞,东西城台里侧还各有一个掖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据说皇上就在这门上下达重要诏书,颁兵出征,或者钦判叛臣贼子推出武门斩首。

离开午门,我们继续南下。过端门、出**,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广场。我们闲田信步,自由自在地绕场一周。父亲站在**广场,凝望宏伟的**城楼,打量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和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他面色凝重,若有所思。此时,太阳已经西下。我们抓紧时间,以历史博物馆为背景,请广场上的摄影师拍了一张照片,以致纪念这难忘的一天。

就在这个期间,有一天老回告诉我说有一只美国篮球队访华,现在正在首都体育馆搞表演赛。父亲年轻的时候热爱体育运动,曾获得三级劳卫制运动健将称号。其中,他对篮球情有独钟,喜欢打篮球,是部队的篮球队队员。于是,我们就前往首都体育馆,一睹美国篮球队的风采。我们坐在看台上往下一看,只见身材高大的黑人球员各个身着奇装异服,他们花花绿绿、怪模怪样。有的人甚至头上还戴着一顶高筒礼帽,上面印着星条旗图案,我们纳闷这身装束能打篮球吗?然而比赛一开始,他们马上个个挺胸叠肚,精神抖擞。有的腾空飞跃、单手扣篮,有的仰卧腾跳、上下翻飞带球,有的甚至纵身一跳、两腿分开从另一名队员头顶飞跨而过,让人看的目瞪口呆、眼花缭乱。凡此种种,让人怀疑这是一只杂耍队,而不是一只篮球队。最后我们总算搞清楚这只球队就是著名的美国花式篮球表演队,他们的噱头就是杂耍篮球,博人一笑。据说,这花式篮球是篮球的一个分支,来自于街头文化。它起源于美国纽约市哈林区洛克公园,表现形式有街球实战与花式表演。这些花式篮球队员随着强劲的Hip-Hop音乐,挑战篮球极限,展示自我。

父亲和我都是第一次见识有人用杂耍技巧打篮球,也是兴趣盎然、乐不可支、看的入迷。我们不时为他们魔术般高超的球技鼓掌,也为他们的滑稽表演开怀大笑。

父亲此行前后四、五天,最后心情愉快地返回新疆。

数九寒天里我们接到系里的通知说,元旦一过就北上去哈尔滨一个工厂实习。消息传来,大家一片欢腾。出发的那天,北京下着鹅毛大雪,寒气逼人。行前带队人员提醒冬天的哈尔滨滴水成冰,稍有不慎,冻掉手脚也不足为奇。因此,我们各个全副武装,大衣棉裤,皮帽手套,一应俱全。出发时门前列队,但见大家个个身背铺盖卷,手提大网兜,头戴厚皮帽,脚踏大头鞋。我们趁着夜色,挺胸叠肚、大步流星地从北京站登上开往哈尔滨的火车。

列车在黑土地上飞奔十几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站始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俄共同修筑的东清铁路(中东铁路前身)的中心枢纽站。1909年10月26日,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1841年—1909年)来哈尔滨会见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就在车站月台上被朝鲜志士安重根击毙,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东北,一群占领哈尔滨站的苏军空降兵战士手持锋枪在这里留下一张著名的照片。

当然,我们无暇顾及这些,一下火车就被接站的大卡车拉回厂里。

这辆卡车开的飞快,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里东转西转。就在我们被车晃的晕头转向的时候,一个急刹车卡车停在一个黄颜色大楼门口。接待人员招呼我们下车,跟着他走进楼里,他推开一间屋子的门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宿舍。但见这是一个空荡荡的会议室,只剩下一张桌子和几把凳子。屋子的天花板很高,挂着两盏白炽灯。屋内的水泥地面锃光瓦亮,寒气逼人。屋子墙面上安装着几组银白色的水暖暖气片,屋内温度不温不火,有点让人不寒而栗。显然,我们要在这里打地铺了。十几个小时的鞍马劳顿,大家已是精疲力竭。于是,我们也是二话不说,纷纷占据有利地形,摊开铺盖卷和衣席地而眠,很快就呼呼大睡 。

实习期间除了在这个厂下车间外,学校还安排我们去参观了另外一个大厂。一走进这个大厂,就看到规模宏大的车间一排接着一排。参观完总装等几个车间后,我们来到锻工车间。但见加热锻件的高炉火舌乱穿、咄咄逼人,巨大的水压机冲轧曲轴的声音震耳欲聋、直冲云霄。整个车间笼罩在一片黑云迷雾之中,空气里还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当一个锻件加热完毕后被拖到工位上时,就见一组工人冒着高温,迎着火焰,喊着号子,翻动锻件,上下捶打。他们一个个逢头垢面,衣衫褴褛,满脸炭黑,目露四白,双手粗糙。他们的身影在这刀光火影之中游动。看着这个景象,一种酸楚、难过的感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没有想到工人的劳动条件是如此艰苦,面对此情此景,《国际歌》的曲调不禁在耳畔响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趁着周末休息,我和几个同学结伴去游玩著名的松花江和兆麟公园冰灯。

哈尔滨是中国最北端的城市,素有“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之称。它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一国两朝”的发祥地,即金朝第一座都城就坐落于阿城,清朝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依兰,金源文化由此遍布东北、最后发扬全国。

隆冬时节的哈尔滨,街道和建筑物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整个城市就好像是被冻结了似的。远远望去,冰封的松花江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静静地蜷卧在广袤的雪地上。江岸上的雾凇晶莹剔透,在风的摇曳下婆娑起舞,妩媚动人。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吟咏起**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兆麟公园离松花江不远,我信步迎着午后的斜阳来到这里。这个公园始建于1906年,1946年3月9号著名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将军安葬于此,因而改名为兆麟公园。据说这里夏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芳草萋萋。而在冬天,它就变成了冰雕艺术的世界,美轮美奂,蜚声中外。自1963年以来,兆麟公园已成功举办几十届冰灯游园会,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这些冰雕艺术精彩纷呈,有的玉洁清丽,有的雄伟气派。它们在灯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直到关门时刻,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来到公园门外的无轨电车站,只见这里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无论男女老少,他们个个都身着皮大衣,头戴大皮帽,手罩棉手套,脚穿翻毛大头鞋。想想这里气温在零下25度,可不是闹着玩的。稍一不小心,鼻子耳朵就冻掉了。就在这时听到嘶嘶嘶一阵响动,过来一辆无轨电车。这车还没有停稳,就看见几个小伙子飞身扒在门上。车门一开,那些男女老少们瞬间都变成了张牙舞爪的东北虎,一个个是推推嗓嗓、争先恐后地往车门里猛窜,犹如饿虎扑食。那些老弱病残者,只有靠边站了。我们也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奋力拼搏才挤上了电车。电车里人挤人、人挨人,密不透风,呼吸困难,热气腾腾,就像进了大澡堂似的。隔着厚厚大皮袄,你能感受到男人坚硬的胸脯或是女人圆滚的乳峰,人人都祈祷这车赶快开到自己要下车的车站。走着走着突然听见咔嚓一声,电车嘎然停了下来,一股冲力使人们挤作一团。车上开始有人骂骂咧咧,有人在哀嚎。很快就见几个小伙子跳下去,然后爬上车顶将一个家伙揪了下来。原来,这个家伙上车时没能挤进车来,于是他索性就爬上车顶。当电车一路狂奔,卷起的冷风冻得这小子实在熬不住了,他就索性一把将电车辫子拉将下来而造成了停车。东北人的剽悍和野性让人叹为观止、难以置信。

一周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高高兴兴地又回到北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