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西风峥嵘 > 第54章 第 54 章

西风峥嵘 第54章 第 54 章

作者:丘兹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31 06:57:14 来源:文学城

作为机械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学校安排我们去学校工厂实习,目的是亲历亲为,学习车铣刨磨钳操作。车铣刨磨钳是机械加工的五种基本的加工方式,主要完成对零件的加工使之可用于机械及设备的装配。我在工厂长大,对车铣刨磨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当然谈不上了如指掌。车床就是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是机械制造和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铣床是指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如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乖、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刨床是用刨刀对工件的平面、沟槽或成形表面进行刨削的机床。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

老师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要从一块长方形铁块原料开始,制作出一个通用锤头。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用到几个工序。首先,用钳工工具做出锤头的基本形状,这个阶段花费的时间最长。然后,用车床在锤头上打出安装锤头把的方孔。最后,再用铣床按指定的光洁度要求,给锤头抛光。

这个实习工厂有几个车间,它们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走进车间,扑鼻而来的机油气味立刻就激起了我的儿时记忆。那位指导我们作钳工活的老师傅一看就是个行家里手,举手投足间透着师傅的骄傲和耐心。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打造这把锤头的工作中,干的是废寝忘食、精益求精。最后,终于做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锤头,成为我卓有成效工作的纪念品。实习结束的时候不知谁搞来一个相机,拍下了车床飞转,我俯身紧盯工件,一手扶车刀、一手转滑轨轮的英姿。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美好的经历。

热火朝天的学习和生活,似乎让我忘记时节。不知不觉中,冬天来到了北京。冷风阵阵,不得不穿上一件毛衣御寒。

一天下课之后我刚走出教学楼,就听见身后有人高声叫我的名字。回身一望,那人正是我的同学张英年,他身边还站着另一个人。原来,张英年此来是有一事相邀。北京高校计划今年年底搞一个高校文艺汇演,类似于五、六十年代期间的群众文艺活动。这个活动由北京市团委和北京市学联联合牵头组织,据说有四十多个北京高校参加。我们学院有一批热血青年和文艺爱好者,他们积极响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学校就成立了一个临时文工团,准备上阵一显身手。张英年此来就是为文工团招兵买马的,他身边的那位是文工团的负责人之一。张英年喜欢文艺活动,所以早就入伙。但是我疑惑不解的是这里好像没有人知道我会拉小提琴,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小提琴,来到学校以后也从来没有拉过小提琴,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会拉小提琴的?我以学习忙的焦头烂额为由推脱入伙,但是张英年锲而不舍。他花言巧语,连捧带吹,那位负责人也是不断帮腔、晓以大义,好像如果我不加入就会坏了他们演出的大事。盛情难却,最后我见好就收,半推半就地答应入伙。时不我待,他们立刻马不停蹄地带我去一间库房,挑选应手的小提琴。闻听要发给我一把小提琴,我是心花怒放,二话不说,就跟随他们来到仓库。还没有进到仓库里面,就看到那里人们是进进出出,各个喜气洋洋。听到里面吹吹打打,吱吱啦啦,好一派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的动静。进到里面一看,只剩下几把音质粗糙的小提琴,看来别人早已捷足先登了。就在这时,看到那边有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得意洋洋地摆弄一把有虎皮纹的小提琴。定睛细瞧,发现此人正是我们系的那位赖同学。无可奈何,我只好矮子里拔将军,随便拿了一把琴。

学校有个小礼堂,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在那里排练。攒鸡毛凑掸子,我们勉强凑齐一个单管乐队。弦乐组有十几把小提琴和两把大提琴,不知谁居然还搞了一把倍大提琴,但是没有中提琴。铜管组有一把小号,两把圆号和两把长号。木管组有一把长笛,两把单簧管,但是没有双簧管和大管。此外,他们还弄来一架定音鼓和几把锣鼓镲。乐队指挥由一个豆芽菜身形、脸色煞白、有些驼背、声音嘶哑的学生担任,他看上去好像有点指挥经验。不过,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学校还特地从乐团请来一位专业指挥作乐队总指导。排练的第一天,乐队要排座次。其他组因为人员稀少,所以很容易就位。小提琴组的人最多,一时间有些混乱。看得出来,首席小提琴手已经选出。但是其它位次的选择,好像采取毛遂自荐的方法。

我们乐队重点排练的曲目是比才歌剧中的《卡门序曲》。我那时虽然已知比才改自梅里美小说的歌剧《卡门》的大名,但是从未听过这部作品。

《卡门序曲》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首回旋曲,通过几个主题的对比展示出西班牙斗牛场的典型环境,烘托出喜庆热烈的气氛。乐曲一开始是一段西班牙风格的舞曲,描述了斗牛场内外欢腾狂热的气氛。接下来乐曲从A大调转为F大调,出现了具有凯旋进行曲特点的《斗牛士之歌》,那坚定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斗牛士威武雄壮的英姿。最后,序曲又简短地回到乐曲开始的主题,然后在喧闹的气氛中嘎然结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开始练习这首曲子的时候,各个乐器组各行其是,步调不一,所以不时产生出刺耳的噪音,弄得那位指挥抓耳挠腮、痛不欲生。好在那位总指导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乐队其实是乌合之众,搞出这些乌七八糟的动静不足为奇。只要抓住问题所在,加以改正和不断训练,乐队一定会不辱使命,再现《卡门序曲》的辉煌。果然,经过大家苦练,各个乐器组开始遥相呼应、珠联璧合。鉴于乐队配器不全使得我们的演奏在音质和乐曲层次不是很完美,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可以和谐地奏出《卡门序曲》。在最后一次排练完之后,那位总指导自豪地宣布我们将于后天在学校小礼堂彩排,然后将正式出征北京高校汇演。他口气坚定,就好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

我们搞的彩排实际上就是在校内进行的一场正式演出。《卡门序曲》是第一个节目。我们大家在台上刚各就各位,大幕就徐徐拉开了。随着指挥一声令下,欢快的乐曲从我们的指尖上流出,在礼堂里回响。张英年这次也是大放异彩,他引吭高歌了他没事就喜欢哼唱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和《拉兹之歌》。他惟妙惟肖,鹦鹉学舌的“阿吧拉贡,阿吧拉贡,”歌词,引来阵阵掌声,虽然没人知道它们是何意。

参加文艺汇演的日子终于到了。这一天下着小雪,寒意浓浓。出发前,学校安排我们在食堂吃了一顿上台饭。就在我们快要酒饱饭足的时候,大师傅又给每人端上来一碗粉条肉丸汤。看到这似曾相识的、形如一截大便的猪肉丸子,我是百感交集,有一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曾几何时,厂里的老黄也是在演出前带我吃过一碗这样的大肉丸。现在历史再现,岂非巧合?我大口吃下这如椽巨丸,立刻就有了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豪气,与队友登上校车直奔指定学院的大礼堂。

这次演出,乐队统一着装。大家穿上学校提供的一套咔叽布简易深灰色中山装裤褂,胸前佩戴由**题写的白底红字校徽 。那碗猪肉丸子汤,喝的大家各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以首席小提琴为准定好音后,大家在舞台上挺胸叠肚,各就各位,蓄势待发。一声铃响之后大幕徐徐拉开,我们就暴露在聚光灯之下,个个脸上泛着大肉丸的油光。我偷眼向下一看,但见台下是黑压压一片,鸦雀无声,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里闪动。

看到指挥的那节小棒一动,我们立刻齐奏起来。这欢快热烈的异国情调舞曲响起,在大厅里激起阵阵涟漪。接着那首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的旋律出现,就好像有一对勇敢的斗牛士威武雄壮地隔空向我们走来。最后,乐曲在狂欢的气氛中嘎然结束,观众就好像被闪了一下,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停顿了几秒钟后,就听着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今天的演出我们乐队各个卖力、奋勇当先,都超常规发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有一定水平的汇演,也是第一次在一个非常庄重正规的场地演出,它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1980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时,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苏联军队进入了阿富汗。阿富汗与新疆在帕米尔高原一带交界,因此引起了我的关注。60年代,**曾经说过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于现代苏联修正主义。在中苏关系恶化的那些年月里,新疆地区是反修防修的前线,一直处在剑拔弩张的状态,所以有点谈苏色变。中国政府对苏军进入阿富汗,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所以,我有些担心在那里的父老兄弟的安危。

在凛冽的寒风中,我迎来了第二个寒假。校园又是人去楼空,悄无声息。我决定如法炮制,效法上个寒假借一些文学史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心灵的尉籍。

今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坐在宿舍的书桌前读书时总感觉有股寒流从窗户缝里钻进来,使我感到手脚冰凉。不过,阅读喜爱的文学作品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我似乎忘掉了这股寒流。

利用这个寒假,我计划系统的读一些英国的古典、浪漫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有点模仿薄伽丘的《十日谈》,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有雅有俗,涉及的对象既有帝王将,也有市井小人和江洋大盗。乔叟的文笔优美,刻画入微,寓意深刻。乔叟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莎士比亚不愧为一代宗师,他对悲剧、喜剧、正剧,还有诗歌是样样精通,一挥而就。他的作品个个都是博大精深,语言犀利,刻画生动,入木三分,写尽了人间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总能给人至善至美的享受。他的三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塞罗》和 《李尔王》中,《哈姆雷特》是我的最爱。此外,我也很喜欢读他的历史剧《朱利乌斯?恺撒》,他出神入化地演义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威尼斯商人》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鞭挞唯利是图和冷酷无情。我特别欣赏《威尼斯商人》中的这句台词:“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有点像但丁的《神曲》,据说这是第一次在文学创作领域内把撒旦作为主人公来塑造,颠覆了文学创作中通常描绘正面形象的传统风格。这首诗其实是个政治史诗,它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反抗思想,读起来晦涩、玄奥、沉重、枯燥。

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展示了大航海时代英国人敢于冒险、猎奇的精神风貌,它描述了陷入困境的人,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规律,靠毅力和个人奋斗,征服了自然并最终取得胜利。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艾凡赫》写的出神入化、跌宕起伏,读起来扣人心弦,欲罢不能。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英雄美人情、忠君报国心和除暴安良志,再现了十二世纪英国的民族矛盾。司各特不愧是编故事的大师,对作品中的沧海桑田、人间正道,他都信手拈来,写的栩栩如生。

萧伯纳的喜剧《人与超人》简直就是尼采哲学的喜剧版,读起来给人一种怪异、另类的感觉。他的主题是要阐述“生命力”的伟大力量,它超越现实中的一切,通过女人创造出超人。他的笔锋犀利幽默,简洁有力,字字玑珠,妙语连珠。

英国盛产诗人。拜伦把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推向了顶峰,站在那个顶峰上就是他用诗的语言创造出来的那些“拜伦式英雄”们。他们孤傲、狂热、反叛,却又碌碌无为地空耗生命。不过,拜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是一个为理想而战的战士,勇敢地投身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最后客死他乡。

英国还有一个诗人我也特别地喜欢,他就是济慈。与拜伦狂风骤雨般的诗风正好相反,济慈的诗是“润物细无声”。济慈的诗很有品格,读着就是一种精神涅槃。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描述,并与真实现象进行结合,使得他的诗具备激情与境界,提升了审美价值。另外,他对爱情向往,但是爱情一旦从理想世界中回到现实便成为悲剧。他写的诗清丽婉约,优美阴柔,情感深沉,意境高远。他给自己写的作诗座右铭是:“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对此而感到不安的人,才能达到艺术的顶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