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喜得绝症 > 第15章 天眼

喜得绝症 第15章 天眼

作者:梅蕴刀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0-07-29 22:35:21 来源:文学城

夜晚,特殊行动组回到了招待所。

酷哥摘下头盔眼镜,卸了装备,用手指梳过发汗的发根,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水。

他背对着满地满床的警备武装,像个喜怒无常的煞星。

还没安静待上几分钟,他的同伴们就给他打来了电话:“……蹦迪……大排档……”声音极其嘈杂,他立刻就听出来了这几个在干什么,轻轻笑了一下:“你们就一天也闲不住?”

“我的进展不错。我今天锁定了起码五个区域,确定的有三个,实施抓捕两个;一个跑了,一个得手。”

“你们问我她怎么跑的?唔,准确来说并不是跑了,只是藏起来了,我还从来没遇见过能把自己的磁场完全藏起来的。”

他听到对面说:“你真的不来吗?就玩儿一两个小时,不耽误明天开会。你也知道,像夜店酒吧这种地方,最方便我们发现嫌疑人!大家一激动,音乐一放,碟一搓……起码来吃个宵夜,请你。”

第二天早上,他们在市政府大楼的市长会客室里,会集行动组长和安全部门,开了个简报会。

负责人春风满面地站着说:“现在,各位领导,请容许我先做个简介。”

特别行动小组的渊源,是公安系统内部组建的维/稳机动组织,即使时至今日,从制服装备上也能看出特/警的痕迹。

它由上级部门或地方政府最高负责人直接领导,权限高,保密级别高;但由于职责暧昧、行动强度大,几年前进行了改/革,所有的行动组收回中央,单独备案,根据具体任务进行下派。

这样做的原因是,特别行动小组确实是为了一类“特殊”案件——极端特殊,仅就一种,类似于专项专用——而设立的,没有必要变成怪物警察组织。

而且近些年此类特殊案件有了更复杂的社会背景,国际上关注普遍,小组便被挪进了国家安全组织的架构。

“老首长刚调任过来,不大明白这一套关系。”负责人,也就是特行小组的组长,正在对秘书长说话。

之前在“三防”指挥部开会,这人从天空降,拿枪把所有人都堵了。

保密协议,直接拍里脸上;挨个签,管你是哪级?

“我们之前也确实是跟公安厅来往比较多嘛,”精瘦、面孔刻深的负责人笑道,“行事上……也学莽了。”

现在在座所有人都木然地看着他。

干员们都或坐或站着,仍旧是满不在乎。

组长就是他们的大爹,指哪儿他们打哪儿,完事给擦屁股。

这伙人的桀骜不驯,几乎撕破了这会客厅里红沙发、山水画、金线地毯和瓷碗盖普洱茶的油画气氛。

“现在周市长从前线下来了,我们可以集中沟通一下现状和接下来的行动;”负责人道,“必须要说,深城这几年采取的政/策,可以说是全国模范。”

周市长在首席,肘搭扶手,伸着腿,气场闲然淡远。

接下来,分管文建的副市长,就当闲磕牙,用女性领导常有的亲切又犀利的态度讲了讲。

深城的文娱、体育、卫健和福利事业这几年颇有起色,大型音乐节、艺术节和海内外明星演唱会的联办,体育(包括电竞)赛事的承接,绿化园林建设,不过这些都是小头;卫生部门组织体系的深度完善,使得省市级至社区、街道全覆盖,定点医院驻派工作组进行领导和监察,增加福利机构的资金流动。

此外,在建设产业园区、产品项目上,事业单位与大企业合作,制造了几次引领潮流的“甜食热”、“奶茶节”、“美食嘉年华”、“展会”等等,年轻人反响热烈。

同时,还与城建局等分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大力扩建卫星城市,以防不测。他们有一套绝对的方案,能应对最极端的危险。

周市长带头鼓了掌,“文秋同志在任上,一直非常尽心尽力。我记得以前,深城被叫做‘文化荒漠’,现在连我们领导班子都成了‘网红’啦。”

副市长含笑和他对视,似乎是自带一种夫妻气场。

.

高官会议散后,特行组得以跟血缘最相近的公安系统开小会。干员们踢拉着鞋走在走廊里,互相嘲笑:“你听过那些节吗?”

“没有。”

“怎么可能?”

“北京没他妈禁了喜茶就不错!”

“时尚大都市就是能搞,”一位女干员说,“我听我本地朋友说——他们管那什么奶茶节、酒精节、小摊节的,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掰着手指头开始对症取名,“糖尿病节,胆固醇节,肾结石节,酒精肝节……综合起来:癌症大套餐!”

大家爆笑出声。

“关键时候还得靠我们。”她轻蔑道,“昨晚逛个夜店都能逮到俩想上街抗/议的地老鼠。”

他们从一个会议室走到另一个会议室,没完没了的会是最让他们心烦气躁的事。

这股躁无法排解,只能以暴力来发泄,以行动;当队长把他们调查结果提交上去时,走廊上有人一边低咒着“怪物”一边走进会议室。

对面的特警支队长花了十分钟,在寂静无声中读完那份报告,抬起眼,“一天一夜,你们就能违反二十多条规定。”

组长日理万机,现在是小队队长双手撑桌,“一天一夜,我们就抓了三个人,查了二十多个地点,列了这么多——”

他用戴着黑手套的凌厉的手一指,“名单。赶紧动起来吧!一群唧唧歪歪。”

“把你们那身皮扒了!”旁边有个急脾气的怒吼道。

“哎呀我们也不想穿,但规定不让个人定制。”那特别行动组的人显然都是能惹事的。

他眼下还挂着熬夜蹦迪的黑眼圈,身上残余香水味,看来在这支队伍里,越能惹事的人越蜘蛛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早知道去意大利当警察,衣服又拉风又能随便玩儿。“他眼角吊梢无情,吊儿郎当,忽然冷刻地压低嗓音,“如果能,老子连警察也不想当——稀罕你这身王八盖子?”

他说话极为无礼恶毒,一时让众人气得傻了。

假如情感之主们遇上这种东西,那些情绪格外激烈的主是不是会被气死?

这就是我方的战术性格?

“我们可以跟你们分享数据库和少许人力,”特警支队长压抑着说,“但你们必须说明名单上的这些人。他们的问题在哪,依据呢?我们不能随便抓人!”

“依据就在于我们的实地调查。”

第一份名单是由定点医疗机构统计出来的,再经过区卫健委初步筛选,最后报给市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确诊“新传播型抑郁症”的患者名单。统共三万多人。

特别行动组知道这个级别的危险人数能把整座城市掀翻了。但医生们和官员早就过过筛,按轻重缓急、男女老幼,分出来八成人轻度,再八成人行动力低,再再八成人遵纪守法无犯罪经历。

因此,剩下不到一百个人的名单,看起来缺少危险性。三万多人可是山呼海啸的工作量。

第二份名单是一些地名,社区名、街道名,画出来的没有明显分界的区域,或是小区。

特别行动组已经全部走访过,排查出十一个“高危”区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人口密集且流动极大、治安混乱、经济水平低、小商业复杂的地方,是公安局经常监控的地方。

这一份名单让当地特警稍微有了共鸣,总算不觉得他们是彻底的神经病。

第三份名单只有五六个人,却有最厚的资料。

特警支队长翻着名单,“一个富二代,一个唱夜场的,一个十几年不出门的死肥宅……这就是你们的重点监控对象了?”

“没错,国/安系统的长期监控对象。”特别行动组说,“这里面有他们全部的出身经历,详细的社会关系,我们近十年的情报,每个人最底下都有一份委员会的评估。我们每个人也都作了接触分析。他们是你们最应该关注的、最危险的人。”

“注意:他们不能用常理推测,也不能单纯从履历和犯罪记录上看。他们的危险,是可以预测的,但不是可控的;他们在哪,决定了哪个地区的混乱程度。”

“并且他们也不是……常规地作破坏,”他看了看外面天色,“也不是关起来,甚至杀掉就能解决的。”

“那你们到底有什么用呢?”特警方平架着腿,姿态嚣张,又凑近了桌子,低着头压着眼,“闹这一通,明面上担责的是你们吗?”

气氛很压抑,但特行组成员就能让气氛火爆起来。

对面一个女孩掏出了刀在玩,语气很散漫:“暗地里送命的也不是你们呀。”

特别行动组的队长伸出食指,“这份名单里,有人有过破坏行为,有人能力极不稳定,有人的影响力特别大,有人已经失踪了十几年。你必须立刻着人调查,并且尽你所能让我们行动。”

”哦,其中一个我已经交手过了,人大概率是逃跑了。我现在提供车牌号、车型信息,出现过的时间地点,马上帮我找到他!”

“——然后我再违反一百五十多条规定。”

干员们都疯疯癫癫地笑起来,长桌一侧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另一头一个说错话的警员还在被取笑刁难,要他改口叫他们怪物猎人。

“斗鸡眼儿,”特行组冷淡地说,“等我们抓到他们后,根本不会引起什么公众关注,因为他们会被移交给更‘怪物’的机构。更‘怪物’的专家。就……消失。”

他隔空拍拍对面特警队长的上臂,但只是虚挥,根本不乐意沾手,马上缩回来,单眼皮桀骜不驯地看着。

特警队长把文件丢给旁边的副队,心烦意乱地站起来,“扔给后勤处调查。散会!”

.

后勤处,傍晚五点,收到了名单。

主任去开了个会,就把任务分给了专司网络调查的办公室。

在这里,调查员们可以使用各大数据平台,还有威名赫赫的“天眼”系统,几乎能监控到深城的每个垃圾桶里。

一位办事员跟同事聊天:“前一阵疯狂宣传‘绝症’,号召全民体检,弄得人心惶惶……还好我没去医院。我的抗抑郁药还够吃的。”

她接过厚厚几大个档案袋,旁边的同事却说:“我弟去看了。”

“……”

“……”

两人面无人色地对视。

办事员埋头拆档案袋,“工作工作,算了算了。也不至于……相信国家。这么多人呢。”

他们收到的第一份档案,是一份详细名单和一份指导文件。要求他们迅速从寻呼中心联系到各社区保健点,展开对三万多人的医学追踪。

第二份档案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全是社区地名,要求他们设置监控区,实施24小时倒班监察;并且还联系了所属街道的办事处,安排执勤、巡查和移动报警岗。

那些鱼龙混杂的社区,往往充斥了公家或私人的摄像头。他们作为工程师,可以盗用那些探头,观察仿佛默默无闻的角落,延伸出黑暗里的无数双“眼睛”。

第三份名单仅有十个人,资料却极为详尽厚重。

办事员手腕都要断了。

“这都是些什么人,”她不满地抱怨,“相亲也没这个厚啊。”

他们要把十个人的近期动态全都调出来,并且要接受行动小组的实时联络。

他们在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居住地周围的情况,他们的生活状态……

来自组织的关心,要让他们加班到死来实现。

”先翻翻,”同事头也不回,“一会先吃饭。”

办事员流水一样翻过记录,那些人的人生轨迹、生活与困苦、经历与爱化作冷眼旁观的罗列。

这不翻不知道,一翻,工作量反而加倍了:“前七个人都可以放放,但后面有三个属于加急。”

“刚刚邢队就说马上把这三个人的动态报给他。”她看了眼手机,邢队又在微信上催促,“晚饭……稍等会吧。”

“快说!”同事长叹不止,“我要发挥我毕生的手速了!”

“第一个,松间幸子,女,26岁。”办事员语速飞快,“证件号是xxxx。中日混血,本地籍贯,居住在罗湖区180号旧岗村。”

“性格孤僻,从不出门,有家暴史。”

“从不出门?!”

“呃……是的。”

同事扭身后看,两人阅读过长长的资料,齐齐沉默了。

转过身去,一个面对着屏幕,一个低头折着纸角,半天才若无其事地继续下去。

“第二个,周华,女,23岁。“办事员量子速读,“已于法律上与父母断绝关系,有一智力残疾弟弟,目前住在一起。工作是在夜店驻唱,艺名兰酒,同时也是地下乐团的吉他手,考取了音乐学院的非全日制本科。”

“我知道她!”同事激情手速,“唱摇滚的,地下,Livehouse!”

办事员看清了照片,忽然高举档案,激情摇撼他,“大美女!大美女啊!——为什么会在名单上?看起来……”

同事一阳指打字,沉痛缓慢,如受江姐酷刑。他的手机播放列表里还有一首《风暴之眼》,单曲循环。

“第三个,呃……你等会。”办事员一目十行,“这上面写了些东西……你快打开系统,我们查东西。”

屏幕幽幽荧光,像素轻微波动着。

“粤B69696,车型号白色依维柯房车,租赁公司法人所有。道路监控,4月29日上午12点,盐田路202号法德中学西门口。找到了吗?”

“找到了,”敲击声和点击声细微如雨,“已跟踪。”

“在哪?”

“8个监控探头显示,下午13点,这辆车驶出绕城高速,前往龙岗区。之后在几条路上断断续续看到了他们,暴风天有点阻挡镜头,不确定他们在深城东北区哪个位置。”

“图像资料发给我。”办事员按开微信,“这人这种履历,这种家庭条件……居然写了个’极高危‘。”

旁边的同事打开另一个查询系统,问道:“名字是?”

“纪南遮。”她说道,“国语难念,白话讲还蛮温柔的。Naam4 Ze1。”

晚上集中捉虫(不改我都不忍心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天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