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喜得绝症 > 第14章 抓捕

喜得绝症 第14章 抓捕

作者:梅蕴刀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0-07-29 22:35:21 来源:文学城

时间拨回三天前,“三防”指挥部的一晚。

离开大楼,追风女沉着脸不说话,观测员心惊胆战,却又接到了张局的急电:“务必带到:帮我向饶局问好!——别忘了提到我,是『我』向她问好,你别自己讨巧了哈。”

“……啊。”观测员张了张嘴,却又想起刚刚签的保密协议。

在枪口的逼压下。

耳旁是张局逗弄二胎女儿的嬉戏声和童真笑声,她挂了电话。

“老师,”观测员转头向追风女,“你之前说你有个想法,是什么?”

追风女皱眉道:“一个月前,我听过一场匪夷所思的学术报告。”

同样的话题,在指挥部二楼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里也被讨论过。

当时她们还在指挥部里乱逛,但所有会议室的门都死闭内锁着。

一如她的幻觉,连门缝都糊满霜冻。

“一个月前,港大举办了一场集合国内外权威的学术讲座。报告是跨学科的,来自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一位客座教授介绍道:“主题是‘人的意识与外界的交流’。”

座席设置为漩涡形,中心九座圆环,两侧是四条圆弧,联系紧密而不分层级。

此时卫生部门正在作报告:“……疫/情,不同于往。”

“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正在许多城市蔓延,有引发社会事件乃至自然灾害的可能;国内外均有实例,乡村的情况重于城市。”

“这种状况主要需要三种条件:传染源,传播空间,和触发事件。”

“传染源是一类易冲动敏感人群,病原体是一类富有煽动性的负面情绪。”

“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信息、外部刺激、先天遗传和其他原因。”

“信息传播,主要是社会性的人际交流信息,如抱怨、窃语、彼此攻讦;有证据表明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散播负能量,制作艺术作品,也能导致传播。”

“外部刺激,是指类似车祸的撞击伤、激素、药物等,使中枢神经遭受创伤的情况。先天遗传则包括了各类可遗传的精神障碍。”

“其他原因,则是科学上还未得到证实的猜想:神经科学认为,人类或许存在一个电磁场,能够像引力一样影响到他人。”

“对此,我们不要完全寄希望于科学仪器。”

“传播空间,我们以罗湖区的屋村为例建立了模型:可以看到,那里人口密度大,尤其年轻人聚集;多次调查报告显示,他们大多冲动且情绪苦闷,焦虑和愤怒并生——是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社区。”

“类似这样易感人群、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并存的空间,还有医院,生老病死之地;收容所,无所牵挂之地。”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灾区、战区、疫区,贫民窟,屠杀地;凡是人们沉沦的地方,都是灾难的胎床。”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尚不能完全诉诸科学的成因。”

“疾病的传播受到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气候和生态会影响人的心情。像干旱、酷暑、严寒,这些极端的地理条件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活跃度;寒冷会减弱呼吸道抵抗力,炎热会减少胃酸分泌。群体的非特定性免疫力,也会因为缺少绿化、热岛效应、水质污染、空气质量差,而被削弱。”

“而社会因素,对抑郁症患者们的影响更加直接。”

“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卫生健康、文化娱乐、习俗饮食……”

“当经济持续低迷,高物价高、人口流动巨大、竞争激烈;城市噪音多、环境污染、缺少多样化景观。居民的生活压力加大,而生活质量降低的时候。”

“东亚社会罪责化精神疾病,羞耻化‘无用的人’,无视高危人群;个人文娱生活受到挤压,文化市场整体低质且低量,而优质文化资源的分配却极为不均,我们将会看到——”

“触发事件,往往只是长期压抑的导火/索。”

卫生部门只是面无表情地讲。

“暴发,会带来大量的毁灭**件。情绪的散播者在吸收够了能量之后,就会引爆,像霉菌呼出的二氧化碳把瓶子挤爆;然后,灾难会让病原体成倍发展,人们会扩张自己的影响,传播的层次提高,酝酿下一次爆发。”

“我们的专业建议,依然是全国调研报告的第六版。我们主张:建立监控网络,培养专业人才,宣传、审/查,实施控制。”

上下篇的逻辑似有冲突,但没人在乎。

室内只是沉闷地听着。

.

观测员回到家,呆了不到一晚上,就被一个凌晨急电call醒。

早上三点半,她坐着一辆未知的白牌轿车,疾驰来到了追风女的家。

她导师看起来通宵未睡,抬头看了她一眼。

客厅工作桌上摆满天气图、雷达图、卫星摄像图,花花绿绿,还有许多写满计算公式的统计图。

旁边还坐着两个人。

观测员把背包放下,在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我把能带的都带来了……咱们追风的那些东西。”

“我还没睡两个小时,”她苦哈哈地说,“都怪当代年轻人非得玩手机的好习惯。”

旁边的两个人依次站起来,其中一个精神抖擞地伸出手:“邱小姐,久闻!我是深城安全部门的,打扰你们休息是事出有因。”

观测员脸色一变,精神一振,迎着这股人面兽心的熟悉气质,开始跟他虚与委蛇。

据他介绍,深城安全部门是个综合部门,与公/安和司/法机关有密切关联,但却是受上垂直领导、对上负责的。

因此,他们接受上面委派,跟地方领导沟通,开展国家层级的重要事务。

“追风小组的业绩如雷贯耳,”那人笑容满面道,“我们希望借用你们的气象侦察手段,和我们合作,配合上面派来的调查和行动小组。”

观测员一脸热诚,“我们只是气象观测,远不到侦察,更别提预测啦!”

跟她往日大夸海口的狂相南辕北辙。

委派人哈哈大笑道:“乜说话,你们比我们会看天嘛!”

两人应酬到走火入魔,满嘴方言跑火车。

直到观测员问:“周生,你们要合作什么呢?”

“你们还是追风嘛!老本行!但是在城内,监控任何天气异常,并且带上我们的人。”委派人道,“我只是个联络员,介绍你们认识,和我身边这位‘特殊干员’认识一下嘅。”

她这才注意到旁边还有一人。那人荷枪实弹,黑装劲挺,一张面无表情的年轻男性的脸,让她大吃一惊。

那人伸出戴着粗糙手套的手,用力地握了一下她的,“现在是凌晨三点,你们的城市还没醒。”

他讲一口清晰冷刻的普通话,“方便搜捕,方便行动。”

搜捕什么,怎样行动?她还没来得及问,那联络员便火烧屁股似的要走。

追风女看着她戏瘾上来,拉着人家挽留不止,和人家鞠躬弯腰,彼此扶托,一路送出门去,快要拜把子了。

等她回来,看到那陌生干员,瞬间一垮,耷拉出苦相来。

那男的正靠在她导师的沙发边。他一脸自然,处变不惊,丝毫没觉得自己突兀又讨厌。

她的目光缓缓下移。

他带了枪。

是大口径防/暴/枪。

……她只在游戏里见过。

脚边还有个大提包。

半开的拉链泄露出切割锯面罩约束带等物。

……这大包是满的!

这位干员披了一身类似特/警的皮,但个人气场强烈如噩梦。

他正扭头跟她导师说话:“准备好你们的设备,我们尽快出发。”

“打个电话。”追风女冷漠地去了阳台。在观测员的记忆里,她只在遇上真正狗屎而又彻底不能推脱的事情时,才露出这副没感情的样子,像个赶尸人——赶自己的尸。

那位特殊干员转过头来,开始打量观测员。

他眼睛很黑,是个帅哥。

那面孔如玉雕,鼻梁高窄,红薄嘴唇,一双清晰的眉眼,给人以骄矜又柔情的错觉。

“嗨,酷盖,”她意意思思地打招呼,“我们一会要去干嘛?”

“抓人。”

“抓……什么人呀?”

“制造异常天气的人。”酷哥惜字如金。

“什么意思?”

他却没有回答她,只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忽然倾身说:“你有一点。”

观测员不解地问:“什么有一点,我的胸吗?”

酷哥伸出一只被手套修饰得很性感的手,食指在她头顶半空,比划了两下。他的双眼黑黝黝的,极亮,极精神,完全收容了灯光。

观测员据他的动作,看出来他在自己头顶画了两根竖线。

什么东西。

天线?

……他在自己头上画了两根天线?

“呃。”观测员发出单调的哽声。

这是在说她是天线宝宝,还是另有其意,她实在不得而知。

但酷哥已经收回手,重新把手放在腰间的枪皮袋上,恢复了完全的漠然表情。

“我们是抓台风的,”观测员试探着道,“对人没有研究。再说,也不是抓……没那本事,我们都是开着车冲进去上赶着被抓,被台风一锅闷。”

“保密协议白签了吗?”酷哥说道。

一句话给她堵死。

观测员憋了半天,想到有些事不能出去讲,又不能乱问,问了就要签协议,又不能出去乱讲。憋屈的很。

她看他,好似那天拿枪顶她的人;但那家伙扣着头盔看不清脸,难不成,真是这死仔?

太讨厌啦!

半个小时后,追风女打开玻璃门,带着轻微烟味走过来,“我申请了卫星权限,和民航局的航空气象服务,能够做到机场跑道级别的监测。雷达探测车,从研究中心开过来需要二十分钟;我的助手正把一些必要的仪器也从学校带来,我会现场组装。预计四点四十五分上路。”

“探测车只有我和她驾驶操作,没有旁人。”

干员点点头。

反而是观测员先问:“哪辆雷达探测车?”

追风女答道:“脉冲多普勒雷达车。”

“连我老婆都开出来了,”观测员嘀嘀咕咕,“丢——”

.

她们将雷达探测车开上了路。

趁着阴暗的晨光,它怪兽般的外貌还不是那么可怕。

卡车形状的探测车在后身驮着一个巨大雷达,漆成复杂的**图画,轻微而巍然地转动着,指向远天。

观测员驾驶,追风女塞在极为狭窄的座后空间里。

她指着电波显示屏,对干员说:“雷达可以监测10公里海拔的云层状况,精度很高,只是反应略慢。”

指针顺时针地扫描并更新出假彩色图画。

“在市区里,受高层建筑物和车辆阻挡,会非常束缚它的范围;所以,我会配合深城机场的航空监测系统,以及全省的遥感云图、雨量数据、风况、气温、闪电实时,做出综合的判断。”

“但气象数值想必你不需要,你需要的是大概方向,局地扰动的频率和强度,对吧?”

她直视着他,“——熵值?”

干员颔首,“你很明白,罗教授。”

他递过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社区名,并非地名。

追风女看了皱起眉,“这不大重合。”她在地图上勾画出五个区域,“这几个是气象上不大稳定的地区。”

干员点了一个重合的地方,“先去罗湖区的屋村。”

“喂!”观测员正野蛮地猛打方向盘,“那破地方根本施展不开拳脚。照顾一下雷达的心情?它辛苦发射电波,也希望得到回应的!”

干员无动于衷:“希望你明白,你们的气象知识于我只是参考,我有我的专业手段。现在:别问,别说,开你的车。”

“什么手段,你以为你是天线宝宝?”

追风女叹口气,“你照做,别闹腾。”

“佢识条七啊(他懂个几把)!”观测员骂道,特意挑这北佬听不懂的粤语白话来讲。

他们来到了一片城中村,这里是市区房价最低廉、人口流动最大的社区。

道路设计混乱,不到六点,非机动车和行人便乌泱泱漫了街道,令雷达车寸步难行。

然而,那干员一直在说“往前走”,观测员却要照顾珍贵的雷达不被刮蹭到,开得满头大汗、诅咒连连。

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搭。

八/九十年代的瓷砖居民楼背靠摩天镜面大厦,突兀的粉刷一新的独栋映着对面的垃圾山,小广告不分场合分发,招牌艳色虚假。

“一线天”之下,外架的空调机和管道将楼距和采光无限缩小。门头开满大排档、廉价服饰、成人用品店。没有绿树。

肉眼可知这里的人数和生活。

雷达的脉冲波被逼仄的建筑群挤压到一线,像块彩虹蛋糕。

但它空白的7成区域,忽然扫出了一块光斑,让追风女“嗯?”了一声。

那意味着他们正在接近一个发射源。

按照多普勒效应,雷达通过发射和接受脉冲波,根据活动目标产生的频率差,测算其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

当面对一个对流速度极快的天象时,雷达立刻能提供生死攸关的信息。

但关键是,这是一个『气象』雷达啊。

他们面对的本该是风,云,雨,雷电,和危险的凝结核。怎么会在居民区发现对象?

干员一直死死盯着外面。

这时他忽然从车厢里消失了。

“刷——”

是天窗推开的声音。

他两脚踩上车顶,直起空翻的腰,往旁边一看,目光消失在两栋“贴面楼”之间。

随后他人也消失在那楼道里。

几乎是以飞的速度翻上无数空调机、管道,攀爬上一扇腐朽的铁丝网,猛地腾身一跃,像只遮天蔽日的黑鸟,落到对面阳台上。

脚踩下来,靴底无声压上地面。

压在头顶的云底诡谲波涌,翻滚如早餐油锅。

干员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地方,非法闯入了哪户人家,他只是找到了这里,凭共鸣。

他浅浅地呼吸着,像捕猎者一样推开了门。

屋内突然传来惊人的翻倒声,混乱的脚步和摔门的力度。

从他那异于常人的大脑里,他嗅到恐惧的气味。

空气粘稠,恐惧如血一般浓腥。

强烈的感觉从那块大脑皮层分区里蔓延,让他血流加快、心跳变轻,而脚步沉重。瞳孔不断收缩着,他感到极度的兴奋,却是杀伐的暴烈欲/望,他的威压像电网一样散播在空间里。

他轻轻游走在房间里,猎物的气息如一丝线,绕在电脑桌上、门缝里、走廊间,察看遗落的衣物,凝固的碗筷。但尽头却消失了。

她把自己藏起来了。

这是个非常谨慎的对手,他被那隐约的直觉钓着来到此处;突然间爆发的一点情绪,立刻把他抓到了这个地点。

但她也极为特别……居然能够把自己的磁场完全隐匿起来。

像这城中村的阴暗。

他环顾这狭窄污恶的一室一厅,还有厨房和卫生间,除此之外,这里塞满了箱子和旧家具,凭空多出来很多可藏匿的空间;走廊尽头有扇隔板,看来还能通往其他地方。

这屋脏得都下不去脚,何况亲手搜查。

但他并不气馁失望。

只要她没有猝死,他就能找到她。

像猎犬一样将她寻回,关进特制的兽笼里。

干员离开了,一脚踹开了门,将那锁从陈锈的防盗门上彻底破坏。

他丝毫不在乎这贫穷的生活,如面相一样高傲,转身下楼,走了。

.

直到凌晨,观测员被安全部门从睡梦中叫醒的时候,那场会议才刚刚结束。

各方部门都作完报告,作完陈议。

结尾也是那位生物学教授作了陈词。

“卫生领域的专家谈了疾病的传染性,把传播方式研究得很透彻,为采取对策提供了很大便利。”

“但是,这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我们把人的情感看作疫病,把任何释放的方式看作‘传染’。”

“于是整个文明社会变成了一场大型‘感染’。”

“生物是一个系统。假设负面情绪是一类失常的神经传导物质,它会让人们接受错误信息,行为失控。”

“但神经系统的混乱,也会导致胃肠功能、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等的混乱,乃至蛋白代谢水平的总体变化,癌症基因激活,甚至变成植物人。”

“用卫生学的角度看待它,也许能控制传播——但不能改变病变。”

教授站在台上,喝一口肥宅快乐水。

“情绪作为病原体,是不可战胜的;没有疫苗,没有治愈药,更没有抗体。”

“情感作为一种流行病,它将永远流行。”

台下每个人都有厚厚一大摞材料。

咳嗽声。轻微的喝水吞咽声。纸页翻动。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精神诞生于物质器官中。”

“但我们也知道,并非所有的物质都能产生意识。”

“假若意识只产生于生理构造,那么所有东西都可能有意识。”

“但这不是为了证明意识是无用的,相反,它证明了意识的重要性,也许还有普遍性——不管你怎么叫,意识、灵魂、精神……也许宇宙与生命的形式有重大关系。而我们一无所知。”

他是这么一个形象,与周遭官员格格不入:面皮衰老,神情透着专注和癫狂,半长发糟乱,穿着奇怪的长褂。朋克嬉皮士的野狂和市井文人的散漫拧成一股气质。

“或者,我们本应该叫它精神问题,而不是心理疾病这么简单的称呼,和流行病控制这么集中粗暴的办法。”

“希望我们保持谦卑。”他最后说道。

写多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抓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