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224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生活亦会欺骗别人

皇后娘娘的姐姐,武皇后做了皇后之后被册封为韩国夫人的一品诰命,长久以来不存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一直默默无闻的一个女人:武顺,和皇上有染?这个消息产生之后便以极快的速度席卷大唐的朝野,如果不是这个消息的出现,朝野很多人都不知道武顺是谁。

在人们的历史传承中有一类史的生命力历久弥坚,经久不衰,那就是艳情史,也可以称为坏女人和坏男人史,这些女人的名声流传盛广,甚至要远远超出好女人的名声,比如成语助纣为虐的苏妲己和商纣王,比如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和周幽王,比如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他们的故事千年之后依旧广为流传,甚至在三十六计中都专门有关于女人的一计,就是美人计,比如西施和貂蝉。

对比之下好女人的故事则在流传度上逊色不少,比如华夏第一位女将军妇好,这算不算一种劣币驱逐良币?题外话...

现在武皇后和李治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传言李治和武皇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有染,并且这还是武皇后对皇上的美人计,二女共侍一夫,这就是在秽乱后宫,谣言用意可谓险恶。

要说这种事不是不能有,而是有了它不能说,能做也不能说,毕竟事情涉及皇帝和皇后的颜面,别说皇家颜面,就算是普通家庭这种事都要遮掩着来,但现在有人就传出了这样的消息。

很明显这样的消息一是要损害皇帝和武皇后的颜面,二就是要离间武皇后和皇帝的关系,因为这是美人计。

李治在听到谣言的时候是有冤难言,自己什么时候和韩国夫人有染了?可是即使李治尊为皇帝也难以控制谣言的流传,他总不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谁说这话就杀了谁吧?

可是谁能传出这样的谣言呢?

武皇后也在思考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谁,因为姐姐武顺虽然被册封为了韩国夫人,但并不是一个名声在外的人,并且武顺进宫也都是车来车往,很多时间也是在自己的宫里照看皇子李贤而少出现在人前,外人很显然很难知道武顺的存在。

武皇后嘲笑道:“做事这么小家子气,一看就是出自德妃的手笔”。

她很自然的武皇后就想到了长孙德妃,一定是德妃在自己这里有耳目才知晓了姐姐武顺会经常出入自己这里,就传出了这样的谣言,为此武皇后马上更换了自己宫里的所有宫女,因为她有更大的秘密绝对不能让德妃知晓,那就是李贤的出身,这是她到死都不能被旁人知晓的秘密,她不敢大意。

这时候武皇后心中也有一些担惊受怕,她看到自己的姐姐就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李贤,当时她瞒天过海让姐姐生下了这个意外产生的不应该存在的孩子,这就成了武皇后永远的破绽。

所以德妃也算是歪打正着,差一点就击中了武皇后的破绽,她的谣言并不真的只是谣言,谣言还是说对了一半,韩国夫人的确和皇帝有染,只是这件事李治自己却不知道,只可惜德妃现在只是把自己当做捏造谣言的人来中伤武皇后,并没有想到李贤的身上,德妃也不敢这么想,因为不论是当年的王皇后还是自己,以及后宫这么多后妃都没有为李治生子,武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命?所以德妃压根就没有往这个方向想,在她眼里对武皇后姐妹的绝对不屑,就是连武顺怀上李治的孩子这个想法都不能让武顺沾染,在她的想法里都不能让武皇后姐妹过得好一点点,以己度人,这也算是思维上的盲区。

生活欺骗了德妃,只让她走到了险些成功的这一步。

武皇后一时间更换了所有的宫女这件事也吓坏了新晋的徐贤妃娘娘,因为她知道武皇后要找的泄密的人其实是她,是她早先告诉德妃武皇后的姐姐武顺经常在宫里有一些奇怪,所以德妃现在散布谣言就是在报复她和武皇后了,报复自己的背叛,因此放出这样的消息想要借武皇后的刀杀了自己,借刀杀人,好在武皇后并不知道这件事,徐贤妃也不在怀疑之列,徐贤妃自然也不会去武皇后面前“自首”,她只能对此事故作不知,现在的荣华富贵来之不易,徐贤妃怎么会舍得失去。

可是武皇后就算猜到了谣言是德妃所为也对此无可奈何,顶多是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李治,让李治对德妃更加厌恶。

联系德妃之前做的事李治也认为此事是德妃所报复之举,但德妃现在已经跟被自己打入冷宫没什么区别,仅仅只剩一个德妃的名声还是看在长孙无忌的颜面上,李治对她也不能再做什么惩罚,只能愤愤的怒骂德妃几句,心中又多了几分对长孙无忌的埋怨。

但很快武皇后和李治就知道谣言的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因为有朝臣开始把谣言拿到了朝议之上。

工部尚书长孙祥和太常寺卿高履行联袂站出来说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皇上不可对流言之事视若无睹,不然任由他人非议皇上和皇后娘娘,这是对皇家颜面的蒙羞。

二人所言有理,只是这件事由他们二人说出李治心中有一些疑惑,要知道这二人一个是长孙无忌的堂兄弟,一个是表兄弟,这二人站出来让人很难不怀疑背后是不是长孙无忌的安排,再加上李治之前怀疑德妃是谣言的幕后黑手,所以现在二人站出来是不是在贼喊捉贼?

长孙无忌此时也在皱着眉头看向二人,因为他对此事一无所知,所以只能是二人自作主张这么做,但这样的事长孙无忌就算自己说出来谁又会信?长孙家的人不听长孙无忌的话?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长孙无忌对此不能自证清白,长孙祥和高履行二人自然也不会自曝家丑,他们还指望借着长孙无忌的名声狐假虎威呢,现在还不是跟长孙无忌一刀两断划清界限的时候。

李治闻言让二人说说看法。

长孙祥道:“皇上,所谓谣言并不一定就是空穴来风。”

长孙祥一张嘴就差点把李治气疯,也么叫不是空穴来风,难不成自己做没做过这种事自己还能不知道?长孙祥这是冤枉人冤枉到自己头上了?

好在长孙祥还算伶俐,也有可能是故意这么说,看李治神色不对马上改口道:“皇上,不是臣要这么说,是臣站在听流言的人的角度这么说,皇上说是不是这个理?所以臣才会说人言可畏。”

长孙祥这么一说李治才消了一点气,问道:“然后呢?”

长孙祥接着说道:“流言这种事皇上又不能自证清白,可是如果放任流言不管那皇上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知皇上可认为臣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长孙祥说的有理,这种艳情李治怎么自证清白?李治也不想继续蒙受不白之冤,李治点头表示认可。

长孙祥见李治点头认同继续道:“所以臣谏意皇上以后禁止韩国夫人武顺进宫,这样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长孙祥说完后是诸多朝臣站出来表示这个办法很好。

李治没想到长孙祥会想到这样的办法,不过从现在的情况考虑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想必皇后也会明白这么做的道理,也就同意了长孙祥的提议,于是马上下圣旨去和武皇后通报此事。

此时武皇后母女三人正在立政殿的后花园为谣言的事发愁,尤其是武母杨氏,在她从洛阳来到长安后已经眼睁睁的看着武皇后经历几次危情,她为此早就担心不已,现在火又烧到了大女儿武顺的身上,所以这后宫就是吃人的地方,杨氏怎么不忧。

武顺则是有些做贼心虚,因为李贤的存在她说不出自己和李治清白的话,不管当初她和李治的孽缘是怎么发生的,李贤的存在却是实打实的不可否认,她何尝看不出这其中的危险,所以武皇后现在面对的危险就是她造成的,她怎能不做贼心虚,愧对妹妹?

李治的圣旨很快就传到了武皇后这里,听着圣旨中以后禁止武顺再进宫的话,母女三人也是各有心思。

武母杨氏仿佛心中有一块大石头落地,皇上既然这么做,也就代表谣言这件事算是过去了,虽然以后禁止武顺进入后宫,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进宫能保平安最好。

武皇后心中则是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像是庆幸,也像是欢喜,就像是她也愿意这样的结果,其中还有一些愧意,武皇后也知道自己愧从何来。

李贤的存在始终是姐妹二人心中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名义上李贤是武皇后的次子,但终究改变不了李贤是武顺和李治孽缘所出,这是一个天上地下只有武氏母女三人知道的真相,所以面对李贤武皇后姐妹二人始终难以抉择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自处。

武皇后看着李贤就会想到自己的姐姐,虽然她相信了武顺的说法,李贤是她和李治的一个意外,她也冒着很大的危险瞒天过海让姐姐安全的生下了李贤,可李贤毕竟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孩子,武皇后始终感觉和李贤之间有一种无形的隔阂让她难以完全进入母亲的角色。

还有就是姐姐武顺对李贤的过渡关心也让武皇后感到很是别扭,现在自己才是李贤的“亲娘”,武顺却这么关心李贤,是不是心中还有对李贤的非分之想?是不是舍不得李贤?这对武皇后都是不可控的风险。

武皇后一直难以抉择自己和姐姐武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清官也难断家务事,现在好了,有了李治的圣旨武顺以后再也难以进宫,这算是切断了武顺和李贤之间的联系,所以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只是武皇后这么想心中有愧也是难免,但她不得不这么做,不管武顺舍得不舍得,不管让姐姐和李贤母子不能相见绝情不绝情,也就鬼使神差没有想替姐姐说情的想法。

武顺听到圣旨则是有一些心慌难受,对李贤她自然还是有一些非分之想的,只不过不是武皇后担心的她舍不得李贤这个孩子,字面意义上的舍得武顺还是能舍得的,她并没有让李贤终有一日知道自己亲娘是谁的想法,因为武顺不是傻子,她知道李贤如果是自己的儿子和武皇后的儿子是有天壤之别的,就算所有人对自己是李贤的生母这件事没有非议,自己可以光明正大的成为李贤的娘,但李贤做武皇后的儿子就是皇上的嫡子,做自己的儿子那只能是庶子,嫡子和庶子的区别武顺还是能分清的,为了李贤有更好的未来,武顺也愿意让李贤做武皇后的儿子,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

还有一点就是武顺感觉自己对李贤的亏欠,她是李贤的娘却不能相认,所以她想要尽可能多的陪着李贤长大,虽然李贤只能叫自己姨娘,但武顺能静静的看着李贤,陪在李贤身边也会满足,这就是她这个亲娘最大的,也是最卑微的想法,她却不知道自己对李贤过渡的关心引来了妹妹武皇后的误会。

另外还有一些私心就是自己另外的两个孩子,儿子贺兰敏之和女儿贺兰毓之,武顺和杨氏一样是一个寡妇,她也看到自己的娘在父亲武士彟死后被赶出武家的事,所以武顺想要为自己的儿女做一些准备,她对李贤这么好就是想要李贤将来能念着这份情谊对贺兰兄妹好一些,毕竟算是表兄妹。

并且武顺也知道妹妹武皇后和本家武氏兄弟的关系并不好,甚至父亲武士彟追赠的周国公的爵位都借故没有传下去,这是不是自家儿子贺兰敏之的机会?再加上将来李贤的关系,自然可保贺兰兄妹的一份富贵,这都是武顺的私心,也算是非分之想,可是贺兰兄妹已经没有了亲爹,况且贺兰氏只是一个小家族,能有什么出息?所以她这个做娘的为自己的儿女着想不就是理所应当之事?所以生活会改变每一个人,哪怕是最温婉最贤惠最不争强好胜的武顺也要变得有功利之心。

但武顺只是一个因为妹妹做了皇后才被册封的诰命,除了妹妹她又能依靠何人?现在武皇后又因为种种顾忌没有替自己姐姐说情的心思,所以武顺只能服从皇帝的圣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进宫。

武顺无助的看着自己的娘和妹妹武皇后,可是二人都是保持了沉默,武顺就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面已经没有了选择。

这时候送武顺出宫的马车也已经到了立政殿的宫门外,内侍进来禀报说是奉皇上圣旨来接韩国夫人出宫,武皇后道:“知道了,你们先去外面等着,本宫还有几句话对韩国夫人说,说完之后她自会出去。”

内侍不敢悖逆武皇后的话,也就出去等着。

这是武皇后善解人意,她知道姐姐心里放不下李贤,所以她给武顺留下告别的时间。

武顺慢慢走向旁边还在熟睡的李贤,李贤到现在也就一岁多,还是一个小小的小孩儿,是武顺从出生就照看到现在的小孩,虽然武皇后瞒天过海瞒过了天下人让李贤成为了皇后次子,但一直以来都是武顺在照看,武顺对李贤的感情何其之深,但以后武顺就很难再看见李贤,她要把自己照看这么长时间的李贤拱手于人,她舍不得。

武顺抱着李贤就是哭,李贤也被吵醒,但他这么小哪里知道眼前之人眼前之事,只是伸出自己软软的小手触碰着武顺的脸,牙牙学语不知在说些什么,这样的举动更是让武顺泪流满面。

最终武顺还是无奈放下手中的李贤,然后一步三回头的离开这里。

武皇后和武母杨氏尽皆不语,她们都是为母之人,这其中肝肠寸断她们何尝不懂?尤其是她们本就是母女相依一路相互扶持才走到今天。

随着武顺出去,武皇后和杨氏也外出送武顺上了马车,武顺在马车上也不加掩饰的扑倒在里面痛哭起来,然后就是哒哒的离去的马蹄声。

武皇后看着逐渐远去的马车,伴随着远去的马蹄声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之前几次被赶出后宫的模样,也是这样悲伤,这样落魄,所以这么多年过去到现在又有多少区别,自己的命运依旧不由自己主宰,德妃现在是赶自己的姐姐离开这里,最终的目的还是把自己赶出去,武皇后不想自己再像前几次一样被赶出宫做丧家犬,她五入大明宫就是为了最终留在这里,而不是让德妃笑到最后。

还有就是面对之前几次德妃对自己的阴谋诡计武皇后都是在被动反击,自己也一直都在顾忌长孙无忌的存在,也就处处隐忍,现在也该到了自己出手还击的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