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215章 李义府置死地后生 毕正义身死无对证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放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矛盾,那就上升矛盾。

李义府知道是自己做事不机密,因为好色想要私下纳女犯淳于氏为妾的事被老臣一派抓住了把柄,韩瑗既然在这个关口揭破了这件事就是不怀好意,目标明确,不然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在他想要褚遂良被赦的时候把自己拿出来?并且还为自己罗织了一个和褚遂良一样的罪行:作弄刑狱。

李义府真想说自己作弄个屁的刑狱!

褚遂良作弄刑狱是明知安思定公主被害是王皇后的巫蛊之术,却为了保住王皇后的地位冤枉了李忠的生母刘贤妃,并且导致刘贤妃蒙冤而死,这是作弄刑狱,谋害了安思定公主不说,还冤死了刘贤妃。

反观自己呢?就是听说女方淳于氏好看,所以想要私下把淳于氏从大理寺的牢狱悄悄纳妾,且不说自己,有多少大臣还在狱内捞死囚了?所以自己捞个女人算什么?

但偏偏就是这件事,在眼下这个特殊的时期被韩瑗抓住,还冠以了作弄刑狱的罪责,李义府现在真是有苦难言,果然是红颜祸水,美人乡就是英雄冢。

按照正常程序的处理,李义府作弄刑狱就在前不久有褚遂良的例子可以参考,褚遂良自请罪责被贬潭州,那李义府也应该这么干,认罪伏法,坦白从宽。

李义府苟且多年郁郁不得志,在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赌了两把之后才成了李治的近臣,才有了现在中书侍郎,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才开始坐望中枢七相之一,现在权势在手中还没有焐热,他怎么能舍得去自请罪责?

李义府不是褚遂良,褚遂良为了自己的名声,在武皇后的言语逼迫下,他为了自己的清名会选择认罪,褚遂良输在自己的正直下,但这就是褚遂良为人的性格,耿直不弯。

但李义府不是,李义府在历史上能有“李猫”的名声就是因为这个人口腹蜜剑,睚眦必报,是一个小人,试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像褚遂良一样认罪呢?

好在韩瑗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针对李义府,虽然他是拿李义府开刀,但他的目的还是用李义府做筹码,让李治在贬谪李义府和宽赦褚遂良之间做出选择,迫使李治允许褚遂良回归才是韩瑗的目的。

这都是王皇后被李治放出内狱引发的事,只是现在李治还不明白其中的关联,他还在被韩瑗的逼迫恼怒中,也在李义府是保还是贬的左右为难中,李治手中好用的臣子不多,李义府就是最重要的那一个,可是韩瑗用这样“交换”的方式逼迫自己“换子”李治也是不喜,是人就有三分火气,何况李治还是皇帝,这样被自己的臣子逼迫李治很不爽。

因此在朝臣面前失了颜面的李治恼羞成怒的不见来为自己求情的李义府,他却不知李义府已经在武皇后那里得到了破局的良策。

自己既然没得选那就扩大问题,激化矛盾,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李义府现在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武皇后明白的知道李义府被韩瑗弹劾不只是李义府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是褚遂良,是王皇后,是长孙德妃,是长孙无忌,是废后事件的延续,是老臣集团和李治皇相之争的深化发展,李义府在这些事面前算得了什么?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就连在朝臣根深蒂固的褚遂良都能犯错被贬,更何况是李义府呢?现在虽然李义府已经有了新相的名声,但没人相信现在的李义府比得上过去的褚遂良,不管是朝堂的话语权还是声威。

可是武皇后同样明白现在李治手边无人可用,只有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几人,可谓是捉襟见肘,这也是李治的无奈,他缺武将只能自己发掘二十五年籍籍无名的苏定方,他缺朝官只能选择多年前和来济齐名却不被长孙无忌重用的李义府,许敬宗,除此之外没有多少得心应手之人,李治想要从长孙无忌手中夺权何来容易?

李治和长孙无忌斗得不亦乐乎,却没有发现后宫还隐藏着一位优秀的猎手已经看透了他们的一举一动。

事实证明,想要杀死一名六品的大理寺丞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尤其是对李义府这位大唐新相来说。

一天夜里毕正义的家人入狱来看望被刘仁轨抓起来的毕正义,此事牢狱中的毕正义抬眼一看,这哪是什么自己的家人,有家人不假,更重要的是李义府就隐藏在其中,在看望的最后李义府推心置腹的和毕正义说了几句话,然后所有人就离开了大理寺的大牢,可是在第二天的时候狱卒就发现了毕正义已经自杀在了狱中。

这一天也是刘仁轨召李义府来大理寺和毕正义当堂对质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都在等着李义府被当堂定罪,可是在大理寺案堂等来等去的几人没有等到狱卒带毕正义前来,只是带来了毕正义自杀的消息,李义府露出了莫名其妙的笑,现在毕正义死了,他的罪谁来定?

作为李义府“作弄刑狱”的当事人之一,也是李义府要求他私下放了淳于氏这件事的证人,毕正义就这样死在了狱中,还是自杀,还是在毕家人看望过他之后,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谁会相信?尤其是一直关心此事的韩瑗,还有大理寺卿段宝玄,毕正义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经过调查他们只是得到了一个李义府貌似在昨晚见过毕正义的消息,可是这件事没有证据,难辨真假,这才符合韩瑗等人的猜测,毕正义一定是被李义府逼死的,不然他为什么在见过李义府之后才自杀?毕家人也一定是被威胁了才会来看望毕正义,这么一说就全都通了。

李义府这是在杀人灭口!

毕正义的死算是彻底引爆了一个炸药桶,没有了毕正义作证,还怎么坐实李义府徇私枉法,作弄刑狱的事?褚遂良还怎么回来?还有就是李义府实在胆大妄为,毕正义好歹也是朝廷的六品命官,就这么随随便便被李义府逼死了?这不是草菅人命是什么?

毕正义自杀的事情闹到了朝堂上,一时间跟随韩瑗的朝官们已经不是要弹劾李义府,而是要把李义府捉拿正法。

尤其是御史大夫王义方,更是在朝堂上直言李义府“擅杀六品大理寺丞,罪不可恕,若是如此放纵,今后生杀大权恐不决于皇上”。

一时间朝堂上都是对李义府的喊打喊杀之声,似乎都已经下定结论李义府已经没有了翻身之机。

韩瑗等人也是开心,他们没想到李义府会走出这一步昏招,为了自己不被毕正义招供出,想到了杀人灭口的计策,却不想弄巧成拙,之前他的罪责是徇私枉法,作弄刑狱,现在更要加上一条杀人灭口,草菅人命,有这样的昏聩之计,褚遂良还何愁回来?能让李义府在中枢七相中浑水摸鱼,韩瑗等人真是羞与之为伍。

只是长孙无忌隐隐地觉得李义府这么做有一些反常,可是毕正义已死,事情已经进行到了这一步,谁都没有了收手的机会。

李治也是愁眉苦脸的看着义愤填膺的朝臣们,还有“鼠目寸光”的李义府,他不知道李义府是怎么做出杀毕正义灭口的事的,昏聩,昏聩至极。

李义府站在朝堂上看着自己被千夫所指,好像所有人都想把自己治罪。

最终李义府涕泪横流、撕心裂肺道:“皇上,臣冤枉啊皇上,逼死毕正义绝非是臣所为。”

御史大夫王义方马上就站出来道:“不是你所为?那为何毕正义会在和你当堂对质的前一晚就自杀?这不是你的逼迫吗?”

李义府哭着道:“王大人所言可有证据?”

王义方道:“你敢说自己在前一晚没有私见毕正义?这可是有狱卒亲眼所见,有人证你敢不承认?”

李义府道:“我的确是在前一晚跟随毕正义的家人见了毕正义。”

李义府这一承认倒是让王义方一愣,狱卒根本没看清人到底是不是李义府,有道是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昨晚没有抓到李义府已经是失策,王方义这只是在诈李义府,没想到李义府真的承认了,于是开心道:“既然你已经认了,哪还有什么可说的?”

李义府道:“王大人,我认什么了?”

王义方道:“你承认自己私见毕正义,然后毕正义就自杀而亡,这不证明就是你逼死的毕正义吗?”

李义府道:“王大人误会了,我昨晚见毕正义是为了向他道歉,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原因,就不会连累他入狱,还有纳女囚淳于氏为妾之事,臣也是愧对皇上信任,臣深知自己徇私枉法,所以和毕正义约定今天一起认罪伏法,臣句句所言属实,不敢有虚言诓骗皇上。”

李义府这一句话又把大家说的呆愣在原地,所以李义府这是认罪了?承认自己的确徇私枉法,作弄刑狱了?这可是要被贬的,可是...等等,既然李义府和毕正义相约认罪,那毕正义是怎么死的呢?李义府既然承认了自己徇私枉法的事,那杀人灭口逼死毕正义又缘从何来?这就说不通了啊!

事情的发展越发的离奇。

李义府承认自己徇私枉法,承认自己私下见毕正义,二人约定第二天一起认罪,结果当晚毕正义就“自杀”在了狱中,然后李义府就背上了杀人灭口的猜疑,所以李义府就痛哭流涕的喊自己是冤枉的。

御史大夫王义方也是被李义府出乎意料的说辞扰乱了分寸道:“毕正义不是被你逼死,那他又是为何而死?”

李义府道:“既然王大人怀疑我,那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王大人,可否?”

王义方道:“你问吧,但你别想意图花言巧语扰乱视听。”

李义府道:“好,那我问,如果我承认自己徇私枉法该当何罪?”

王义方道:“徇私枉法,作弄刑狱,轻则贬谪,重则治罪。”

李义府道:“那我擅杀朝堂六品命官呢?”

王义方道:“擅杀六品大理寺丞,罪不可恕!”

李义府道:“所以王大人凭什么会认为我本可以是一个小罪,哪怕是被贬也无怨言,为什么偏偏要再做下一个死罪呢?我是为了寻死吗?”

李义府一言很多朝臣才知道这件事别扭的地方,对啊,李义府徇私枉法顶多被贬,可是一旦确实谋害了六品大理寺丞这可是死罪,李义府是怎么昏头昏脑的做出拙劣的杀人灭口这一计的?所以李义府就没有理由杀人灭口啊!那问题就来了,毕正义是怎么死的?是为什么死的?

李义府接着哭着道:“臣本布衣,幸得皇上信赖才有今日之荣华富贵,臣之一切皆得之于皇上,然臣贪恋美色,意图纳女囚淳于氏为妾,臣愧对皇上,但毕正义之死臣的确冤枉,还请皇上明鉴。”

看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义府,李治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所以毕正义到底是因何而死?”

现在没人能回答李治的问题,但事情已经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因为毕正义死的太过莫名其妙,几乎所有人都在疑惑毕正义到底因何而死?

毕正义到底因何而死,当然只有“元凶”李义府知道,还有就是后宫的武皇后在听到消息的时候也只是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韩瑗等人倒是发现了事情不对的地方,毕正义一死,现在谁还关注李义府徇私枉法纳妾淳于氏的事?注意力都转移到毕正义莫名其妙的死上面去了。

既然毕正义是死在了大理寺的狱中,事情也是因为李义府和毕正义私通想要纳犯奸y罪的淳于氏为妾而起,所以李治还是把这个案子交到了刘仁轨的手上,正好他能并案调查,其实是因为现在没人想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这种罗生门的案子怎么查?毕正义已死,除此之外什么证据都没有,调查这种案子就是出力不讨好,刘仁轨只能苦着脸领命。

散朝之后李义府又得到了被李治召见的机会。

李义府诚惶诚恐的见到了李治,这时候的李义府眼泪还没有流干。

李治见了李义府没有好话:“荒唐,笑话,纳妾纳到了大理寺的狱中,李爱卿可真是让朕长脸啊!”

李义府赶紧跪下道:“皇上,臣色胆包天,臣知错了。”

李治能见他,能说话就行,说明自己还没有失宠,李义府知道自己这一步没有走错,还是要好好感谢“武皇后娘娘运筹帷幄”。

李治道:“因为一个纳妾的事事情发展成这样,你以后要引以为戒了。”

李义府连声称“是”,可是又犹疑道:“皇上,臣不知有一句话当讲不当讲?”

李治道:“有什么话不当讲?还是你的狗胆子还怕朕听不得?”

李义府道:“皇上,臣以为毕正义之死事有蹊跷。”

李治道:“蹊跷何有?”

李义府道:“臣怀疑有人在结党营私!”

李义府一句话可是吓坏了李治,说得好好的怎么就冒出结党营私之说了?赶紧道:“你为朕细细说来,敢有半句无事生非之说朕就给你新罪旧账一起算!小心你的狗脑袋!”

李义府颤颤惊惊道:“皇上,臣为皇上抛心置胆,不敢有虚言!臣怀疑是有人借毕正义之死打算嫁祸给臣,想要置臣于死地!原因就是臣是皇上的近臣!”

李治道:“还有什么?你慢慢说来。”

李义府道:“还有一些巧合之事臣也怀疑,前一段时间臣听闻皇上宽赦了废后和萧淑妃,把她们安置在了回心院,臣知道这是皇上宅心仁厚,可是朝内马上就有了想要皇上宽赦褚遂良的话,紧接着就是臣因为纳妾之事被弹劾,接着是毕正义身死,这一切发生的都太过巧合,所以臣不得不怀疑。”

李义府一说李治也想到了最近发生的这些事,的确是巧合了一些,可是自己宽赦王皇后就是自己的一时想法,难道还要牵扯进这些事件中?

李义府接着道:“皇上,其实臣听闻了一些流言,说是王皇后被宽赦之事是皇上被有心人算计,王皇后被宽赦其实是他们想要宽赦褚遂良的投石问路之举,所有这就有了后来的事。”

李治想不到自己宽赦王皇后背后居然还有隐情不成?接着李治想到了自己宽赦王皇后的情况,长孙德妃求情,诸多妃嫔或明或暗的附和,所以自己的确有被算计之嫌,加上后来韩瑗为褚遂良求情的事,李治得出一个结论,李义府所言非虚!自己被愚弄了?!

想到这里李治阴沉着脸道:“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召皇后前来见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