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乌衣巷 > 第9章 大道

乌衣巷 第9章 大道

作者:乾凌踏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06:40:03 来源:文学城

送走石坚,谢原还未转醒,他让净澜照看,一个人提了灯去了西院的供房。

洞玄观入夜没几个人,只有值夜的道童歪着脑袋在神台下打盹,三清殿朱漆连廊里吹着几阵冷风。

祝约路过的时候才看见大殿旁边的空地上横了一棵树,是棵巨大的榕树,也不知道在这长了多少年,冠盖如伞,郁郁葱葱,树干眼瞧着三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天上挂着一轮冷冰冰的月亮,而榕树上却扎满了夺目的红绦,幽凉夜色下像极了如火的枫。

祝约停了脚步,他来洞玄观许多次,却一次也没看见过这棵树。

不由得想起石坚离开前带着几分玩笑道让他也快找个媳妇,省得祝将军在战场上担心,他轻轻揭过没有多言。

过去常听人在这山坳中讲经,讲抱朴,讲南华,讲那些玄而又玄摸不着边际的道理,最常听见的还是真武大殿中那句苍凉的大道无情。

大道,什么是大道?

祝约自认是个没什么道缘的人,曾得空随口问了闲亭道人一句,老头听完笑得高深莫测,他说大道就是你自己的道,大道无情并非真的无情,说到底情之一字不过是小爱。

小爱便如石上沟壑里的水,又如枝头盛放的花。只得那一点,也只得那一次而已,水干了,花谢了,就算光阴给补上了新的也再不是原来那份心境。

闲亭道人看他一知半解,又捻了胡子自顾自地笑,最后反问了一句。

“你有没有什么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的?”

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的,祝约不记得当时自己如何回答,好像是朝闲亭道人笑了笑。如今他也迎着山间冷风笑了,像是在笑自己的无药可救。

俗语言见山是山,他从前见到树也只是树,从未留心,如今却觉得那不是树,那分明是春三月道不尽的绵绵情思。

只可惜他是不配有了,也不会有了。

西供房里燃着彻夜的香烛,他照例坐在了周皎灵位前的蒲团上,给面前一排长明灯添了油。

身侧有个落了锁的红木小柜,里面没有金银玉石,只躺着一个两尺多的木匣。

匣上雕花浮夸,是七八年前常州府时兴的式样,并不是多贵重的东西,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放在定侯府的供堂里。

铁卯有些生锈,祝约打开时匣子发出一声嘶哑的“噶哒”,一柄黑色的竹箫躺在里面,指尖抚过,色泽鲜亮如初。

八年前还是祥初三十七年,他是在一个有些萧索的秋末去的太湖梅里。

凉州卫那两年战事频发,秦王府军和祝襄带过去的揽江军转守为攻,在逼退退鞑靼骑兵十万人后换来了对面的一纸降书,平了凉州卫多年来绵绵不断的战火。

但打了胜仗的凉州城祝宅里却没有多少喜庆的气氛。祝襄在前线受了重伤,被敌方铁骑踹下马胸口又挨了那马蹄一脚,骨头不知道碎了多少。

他面无血色地躺在床上,大夫进进出出,带血的纱布和浓重的草药气味一如多年前周皎塌前的光景。

祝约那时已经十六,也上过几次战场,看上去没有当年周皎病重那般无措,满屋子的人焦头烂额,忙碌起来也无人管他。

只有朱桯赶来时看见他在祝襄床前小松柏似的立着,垂在身侧的双手抖个不停,一张脸苍白得惊人。

朱桯早就命人快马送了折子回皇城,见这般光景,又派人回府叫了秦王妃来。

那夜秦王夫妇都留宿祝府,把失了神魂一样的他揽在怀里哄了一夜,连自家的小县主都没顾得上,直到几天后祝襄命大转醒,睁眼就收到了祥初帝命他去吴氏养伤的圣旨。

即便心里头放不下凉州卫的安危,祝襄也不敢抗旨,只得等伤势稍平稳后,作别秦王夫妇带祝约启了程。

等从暨阳过了梁清,秋末百花肃杀,江淮古城的街道上他骑着马踏过去还能嗅到轻微的雨水湿气,不似金陵世家奢华颓靡之风,自有一段温山软水的风雅在里头。

高楼上唱着他听不懂的吴语曲,隐约能辩得那是一首曲调有些柔的宋词,长街有少年抬了稍显稚气的眉眼往这边看,似乎在好奇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队车马,梅里尚儒,这些学生都穿着广绣长衫,风吹起来带着阵清幽的香。

少年儒生们的目光并不逾矩,清澈识礼,祝约无意间与他们对望一眼,也能感觉到那里面的善意。

同时他也察觉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明明是一样的年纪,他手上就不是笔墨书香,而是西北风沙磨出来的粗粝伤口。身上自然也不是轻衫儒袖,而是套着件洗得发旧的墨黑绒氅,袖口用狼皮镶铁的护臂束着,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

祝襄躺在身后的马车里,全然意识不到儿子在前头想什么,他伸出一只手挑开帘子,尽量让自己看上去精神一点,笑问,“还有酒吗?”

祝约骑着马转身,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要喝酒你就下去,一个人走去梅里。”

祝襄竖起眉毛佯怒,“胆子大了,你老子喝酒也要管?”

祝约单手执鞭,也不说话,就拉着缰绳坐在马上盯着他,长大后的眉宇间更有了几分周皎的风采,祝襄一凛,老老实实地放了帘子缩了回去。

临行前,朱桯偷偷摸摸给祝襄装了一坛西北的烈风酒,还没上马车就被秦王妃给扣下了,素日温温柔柔的女人站在院子里,皮笑肉不笑地把酒坛子砸了个粉碎。

刀伤枪伤忌酒忌辣,但祝襄还是忍不住想喝,因为那伤口太深也太疼,只有烈酒灌下去,头才能晕乎,才能不去注意身上一阵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意。

秦王妃不比秦王和祝襄兄弟情深,她是个明事理的人,加之有个天生痴傻的女儿,更知道该如何拿捏祝襄。

她摔了酒后只对满脸可惜的祝将军说了一句话,“你不在乎伤口烂了腐了,也要在乎在乎你儿子。”

蛇打在了七寸上,于是祝襄就真的没再要酒,咬着牙忍了一路。此刻祝约见那帘子可怜兮兮地落下去,忽然觉得有些不忍,他用马鞭挑起,祝大将军正窝在软垫上病恹恹地假寐,额上有细细密密的冷汗。

祝约对他道,“等到了吴氏,若是大夫说可以喝一点,我就去给你打酒。”

祝襄立即来了精神,“真的?不准反悔!”

祝约依然是黑脸菩萨,“若是大夫说不能喝,你就是疼死也得忍着。”

说罢他没理睬身后车帘里祝襄假模假样的哼哼,骑马走了。

实际上最后到了梅里,祝襄也没喝成一坛酒,医庄上铁面无私的大夫将人安顿好之后,早有吴氏子弟等在门口,要接他去湖东书寮。

他不解为何自己要走,祝襄就拉着他婆婆妈妈唠叨了一通,大致意思就是好好听学,以后争取考个功名回金陵去光耀门楣。

祝约当时更懵了,没想通为何祝襄一会儿一个主意,幼时跟他说不想读书就去骑猎打兔子,后来又说要带他上战场建功立业,如今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让他好好读书。

直到光阴流转,许多年后他再回梅里,见到了当初给祝襄看诊的老大夫正坐在藤椅上慢悠悠地叹。

“当年啊,祝将军告诉老夫,说祝家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功名,你合该同他们走一样的路,他也觉得男人身上多几道疤是英武,大丈夫为国战死那是无上荣耀。后来吧...也许是前几十年太顺当,打仗苦了点也没受过什么大伤,临了真的丢了半条命才知道有多难受,有多疼,那伤口跟钻骨噬髓似的。他啊,突然就不想这刀啊枪的往你身上扎了。”

老大夫边给他把脉边眯眼晒着秋色,“老夫当时就乐了,跟他说,殊不知这庙堂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一不留神行差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不然吴氏也不会定下宗族子弟不得入仕这一门规了,你可知祝将军又说什么?”

秋庭寂寥,祝约躺在当年祝襄躺过的地方,还没来得及猜上一句,就听那老大夫又笑道,“他就坐在你那地儿翘着腿说,‘我儿聪明,考得上与否都好,大不了就当个金陵城的风流纨绔大梦一生,我是他老子,再怎么建功也就是为了让他快活,他快活了,我还有什么可求的。’那德行真是欠打。”

眼前几乎能看到祝襄当年那副畅快随性的模样。

后来的祝约懂了其中缘由,当年的祝约却不懂,但足够听话。

他听话地去了坐落在太湖边上,灵岩山下的湖东书寮,顺理成章地脱了劲装疾服,做了吴夫子吴舜冬的学生,又在来年春天遇到了半波亭一树桃花外的梅里少年郎。

刚到梅里那一阵祝襄的伤势时好时坏,他日日都在医庄书寮间奔波,和其他学生少有能一起游玩耍乐的时候,所以那时众人都觉得西北来的小侯爷沉默寡言,总是行色匆匆,难以亲近,渐渐地就也没人和他一道了。

直到晏闻的到来。

梅里晏家的三公子是被亲姐姐揪着耳朵送进来的。

某天午后,学堂外的竹林里风又是暖洋洋的,众人被吹得昏昏欲睡,难得看见了这么大的乐子,霎时都精神抖擞起来。

晏三公子年方十七就已经名震湖东,生的长眉英挺,眼角含情,本该是一张勾人的风流面孔,周身又侵染了书乡故地的书卷气,矛盾重重又分外契合。往湖东世家公子里一站都是一眼能看见俊朗,所以颇受各家女儿的追捧。

传言常州府通判都曾想与晏家结亲,俱被晏氏以犬子年幼和未考功名给拒了个彻底。

看这样的人吃亏比温书有意思,学生全部没了心思,只管睁大了眼瞧热闹。

晏闻被拎到学堂后独自占了最后一排矮桌,撑着下巴,漂亮的脸上表情十足的不端,十足的猖狂,摆着脸色听晏大小姐晏望与吴舜冬说好话。

大家都以为这是个不服管的纨绔,只等一场大戏开幕,谁知晏大小姐一走,晏闻就哑了火,乖乖看起书来。

吴舜冬回来后什么也没说,慈祥无比地摸了摸他的脑袋,那笑容颇有几分藏着刀的意思。

果然往后几天,晏闻的课业总是比他们多出许多,常常坐在书舍一写就是一下午,写得头昏脑胀,两眼昏花。

日落夕阳斜了还点着灯继续,某日有学生拎着一只红头画眉喊他斗雀儿玩,劝他不必如此勤奋,说夫子这是听了你家人的意思罚你呐。

晏三公子摇摇脑袋,有理有据道,“我非得装得不愿意来学堂我家里面的人才愿意送我来,我若说愿意他们反倒觉得我憋着坏耍他们呐,如今已经来了,若叫夫子退回去就没安生日子了,不如随遇而安,反正在这管得横竖没家里严。”

众学生都是梅里世家出来的,听这话像是瞬间得了知己,鸟儿也不斗了,都围着他一字一句叽叽喳喳诉苦起来,无非是家里如何如何严苛,卯时就要起,书寮课业虽繁重,好歹还能睡到辰时。

小公子们热热闹闹打成一团,聊着聊着晏闻突然把湖笔往唇上一搁,吸着鼻子,看着三桌之外静静抄书的祝约,怪声怪气道,“这位兄台是谁?这几日怎么也不同我们说说话。”

书寮里的学生虽不常和祝约玩,但对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王侯门楣还是存了几分敬畏,忙不迭道,“那是金陵来的祝小侯爷,课业一等一的认真,不大爱逗趣耍乐的。”

有人对他招招手,“诶,祝小侯,要不今日来跟我们一起教这画眉唱歌儿啊!”

少年不识愁滋味,凡事就图个热闹,那时候的疏离亲近其实只隔着一场嬉戏打闹。

似乎没料到他们会喊上自己,祝约拿着笔的手微顿了一下,一滴墨落下来洇湿了一行好字。

他心里天人交战着,要问为什么平日里不和其他学生打成一片,实则并非高傲也并非天性冷漠,而是因为他不敢。

不敢让自己身上的血腥风沙染上这群少年干净的袖袍,不敢让举手投足间不自觉流出的西北兵营做派辱了孔孟之道。

骤然相邀,祝约无措地回身看了一眼围坐在一处的清贵少年们,片刻后歉然道自己还有书要抄,不便久留,几乎是落荒而逃。

风里仿佛飘来晏闻一句什么话他没听清,等回了自己的居舍才后知后觉了那份懊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