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乌衣巷 > 第86章 兖州(二)

乌衣巷 第86章 兖州(二)

作者:乾凌踏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06:40:03 来源:文学城

祝襄在中午带着一筐鱼和晏闻一道回了鲁王府。

因为觉得钓得太少,还便宜了河岸边的摊贩五十文。

关于秦王和祝约在图谋什么他没有再向晏闻追问。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以他如今之身阻止不了任何事。就算阻止了,朱端不杀朱桯和祝约,往后也不会有太平日子。

庸君误国,非一日之弊。

他只告诉晏闻一点,东南水师非池中之物,没有他们想地那样好对付。

和水匪厮杀出身都是亡命之徒,加上京口那十万兵马,即便有谢原的火铳,三大营和秦府军的胜算也必然建立于厮杀之上。

晏闻知道祝襄并非轻易接受了造反,他只是不能让祝约和秦王去送死,他告诉祝襄道。

“三十万对三十万胜算不明,若是四十万对上二十万呢?”

祝襄放下鱼篓望着他,“何解?”

“先前我想着让宋旵说动他二哥带着京口归顺,但我在曲靖等了许久也未曾收到他的消息,宋旵极有可能被宋昶软禁,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第二条。”

晏闻解释道,“揽江军牙旗营中军潘幼峪曾受老侯爷重恩,他起先被划入三大营,后来迁调京口做了宋昶麾下兵,牙旗营看似不起眼,却最好下手。”

祝襄一瞬就明白了他的意图。

皇城不可能一次闯进三十万大军,祖梧反必然是带着亲信精锐营杀入皇城司,宋昶的水师和东南其他营必得留守城外挡住三大营的攻势。一旦祖梧杀了皇帝,三大营被挡,秦王就会彻底陷入死局。

牙旗营司号令,潘幼峪若能稳住京口水师归顺秦王,扭转局面,还有转圜余地。

但潘幼峪终究只是个小官。

祝襄皱了皱眉,沉声道,“你如何确保潘幼峪能策反京口水师?”

“不用策反。”晏闻望着祝襄,“有晋同织造坊,许含英与大内有来往,官造的一应军资他能仿制。”

祝襄霎时了然,“牙旗。”

晏闻未曾答话,算是默认,起兵须得逞夜色围宫,若是京口水师所有号令旗帜一夜之间全成揽江军牙旗,皇城内之人和兵又会如何?

祖梧多疑,一旦看见宋昶军中升起揽江军旗又会如何?

事情已交代完,祝襄静静地看了他半天,最终一句都没说,揽着袖子走了,留下晏闻一人站在空荡荡的前厅。

晏闻望着走远的背影,犹豫道,“祝叔......我......”

“人要先吃饭的,食不言。”

聊完公事,他想谈谈私事,结果祝襄像是看穿他的意图,有意回避关于祝约的话题,径直提着鲜鱼去了厨房。

行军多年,不少人都知道他厨艺不凡。

早年祝家随祥初帝打入蒙族三峰山饮马河,军队粮草短缺时就是将士们在关外长河打鱼烹鲜,靠着红枝草熬过饥寒,如今一晃眼也已过去几十年了。

净澜一行人见祝襄去了内厨,想去帮忙,尽被赶去做了别的事。

只有晏闻被拒绝后独自守在厨房糊着纱的格门外,也不打扰他,就这样站着,颇有几分执拗。

祝襄觉得好笑,晏闻的胆子比起少年时候可以说小了许多,跟他说句话都有些畏惧。

但也比从前大了许多,连谋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都敢暗中布局。

可惜再怎么有本事,在他眼里也还是湖东那个追着他喊祝叔的孩子。祝襄其实不想服老,有时候身体上的伤痛又告诉他人不得不服老。

洗净鱼后片了下锅,热腾腾的汤香气四溢,祝襄独自忙活了一会儿,盯着那些升腾的雾气,眼中情绪软了下来。

突然有些归心似箭,他想祝约了。

祝襄轻笑一声,感叹果然人越老越矫情。

昔年他们父子一道策马扬刀,意气风发,从关外长河看到江南烟水。

如今他垂垂老矣,他的循如依然年轻。

这是他和周皎唯一的心血。

定侯府人丁寥落,祝约从小没有兄弟姐妹,只有爷爷和父母作陪。但他依然活泼,没有兄弟姐妹就和乌衣巷其他小孩一道玩耍,陶英,陶芃,谢原,商赢都是他的兄弟姐妹,包括那时尚在受苦的承泽帝。

他对每个人都友善热烈,也有世家子娇生惯养的小脾气。

直到他在十一岁的时候失去了周皎。

爷爷走的时候祝约尚不记事,母亲走的时候他已成少年,再加上后来凉州的三年,祝约变得越发沉默,越发喜怒不形于色。

尤其是梅里那两年,他对身边的人依旧很好,有求定会相帮。但只有他这个父亲看得出来祝约在抗拒与同龄的学子深交,有几分看破红尘的意思。

那时候他不懂是什么原因,只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所以自祝约及冠礼后,他费尽心思想找个体己人陪着他,若是能有儿孙绕膝更好。没有也不打紧,能陪祝约安稳这一世他也算得偿所愿。

他料想过祝约找个柔淑的女子,也料想过他找个温良的男子,然而他没想到这个人会是梅里的晏三。

当年的淡漠孤独仿佛都有了解释。

世人大多没他看得开,总把儿女伦常刻在血脉里奉为圭臬。

他走南闯北多年,见过不少好男风的人,有的不过贪图美色,尝个新鲜,家里供着正房夫人,外头秦淮还养着小唱。

有的年轻时立誓不娶,打断腿也只要一人,然而最后无一不是屈服于父母家族,乖乖成婚生子,坊间留下的传闻只剩一句带着玩笑的“年轻时糊涂”。

不爱理会晏闻并非是他的本意,而是他实在害怕。

祝约像他,所钟一人就会一条道走到黑。

他却不了解晏闻,即便他现在情谊正浓可以为了祝约去反,那往后几十年呢?

晏闻曾有过一段情,如果将来他悔了,还是觉得女子更好,祝约当如何自处?

更何况梅里晏氏家大业大,名满湖东的晏三有多少女子爱慕,他真能放下宗族之托去和祝约厮守吗?

身为将军,他杀伐果断,但身为一个父亲,他难得迟疑了。

祝襄站在案台边,门纱外模糊的身影还是一动不动。

他有些头疼,取了巾布想擦一擦溢出来的鱼汤,喉咙口却在抬手的瞬间泛上一阵甜腥。这感觉太过熟悉,他绷直了身子,眼中眩晕。但还是稳住颤抖,转过身去避开晏闻的目光,将一口血吐在了厨房无人发觉的角落。

黄昏的时候,祝襄才吩咐人将菜端了出去。

揽江军不分尊卑,一起扎营时祝襄就与他们同吃同住,一框鲜鱼做了几桌分发给了亲卫,晏闻原本还在忐忑,但坐下的时候看见了鱼汤里浮着细面,一下子怔住了。

汤白味甘,细面绿葱,是梅里凤谷东麓的鱼面做法。

祝襄神色如常,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怎么?还要我请你动筷子不成?”

晏闻又愣了一下,接着他露出了来到兖州后第一个发自肺腑的笑意。

往后几日,祝襄似乎对他好了许多。

他喝着大夫开的药,伤势已趋于平缓。于是日日带着晏闻出门,打鱼的时候让他拎着筐,买兖州特有的干果也让他一路抱着回去。

俩人没什么说头,晏闻也不在意,任劳任怨地跟着。

兖州十日过去,这里才收到了金陵来的信,朱桯信中所言,祝约已联络上三大营和潘幼峪,虎符已被三大营总兵所接,于羡鹤逃出宫禁挟制后一直潜在五军营,二人已经碰面。

唯一问题就是将领太过年轻,秦王终究不是揽江军将首,三大营中亦有人对祝约存疑。

晏闻没有隐瞒此信,他是与祝襄一同看着那笔熟悉秦王字迹的。

翻动时纸后落下另一张信纸,晏闻捡起来后望见了上面祝约卓然的褚楷,仅有简短的五个字。

“白首长相思。”

晏闻手中一抖,祝襄的眼刀已经扫了过来。

自打祝约去往金陵,他就一封封酸信写着,还不敢叫人看出这些新来自曲靖到兖州的路上。祝约先前懒得理他,如今总算回了五个字,还被祝襄看了去。

他小心翼翼道,“祝叔......”

祝襄也没料到一封正经信件里夹着儿子亲笔情诗,脸都绿了。他随手甩了腰间玉佩就转身进了里屋。

晏闻竭尽讨好了十日一瞬化作泡影,他有些无奈地看了看手里的玉佩,却在下一刻瞪大了眼睛。

羊脂白玉温润细腻,有在关外磨出的斑驳痕迹,一个“豫”字让他心绪微震。

晏闻顾不上得罪人,对着祝襄紧闭的房门高喊了一句谢谢祝叔,旋即唤了应松往兖州驿赶去。

若说虎符不能使三大营完全归顺,那么一手建成揽江军的祝豫和统领他们多年的祝襄则全然不同,这枚腰牌足以证明祝家人的态度。

此事晏闻不放心其他人去办,他买下最快的马,命应松即刻带着腰牌赶往金陵,务必交至祝约和秦王手中。

就在他操办完一切回到鲁王府中庭打算去看祝襄时,突然止住了脚步。

亲卫人数众多住在他处,鲁王府的下人都是他从曲靖府带来和州府知府安排的人。

往常给祝襄送药的都是净澜,而眼前整个端着汤药走过去的短打仆役他瞧着有眼生,他狐疑地上前问了句是谁,那人也低着头转身用东南口音说了句什么。

晏闻还未来得及反应,一柄半臂长的寒光薄刃就从盘下抽出直直砍向了他的面门。

惊惧之余,晏闻反手扣住他的短衫,谁知那人腰后仍有短刀,就在短刀抽出砍向晏闻脖颈的一瞬。祝襄卧房的门被踹开,一柄长棍已经落在了刺客的肩伤。

祝襄这一下用了十成的力气,足以将这人脊骨打断。

刺客立刻趴在了地上,浑身抽搐,晏闻狼狈地一脚踢开短刀挡在祝襄身前,目露凶光道,“谁派你来的?!”

烛影昏暗,刺客垂着脑袋,脊骨已断他活不了多久,却抬起头试图说出什么。

晏闻迟疑了一下要不要听,过道的另一侧却闪出一道暗影飞快地斩向了祝襄。晏闻根本来不及细思,他踢开地上的刺客几乎下意识地去挡那致命一击,暗影见状并不执着于祝襄,手势一转,攻向了他。

祝襄眼中寒光乍现,旋身用整个身躯护住晏闻,一脚踹飞了那道暗影。

他有伤在身,这一下还是慢了些许,上臂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当即溢出了浓黑色的血。

爸比便当已加热(2/2)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6章 兖州(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