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空气总会让人心神不宁,左丞相赵文裕府邸茶室的地面也常常铺满陶瓷碎片。
面对着气头上的赵丞相,夫人嗔怪:“这个月砸了几个茶杯了?多大人了?”丞相赵文裕闭上眼,一只手捋着花白的胡须,好一会才冷静下来。他把情报顺手扔进火炉,挥挥手,意在是机密,让夫人切勿多言,接着让家仆把茶室收拾了,转身进了书房。
丞相并非是因为一份简单的情报而愤怒,更加令他无法理解的是军将之不作为。外族大举攻入龚城,这座边界要塞在短短三周不到的时间里便宣告沦陷,但失城守将为了往后前程,竟然选择秘而不宣,而是秘密与外族首领展开谈判,佯装战胜,回报战功,而外族更甚,教唆其借外族之军,起兵篡反。这守将本也是心神不定,无甚抱负之人。心想若是假报军功一事被发现,恐自己被千刀万剐而圣上不解恨,民怒难平。且这件事情连他的亲信军官都还不知晓,更无论那些底层军士了。
他秘密招兵买马,对外宣称是面对外族反复挑衅,定要出征北域,一雪前耻,勒功而回。但是却没想到,外族也打算过河拆桥,渔翁取利,让朝廷探子能在暗中得到风声。
外族人等着看一场好戏,想着只要自己找好时机出兵相助,无论哪一方最终取胜,自己都有恩,这天下自然能分一块,北域诸州岂不必许之地了?
但是显然,他们久居关外,对于局势的了解太过于肤浅。尽管不主动出击的战略让他们的威胁看上去没有那么强,但依然有一定的风险。
丞相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距离秘密签订条约已经过去了将近半载,想来以那位守将的性格,若是朝廷不加思虑,即刻大军北上,或者将其急召回京都,多疑如他,甚至可能狗急跳墙,皈依外族,与朝廷开战,但又不能等其羽翼丰满,否则未来难以收束。
丞相思虑再三,也未能想出个万全之策,只知对方实力已经不可轻觑,不论三更半夜,立刻派人秘密传兵部尚书侍郎前来。
三人收到传讯后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丞相之言只身一人,着黑衣到达丞相府,旋即被带入书房。
丞相看着他们,犹豫良久,毕竟这三人都是在那场□□中新调上任的官员,连他都不知道能否互相信任,这样的事情,绝不能让不值得信任的人知晓半分。
丞相挥了挥手,直截了当问道:“三位,老夫能否将军国大事托付你们?”
三人混迹官场多年,位至此处,自然听得出此话中暗藏玄机。于是四人各怀心思,默默思考着下一步的走向。
最终,还是兵部尚书率先打破沉默:“丞相有何事,直言无妨。”两位侍郎也随即附和
丞相微吟片刻,知道现在时机迫切,不论如何自己都只能先选择相信面前的三人了,于是他摆开准备好的地图,言简意赅:“三位,方才我收到些机密情报……北方边城守将意图谋反,三位,今晚便要制定对策,我明早会入宫禀报皇上,随后召钱邪将军制定军策。几位虽是文臣,毕竟统领兵部,也劳烦各位商议对策。并非赵某有不信各位之居心,实则国家大事,须要万分谨慎。在此事完毕之前,还请各位留宿寒舍。”众人连声:“应该的”,丞相也便差家仆去为三位大人取衣物等,其余事项,丞相府内一应俱全,自然无需再费事准备。丞相也便收拾衣物,准备面圣。
至于那些京城大员,还有那位还在为少女眼眸流连忘返的皇上,甚至是那位守将本人,谁也不知道这里将掀起一阵风雨。
天色安晴,人心杂艰,变局黯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