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瑛跟李小将军吃完饭,回去后重新又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会试的内容大部分都会从这四书五经里面出,如果到了殿试,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让他们比诗词歌赋,在往年也是常有的事。
一到殿试就看主考官的皇帝的心情。
他说谁是状元,谁就是状元。
当然桓瑛并没有想过三元及第,毕竟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竞争对手林长风。
进士及第,估计也悬,并不是桓瑛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对殿试排出的名次评阅试卷的读卷官没信心。
考官都喜欢清流世家的考生,最好父亲祖父都是文官,如果他们祖父父亲也是进士出身,那就最好不过了,诗礼世家,三代文官,林长风身边bug卡满。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桓瑛参加科举考试开始,也遇到了不少。
所以他父亲听到他一次考就考得举人的时候,非常的惊讶。没有想到桓瑛竟然没有受到打压。但转念一想也有可能是桓瑛的才华太出众了,无论怎么打压都打压不了。
考得举人之后,桓瑛就没有继续再考,接下来他开始沉淀下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多看看其他的书。
他只会埋头苦读,对京城贵族圈子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桓瑛对京城周边贵族的信息几乎为零,父母从来都没有跟他说过,秦王从来都没有带他出去交际过,秦王妃更是整天在城郊修道,都不住王府里。要不是有佳禾县主和小李将军,桓瑛更是一无所知。
就连小李将军也觉得惊讶,桓瑛对京城贵族这一切都不认识,那就说明,秦王和秦王妃对桓瑛教育出了问题,整天都把桓瑛关在府里读书,不让他跟外面接触,平时有许鹤教着,本来许鹤因为仕途不顺,整个人都是郁郁寡欢的。难免会影响到桓瑛,小李将军赶紧拉着桓瑛出去见见那些勋贵的子弟。
却以桓瑛要读书为由拒绝了。
小李将军看桓瑛整天闷在别院里独自一人读书,不会真的会闷成了书呆子。
小李将军直接骑马来到别院,把桓瑛拉走,去京城最有名的酒楼烟雨楼聚会。
“你放心来的都是武将家的公子,他们有些人还在你父亲手下任职,不会为难你的,也不会为你灌酒。”来的路上,小李将军还安慰桓瑛。
烟雨楼的公子哥都在翘首以盼。小李将军说了,今天要带秦王儿子出来和大家聚一聚。
当着大家带着桓瑛去赴宴着,来的都是武侯,武将世家的公子,没有身穿甲胄,都是穿着普通的锦袍。
“这位就算桓瑛,秦王之子。”
“原来你就是京城双璧!?”
他们看到桓瑛都很惊讶,除了惊讶的是他的容貌,还有他的身份。
他们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秦王有儿子?就算儿子,也没有想到那么大了。
桓瑛就跟神武将军之子唐河聊了起来。
“你有15岁了吗。”
“虚岁15。”算上周岁十三古人一向都是算虚岁。
“你现在还继续考科举考试吗?”
“考啊,你们呢?”
“饶了我们吧!我们一看到书就头疼。”
“你平时去狩猎吗?”
“很少。”桓瑛跟着自己的父亲前往去瘦的时候,他都是在旁边看着的,或者直接让他射靶心,很少让他去狩猎野兔或者狐狸。
你都不参加这些训练了吗?他感到很惊讶,怎么说?秦王也是武将出身的,自己的儿子好像并不擅长骑射。
“你骑射怎么样?”
“尚可。”桓瑛说的没错,他的作业其实比不上小李将军的这种常年在军营训练的肯定比林长风这种文弱书生了好多。
“我还会御车。”
唐河很惊讶,秦王和秦王妃到底是怎么教孩子的,秦王日理万机,常年待在军营,至于秦王妃几乎不出现在各种贵妇宴会,据说她是修道之人。
“那秦王有没有带你进宫觐见圣上。”
“没有。”
“这么说,你还没有册封为世子?”
“嗯”
“你好像并没有很在意。”不仅没有在意,好像是势在必得。
“如果我不可能继承父亲的王位,那我只能博一个功名。”
唐河点了点头,毕竟改封世子也不是没有过,而且秦王还年轻还能生得出儿子,说不定过了十几,二十年后就有其他的想法了。按理说桓瑛可是嫡子。这里为何没有请旨册封桓瑛为秦王世子,那就很有可能是对嫡长子的母亲不是很满意。看来秦王和秦王妃并没有传言中那么琴瑟和鸣,有传言秦王为了秦王妃没有纳妾,只跟跟秦王妃有孩子。
桓瑛自然不知道他参加这次的聚会,引发了别人对他父母关系的猜想。
桓瑛之前参加各种晚宴都是以小李将军有关的都是小李将军带他去的那些晚宴的主人都是小李将军的姨夫,姑父,堂姐夫,表哥。
没有小李将军,桓瑛是不会出席宴席的。至于秦王妃兰堇,她连宫宴以病重为由不出席。
唐河见问桓瑛问什么都问不出来了。
他该不会就是个书呆子,只会读书,唐河心里暗腹道。
无论是猜拳还是玩骰子,桓瑛都不敢兴趣,更别提看歌舞,他压根就不怎么想看。
“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唐河看着桓瑛在一边依着栏杆干坐着。
“看风景。”桓瑛觉得这烟雨楼的夜景真不错,从高楼往下俯看可以一览京城的夜景。
唐河顿时无话可说,平时他与秦王接触不多,秦王不讲情面,办事都是一板一眼,也少跟军同乐。唐河对秦王的敬仰如同高山一样,不敢靠近,不做过多了解。
也不怪唐河对桓瑛和林长峰两人知之甚少,两人虽然称为京城双璧。
唐河是武将,桓瑛和林长风两人是文人,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
自本朝建立以来,文臣跟武将就是对立了。
秦王与秦王妃太过于年轻了,他们不懂得怎么教养孩子,他们也没有长辈在旁嘱咐。任由孩子自由生长,也难怪,毕竟不是世家出身的,他们也不懂把孩子教养成贵族。
说圈子贵族圈子里面的人都叫他们暴发户土地主,宁阳长公主直言道,他们秦王府的人就是泥腿子出身的,上不得台面。
秦王对孩子溺爱不像溺爱,放纵也不像放纵,说是溺爱吧,但是要逼着他去读书,还专门请了夫子,让他让他去学骑射,对桓瑛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
说不放纵吧,至今都没给桓瑛安排好通房丫鬟,说放纵吧!对于桓瑛的饮食非常严格,不许他吃野味,就连普通的野猪肉都不行,别提鹿肉和狐狸肉了。甚至连生肉都不允许,秦王和秦王妃对孩子的教养方法在整个京城都是罕见的。
唐河也不好管秦王的家事,秦王教养儿子真的跟京城权贵不一样,别具一格。实属罕见,就连秦王妃几乎足不出户。
非常另类的一家人,与钟鸣鼎食之家相比,似乎并不在乎三纲五常。
有收藏。才有更新动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无父母教养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