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随我在城中行医,他小小年纪,便有诸多良方,连我的自愧弗如。
城中百姓多有悲色,一问才知道,始皇帝要征三十万年轻人到百越之地,听说那里是蛮荒之地。
我问张良怎么看?张良:“边疆能守,咸阳城就空虚了。”
我:“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
张良笑而不语。
霜华:“姐姐为什么伤感?”
我假装伤怀:“我儿子在皇宫,我想念他却无法相见,和如今被征召的新秦人何其相似。”
霜华:“姐姐儿子在扶苏公子身边,可问过他愿不愿意?这些征召的新秦人都有土地和金银封赏,只是一时的离别苦罢了。”
我叹了口气道:“习惯了山野,不习惯被拘着。”
霜华:“陛下做事自然考虑的比我们长远,倘若姐姐能为国家效力,不必忧心,自然会有封赏。”
我:“我对陛下自然也是衷心的。”
霜华笑道:“姐姐何不制作一些药包,里面装上常用的备用药,低价卖给这些要离家的人。”
我:“制作药丸很麻烦,需要大量药材和工人。”
霜华:“姐姐怕麻烦吗?我与姐姐一起做,需要什么姐姐尽管开门。”
看她这么积极,我也受到了感染,便带着侍女做了一批治疗水土不服、伤风感冒的药丸。
这事传到了赵高耳中,在始皇帝面前一番添油加醋,于是陛下命医官制作药丸,免费发送。
霜华很为始皇帝自豪:“看到陛下的执行力了吧?”
我:“我开始理解他了。”
霜华:“还有什么事是可以做的?”
我:“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霜华:“姐姐,做这个迟了,那些布庄早就疯狂加班制衣了。”
我:“我累了,什么都不想做了。”
我躺在家里的躺椅上面,知道了历史走向,就很难活在当下。就目前的条件,我还不知足?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真的要杀掉赵高去改变历史吗?
盯着眼前的建筑,我有了一丝的现实感。
赵高又差人送来了东西,他一个大奸臣,为什么这么关注我?总感觉他要在背地里使什么坏。
王诩回到家中,我对王诩说:“得想个办法让清儿回家,扶苏公子与始皇帝每每意见不合,我都心惊胆战。”
王诩:“夫人不必忧心,陛下心中有数,清儿不会有事的。”
我:“夫君做事辛苦吗?”
王诩:“凡事都按照法执行,陛下的命令可以很快传递出来,大臣多言事而少内斗。”
见我沉默不语,王诩:“既然夫人担忧,我就想想办法。”
赵高不知道怎么得到了消息,与陛下面前说了几句,很快的,清儿就出了宫。
儿子长高了不少。
清儿:“娘,我们家隔壁住着的张良可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
我问他:“何以见得?”
清儿:“我日夜与扶苏公子在一起,也见了不少官员,拿政事问他,都能答得井井有条,切中要害。”
我:“你已经长大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朋友。”
我做了美食,清儿唤张良来。
张良:“我要离开咸阳了。”
清儿:“为什么?你的才能是可以做上卿的。”
张良笑而不语。
夜里,清儿低头在桌子上写着什么,我一看,原来是在刻画河流山脉的地图。
我问:“这是哪里?”
清儿:“灵渠。在岭南。”
我:“你想去那里看看吗?”
清儿:“陛下南巡曾经到过那里,等我成年了随陛下再一同去。”
我:“只可惜陛下现在沉迷于长生不老,与扶苏不和。”
清儿:“娘,陛下不是那样的人,他每天要批改那么多的竹简,发布命令嗓子都喊哑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听信谗言,沉迷长生不老呢。”
我望着他脸上的神情,与霜华有几分相似,他们的共同点是年轻而且崇拜始皇帝,所以他们能被称为新秦人。
与他们相比,我的内心如同一个腐朽的老者。
清儿白天仍会去见扶苏公子,与他而言,这是责任与荣耀。
我背起药箱,突然觉得好孤独,霜华不是彩,为我带不来青春年少的感觉。
我骑马到了骊山,望着一排排整齐的兵马俑,神态各异,雄赳赳气昂昂,我有些理解了始皇帝长生不老的心态。
我拉弓射箭,射中了天空的飞鸟,我不愿拘在后院的三寸之地,向往隐居的生活,这些本来就已经得到了呀?
现在如果离开,清儿不愿意离开的。
霜华要出嫁了,嫁给蒙毅,是个青年才俊,深得陛下信任。
在他的婚礼上我见到了很多相似的年轻人,神采熠熠,肆意张扬。
王诩:“夫人怀念谷中的生活了?”
我:“孩子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不能不顾他们。”
王诩:“夫人是又窥破了什么天机?”
我:“赵高是个大奸臣,会害死很多人。”
王诩:“张良告诉你的吗?”
我:“不是。”
不想再多说,便转身走出门,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我网的严严实实,几个小鬼头在喊着:“网住喽,网住喽……”
我挣扎不开,威胁道:“快放我出去,小心我打烂你们的屁股。”
赵高:“我来救你。”
我看着他一副纯良无害的模样,果然男人茶起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
我挣脱了网,对赵高道:“是不是你撺掇那几个小鬼的?”
赵高一笑:“他们想捉鸟。”
我白了他一眼:“奸臣。”
赵高:“我把你当妹妹,你太伤我的心了。”
看小鬼要跑了,我拿起网来,一把甩过去,几个小鬼头都进了网里面,赵高做着夸张的表情:“我可救不了你们了。”
小鬼头:“救命……救命……”
我收起网口绑在树上,对着被困在网中的他们做着鬼脸,然后转身回到了宴席上。
王诩:“高兴了许多,发生什么事了?”
我:“我当着赵高的面骂了他是奸臣。骂完之后,心情舒畅。”
王诩:“孩子气。”
回家的马车上,我:“奇怪,咸阳城怎么会有流民。”
王诩:“汉中闹虫灾,有些农户的庄稼颗粒无收。”
我想了想农药的应用,不仅要简单易行,还要可以方便大量生产。
我:“养一些鸡、鸭在地里灭虫怎么样?虫子不会自己消失,总得消灭他们。”
王诩笑了笑:“倒不失为一个办法。”
我:“最怕的就是大旱之年,那可真是是颗粒无收。”
王诩:“陛下已经命人前去救灾了。”
我:“看来治理的不好,看,又是流民。”
王诩:“夫人是想救济灾民?”
我:“嗯。”
我进宫见郑夫人,禀明来意,以夫人的名义救济灾民。
郑夫人派了士兵和使女,在城门外煮粥赈济灾民,我则在城中买了一些小鸡仔和小鸭,雇来专业养鸡鸭的人看管,等大一些了送给灾民。
侍女:“只怕是会成为流民果腹的食物。”
我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正在发愁如何实施的时候,赵高来了,他命人将鸡鸭送到了汉中。扬言一只也不少,只会上阵捉虫,绝不成为食物。
奸臣办事就是效率。
赵高:“这异想天开的办法有用。”
我:“受灾地区多吗?”
赵高:“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