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 第3章 月下结拜

我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第3章 月下结拜

作者:宿云微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7:07:51 来源:文学城

面对马文才的质问,刘郁离眼中闪过一抹戾气。“那你又配得到天雷术吗?”

“你不是我的对手!”马文才嘴角扬起一抹势在必得的笑容。

“交出天雷术,我就放你走。”

刘郁离抬起头,微微一笑,“好啊!那你拿命来换!”

说话间,手腕一动,袖中匕首闪出一道寒光,朝着马文才的脖颈毫不留情划去。

马文侧身一避,同时右腿一扫攻向刘郁离下盘,刘郁离足尖轻点,身体凌空,一记旋风踢,踹向对方胸口。

马文才脚下一转,变幻身形,绕到刘郁离身后,右手一把按住她的肩头,下一秒匕首来势汹汹,朝着马文才右臂直接斩去。

单论武功,刘郁离不敌马文才,偏她利器在手,招招狠辣,逼得对面束手束脚。

一刻钟后,两人一错身交换了站位,马文才本想顺势夺走刘郁离手中兵器。

不想对方早有防备,俯身偏头,马文才抓住的只有一根发带,于此同时刘郁离手中匕首即将插入他的腰腹。

马文才后仰避过,匕首擦过腰带,划断挂着白玉佩的红绳。

刘郁离一转身,顺手抄走玉佩,三千发丝如瀑布散落。

青衣,乌发,白妆,红唇,整个人绮丽又诡异,如盛开在午夜荒坟的荆棘玫瑰。

握着青色发带,马文才低头瞥了一眼腰间半截红绳,脸色一沉,冷声道:“玉佩还我!”

刘郁离握紧手中白玉佩,顿时觉得自己赚了,余光瞥了一眼身后大门,嘴角勾起,“不就是天雷术吗?”

“看在这枚玉佩的份上,给你就是。”

说完,朝着马文才用力掷出一个竹筒。

马文才见识过此物的威力,当即身形一偏,避开了,竹筒继续前行,滑出一道抛物线后,落到不远处的凉亭前。

与此同时,刘郁离飞速踏出大门,翻身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马匹,扬长而去。

望着刘郁离消失的方向,马文才紧紧握着手中发带,脸上满是不甘。

没有听到预想中爆炸声,马文才似乎想到了什么,朝着凉亭的方向走了几步,远远打量着地上的竹筒。

不对!之前的竹筒比这个粗多了,好像在扔出之前还引燃了。

马文才走到竹筒旁,弯腰捡起东西,打开一看,橘红的火星迎风而长,冒出一簇火苗。

原来竟是一个火折子。

右手食指、拇指一齐用力,手指粗细的火折子顿时碎裂,火苗瞬间熄灭。

低头瞥了一眼左手的青色发带,面上一片冰寒。

半月后,清凉书院山门前。

看到书院牌匾下站着的人,祝英台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你……”

“在下广陵刘郁离。”那位年轻公子,一身白衣,说话时手中折扇应声而开,长身玉立,举止风流,戏谑道:“英台贤弟,好久不见。”

一句好久不见,祝英台眼中泪光闪烁。

相逢的泪光退回三个月前,便是离别之泪。

那时还是在上虞祝家,刘郁离还是祝英台的贴身丫鬟。

刘郁离跪在厅堂正中,上首坐着祝夫人,祝英台风风火火闯了进来。“娘,郁离又怎么惹你了?”

“娘,你别生气。我回去好好训她。”说完,祝英台转头背着祝夫人朝她眨眼睛,暗示她好好配合,赶紧认错。

刘郁离摇摇头。祝夫人是个好人,她却当不了一个好奴才。这是根本矛盾,无法调和。

“英台,你以前年纪小,不懂事,我由着你。”祝夫人看了仆妇一眼,示意他们把人带下去。

“如今,你也到议亲的年纪了,可不能再胡闹。”

祝英台眼见仆妇要把刘郁离带走,疾步上前,抱着祝夫人手臂,哀求道:“娘,我与郁离情同姐妹,看在女儿面上,再饶她一回吧!”

情同姐妹四字直接踩爆祝夫人雷点,怒喝道:“我倒不知道什么时候给你生了个姐姐!”

“娘!”见祝夫人如此生气,祝英台知道事大了,跪倒在地,问道:“不知郁离犯了什么天大的错,娘要打她三十大板不够,还要将人赶走。”

此时,躲在外门偷窥的银心,一看搬来祝英台也不能劝阻祝夫人,一跺脚朝着前院跑去。

“尊卑不分,胆大妄为,她犯的错还少吗?”

这样的人不能再留在英台身边,太危险了。

祝夫人低头看向祝英台,“借据的事,你不该给娘一个解释吗?

“一点钱而已。况且,郁离给祝家的菜谱莫说百金,千金、万金都值得。”

祝英台完全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郁离需要钱,而她又有,给她用用,怎么了?

说话时,回头瞅了一眼身后,见仆妇带着郁离往外走,大喊道:“住手!”

两位仆妇齐齐看向祝夫人,见她没有任何指示,顿时明白了,一把将人带走。

“她是祝家丫鬟,进献菜谱有功,我已赏她黄金十两。”

祝夫人见女儿一脸天真,完全没意识到问题背后的深意,十分失望,解释道:“英台,你为主,她为奴。主子可以赏赐奴才,但奴才不能把手伸向主子。你明白吗?”

祝英台紧皱眉头,满头雾水。娘,今日是怎么了?主子、奴才一大堆,她以前从不这样啊!

祝英台不知道的是,当奴才安守本分时,祝夫人又何必把这套说辞挂嘴边,但当奴才逾越时,必须敲打、警告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上下尊卑,贵贱有序,必要时还要杀一儆百。

见刘郁离被带走,祝英台急红了眼,索性道:“娘要打,连我一起打吧。钱是我给郁离的。主子的错,没必要让奴才担着!”

祝夫人见祝英台不仅完全没有理解她的苦心,还故意用她的话堵人,气得火冒三丈,“你若是不怕疼,尽管去吧!”

祝英台径直起身,急匆匆往外跑,不多时来到后院执行家法的地方。

见郁离趴在长凳上,一家仆手持木杖不断高高举起,快速落下,如急雨啪啪作响,眼泪止不住地流下,“住手!不准打!”

仆妇没有住手,祝英台整个人扑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挡在刘郁离身前,执杖人来不及收手,祝英台背部实打实挨了一击,只觉得骨头疼的快碎了。

“住手!”祝老爷突然赶到,身后还跟着气喘吁吁的银心。是她见情况不妙,及时去搬救兵了。

“英台,你没事吧?”见祝英台挨了一杖,祝老爷心疼不已,朝着行刑的家仆骂道:“小姐叫你们住手,你们聋了不成!”

仆妇满腹委屈却只敢认错:“是小人瞎了眼睛,聋了耳朵。”

祝英台扶起刘郁离见她面色青白,大汗淋漓却无一丝血色,心疼不已,不住哭诉,“是我害了你!”

“别哭,路是我自己选的。”刘郁离扯动嘴角笑意没挤出来,反而溢出一丝殷红,紧接着眼前一黑,身子一软,人事不知了。

等刘郁离再次醒来,已是第二日下午,祝英台正坐在床边,看着手里的借据,泪水大颗大颗滴落。

两只手分别捏住借据一角,就要将东西撕毁,刘郁离却一把夺过,说道:“价值千两黄金呢。”

只见那张轻飘飘的纸上写着:本人刘郁离今向祝英台借取黄金百两,五年内十倍偿之。若是违约,罚刘郁离生生世世都做祝英台的.......

此处莫名出现一块墨团遮去原本的字迹,另一行写着借款时间“东晋380年3月15日。”

这个写法是错误的,因为东晋是后世的称呼,正确的应该是“太元五年”,太元是当今皇帝司马曜的年号。

错误是刘郁离有意为之,提醒她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借据是不能有涂抹痕迹的,这个规矩刘郁离清楚,当时她写好后交给了祝英台,如今借据被涂抹是谁所为,一清二楚。

被抹去的字是什么,她比所有人都清楚,那里原本写着“小丫鬟”三个字。

从一个自由平等的现代人到生死不由己的奴仆,这是刘郁离心中的恨。她自信能还上这笔钱,所以不介意发下最毒的誓言。

而此时取代“小丫鬟”的是另外三个字“好姐姐”。

多出来的字迹不是别人,正是祝英台的。

看着“好姐姐”三字,刘郁离心中动容。

银心端着熬好的药从门外走来,见人醒了,松了一口气,脸上多出几分喜色,“你醒了,快趁热把药喝了吧!”

刘郁离闻着身上浓重的药味,感觉到伤口处火辣辣的灼烧感已经褪去,就知道银心已经帮她上好药了。

她不想再喝黑漆漆的药汤,却见银心一副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只好深吸一口气,左手捏住鼻子,右手接过药碗,以视死如归的表情一口气喝下。

板子没打哭的人成功被药苦哭了,泪眼蒙眬,接过银心递过来的蜜饯,含在嘴里才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祝英台双眼红肿如桃,不知哭了多久。刘郁离劝慰道:“英台,你该为我开心,我找到亲人了。”

祝英杰按她给的地址,找到了未来的宋武帝刘裕。

此时,刘裕还没参加北府军,开启他的传奇之路,而是在家乡以砍柴、打渔为生。

据说,他和刘皇叔一样卖过草鞋,刘郁离琢磨着她是不是也该去卖卖草鞋?

所谓亲戚关系是刘郁离编造的,但当她托祝英杰带着百金上门寻亲时,这份亲戚关系就由假成真了,刘裕轻而易举接受了自己有个远房小表妹,因天灾**流落在外的事实。

毕竟要没亲戚关系,谁会送这么多钱给一个陌生人?

刘郁离特意嘱咐过祝英杰,说是为了避免亲人忧心,只说她被祝府收留,千万不要提及她的身份。

祝英杰只当刘郁离放不下以前士族小姐的身份,不想被亲人看低,又念及祝英台的面子,便同意了。

“可是你和他们又不熟,还从没见过,他们不一定会……对你好。”祝英台本想说,他们不一定会认你,转念一想,郁离刚送了他们家重金,京口刘家应该没有这么忘恩负义。

但一想到,刘家很穷,祝英台怎么都不放心郁离回去。

郁离吃东西这么挑剔,吃饭要有荤有素,最好还要有饭后水果。果子只喜欢吃甜的,还喜欢在房间里摆放各种鲜花。

在刘家,郁离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吗?最重要的是她一想到郁离要离开,眼泪就止不住地流,“我不想你走。”

“英台,你知道我不想做丫鬟。”刘郁离抽出手帕给祝英台拭泪,“当初要不是你,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保不住。”

十年前,会稽发生水患,百姓流离失所,盗贼横行。原身一家听闻隔壁上虞县祝家庄正在收容流民,就想着迁往上虞,谁知在路上遭遇山贼劫掠,原身一家满门尽灭。

之后,再醒过来的就是后世的刘郁离了,前半个月她混在流民群里,跟着他们一起赶往祝家庄,哪怕再小心,依旧被人盯上了。

好在刘郁离也不是个善茬,一锅毒蘑菇放倒了觊觎她肉身的人,还收获了一点小钱。

此事过后,刘郁离决定找棵大树托身,祝家在当地名声很好,出了名的和善。她多方打探信息,进行背调时意外得知,祝家有八子一女,其中女儿名为祝英台。

此时,刘郁离方确定自己穿进以东晋为背景的梁祝故事里了,她的第一意识是祝英台可以为我所用。

不过略施小计,她就搭上祝英台,混进了祝家。

任谁看,上虞祝家绝对是一棵能遮风挡雨的大树,殊不知乱世将至,祝家会遭遇山贼劫掠,死伤无数。

而这次灾难只是开始,准确来说,祝家的灾难不过是乱世的一抹剪影。

一开始,刘郁离只把祝家当做成年前的跳板,但祝英台对她真的很好。

她想读书,祝夫人不准,祝英台就坚持让她当伴读。

她想学武,祝英台就给她创造机会偷师,还央求祝英杰私下指点。

她要借钱,祝英台二话不说就借给她。借条还是她主动写好逼祝英台收下的。

哪怕是祝夫人,看不惯她的出格行为,最多时不时敲打一番,从没用过阴私手段。

不管如何,祝家庇护了刘郁离十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努力保全自身时也少不得为祝家筹谋一番。

一年前,她以盗贼多发为名,劝祝夫人招募退伍士卒训练部曲,增强防守。不仅没被祝夫人采纳,还被认为行事僭越,心思不轨。

刘郁离没有气馁,转而想出另一条计策,让祝家抱下任皇帝刘裕的大腿。

之所以选择让祝英杰帮忙寻亲就是想给他创造一个结识刘裕的机会,万一发生了蝴蝶效应,两人成为至交好友,祝家的前途还用担心吗?

向祝英台借钱也是为了在祝英杰面前将这笔巨款的来源正当化,以祝英杰对妹妹的疼爱绝对会替祝英台隐瞒此事。

刘郁离的计划可以说是相当周密,算尽人心。唯独没算到一点,祝英杰晚归,引发祝夫人的连锁反应,以至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几日后,谢若兰借着拜访小姐妹祝英台的名义,过来探望刘郁离,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谢家与王家的婚事绝无转圜余地。

刘郁离看到谢若兰脸上厚厚脂粉都遮不住的红肿,瞬间明了,利益当前,女儿又算什么?这门婚事,谢若兰从没说不的权利。

谢家与祝家是世交,谢若兰与祝英台自幼交好,并因此结识了刘郁离,三人志趣相投,情同姐妹。

当谢若兰同王家议亲时,刘郁离为了避免好姐妹走向原著被迫殉葬的悲惨命运,各种暗示她,王家有问题。本以为能就此斩断王谢联姻,谁知努力了一大圈,剧情又回到了原点。

若是昨日前知道此事,刘郁离定会沮丧、错报,但祝夫人的那顿板子打醒了她。对于未来,已有新的规划。扭头看向谢若兰,说道:“若兰,帮我做一件事。”

谢若兰点点头,没问什么事,因为她知道这件事必然是她有办法做到,刘郁离才会提出。

刘郁离:“我需要一份户籍,白籍,户籍上的信息为.......”

东晋当前户籍分为两种,一种是白籍,一种是黄籍。

黄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式户籍,登记在黄纸上,因此得名。

而白籍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东晋在黄籍的基础上增设了白籍。

所谓的白籍,就是将北方迁移过来的士族专门用白纸登记,区别于南方原住民。

因白籍登记的皆是北方士族,天然享有不服兵役、不纳赋税、免于徭役等等士族特权。

谢若兰的父亲是上虞县令,一纸白籍对她来说,非是难事。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刘郁离还打算使用“氪金”**,将祝夫人赏赐她的十两黄金交给谢若兰,用来办事,怎么打点,谢若兰比她更清楚。

再后来,刘郁离拿到新户籍后,以投靠京口亲戚的名义离开了祝家。

一直到两个月后,谢若兰婚期将近,刘郁离才再度出现,有了之后的大闹王家。

大闹王家后,刘郁离提前来到清凉书院,等待着原著剧情正式上线。

但祝英台不知其中隐情,以为相见遥遥无期,直到此时再见刘郁离,呆呆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不知过了多久,温热的泪水涌出眼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刘郁离的过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