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在红楼科举进仕 > 第11章 积跬步以致千里

我在红楼科举进仕 第11章 积跬步以致千里

作者:我来就山的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22 23:48:35 来源:文学城

新的一年到来,温博然难得放下了书本,投入到年节的氛围中去,每天跟着父母,成为他们的小帮手。年前已经将所有账本都看了一遍,新年期间,温老爷挺忙的,得到处去看看,除了巡视生意之外,还有就是做新一年的规划。

温夫人当然也是如此。

她出嫁的时候可以说是十里红妆,家里就她跟哥哥两个孩子,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都给他们背上。加上李家的这个书院本就是几代传承下来的,桃李满天下称不上,但出了不少厉害人物,稍稍回馈都足够李家人温饱无忧了。

李清雯跟着父兄读书习字,本就不是养在深闺不知世事的女孩儿,她带过来的陪房也有擅长经营的,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

不过她并不喜欢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都是囤地。庄子一个接一个,从茶叶到果子,各种经济作物,在老农的带领下,买人,培养,分配,有一套成熟的流程,也为她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温博然如今的庄子就是他考上秀才那年温夫人特意奖励的,占地千余亩,还带了个小山头,出产十分丰富。连同庄子里的擅种植,擅养殖的都是温夫人培养好的,转手给了温博然,每年的产出大约能有将近三百两。

当然了,当年他考上秀才,温老夫人也有所表示,温博然那一匣子的金稞子,有一半是来自老夫人的私房奖励。

十五一过,温博然重新回到书院,跟着刘夫子继续学习。三月一到,书院果然公布了消息。由李清霖带队,一共三十个人,到州府的启智书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活动。从书院到州府,路上大约需要花费三天时间,来回不算在内。

“博然,果然有我们!”刘世凡看到了公布栏上的名单,不管围观的人莫名其妙的眼神,径直跟温博然搭话,“我都准备好了,虽然我爹不去,但是你舅舅在,也不用太愁。可要记得,我们说好了要一起住的,不许半路变卦!”

说着,他将手搭在温博然的肩膀上,一副哥俩好的模样。

如果是先前倒也罢了,因为一直以来持续不断地锻炼,温博然已经长高了不少,如今的他比刘世凡高出了小半个头,为了能搭上他的肩膀,刘世凡还踮高了脚,别提多别扭的姿势了。

“行了行了,我肯定记着的。”温博然说着,将他的手从自己的肩膀上拉下来,“说话就说话,不要拉拉扯扯的,不成体统。”眼看着人越来越多,他讲刘世凡拉着离开了原地,乙班入选的人并不多,他们两个走后门的,还是不要在这儿招人嫌了。

虽然温博然并不觉得这是新需要愧疚的事情,上辈子他也常常会被诟病说自己走后门,可事实上,他进入公司的时候只是个小小的业务员,每个月八百块的工资,能一直往上爬到总经理的位置,靠的是他自己的本事,而不是舅舅的关系。

因为早有准备,温博然回了屋子就让贵文去安排了。时间挺紧的,他自己就不回家了,趁这个时间,好好地跟同行的人培养下感情,总不能到时候一直就只是跟刘世凡在一起吧。

“表哥~”刚刚走出寝室,温博然就看到了李治续,“表哥,我刚刚看到了你的名字!”虽然对方只比自己大了八个月,两人小时候还常常会吵架,甚至抢东西打架,但是不妨碍温博然如今对李治续的敬佩,这哥可是实打实的学霸!

年仅十六,翻过年就是十七岁,但是成绩稳稳的,每次都能在甲班排名前三,是李家书院最有希望冲击乡试前排的选手之一。跟另外两位比起来,他简直就是年少成名的典范,跟温博然这种只想要争取乡试有个稍微好些的成绩不同,他下一次下场,冲着的是乡试头名去的。

李治续的哥哥李治绎,比他大两岁,成绩并不突出,在李家书院读了三年,跟着他的先生游学去了,甚少回来。

“父亲特意交代我过来找你,是有些事儿要嘱咐你的。”李治续笑了笑,温声解释原因,“刘夫子与父亲商量过,两人分管一队,你们就交给父亲带出去长见识了。他这会儿还有事儿,就让我来跟你们俩打声招呼。”

李治续见后面刘世凡也回来了,索性就了他们的屋子,找了个地方坐下继续说道:“这一次游学的第一站定在了启智书院是因为父亲跟启智书院的院长交好,不过我们只是去交流而已,不需要压力太大,后续看学习的效果,如果不错的话,会继续往下一个书院去。”

以前会去得更远一些的书院,除了要学生去跟人家交流学习之外,还有就是路上能够感受一些不同的地方的人文风情。因为这种游学的方式效果很好,所以李清霖想着,如果学生的身体吃得消,而经费又足够的话,可以考虑多去几家。

除了以往去过的一些书院,诸如本地的一些风气不错的书院,也能去看看。

李治续作为当事人,还挺兴奋的,毕竟在这个年纪能多去看看,对于少年人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还是跟着自己同窗们,父亲带队,安全有保证。

至于人选只有三十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甚至都不是钱的问题,人数太多,队伍太庞大,很容易出问题,而且,对方的书院也不一定能容纳这么多人。

作为留守带队的刘夫子也有重任,他们会到别的书院去学习,也当然会有别人带队来他们这儿。除了要招待好这些来客,留下来的学生也要抓住这样交流成长的机会,守好大本营,不叫外来的人压得太过了,就,也挺掉份的。

“行,那我得让贵文帮我多收拾点东西才行。”温博然和刘世凡都挺高兴的,两个还未出过青杭镇的小年轻,即使是去学习,能走出去也觉得非常让人高兴,“多谢表哥特意过来提醒了,时间不早,不如一起去后堂用膳?”

说着,温博然稍稍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带上荷包,准备请表哥吃顿饭。这点钱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但好歹是一份心意。

书院有大小厨房,小厨房里的伙头是从饭店挖来的,手艺还不错,专门供应小炒,一般就书院的夫子以及一些家境比较好的人会去光顾。而大部分的人还是吃大厨房那边的大锅饭,虽然不甚精美,可胜在食材新鲜,味道还不错。

三人同行,偶尔一两句话,聊的可都是学习上的事儿,就四书五经随意拿出来一句,都能让李治续引经据典好些内容。温博然和刘世凡听了时不时点头,一副受益匪浅的样子,让李治续非常有成就感,滔滔不绝。

这时候的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吃着吃着,温博然在心里头感慨,他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原身在书院读书,却跟表哥们不太亲近了。要是换做先前那个他,还真的是很难亲近得起来,毕竟,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很有压力的,尤其他们年少时并无太大区别。

饭后,他们在李治续的带领下认识了覃家小少爷,以及张家大少爷。这两人家都在府城,家世跟他们相当,父母跟李启明相识,信得过他的为人,这不顾中间的距离才将孩子送过来读书。

因为常常来回往返于青杭镇于府城之间,所以他们对这段是非常熟悉的。李治续来找他们只是为了能打听得到更多的消息,也能在路程中给与温博然他们一些建议,对于第一次出行的他们非常实用,可以避免很多情况,不至于吃苦受累。

当然了,这两人也是非常值得结交的人,成绩中上,但为人大方坦率,覃宝因为是幺儿,性子养得娇一些,却没什么坏心思,而张柏邧年长他们几岁,很是稳重。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下一场乡试准备下场试试的人,或许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彼此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李治续觉得,良性竞争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他的眼光更长远一些,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在书院里,而是扩大到整个州府。

会介绍他们认识,其实是因为这段时间来,李治续看到了温博然的变化,愿意推一把,让他更进一步。

来书院读书明理,科考入仕,人际交往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李治续对自己的规划十分清晰,同时,他也希望能影响身边的人。

而温博然是他姑母唯一的儿子,是她的支柱,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弟。

就这么一个晚上的交流时间,刘世凡觉得自己又一次见识到了乙班和甲班的区别,尤其是知识量上,他开始反思自己,沉淀了一下之后,又活跃了起来。

“感觉我们比书院的四剑客还要契合,博然,要不我们也组个小队吧。”刘世凡在回去的路上絮絮叨叨,熟稔之后,他表现出来的性格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简直就是话痨,“就让治续兄带头好了,虽然我们的年纪参差,但以文会友,当然是最厉害的领头要好些。”

温博然笑着摇摇头,心里却忍不住隐隐赞同,鉴于他们几个的确是挺契合的,未来或许可以期待一下,真成为挚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