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的时候,崔雁竹就醒了。
她眯着眼抓起一旁的发带简单将头发束起,又摸索着走到水缸边掬了一把水洗脸,这才感觉彻底清醒过来。
趁着四下无人,正好能先把几件小的陶器烧成。
崔雁竹小跑去了窑炉,停下还有些微喘,“呼——这身体也太弱了。”
原身干瘦且气血不足,胳膊细得看上去一下就能掰断,在现代的时候,她十分注重健康和身材管理,每周都会去健身房找私教锻炼。
虽说现在没有以前的条件,但古代夭折率这么高,增强体质还是很重要的,崔雁竹决定以后每天晨起打一套八段锦,之后再逐步加练别的项目。
选了几根干透纤细的树枝,崔雁竹开始生火,可却几次不得要领,每次都能让树枝升起几缕青烟,却始终不见火星子,急得她直打转,“快快,再晚点他们都要醒了。”
再一次点火失败,崔雁竹深吸一口气准备重整旗鼓,刚拿起木棍,只觉得头顶投下来一块巨大的阴影,还没来得及反应,手中的东西就被人拿走了。
方才崔父从窝棚那里回来,远远就望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往窑炉方向走,没经过太多思考就皱着眉抬脚跟了上去,“这丫头。”
“爹,您怎么来了。”崔雁竹吓了一跳,立马将昨晚捏的两个坯体往身后藏,专门躲着他们出来,竟好巧不巧还是被发现了。
崔父没回答她的问题,而是粗声粗气问道:“在做什么?”
崔雁竹起初抿着唇不说话,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莫名无师自通的陶艺技能,在古代要是被发现是异端,大概会被放火烧死的吧?
她被脑海中幻想出的骇人场面惊出了一身的冷汗,爹什么时候跟着她的?自己居然一点都没有发现。
远处哪里传来几声鸡鸣,提示着辛勤的农人开启一天的劳作,崔雁竹喉口干涩,很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呐呐说了一句:“就……玩啊。”
崔父沉默着点点头,厚重如山的身躯蹲了下去,在那一堆小树枝上方熟练地开始点火,“小孩子玩火尿炕,我来吧。”
片刻之后,小火星变成了小火苗,崔雁竹从昨天藏柴火的地方抱出许多,将它们围拢堆放,中间空出恰好能放瓦罐和尖底瓶的位置。
瞳孔上映着火光,二人面对面,崔父利用身高的优势,目光一寸寸在崔雁竹的身上扫视,年岁小些的时候,村中的老人给他讲过山中精怪夺舍的故事,虽是吓唬他玩的,但是万一呢?
崔雁竹感受到视线,也知道他在探究些什么,可她徒劳地张了张嘴,一时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难道要说:你的女儿死了,现在她的身体里待的是一个异时代的灵魂。
太残忍了。
“三丫头。”
崔雁竹立即抬头:“嗯?”
崔父望进澄澈的眼睛里,心想这个年纪,爱玩些也是常事,孩子也许只是开窍了,怎么可能是精怪。
自己真是年纪上来了,总瞎想,这么多年盼着三妹好起来,真到了这时候还怀疑个什么劲儿,于是放缓了语气说道:“这两个罐子是你捏的吗?”
“是……是我捏的,”崔雁竹本想说这是崔二哥做的小玩意儿,沉吟了一会还是说了真话,“我看这里有烧火的炉子,还有很多泥巴,就想试试能不能成功。”
说着捡起一根树枝,轻轻翻动,语气中不无惊奇道:“爹,它们好像真的变坚硬了一点!”
崔父神色微动,轻轻嗯了一声,随后在心底告诉自己自家三妹只是玩心比较大,小孩子爱玩什么,自然是一直惦记着,自己儿时不也是如此吗?
这世上本就没有妖怪神魔,况且从前村子里也有人上来这里试图烧出几个容器,只是都没有成功罢了。
崔雁竹谨慎地观察崔父的表情,良久才暗暗松一口气。
等到以后找个妥当的时机,然后……告诉他们真相吧。
父女二人一同静守在火堆旁,崔雁竹掌握着火候,不时添加柴火,翻动坯体让它们受热均匀,约一个时辰以后,木柴燃烧殆尽,现在就是等待冷却的时间了。
“爹,当心。”见崔父就要上手拿起草木灰中还有些发红的器皿,崔雁竹连忙出声制止。
刚烧完的器皿非常的烫,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用手去触碰,一个不小心就会把接触到的皮肤烫伤。
这里没有测温枪,崔雁竹只能依靠过往经验和肉眼估算,待到尖底瓶和陶罐变回正常颜色后,她小心地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确认不会被烫伤到后才将两件陶器都拿了起来。
器物触手还有些温,陶罐烧得不错,就是收缩率有些高,比昨晚刚捏成的大小缩了大约三分之一。
崔雁竹再看了看尖底瓶,不幸的是瓶口烧裂了一点,但好在裂得不深,装运水还是够用的。
“爹,这个您拿着。”她将陶罐往崔父怀里一塞,以后家里也算是能有个像样的盛汤容器了。
这边崔父却误解了她的意思,以为崔雁竹让他将陶罐带去集市中兜售,便说他们赶集回来大概要到下午的时间,让她玩好早些回家吃饭,自己做一些吃食,别饿着肚子。
“好嘞,没问题!”
*
通常崔家去赶集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种植的小菜,到了果实成熟的时节,会再摘上一批早熟的果子,若是没有人看上,它们就会成为回来的路上解渴充饥的食物。
泥巴地崎岖难走,从宏义村到市集需要走上两个多时辰,如果带的货物过多,还会再慢一些。
到了村口,崔母将肩上的扁担放下来调整了下位置,看着歇在一旁的牛车提议道:“要不咱们这次坐车吧。”
这次带的货物着实有些多,但靠脚走,怕是要走走停停两个半时辰的功夫,厚信村中两家有牛车,每到赶集的日子,就会来两村交界处拉人。
崔父转头看了看妻子和儿子额头上的汗水,又点了点布袋中的铜板,上次买完鸡后还剩下三十五文。
牛车载一个人加一背篓货物收两文钱,还是能承担的,便说:“行,坐车。”
他们带的东西颇占地方,于是驾车的老汉多收了一文,共七文钱,崔父爽快地将铜板交到他的手上。
这种牛车都是等到人差不多坐满后出发的,三人上车后发现里头已经坐着两个人了。
崔父坐稳后,从怀中掏出三妹交给自己的陶罐,拿在手中端详,陶罐整体呈深灰色,表面平整,腹部微微鼓起,口径较窄,轻轻用指甲敲打,还能听到清脆的响声。
牛车上其中一位是同村的王氏,她笑着跟他们打了声招呼,看到崔父拿着一个质地不错的陶罐一直瞅,忍不住问道:“崔老二,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这个啊,从家里角落翻出来的,准备拿到集市上换点银子。”崔父不动声色地将陶罐收起,只说也许是成亲那年老母给自己的。
王氏被轻易糊弄了过去,可是一旁的崔母却对家里的一针一线都十分了解,更何况崔父本就是家里不受宠的孩子,别说杯碗之物了,就连娶亲的钱都是他自己一个铜板一个铜板自己攒下的。
拉车的是头健壮的黄牛,路上虽然较为颠簸,可是速度也快得很,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将一行人都送到了。
与王氏他们告别,崔父这才和崔母说起事情的始末,崔二哥在一旁补充道:“要我说,我妹妹一定身有祥瑞,怕压不住,所以才呆了十几年,现在可好,连这本事都有了!”
崔二哥向来是个乐天派,一点也没觉得崔雁竹一夜之间学会烧制陶器有任何的不对,还在咧着一口大牙,笑得开怀。
于是这件事就轻描淡写地被揭过去了。
集市中人流熙熙攘攘,在地上铺一块粗布,再将带来的东西分类摆放整齐,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摊了,赶集日处处可见这样摆摊的人。
崔二哥留在原地吆喝,而崔父与崔母结伴去采买家里缺少的东西,崔母还要去主家交荷包与绣帕。
站在热闹的街道边,因着蔬菜水果都是晨起从田里刚采摘下来的,所以都还带着新鲜的露水,没一会就卖光了。
半个时辰后,崔二哥的摊前除去陶罐,就只留下了一些卖相不太好的桃子和长老了的豆角。
崔父崔母采买完,快要回来的时候,来来往往的人群慢慢变少,阳光大盛,正是要吃午饭的时辰。
崔二哥随手拿起一个由于被压到,已经有些泛黑的桃子,拿出水壶简单冲洗了以后塞进嘴里,清甜的桃子汁滋润了喉口,吆喝半晌,嗓子都快冒烟了。
就在他准备收拾东西和父母返程时,一道人声从旁边响起:“劳驾,这个陶罐多少钱?”
这还是今天第一个来询问陶罐价钱的人,崔二哥赶忙转头看过去,是一个面色柔和的年轻女子,旁边丫头的手肘处还挎着个菜篮子,显然是出来买菜的。
“您看着给吧,五六文都行,您若是诚心想要,四文也卖。”崔二哥挠挠头,杂货店里都是卖七文左右,自己这属于外边的摊贩,所以要便宜些许。
那女子却拿起陶罐许久没有言语,就在崔二哥以为她只看看不买时,她却将东西放进了菜篮子中,说:“行,我要了,可以问问这个陶罐从何而来吗?”
“这个啊,家里传的。”崔二哥不知道她多余问这个做什么,一般买罐子碗盆不都是问是否坚固吗?
他不明所以,但也留了个心眼,于是沿用了崔父在车上对王氏说的话。
四个铜板到手,崔二哥转头就跑去了隔壁卖包子的大娘那里,开口问道:“大姐,包子什么价?”
那大娘揉搓着手中的面团,闻言头也没抬,娴熟回道:“我这儿素包子一律一文两个,有香菇馅的,还有白菜馅的,肉的一文一个,用的都是猪大腿肉剁的馅,香地很。”
崔二哥扣了扣手,拿出三个铜板,“都来肉馅的吧。”
妹妹吃一个,爹娘各一个,自己啃坏桃子就够了。
另一边,年轻女子拿着陶罐回了住处,把其余东西放下后直奔后院,将之交到了一个神色倨傲的妇人手上,“婆婆,您看看这个。”
本章节中坯体晾干用了一晚上的时间,仅为方便行文和剧情效果,在实际的晾干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大家注意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章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