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古代烧瓷器 > 第21章 章节21

我在古代烧瓷器 第21章 章节21

作者:雪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31 02:49:57 来源:文学城

日子转眼一过,有了陶车的帮助,崔雁竹做起陶罐来省力不少,如期交付了几个摊主订购的数量。

很快就到了桃子收成的季节,全家人都忙着采摘,崔雁竹一整日忙活下来,总是被桃子毛蹭得浑身难受,手腕处满是红色的抓痕。

“来,穿上这个。”崔母将连夜缝制的一双袖套穿戴在崔雁竹的手臂上,这样至少裸露在外的肌肤能够免受桃毛的侵扰。

摘桃子三个人完全够用,所以从前她没让三妹下地干过农活。

这些年他们夫妻二人年纪也上来了,孩子心疼爹娘,非说要跟上来帮忙,这让她心里很是欣慰。

崔雁竹从善如流戴上袖套,继续摘树上粉嫩嫩的蜜桃,这下就好受多了,速度也加快不少。

跟现代桃树种植不同的是,这里的桃子没有在刚结果不久的时候用纸袋子包紧,防止鸟类果蝇叨啄啃食,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多的虫洞和损坏。

崔雁竹挠了挠发痒的手背,将刚采下来的桃子小心地放在小竹筐里。

这个小筐是用来专门放发软的桃子的,只能平放一层且不能压,稍有不慎就会破皮流汁。

而其他微微发硬,吃起来脆生生的桃子则是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像一座小山似的。

崔家的这片桃林基本都是经年的老树了,年龄大概跟她一般大,有些还比她大上几岁。

一般情况下桃树会在二十岁以后降低产量,慢慢减少产果率。

所以在二十年左右,通常会人为砍伐掉,以替换新的桃树,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产值。

崔家本来应该在三年前就开始一点点替换掉年老的桃树,但是那几年灾荒的余韵还在,人活下来都艰难,哪里有空管桃树?

就这样拖延下来,现下只有一亩半的地里种着正值壮年的桃树,其他的无异于在苟延残喘,结出的果子都小上很多。

崔雁竹随手把树干上挂着的桃胶块摘下来,收集在口袋中。

由于年老和暴晒的缘故,这些树上生出了许多桃胶,胶粘的半固体在被风吹干后,会呈现出一种琥珀般的色泽,煞是好看。

现代很流行在煮鸡汤豆花的时候加入桃胶,还有很多的养生茶,其中都有桃胶的参与。

这里似乎还没有人售卖有关桃胶的甜品?

崔雁竹想到这种保健品的爆火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桃胶的功效只被小范围熟知。

最出名的就是加入皂角米,雪燕的炖汤,是一款冬日养生甜羹,最是益气滋补。

她或许可以和几位现在正售卖汤品的摊主试试合作,如果把桃胶的效用推行的话,此类炖品一定能够大受欢迎。

崔雁竹通过天马行空的畅想来分散身体上的痒意,她想到《本草纲目》里就有“和血益气,治下痢,止痛。 ”的说法,具有很多的功效。

她动作快速,跟在崔父崔母身后,把目光所及之处的漏网之鱼全都记住。

家里只有一把剪子,爹娘他们直接用手,一扭一转间把略硬的脆桃摘下来,脆雁竹则是小心地捧着熟透发软的桃子,剪下来后递给崔二哥装筐。

“娘,今年高公何时会来?往常不是早早的就在村口吆喝了吗?”崔二哥接过软桃子,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这两筐已经放不下了,是时候该往家运了。

他用扁担把两个装满桃子的竹筐挑起,满满两竹筐的桃子的重量有些大,他蓄足了力,一鼓作气将它们扛上了肩。

“快了,约莫就是这两天。”崔母这样答道。

刚抬到肩上的时候,由于重量不均,导致稍稍倾斜,崔雁竹见状上前扶了两把,干脆挎着小竹筐和二哥一起回去一趟。

“二哥,你刚刚说的高公,就是每年来咱们村收桃子的人吧?”崔雁竹从原主的记忆中找出这一部分。

往年每到八月中旬,就会有一个走商准时出现在各村村口,挨家挨户收桃子,根据果子的大小和质量分发报酬。

农村中人,若是自行售卖果子,一新鲜水果放不起,时间一到就会腐烂,二没有人能一次性收下如此大数量的水果。

所以就产生了高公这类从村中收,再分卖到其他郡县去的走商。

虽然价格压得低,至少每年这桃子采摘下来,都有了去处,不至于白白掉在地里,无从消耗。

崔二哥戴的草帽在动作下一抖一抖的,颇为滑稽,他起了玩心,这样晃了一会才伸手把束带系紧,“是啊,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收入一大笔钱呢,到时候哥带你买肉吃。”

等待兔子长大生崽的时间也太漫长了,最开始的那一批兔子才两个月大,离长成还早呢,直叫人好等,他舔了舔嘴角,馋得很。

“只是吧……往年最晚八月十八便来了啊,怎么今日都二十二了,还不见人影?”崔二哥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

但转念一想最近风调雨顺的,许是高公在其他地方收水果蔬菜,被耽搁了,他们宏义村桃树多,高公没道理不来。

走在回家的泥道上,崔雁竹抬头注意到有一辆牛车格外醒目,所停的位置看样子是在村长家,围了一小圈人。

她立刻伸长了脖子观察,却见气氛并不是很好,周村长坐在长凳上唉声叹气。

老李,也就是村南第三家的,正涨红一张脸,与牛车旁的人争执些什么。

崔雁竹奇怪,有人过来收作物,不该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吗,怎么还发生争执了?

“走,我们去看看。”崔二哥认出牛车旁站着的人是高公,带着她走进了村长的院子,和气地道了声好。

周村长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头,纵使心中不快,对小辈的态度还是没话说的,朝他们兄妹二人点了点头。

作为一村之长,他们家的房子是通村最大的,院子也干净又阔气,比崔家敞亮多了,能同时容下三四十人。

现在区区五人,谁也不搭理谁的样子,各隔着一段距离,倒显得将整个院子都站满了。

崔雁竹一看,村长和周二背对房屋坐在长凳上,老李脚边放着一筐桃子,和他抱着手臂,神色气愤的大儿子距离较近。

高公则站在他们四人的对面。

这显然是谈合作的时候产生了分歧啊。

“哥,我腿酸。”崔雁竹见他们久久没个说法,开口打破平静。

周村长听后拍了拍自己底下的长凳,“崔三妹累了的话,坐村长这儿吧。”

说完他站起身,对高公说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答案,“不是我周贺漫天要价,这每一颗桃子,每一颗梨子都是乡亲们早出晚归栽出来的,两文一斤实在太少,看在咱们往年的交情,最多……在原本四文一斤的价上减一文,就收作三文一斤吧。”

崔雁竹咂舌,她在市集中卖桃子和梨的时候,通常都收七文一斤,早半个月前,甚至因为提早上市的应季水果价高,她还看到有人卖到九文一斤。

到了收水果的商贩这里,差价竟有一半之多!

“在下自然晓得各位的不容易,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南边两个村收的桃子已经差不多足数,咱们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我还是那句话,如果还要跟高某继续合作下去,那就按两文的价来,一分都多不了。”

崔雁竹顺着声音望过去,高公长着两撇小胡须,这种“大家都不容易”的做派也蛮符合她对商人的刻板印象。

高公说完,一脸悠闲自得的样子,仿佛笃定没人能拒绝得了他的条件。

“欺人太甚,一斤两文钱扣下来,我们还要不要过了?全家都指着这个吃饭呢!”老李攥紧一双拳头,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崔雁竹快速计算,她知道现代一亩地梨树种植能达到两千公斤左右,这里的亩换算平方和现代略有不同,差不多是现代的一半。

再加上崔家的梨树很多都不在盛果期,还有果树疏密度和果子大小,损果率等,肯定会比两千公斤少很多。

就当每亩能产七百公斤左右,每斤少两文,那就是每亩少两千八百文。

他们家有五亩多的地,剩下的两亩是种植水稻,用于交每年的田税,还有一亩不到,通常种一些供给自家吃的蔬菜。

五亩多……那就是扣掉了差不多十五两。

别说老李了,崔雁竹算完以后都肉痛得不行,每年到了春天,都得给果树施肥,她和崔母聊过这个,光是肥料就要花出去七两多。

他们家已经过得足够节省了,一年的日常花销也要三两左右,更别说生个病什么的。

这每斤两文说着轻松,实际上简直能要了他们的命!

也不怪老李如此气愤了。

高公搓了搓自己的小胡须,轻飘飘道:“如果你们宏义村不接受,那我高某去别家就是了,有的是种桃子和梨的村子,也不缺你们这几万斤。”

“爹,我看不如答应他算了,反正你儿子我找到了挣大钱的门路,今年把果子一卖,砍光这些不中用的老树,你说怎么样?”李老大凑近老李耳语。

崔雁竹坐得离他们近,听后深深皱起了眉。

就在老李神色屈辱,正欲开口接受之际,她朗声,义正言辞地对高公先道:“不行。”

马上入v啦,将在微博@晋江雪恨和这里各开一个抽奖,奖品是雪雪这几年在国内各博物馆买的文创,价值88元左右的文创大礼包,共两份,希望读者宝宝们收到会喜欢哦!

————预收《柳初新》——————

【双洁,HE,竹马天降,天然呆vs黑心莲】

京中人人皆知,太傅之女师蕴柳生得端丽娟静,鹄峙鸾停,求娶者数不胜数。

梁侍郎出口成章,才华冠绝当世;

宋衙内风流倜傥,谈笑妙趣横生;

袁公子俊美无俦,人称貌若潘安;

姚将军战功赫赫,前程光明似锦。

师蕴柳挑了又挑,觉得他们无一人不好,皆是做夫婿的佳选。

不料此时,在外替父西巡的太子殿下回来了。

他今日给师蕴柳看梁侍郎抛弃糟糠,明日带师蕴柳瞧宋衙内沾花惹草。

这下师蕴柳觉得京城中无一个好人。

后来,太傅咬咬牙,女儿心无城府,不如嫁出京城远离纷争。

可赐婚的圣旨却下来了。

师蕴柳捏着帕子哭了半日,做太子妃,她不懂啊。

师蕴柳进宫前惴惴不安,害怕别人笑里藏刀,暗招伤人。

谁知嫁人数月,担心的事都没发生。

她仍像未出阁时一样天真烂漫,整日笑意盈盈。

直到有一天,她撞见太子殿下眸色深沉,手中剑刃滴血,宛若地狱罗刹。

师蕴柳抖若筛糠,“夫君……这是在做什么?”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章节2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