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的小沙弥们连声答应,双手合十,圆圆的脸上露出乖巧之色。
香积厨的木门半掩着,透出微弱烛光。
已是傍晚,下了一天的雨总算喘口气,停了下来。
门前青石台阶上,还残留着一汪积水,倒映着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唰唰。”马尾辫女孩提刀,动作娴熟地将生姜切成薄片。
她的刀工突飞猛进,姜片大体薄厚均匀,浅棕色的外皮带些粗糙质感,嫩黄色的姜肉则色泽明亮。
“哗啦。”力气见长的小男孩提起木桶,将水缓缓倒入锅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淘洗干净的米在水中翻滚跳跃。
“开火!”桂枝儿用火镰快速撞击火石。
火星落在火绒上,她轻轻一吹,大灶台的灶膛内,事先安置好的柴草便猛烈燃烧。
暖意驱散了夜晚的寒冷。
一口锅内,姜香与米香弥漫交融,粥逐渐变得浓稠。
桂枝儿后加入的红糖慢慢融化,通过搅拌,红糖完全融入粥中,那香甜的气息愈发浓郁。
另一口锅内,几根新鲜的葱白与粳米也在经受熬煮。
桂枝儿耐心地转动着木铲,目光始终专注在锅中。
“灾民众多,纵使每人只得一碗粥,屯粮也撑不了多久。”将百姓安顿就绪的栾小将军匆匆寻来,忧心忡忡。
他身体靠着门框缓缓坐下,修长的腿伸展着。
手中的长枪无力地垂落一旁。
被雨水浇透的少年胸膛剧烈起伏,雨水与脸上的汗水混在一起,毫无体面可言。
他张开干裂的嘴唇,舌尖舔了舔嘴角。
“船到桥头自然直,先喝口热粥暖暖身子吧。”桂枝儿贴心地为他盛出一碗。
热气腾腾的粥,足以抚慰灵魂。
粥的热度透过碗壁,传递到栾霜柏冰冷的指尖。
他不禁打了个颤,随后又贪婪地用双手捧紧,感受这来之不易的温暖。
他轻吹热气,抿了一口粥。
生姜的辛辣和红糖的饴甜在口中释放,顺着喉咙缓缓而下,让苍白的脸色泛起些许红晕。
栾霜柏瞬间坐直了身子。
他又喝了几口,动作逐渐加快,仿佛对于安置灾民有了信心。
大善福慧寺的大雄宝殿内,佛像端坐莲花宝座,袅袅檀香从炉中升腾而起,悠悠飘散在空中。
老方丈带领众僧跪于蒲团上,轻捻佛珠。
随着清脆的木鱼声,僧人们双手合十,嘴唇微微翕动。
“娘,俺饿。”哭诉声微不可闻。
身形单薄的妇女一把捂住小女孩儿的嘴,罪过罪过。
即使大家的肚子都饿得咕咕作响,有官兵威慑,无人胆敢造次。
官府许诺提供斋食,究竟是真是假啊?
“来分粥了,大家都排好队,莫要拥挤!”栾小将军重振旗鼓,声音显得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灾民们顿时眼前一亮,不顾疲惫,欢喜地从草席上爬起来。
粥桶旁,桂枝儿拿起大勺,用力搅拌。
米粒在搅动中上下翻滚,散发出无比诱人的香气。
瘦弱的小女孩儿紧紧拉着娘亲的衣角,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粥桶,不停地咽着口水。
只见那浓稠的生姜红糖粥泛着橙红色,甜蜜辛香。
百姓们小心翼翼地接过一碗,顾不上烫,直往嘴里倒。暖意流淌到胃,全身都变得热乎乎的。
“多谢小娘子!”妇人连连道谢。
另一桶葱白粳米粥,也毫不逊色。
晶莹剔透的米粒若隐若现,葱白微浮,如翡翠点缀其中。
“哎呦,真香!”任谁端起碗,深吸一口气,都会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
再满足地咂咂嘴,回味无穷。
寺庙外,雨又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但屋内的百姓们却被这两碗热气腾腾的粥温暖着,围坐在一起闲话。
“嘀,系统提示:任务进度99.3%。”
有米下锅,天下太平。
桂枝儿的欣慰之情并未保持多久。
吃饱喝足,部分百姓们便在暗中嘀咕起了水患决堤之讯。
“老汉儿我居此数十载,水库向来稳固,怎会无端决堤?”
执拗老叟用拐杖戳着两个儿子骂道。
大儿子面露愧色,嗫嚅着想要解释却又不敢违抗父亲。
“是啊,夏季梅雨本属常见,这消息怕是不实。”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神色狐疑。
总觉得事有蹊跷。
“哼,就该听我的,在庙里过一夜咱就回家。”老叟见有人附和,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感到得意。
他把拐杖往腋下一夹,扬起下巴,带着几分傲慢地晃了晃脑袋。
“这算不算吃饱了骂厨子?”桂枝儿乃习武之人听觉灵敏,见此情形哭笑不得。
年轻的书生们原本洁净的长衫沾满污泥,下摆甚至被沿途荆棘撕裂。
疲惫与憔悴刻在眉眼间。
多亏他们平日坚持锻炼体魄,这才不至于脚步虚浮踉跄。
即使如此,不少人的双手也因搬运行囊、救助百姓,布满伤口与淤青。
此刻一碗热粥刚下肚,听到非议声,胸膛不免剧烈起伏。
有人喘着粗气道:“真乃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人多口杂,基层理政殊为不易。”小谢公子手拢衣袖,踱步而来。
他的声音不复往日清朗悦耳,带着几分喑哑与吃力,可见沟通上下的艰辛。
“若是场面失控,谢某定会护姑娘周全。”
他直视桂枝儿,话语里的关切之意分毫未减。
殿内几盏松明烛散发着黄色的光晕,火苗随风摇曳,映照出男子的面庞。
眉眼如画,墨发如瀑。
“督台大人,县令老爷急着找您商议囤粮之事呢。”
一句话突兀地横插进来。
二人回眸,栾霜柏大踏步走来,漫不经心地把红缨长枪的枪纂往地上一放。
“哐当”一声,惊得谢鸢眉尖微挑。
桂枝儿左看右看,总觉得——小将军好像,对小谢公子有意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8章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