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 第22章 耳鬓厮磨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第22章 耳鬓厮磨

作者:资产负债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6 14:42:22 来源:文学城

千头万绪一根针。

纷繁交织的线索,只有经过逐一梳理,方可化繁为简。

桂枝儿胸有成竹地看向栾霜柏,眨眨眼道:“只需跟栾小将军借一样东西。”

“什么?”栾霜柏回答得很干脆。

他身无长物,借钱没有,若借马……别人不行,面对桂小娘子还是可以犹豫一下的。

然而都不是。

桂枝儿将他扯到一旁,附在耳边低声道:“我想借阅一下你们军部统计的入城花名册。”

随着耳畔传来湿热的气流,栾霜柏耳根腾的一下就红透了。

桂枝儿的声音一贯清脆悦耳,压低了之后,吹得他发丝微动。

耳鬓厮磨,总有些缱绻的意味。

“这、这有何用?”心思一乱,讲话就变得结结巴巴。

栾霜柏克制不住想,她真是个好看姑娘,眉眼清秀,细瘦的脖颈凑近,一副不屈不挠的模样。

即使他知道桂枝儿只是为了避人耳目,但依旧侧过俊俏的脸庞,并不敢正眼看人。

桂枝儿闻言,拉着他避开县衙的跟班,娓娓道来。

“适才咱们根据尸体刀伤,确实怀疑凶案是达奴人所为。”

“但这口井的位置又很隐蔽,若非有本地人带路,很难被发现。”

桂枝儿咬了咬唇,断言道:“我怀疑,是有内贼引狼入室。”

女子不经意间的动作,露出白晃晃贝壳般的牙齿,显得生机勃勃。

带着一股笃定和小小的骄傲。

他打心底欣赏,却并不认同她的推断。

“姑娘也曾见过达奴人,他们颧骨突出、卷发、留辫子……任何一个守城士兵都能发觉不对劲。”

非我族类,严禁入境。

大梁并不与外域通商。

自永靖元年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建都杭京以来,面对泱泱大国,四海皆臣服。

然而如今,北方达奴侵扰,南方倭寇抢掠,唯有闭关方可维护地域稳定。

凌河县作为军事重镇,地形易守难攻。

唯一的出入口由军部把持,查路引、查户籍、查携带货物马匹,戒备不可谓不森严。

“灯下黑,漏洞往往就在眼皮子底下。”

桂枝儿拍拍栾霜柏的肩膀,狡黠一笑:“我可没有指责军部办事不力的意思,只是检查总归容易有疏忽。”

“好。”栾霜柏笑着叹了口气,半是无奈半是妥协。

旁的不说,单有知府大人赐的绿头牌子,就够她名正言顺查案了。

冬天日照短,回到客栈时,天色已晚。

桂枝儿仗着自己空间里还有吃食,便只要了一碗杂碎汤和两个面饼。

不料片刻后,店小二好似生怕她吃不饱,又敲门而入。

一盅鸡蛋羹,鲜嫩微黄,上面点缀着些许葱花。

一碟肉段,喷香扑鼻。

“客官,这是给您添的赠菜。”店小二将白毛巾搭在肩头,点头哈腰十分热情。

“多谢。”桂枝儿欣然打赏。

五个铜板的小费,让店小二的笑容更加真挚。

只是桂枝儿心底的疑虑更大。

如此一家服务周到、环境优雅的客栈,人气却并不旺。

赠菜比点的餐都贵,靠什么营生?

电光火石之间,她想起刘善渊第一次走进桂记卤味店,喝着添加了虫草和枸杞的素烩汤,问道——

“店家这么舍得下本钱,当真能维持经营吗?”

桂枝儿怔住,怪不得知府大人对物价成本这么敏感。

原来他安排的客栈,也有秘密。

不过些许小事,她留了个心眼,却并不惧怕。

秘密再多又如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烛火摇曳,桂枝儿沉入梦乡。

翌日再去经略府,靠着绿头牌子和少将军手令畅行无阻。

入城花名册也非机密,仅有两名小兵列在桂枝儿身后,代为监察。

“从腊月初五,至案发日腊月初九之间的名录,劳烦军士帮我取一下。”她目标明确。

农闲时节,进县城的往往是周边来讨活计的农户。

加之年关将近,亦有走亲访友者。

多数还带几只新鲜的鸡鸭鹅,关在草笼里扑棱着翅膀,一览无余。

桂枝儿翻动墨迹新鲜的纸簿,最终将目光落在其中两行。

她凝眸沉思,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腊月初七,张大山,男,凌河县户籍。

记录在册事由为娶妻,有乐队仪仗、轿夫,以及新妇入门。

腊月初八,沙井田,男,龙沙镇户籍。

事由是下葬,他刚从龙沙镇接回了寡母的棺椁,需入土为安。

两相对比,后者更为可疑。

桂枝儿唤来当值小兵问道:“这位沙大哥,他的母亲既已嫁到龙沙镇,为何要在凌河安葬?”

“哦,您说沙皮狗啊,他就是个帮闲的破落户。”小兵领队啧了一声。

撇着嘴满脸不屑。

简单来说,沙母娘家在凌河县原本也算家境殷实。

家中仅有一个独女,本想招赘。

可惜大小姐恋爱脑,非要跟偏远地区的穷小子私奔。

婚后才知道,没有物质的爱情不仅是一盘散沙,还有拳打脚踢。

于是,沙母的遗愿便是葬回祖坟。

“也是个可怜人。”桂枝儿点点头,再将注意力移回嫌疑人张大山。

“赶在年前办喜事,总归有些仓促。”她好奇地问道,“不知新娘子漂亮吗?”

“哎呦您说笑了,新妇避人,我们也不好盯着看啊。”小兵领队一拍大腿。

只掀开轿帘扫一眼,确认没有额外藏人就是了。

罩红头是绸缎的,四角还坠了铜钱,将脸挡得严严实实。

顶多能瞅见新娘子的绣花鞋一晃一晃的,婀娜多姿。

大喜的日子,新郎官张大山并不吝啬糖果,还给守城士兵包了几个铜板的红封。

大家道几句“恭喜”,其乐融融。

桂枝儿挑了挑眉。

昨日探查时,据捕头描述,井中丢弃的两套血衣,身量不到七尺,其一羸弱。

身材纤瘦,既有可能是女子,也不排除男扮女装。

桂枝儿翻开黄历,往前一天是腊月初六,写着宜合婚订婚、安床纳畜。

向后看一天,腊月初八,宜结亲会友、动土祈福。

怎么不露面目的新娘子偏偏要选在初七进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