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故事的开始】
《通皇传》原作《我在皇宫里当黑莲花【宫斗】》,对应章标题为“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
世界伊始,始于混沌。
天地初开,本无兽人。
树木奔跑,河川倒行。
而万年倒行,百川水竭尽于天,巨云盖地,笼罩方圆。
神怒,以巨剑劈之,云裂而塌,注于沧海。
海水溢穿陆域,冲击八荒,破成九州,植被皆死,死气弥漫。
天地玄黄,将再末于混沌之际,女娲现而造人。
女娲心慈,悯人孤独,复造鸟兽百禽,又哀其艰难,复生植被桑竹。
从此世间有人,而朝生夕死,茹毛饮血,无异于其他。
后生部落,战火起,生灵涂炭,业障难消。
不断的新生,不断的死亡,短暂地碌碌一生,不知该往何处去。人类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循环轮回,感情却在生产劳作中不断叠加,累积的痛苦使人类与其他兽类越发不同,逐渐开化,后世称之为启蒙。
而在某一天,在某一个会发出金光的圆片处在人类头顶的时刻。
人类迎来了【奇迹】。
一个部落首领在一棵巨树下睡着。忽然,天上落下一粒粒粟米雨,地上的枯草绽放出妖艳的彩色花朵,花朵摇曳尖声发出庆贺。
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祥瑞无比,吉星高照。巨龙与他在树下私.通,首领惊醒,忽然脑海中一片清明,从此通达智慧。
他先是引领族人,征战其他部落,俘虏奴隶,大行婚配,繁衍后代。后又为万物命名,开垦荒地,种植粮食,驯养家畜。他发明了语言和文字,经世济民,教化千万子民。甚至开始建立政权,奉天之命,治九州之人。
终于,这位伟大的君主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上对皇天神明,下对百姓奴隶,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皇帝为纪念由私.通而来的圣明智慧,将这个新生的王朝命名为大通,而后世称这位皇帝为通元宗。
元宗皇帝乘龙飞去,一晃又是无数个春秋。
大通二百一十九年,景安皇帝驾崩,其子容晗政继位,时年十五岁。
《通皇传》,对应原章标题为“镜屋马孔多”:
清晨日出于东方天际,紫金城上空祥云片片,青天澄澈晴朗无比,金色琉璃瓦光亮璀璨,无数正黄锦旗在柔风中舞动,处处都是吉庆的氛围。
寂静忽地被一阵号角声打破,接着阵阵整齐的鼓声响起。
百官已经文东武西地扑地跪满了广阔的泰和殿广场,这时侍卫也全部半跪下来,握着长刀,刀尖戳地。
泰和门的巨大轿撵被一众侍卫抬起,金黄的华盖下,少年天子端坐在轿上,目视前方,面色平和端正。
“轿起——”
他轿下站着的大太监喊到,侍卫门立即迈出整齐划一的步伐,稳稳抬着华轿向前。
又一阵风吹来,轿撵上金黄华盖巾带迎风摆动,彩色仪仗饰物更添华贵气势,后又随传国玉玺,亦以明黄华盖饰之。最后又跟有正红,深青,玄色,太白四种龙纹华盖,恢弘庄重。
天子的轿撵通过泰和殿广场至泰和殿阶下,侍卫步履停而轿不落地,再是一声号角,后又依次加入响起鼓声、编钟声、锣声、管声、笛声……泰和殿广场更加宏伟磅礴。
“登阶——”
太监的声音接着响起,众侍卫配合得井然有序,稳稳当当地将轿撵抬着过雕刻着九十九条巨龙的汉白玉浮雕斜坡道上行,皇帝神情细微凝滞,却不愿意扶住红木扶手,指节微屈,稍稍动了一下喉结,目视上方略高处的雕龙。
“停轿——迎圣上——”
轿撵终于被迎着华丽的泰和殿放下,两太监躬身如虾手捧木质金阶而来,跪下双手扶住金阶,接着又来了两太监,左右护着帝王下轿。
新帝稳稳迈下金阶。先是抬头短促地一望壮美的泰和殿,又缓缓转过身子,从眼前的美玉碧玺珠串的虚影中俯视了脚下无比宽敞的、跪满了蝼蚁般渺小的无数朝臣的泰和殿广场。
他们在跪拜他,天下万民都在跪拜他。
父皇……
忽然他觉得该入泰和殿了,坐在龙椅上又是哪般的感觉?便微微侧过身,旁边的大太监立马反应过来,恭敬地小步上前扶住他。
晴天里阳光从泰和殿门照入,金砖如镜,形成一条光明璀璨的金色大道,粗.大的盘龙金柱好似巨大门神,权臣跪趴在金色大道的两旁。
皇帝步履坚定,昂首挺胸,一步一步地走向至高无上的权力巅峰。
金色高台上铺着团花吉祥如意纹杂色毯,金色屏风前的金色龙椅在闪闪发光。
那把龙椅在流溢着金光。
悬于正中的牌匾看着极新,还有那同样崭新的楹联。
目光很快错过去了。
大太监恭敬地松手双手捧着拂尘弯着背站在一旁,皇帝独自登上高台,轻轻提起衣摆,目光深沉地平视前方,却没有立即坐下,只在龙椅前停下,短暂地注视着这曾经属于先帝的宝座。
他坐下,双手自然置于两侧大腿之上,把腰背挺得笔直,不顾殿外阳光刺眼夺目,直视白金色的前方,殿外的殿宇和蓝天都被这白金色淹没了。
他又眯了眯眼,微微俯下身,看着那些臣子,一一回忆他们的名字、官职良久。
“吉时到——”
宝座下站着的大太监打断了他的思绪。
外面又响起了号声,其他乐声一并停止。
“行跪拜礼——”
文武百官顿时起身。
“一拜——一叩首——”
“一拜——二叩首——”
“一拜——三叩首——”
“二拜——一叩首——”
“二拜——二叩首——”
“二拜——三叩首——”
“三拜——一叩首——”
“三拜——二叩首——”
“三拜——三叩首——”
“宣先帝遗诏——”
大太监手捧金黄诏书,站在泰和殿外,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宣读:
“先帝遗诏,朕亲二皇子容晗政出生高贵,品行正直,德才兼备,忠孝两全,素得朕心,天下无双,宜继承江山大统,为大通皇帝。朕去之后,二皇子容晗政即位,登基后当励精图治,勤于朝政,不负朕托,另当为朕守孝三年,以示其孝悌,钦此。”
座上的皇帝仍然表情自然,登基仪式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
……
新帝无疑十分勤政,上午的登基大典结束,朝会就被改至午后进行。
【青宫正殿】
登基大典距离即位已有一月,今日的朝堂已经相对平稳,左右丞相依次进言,各部上奏,皇帝听政,通过政令,秩序井然。
其中户部就优化生育,提高新生儿质量奏事,皇帝思量许久,允许其在京城先行开展试点,主要思路为限制富贵之家的婢女、歌姬、侍妾数量;严禁近亲婚配,鼓励远嫁远娶;提倡适龄生育,延后婚配年岁,限制老夫少妻;减轻贞洁教化鼓励遗孀再嫁;加强郎中、接生产婆的培训教育,加强新生儿的养育教育活动等。
此事户部主理,吏部、刑部、大理寺等部门配合落实,并需按月向皇帝汇报进展。
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此小事也大作,不知道新君将事必躬亲到什么时候呢?
不少朝臣暗自想。
又有朝臣上奏,请皇帝考虑早日大选,充实后宫,绵延子嗣,而皇帝哀叹先帝仙去不久,自己理应守孝,右相听罢,亦垂泪怒斥该朝臣罔顾先帝遗诏,陷国君于不孝不悌,幸而天子宽和,未责罚其罪。
朝见结束,皇帝移驾青宫正殿后的御书房单独会见朝臣,商议政事,随后少量用了些点心茶水继续批阅奏折。
天色渐渐暗了点,宫人们轻手轻脚地增加御书房的照明,而皇帝则继续专注于案前。
“皇上,该用膳了。”
大太监黄忠富恭敬跪下,轻声说。
“叫他们送过来,朕在这里用。”
皇帝的语气似乎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起伏,他的眼睛盯着奏折时倒是炯炯有神,手上朱笔不停。
“嗻。”
黄忠富立即起身小步后退。
皇帝用过晚膳,继续批阅奏折,又传南书房学士议事,中间随手画了一幅仙鹤图,接着一直工作到夜里。
“皇上,今日太晚了,您要以龙体为重,莫要熬坏了身子啊。”
黄忠富跪在皇帝脚边,像多年前他曾经做过的一样,小声恳求道。
“时候还早,莫要碍事。”
可是当今的皇上却不是那个人,他继续处理政事,头也不抬的。
“是。”
黄忠富只好继续跪着。
皇帝又继续翻动文书。
在御书房另一侧的西洋钟表指过九后,皇帝终于放下笔墨,又有几位年长宫女上前,替他快速收拾墨笔,整理好折子、文件等纸质材料,锁进一旁的柜中。
“小全子,扶朕回寝殿。”
他说。
“嗻。”
“黄忠富,你还要跪到什么时候?”
皇帝又问。
“奴才该死,谢主隆恩。”
黄忠富在地上重重一磕头,由另一个太监扶了起来。
一旁的小全子已经扶住了皇帝。
皇帝慢慢地走,夜色里昏黄灯照的宫殿较白天便是另一副样子。
可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寝宫都是他熟悉的。
都是熟悉的。
皇帝干脆绕着寝宫走了一圈,有时停下,有时抬头,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一旁的小全子新来御前没多久,忍不住小声问:
“皇上,您在找什么东西吗?不如让奴才们找吧。”
“聒噪。”
皇帝被打断回忆,终于忍不住地流露出一点不悦,而语气依然是平稳的。
小全子吓得跪下。
“朕回去了。”
皇帝自己上前走,又一个太监机灵地跟上扶住他。
皇帝年轻,步伐矫健,很快走到了寝宫门口,两太监恭敬开门,他上殿外石阶,踏入门槛,过书画满墙,珍宝满目,装饰华贵的会客室至起居室,在起居室铺着金色坐垫的暖炕对着的一面饰珐琅彩瓷花枝铜制长窄穿衣镜前停下。
这面铜镜较窄,仅能正好照下天下唯我独尊的皇帝一人。
他在这面镜子前站定,凝视自己身上这件金光璀璨的龙袍。
金光璀璨的,龙袍。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终于进入新剧情了!这一章花了很多功夫,效果我很满意很惊喜。
“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直接引用《百年孤独》句。“世界伊始”也是出自这句。
“树木奔跑”是我以前课堂听到的上古传说,未找到出处。
“冲击八荒,破成九州”灵感来自于大陆漂移说。
女娲造人来自神话传说。
“天上落下一粒粒粟米雨”灵感来自“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上对皇天神明,下对百姓奴隶”灵感来自“建极绥猷”。
“镜屋马孔多”来自《百年孤独》。
“紫金城上空祥云片片”灵感应该是来自《白说》,记不清了,待查。
登基戏有参考一些清宫的登基视频和资料,加入了很多私设。
青宫外部构造少量参考乾清宫,但是没有查到详细资料,多为虚构。
本章参考资料较多,可能有遗漏,待核对。
手动感谢读者“63356413”的营养液,最近文章风格转变,可以先观望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