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大宋搞金融 > 第17章 浅议青苗钱

我在大宋搞金融 第17章 浅议青苗钱

作者:温酒任平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4 01:35:22 来源:文学城

“你偷看我东西?”任白芷皱眉质问道。

李林竹却不以为然,反驳道:“你大大方方地摆在书房中,何曾说过不许人看?”

任白芷心中暗自吐槽:与这人和离,果然要趁早,不然总有一天会因争论不过他而气得吐血。

“你还没回答我呢,那《浅议青苗钱》可真是你写的?”李林竹继续追问。

“恩,老太太每日让我写读后感,翻来覆去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写得我腻了,便随手写了时下的政策。”任白芷坦诚相告。

“钱利于流,这倒有趣。不过你所举的例子未免太巧合了些,怎的乙丙丁就偏偏欠彼此的钱?”李林竹面露疑惑。

“乙开酒楼,旺季淡季皆有,淡季生意清淡,却需备足食材,因此向卖肉的丙赊账。卖肉的丙平日收入微薄,忽一日得了风寒,买药却无现钱,便找卖药的丁赊账。而丁家之子去年中了举,在酒楼办了谢师宴,又恰逢旺季,费用高昂,自然也需赊账。如此而已,何有问题?”任白芷随便掰扯,“其实这闭环所涉,未必止于三人,或是十人,百人,千人,皆有可能。”这就是金融的力量,无形中释放经济体活力。

“那你后面提到官家开办交子所以使民富,又是何意?”李林竹问。

“交子,你可知其为何物?”任白芷反问。

“恩,益州可替代铁钱的纸张。”

听他如此回答,任白芷心下稍安,看来自己的记忆未曾错漏,交子确实在神宗年间便已开始流行。

“那么,你觉得如何?”任白芷虽然这么问,却并不期待这个古代人能对现代经济体的钱能有多深的认识。

李林竹沉吟片刻,回应道:“益州无法铸铜币,铁钱又过于笨拙,交子确实便利。”

果然,任白芷面露得意,继续问道,“若统一开办,如何?”

谁料李林竹却投来疑惑的目光,答道:“私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罪可流放两千里。”

任白芷也好奇地反击他一眼:“这怎么能算私造?”

“天圣时期便有益州交子务发官交子,熙宁元年又加重了私造交子的罪行,明确了官方发售交子的权利。”李林竹娓娓道来,嘴角却不忘带着几分讥讽,“你这些都不知?”

原来国家这个时期开始就已经统一了纸币发行了啊。任白芷再次埋怨自己半吊子的历史知识。

这也不全怪她,历史教科书上只有一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乃宋代四川的交子而已。

既然已经发行纸币了,那她很多来自二十一世纪金融从业者的基本知识点,肯定就能派上用场。

于是她继续追问,“那官府发行交子,可有准备金?”她心中已有推测,官家发行交子,最大的可能性便是没有预留准备金,这是新手玩家最容易犯的错误。

岂料李林竹反问道:“准备金?”

“即是发行一万贯的交子,交子务里至少应预留多少铜钱?”任白芷解释道。

“你说本钱,自是有的。我记得,发行了一百二十万贯,官方储备了三十六万贯。”李林竹回答。

“准备金率28%,相当稳健啊。”任白芷心下暗想,宋朝皇上也算负责,难道最后是怎么玩脱的?

如果不是准备金,那是不是频率太高,通胀了?任白芷再次猜测新手玩家会犯的第二个错误。

于是她再次追问,“那多久再发一次新的呢?新旧交子同时流通,是否会导致纸币迅速贬值?”

“原本是三年一届,通常以旧换新,新旧并行流通,那不是发多了么?”李林竹理所当然地说道,“不过,凡事皆有例外,熙宁五年就曾多发了一届,结果却未收回旧交子。”

“那交子可贬值了吧?”任白芷想当然地问。

“奇就奇在此,明明多发了一倍的量,交子竟没有贬值,依旧能兑换相应的铁钱,物价也未见上涨。”李林竹道。

有意思,效果延迟了?任白芷再问,“那之后几年,物价可有上涨?”

“有,但不多。今年我去益州游学,确实感觉物价比四年前贵些,但也不算多,百分之五六。”

见李林竹一连对她的刁钻问题应对自如,任白芷心中惊讶,突感他与自己先前想象中那种远离民众的有钱公子,似乎大相径庭,心底隐隐涌起一丝欣赏。

“是不是有些解释不清了?”李林竹见任白芷迟迟未作回应,笑着问道,仿佛抓到了她的错处。

任白芷心中不悦,立刻维护起自己的专业知识:“首先,多发了一倍的交子,准备金率也有百分之十四。若交子已成功作为钱币的替代物流通,且不需大量兑换,则不会出现超过百分之十四的交子同时被兑换,因此交子的信用并未崩溃。其次,发行的交子并不会立刻流通到民间,从发行到贬值之间必有延迟,交子务在时间上便占有先天优势。最后,之前发行的交子量如何计算我不清楚,但就物价涨幅而言,应该远小于民间所需的流通量,故使得通货膨胀未明显发生。”

“通货膨胀?”李林竹好奇地问道。

“即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任白芷略显尴尬地解释。

李林竹沉默片刻,很快就吸收了任白芷方才的新型经济理论,追问:“那更有意思了,最初发行的一百二十万贯交子,却只预留了三十六万贯的本钱,官家一次性获得了八十九万贯,民间反倒觉得受益。后来的额外增加,几乎是凭空又造出了一百二十万贯,而民间买卖却未受太大影响。这二百零九万贯的财富,究竟从何而来?风刮来得?”

“这可不对,你所言的八十九万贯,并非直接获得,是民间的钱财暂时存放于官家之处,官家以自身信用背书,在特定地域内,为商业交易提供权威中介工具,即交子。后来多发的一届,是因官家在首次发行时未合理估计所需流通量,实际上,官家提供的交子工具本应不仅能向民间预收八十九万贯,还能预收一百二十万贯。即便交子量已饱和,若官家急需资金,也可通过适量增发交子借钱,待资金充裕后再购回。”任白芷详细解释,心里不禁对李林竹的聪慧感到吃惊。

“这算借吗?”李林竹满脸不可思议。

“本质上确实是从民间借来的,只是双方权利不对等,可理解为强制借贷。”任白芷耸耸肩,“毕竟若不信任官家,仍可将交子兑换成铁钱,不是吗?”

“呵。”李林竹冷笑,“那有借有还,何时还呢?”

“等你不愿在此地域的市场交易时,便可通过兑换成其他钱币偿还啊!普通百姓并不在乎交易中用的是银元还是纸币,只要从赚得的钱到用出时,钱未贬值即可。黄金银元因产量少自有保值特性,纸币则需以官家信誉做保障,这信誉便是其价值所在。”

任白芷继续解释,“而且这并非可以无限制发行,交子本质仍为货物,数量多了自然会贬值。例如,之前买一个包子需十文交子,如今需二十文交子。这种贬值会直接导致民间对官家信誉的怀疑,未来若想通过发行借钱则困难重重。若官家欲维持信誉与交子价值,便需将多发的交子买回,让其回归应有的流通量,这便是另一种形式的偿还。”

李林竹认真听完了她所有超乎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索良久,发现逻辑竟然能自洽,于是他笑着道:“你这老狐狸的观点,颇为有趣,闻所未闻,竟还有些道理。”

任白芷心中暗自得意,那可不?可是被全世界不同国家反复用失败的经验,验证过的理论。

“等等,你刚刚叫我啥?老狐狸?”任白芷这才反应过来。

“口误,口误。”李林竹赶紧插科打诨,“继续,继续。”他对她这些新奇的想法真的很感兴趣。

见他道歉得如此迅速,任白芷也就大人有大量地不与他计较,继续教学:“因此我写到,若官家真缺钱,不如全国都用交子,最初可预收一笔巨款,哪怕后来遭遇战事急需军饷,也可通过增加一定发行量,以官家信誉向民间借钱救急,待渡过难关后再偿还。”

谁料李林竹又笑了,“你的法子听上去似乎可行,若真实施,怕是不会有偿还的那一步。”

“不还后果很严重!”任白芷赶紧警告。

“后果无非是民不聊生。如果是明君还好,若遇昏君,谁又能在意身后洪水滔天?”李林竹反问。

“不仅是民不聊生。”任白芷解释,“你以为天下只有一国一君?与他国共处,民间乃君主最有力的后盾,若这些后盾失信于你,和平时期尚且无妨,若一旦开战呢?”

这并非危言耸听,几千年的历史中,哪个朝代真被外族灭绝?几乎都是因失信于百姓而覆灭。

荀子所言不虚,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想到李林竹宛如有读心术一般,脱口而出:“也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不平等的权利两端,弱者威胁强者,不过是同归于尽罢了。”

任白芷心中微微一震,这个小弟弟,有点意思。

但她不喜欢战争,尤其是想到那个靖康之耻,“战争终究是不好的,毕竟与命比起来,钱算得了什么?”

李林竹正想说什么,门却被敲响,原来是客喜买了早餐回来。

穿越至宋朝的首都就是这点好,饮食上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隔阂。

谁敢信,任白芷此刻嘴里吃的,正是一千年前的灌汤包!

任白芷:这小子的知识面,意外的渊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浅议青苗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