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3章军事委员会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3章军事委员会

作者:唐晓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10 00:27:45 来源:转码展示1

大臣们都是一惊。mengyuanshucheng

没想到来的人竟然是先帝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在朝中的威望还是有一些的,例如韩爌等人在历史上都力推孙承宗主兵事。

崇祯对王承恩示意道:“赐座。”

王承恩微微一怔,这里可是乾清宫,而且现在那么多大臣在这里,这样似乎不太好吧?

但王承恩只是迟疑了一下,立刻就搬来了椅子。

崇祯将孙承宗搀扶,坐下来。

孙承宗显然有些受宠若惊。

“孙爱卿,你先坐在这里,今晚朕找你有一件要事要拜托你。”

“天子言重了,只要天子吩咐,老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孙承宗想站起来,被崇祯按着肩膀,不太好用力。

崇祯当然相信孙承宗有赴汤蹈火的决心,在历史上,孙老头子七十岁古稀之年身披战甲,战死沙场,孙家所有人牺牲,可谓是满门忠烈。

这样有能力,有威望,有责任,又忠心的大臣,是值得重用的。

重用一个人,那当然是要在所有人面前召见,并且宣布他的职位,这样接下来他的工作才会顺利一些。

崇祯道:“诸位爱卿,孙爱卿,就是朕找来的统领大局的人,眼下建奴入关,军情危机,但是各镇兵马以及粮草都准备不充分,需要一位知兵事且德高望重的人来做统一调令。”

还不等其他大臣有反对,崇祯又道:“从现在开始,朕命孙承宗为北直隶大督师,统领协调北直隶全部军务,有权调动任何一支军队,包括辽东军在内。”

有大臣要出列反对,崇祯大袖一挥:“兵部尚书王洽。”

“臣在!”

“你务必要全力配合孙督师。”

“臣遵旨!”

“京卫总督襄城伯李守琦!英国公张维贤!”

“臣在!”

“全力配合孙督师防御,有半点差池,朕唯你们是问!”

襄城伯和英国公同时道:“臣领旨!”

崇祯转身对孙承宗道:“孙爱卿,以后你就来朕的乾清宫办公,另外协助你的兵部和京卫总督们,也都过来。”

“臣等遵旨!”

内阁大学士和六部的部院大臣一听这架势,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妙。

怎么听着,皇帝是要临时再设立一个指挥中心,避开六部和内阁?

没错!

他们猜对了。

崇祯现在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临时设立一个指挥中心,对眼下的战局做统一指挥。

他连这个指挥中心的名字都想好了:军事委员会。

如果不出意外,此后都会有这么个机构了。

毕竟,己巳之变结束后,接下来不仅辽东,大明境内也会烽烟四起,战争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靠现在大明僵硬的行政机构,肯定是无法高效解决军事问题的。

崇祯又道:“孙爱卿,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孙承宗没有想到自己刚进宫,就被委托以这样的重任,顿时感激涕零,连忙起身拜道:“臣必不负君父所托。”

任命完之后呢?

就让所有大臣回家该干嘛干嘛去了。

只留下了兵部的人和张维贤。

连内阁的都滚蛋了。

那些大臣想不想走?

当然不想!

这丫的建奴现在眼看要大门口来了,身为朝廷部院重臣,肯定是要为天子出谋划策的啊!

就说钱龙锡和韩爌,都赖着不想走。

崇祯也做得出来,直接赶他们走了。

为啥要赶他们走呢?

这群家伙又不懂军事,留下他们在,不会有半点作用,只会添乱。

大家一人一个建议,一个一个想法,等皇太极打到城下了,丫的这帮家伙还在撕逼。

所以就干脆全部赶走了。

而为什么只留下兵部的人和张维贤呢?

兵部的人肯定要协助接下来的粮草调度的,至于张维贤,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还是有兵权的。

虽然五军都督府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打废了,但瘦骆驼它还是个骆驼啊,这个时候就不要挑了。

那为啥其他勋贵,例如襄城伯李守琦等人都滚蛋呢?

据崇祯这位穿越者了解,这些个勋贵一是人品相当低劣,靠京卫赚钱不说,甚至有嫌疑通过东江那边跟建奴做走私的买卖。

至于到底是勋贵、皇亲国戚中的谁,现在崇祯还不得而知。

但史料是这么说的,这个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至于张维贤,虽然这些年也没做什么正经事,但好歹也是扶持崇祯上位的,是利益既得者,叛变肯定是不会叛变的。

崇祯让王承恩去御厨房交代一下,让御厨房做点吃的送过来。

今晚大家就在这里开会了。

肯定是要出一个解决方案的,而且要快。

不多时,宵夜就上来了。

又各自上了茶。

大家一时间竟然有些不习惯,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办公的。

崇祯道:“先吃东西,吃完再谈论,你们不必在意朕,该怎样就怎样。”

“英国公,你的面色最近似乎不太好。”

“多谢陛下关心,臣只是偶感了风寒。”

崇祯立刻道:“王承恩,你明天通知太医院,派御医去英国公府,为英国公看一看。”

“是!”

张维贤顿时有几分感动:“多谢陛下垂怜。”

“都是朕的股肱大臣,朕当然要疼惜你们。”

皇帝这样说得气氛都无比温馨。

只是大家突然觉得皇帝似乎有点不太一样。

皇帝登基也有两年多了,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独断专行,而且待人比较刻薄,一点点小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就可能要重罚一个人。

不像今天这样,说话语气不快不慢,对许多事情都淡然自若,给人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

待吃完东西,孙承宗道:“第一步,要发勤王令,但不必全国都发,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慌乱,也给后勤带来压力。”

“以臣看来,调度山西和山东两省的卫所军户,山西调度一万人,山东调度两万人,加上顺天府和京卫中尚有……”

他看了看李邦华,兵部右侍郎李邦华这一年多以来在负责整顿京卫。

李邦华道:“京卫尚有一万二千人。”

崇祯一听,心下果然是一沉。

这明末的京卫就是一滩烂泥,据说每次领军饷的时候,报的是十二万人,但实际人数也就两万不到,而且一大半是老弱病残,靠银子买进来混吃等死领工资的。

不过,李邦华整顿京卫一年时间,也有一定成效,那些老弱病残都被他赶走了,又扩充了一些人,到了一万二千人。

孙承宗点了点头:“加上京卫四万多人,另外大同总兵满桂调度五千兵马前往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调度五千兵马蓟镇。”

“再命袁崇焕关宁军一路追杀皇太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