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章应对之策

我在大明割韭菜 第2章应对之策

作者:唐晓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10 00:27:45 来源:转码展示1

为何要将孙承宗叫来?

这个年代,尤其是己巳之变前期,整个顺天府太过混乱。gsgjipo

应该说,整个崇祯朝,都非常混乱。

人事动荡,地方起义,辽东战争,草原蒙古骚动。

而孙承宗作为曾经督师辽东的一位军事战略家,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稳。

眼下皇太极即将打来,最需要的是什么?

就是稳!

稳住,绝不能乱,一旦乱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张晨,还是有一丢丢紧张的,毕竟这是真正的战争,是真的死人的,而且死很多人的战争。

内阁首辅李标,次辅钱龙锡以及兵部侍郎王洽紧急入宫求见,王承恩在外面。

“王中官,我等要求见天子。”

王承恩道:“李阁老,钱阁老,王大人,天子有些疲倦,需要休息片刻,晚一些会召见各位大人的。”

“可眼下……”王洽有些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了,建奴扣关,遵化沦陷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这预示着建奴大军正式进入关内了,战场转移到顺天府!

“王大人,您别说了,我也着急,可天子说了,急是急不了的,稍微晚一点吧。”

钱龙锡叹了口气,道:“我们先走吧。”

李标、钱龙锡和王洽离去,六部九卿的大臣们全部集中到内阁的文华殿前,大家伙开始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眼下已经十月三十日,北京的天也黑得早了很多,晚上寒风瑟瑟。

即便没有皇帝的命令,京师也已经开始戒严。

此时袁崇焕也已经派遣赵率教领4000关宁军火速赶往遵化,只不过两天后,赵率教的4000关宁铁骑将全军覆没。

按照历史的轨迹,赵率教的全军覆没后,原本还按兵不动的皇太极,突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狂飙起来。

赵率教的兵败预示着皇太极突破了遵化,明军将皇太极阻击在遵化的计划泡汤。

眼下穿越者崇祯慢慢也冷静下来了,他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来最大程度降低己巳之变的损失?

或者说,即便大明损失惨重,也要让皇太极脱一层皮。

不然此后的五次入塞,基本也就把大明打废了。

那如何做到不像历史上的己巳之变那样损失惨重呢?

其实也不难:闭上嘴,假装淡定,稳定人心,其他的交给孙老头子和那些巡抚总兵去。

为何己巳之变打得这么惨?

后世的网络上争议还是很多的,基本上责任都推到了袁崇焕身上,这件事比较复杂,此时暂且不提。

但有一个人的责任是绝对甩不掉的。

谁?

崇祯。

一顿微操作,骚上了天。

甚至继位的时候,废掉林丹汗的市赏,不兑现束不的粮食止住承诺,使得宣府外的蒙古右翼心生异动,被皇太极有机可曾,从而在今年被借道进入喜峰口,酿成己巳之变。

这都是崇祯的骚操作之后的连锁反应。

孙承宗是保定高阳人,离京师并不远,接到通知后就火速赶来。

夜已深,乾清宫。

王承恩走进来道:“皇爷,孙相公来了,六部九卿的相公们,还有内阁的大学士,以及京卫总督也都在外面等候您。”

“宣进来吧。”

“是。”

不多时,六部九卿的大臣们,包括内阁大学士,都进来了。

“臣等参见陛下。”

“都免礼。”崇祯开始要慢慢习惯这个身份,他扫了一眼这些明末的大臣,一时间内心有些感慨。

都说明末的文官是大明毒瘤,尤其是东林党。

但其实明末的官僚已经烂透了,何止东林党呢。

表面看起来繁华、庄肃的场面,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已。

兵部尚书王洽连忙出列道:“启奏陛下,前线军事紧急,建奴攻陷遵化,臣以为当即刻发勤王令,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勤王。”

崇祯淡淡开口:“不准。”

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道:“陛下,此次军情紧急,建奴已经攻克遵化,调兵勤王也是备不时之需。”

崇祯站起来,假装淡定道:“朕知道诸位爱卿心系社稷安危,但眼下第一件事,不是发勤王令,而是要推选出一位凋令全局的人做统一指挥,不然各路勤王人马来了,粮草谁负责,安营扎寨在何处?”

崇祯简单的两个问题,就把在场的所有大臣给问住了。

这就是明末的朝堂。

一堆不知兵事的官员,遇到问题后就心急如焚。

这要是换做历史上的崇祯,肯定立刻就发勤王令了。

事实上,历史也是这么走的。

但是这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没有一个专业人士做统一指挥,整个顺天府在己巳之变中是乱成一锅粥的。

就说山西巡抚耿如杞率领5000人入援,第一天被安排守京东通州,第二天又被调到京北昌平,第三天再调京南的良乡。

每天赶路100里,却得不到供给,又累又饿的陕西援军忍无可忍,在郊区大肆抢掠。

崇祯帝得知大怒,也不管什么原因,就把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打入死牢,全部杀掉。

这种案例在己巳之变的勤王部队里非常多。

更可怕的是,那些得不到粮草,朝廷又急催他们快来的地方军士兵,最后难以忍受,将军官杀了,直接成了土匪,大量的官方士兵混入了此后的农民起义中,给剿匪也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和难度。

诸位大臣听皇帝这么一说,微微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

以往的皇帝,做什么事都是急性子,恨不得一口气立刻就把事情做好。

而今天,给人一种不快不慢的感觉。

钱龙锡连忙道:“陛下,臣以为当立刻召回袁督师,以袁督师为统帅。”

“不准。”崇祯又给否了,“袁督师离京师尚且有距离,且需要他统兵正面对抗建奴,朕现在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全部,包括京师防卫的人。”

韩爌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倒有一个人选。”

“韩爱卿,你说的这人现在已经在殿外。”崇祯道。

韩爌微微一怔,不明崇祯说的什么。

事实上,在历史上孙承宗的确在己巳之变中来了北京,不过是十几天之后的事了,而穿越者崇祯提前将他找了过来。

在历史上,孙承宗也的确是韩爌推荐过来的。

崇祯对王承恩道:“宣。”

众大臣面面相觑。

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历史上的孙承宗是这样的:相貌奇伟,胡须张开像戟一样,声音浑厚。

“微臣参见陛下!”

崇祯连忙走过去,将孙承宗搀扶起来,脸上带着笑容:“孙爱卿快快免礼,这么晚还将你叫来,辛苦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