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以大力乱世称帝 > 第29章 第 29 章

我以大力乱世称帝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瀛洲仙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34:29 来源:文学城

次日不是休沐,邵明竹直接告假,去求见吴太尉。

“太尉救我!”

等候许久,邵明竹才被带去书房。

一进门,还未看清人脸,邵明竹当即就是一拜,再抬头,已是热泪盈眶。

吴太尉连忙叫人扶起他,问:“平淮令何至于此?”

邵明竹愤然道:“太尉可曾听闻,前日一连姓士人竟污蔑我向内官行贿,邵氏一族数百年的清名啊,岂能染上这样的污点!”

吴太尉愣了一下,看向一旁的幕僚,幕僚便道:“那连姓士人,莫不是孟司徒的幕僚?”

吴太尉视孟司徒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作为吴太尉的幕僚,对孟司徒府上的情况比一般人更了解。

一说连姓,又是天星先生主持的清谈,他立刻便想到了那位连先生。

邵明竹擦擦眼泪,道:“正是。”

如此,吴太尉便理解邵明竹为何来找他了。

他让幕僚退下,道:“你莫不是想要本太尉做个中人,请来孟司徒与你说和?”

这就有点说笑了,如今吴太尉与孟司徒不说彻底撕破了脸,却也是针尖对麦芒,他若真想说和,找条狗都比吴太尉强。

邵明竹苦笑:“太尉何必在此时奚落与我,纵然我想与司徒和解,恐怕司徒也不愿意呢。”

“太尉或许不知,这并非孟司徒对我邵氏第一次出手,犹记童子科时,明竹与侄女便在太学门前,大庭广众之下遇到刺客,家中小侄女还因此被吓病了一场。”

“当时明竹以为,孟司徒势大,邵氏微小,因此忍让退缩,不敢追究。不料他这般狠毒,又派人操弄流言,这流言一旦传开,世人又岂会一一分辨真伪,届时,邵氏之人又何颜面立于世间呐。”

“明竹此次,只求太尉救我邵氏一族的性命!若得太尉相助,邵氏从今之后,唯太尉马首是瞻!”

却听太尉道:“你家小侄女瞧着胆子很大,不像会被吓到生病的样子。”

说到童子科,吴太尉便记起这件事,当时他只留意到孟氏那个女郎去考了,事后派人取来卷子一看,只说平平,倒是另一份答得很不错,如今想来,应该就是这位邵氏的小女郎。

邵明竹苦笑了一下,恭敬道:“不敢欺瞒太尉,小侄女毕竟年纪还小,受惊当时未有反应,到了半夜却突然起热,烧了半宿,天亮时才险险退热。”

“此事我记下了。”吴太尉道,“你这平淮令,分明是我以两千万钱许出去的,哪家的狗腿子,竟敢污蔑本太尉是阉人,去叫人拿了。”

邵明竹大喜,连忙拜谢。

这两千万,不是为了平淮令这个小官儿,而是邵氏的清名。

邵氏可以投靠外戚,却绝不能跟宦官沾上一点边儿。

不到天黑,外边儿就有了信儿,说太尉府的人趁那连先生外出,一下子把人逮了,直接抓进牢里,之后学生结伴去太尉府前闹,被太尉府的兵卒直接拦住。

太尉府的奴仆好声好气劝他们:“好叫各位郎君知道,我家主人抓他是有缘由的,那平淮令原本是我家主人定下,可那贼人竟当众信口雌黄,将我家主人说成阉人,换了诸位,竟能忍下这口气么?”

众人面面相觑。

平淮令之事,他们略有耳闻,原本颇为鄙夷,此刻从阉人变成了吴太尉,竟感觉还能接受?

那连先生把人家说成阉人,吴太尉气急抓他,似乎也说得过去。

这骂得也太脏了。

于是相继散去。

邵明竹听完仆人的回话,笑着打发他去各处一一回禀了。

邵容在一旁啃着点心,也笑说:“吴太尉这人办事也太敞亮了。”

情况急就立刻就办,说抓就抓,说澄清就澄清,氪金体验不要太棒!

方常侍被他比成了渣滓。

邵容擦擦手,冲邵明竹鄙夷道:“明竹叔,你说你当时怎么就选中方常侍了呢,同样是两千万,要是你当时给了吴太尉,这会儿说不定都是太仆了。”

邵明竹讪讪,当时都去拜吴太尉和孟司徒两尊大佛,两千万虽然是一大笔钱,可未必竞争得过其他人,加上被方常侍的态度迷惑,以为他能代表吴太后,心一横就冲了。

然后就挨了一顿来自现实的毒打。

一把年纪还要被小侄女取笑,邵明竹恼羞成怒,把茶杯推到她面前,没好气说:“喝茶吧你!”

邵容乘胜追击,说:“当时接到平淮令的调令时,明竹叔感觉如何?”

邵明竹拂袖而去。

邵容哈哈大笑,端起茶杯一口喝完,对春月说:“回去换身衣裳,练箭去!”

此后几天,因吴太尉光明正大捉了孟司徒的人,两人关系显著紧张。

邵明竹的平淮令如何来的,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是吴太尉,不然怎么他竟跟孟司徒撕破脸,还不是孟司徒的幕僚骂人太恶毒。

虽然邵氏投靠吴太尉说来不太好听,但上京中愿意投靠吴太尉以换取权力的人太多,大家都默契地不在这上面过多纠缠。

危机解除后,邵明竹又给家中写了一封信,免得家主不知上京情形平白心焦。

趁着正跟太尉府关系好,邵林肃开始着手谋划自己的入仕之路。

时三月初,正是种瓜的时节,他找邵明竹要了两亩地,细心耕种。

于是邵容在读书练箭之余,便跟着地里干活,邵林肃年纪上来了,加上在家也不常干活,竟然不如邵容干得快。

祖父干活,幼妹干活,邵成孝与邵成仁自然也要干,好在他们是真的在家干过不少,那架势唬不住老农,唬一唬不事生产的士人绰绰有余。

于是在某个看似巧合的晚上,邵林安傍晚带着学生踏青归来,便见月夜下几个大大小小的人影正在地头收拾。

太学生不以为意,以为是附近哪家农人归家晚了,不想前面的博士脚步一停,径向那农人走去。

“三哥,你还未归家?”

邵林肃一脸惊讶。

三个小孩都乖巧向邵林安行礼,太学生才知道,眼前这个老农竟是博士家人。

“肃郎,你在这儿作何?”

邵林肃将手里的锄头交给邵成孝,笑呵呵说:“这几日天气好,我便想着种些瓜,到时候给亲友们分一分,也算雅事一桩,便带着几个孩子出来整地,今儿没留意时辰,就到这会子了,三哥一同家去?”

邵林安没好气地说:“瞧你一身土,离我远些。”

邵林肃拍了拍身上的土,走到邵林安身旁,看向他带的学生,道:“三哥这是哪儿去了?”

“带几个学生去游玩了一番,并没什么事。”他目光落在个头最小、一脸灰扑扑的邵容身上,神色柔和了许多,“这么一看,容娘竟有些像你,当年父亲带着你种地,你也同她一般,泥猴儿似的。”

提到父亲,哥两儿都沉默了。

几个太学生纷纷支起耳朵,那位大司农官儿做得好,文章做得更好,情谊切切,动人心魄。

邵林安突然歌道:“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头上的月牙儿似乎被歌声惊扰,扯来云层将自己遮住大半。

歌声落下,哥两个眼中都闪过泪花。

太学生知道,这是那位大司农所作《月赋》的最后一段,抒发了自己思乡却不得归的忧伤。

却听前面那位老农一般的老者擦了擦眼泪,和道:“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佳期可以还,微露沾人衣。”

连唱三遍,其哀婉怀念之情,令所有人都湿了眼眶。

邵林安哽咽道:“好好,好一个佳期可以还。”

斯人已逝,坟茔回了家乡,也算是如愿了。

太学生们将邵林肃几人送到家门口,以夜深为由辞了喝茶的挽留,相携离去。

次日,那如传说一般瑰丽的巧遇,便在太学中传开。

这几个太学生都是邵林安精心挑选,好玄学方士,好美文华赋,好交友。

那刻意安排的短暂同行,不曾有只言片语的交流,不曾真正对视一瞬,只有一个隐士一般的背影,一段哀婉动人的唱和,足以让他们将之视为一次奇遇,一次偶遇到真正隐士高人的奇遇。

只是邵林安这几日有些太忙了,几乎见到人就会被人问到邵林肃,一气之下就告了病。

加上邵氏自己放出去的各种流言,反而将邵林肃的热度炒的更高,一跃成为上京名士。

而之前说要种瓜的地也去不成了,成日都有人守在那里。

邵容算是见识到了古代追星族的狂热。

就这样一边不露面装神秘,一边放各种小料吊着其他人胃口,直到杨氏主持清议,邵林肃第一次露面。

其举止风流,不同常人。

文采彬彬,有先父之风,却更添质朴。

点评实事,虽言辞委婉,却一针见血。

这就是士人想象中的隐士高人啊!

远居乡野,而天下尽在胸中,奇人也。

于是举为尚书郎,顺理成章,众望所归。

邵林肃正式入仕,又要参加各种聚会,一时间忙得飞起。

而另一件大事,却是更多人在暗中关注。

即皇帝伴读的人选。

按照旧例,伴读人数未有超过三人者,只是太后的意思是,此一时彼一时,这次选拔既添了女孩,便男女各三人罢。

这样的好事,自然没人反对。

只是人选上,太傅决意要点孟五娘,偏太后最不喜欢那个女孩儿,就把这件事搁置了,一放就是十天半月,眼看着再拖下去不成样子,便有人求到了吴太尉身上。

吴太尉又不是没去劝过,在他看来,不论哪家女郎做伴读,最后皇后之位都只能是吴家的,他就不信,等小皇帝长大,他家还生不出一个女孩儿?

可太后偏偏在这件事上执拗得很,在她看来,选女伴读便是选未来儿媳,孟家女郎性子太强,心眼还多,她怕小皇帝吃亏,死活不肯答应。

吴太尉兀自气了半天,苦口婆心道:“你怕那孟女郎欺负皇帝侄子,再点个邵氏的女郎压她,不就好了么?那日你也看到了,孟女郎在她那讨不到好。”

吴太后红着眼睛说:“那邵女郎性子也强,皇帝他……”

吴太尉没法子,他也搞不懂自己妹子怎么想的,邵氏如今已经明牌上是他的人了,难道还敢欺负小皇帝吗?

见死活说不通,吴太尉干脆拂袖而去。

吴太后哐的一下眼泪就出来了,不顾满室宫人,便道:“我就知道,他为了抬举那邵氏,半点也不顾念他侄子!”

那孟五娘,邵女郎,哪个都不是她属意的儿媳人选。

只有贴身的方常侍知道她的心事,听了她的话,连忙挥退宫人,柔声安慰:“太尉哪里知道太后的慈母心肠呢。”

吴太后哭了半天,才由着方常侍给自己整理仪容,一脸愁苦地向方常侍吐露心事。

“我也没有什么好求的,只希望未来的儿媳是个性子好的,皇儿性子本来就软,若是将来儿媳要强,拿捏住皇儿,我还能依靠谁呢。”

方常侍笑道:“您这是哪里的话,陛下是您亲子,太尉是您亲哥哥,天底下,哪个女人有您尊贵,您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哥哥,哎……”

吴太后叹了口气,方常侍也不多话,轻手轻脚给她整理好,她坐在镜子前,茫然问方常侍:“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她知道自己拗不过哥哥,可……

方常侍轻轻道:“如今三个人选,周太傅点了一个,太尉定了一个,剩下一个,太后属意谁,便点谁,想来太傅与太尉,不会为此驳了您的面子。”

吴太后一想也是,可若让她定下谁,她又没有个主意。

她转头问方常侍:“那日你看得清楚些,哪家的女儿性情模样都好?”

方常侍便将当日的女孩一一列举,吴太后显然陷入了为难,问:“是选杨氏的女儿,还是封氏的女儿?”

方常侍状似沉吟,道:“若问奴婢的意思,奴婢以为,选杨氏的女儿为好,虽说杨邵两家是亲戚,可那日看来,竟是此前从未见过,加上杨女郎性情温柔,模样俊逸,将来必能得陛下喜爱,封女郎……模样差了些。”

这话说到吴太后心里去了,当即派人去给周太傅与吴太尉分别传话,定下了最后的人选。

没过几日,便有诏书送到各家府邸,相互打听过后,便知道了伴读的名单。

男童选了周氏周俊才,周氏赵瑜,冯氏冯震,女童这边,孟氏孟五娘,邵氏邵容,以及杨氏杨洛霞。

“冯震?”

这份名单中,唯有冯震与杨洛霞出乎众人预料。

邵氏大张旗鼓投靠吴太尉,正好吴太尉家中没有适龄女童,邵容又有神童的名头,势必会推邵容上去。

孟五娘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几大顶级世家一致推了她,周俊才与赵瑜只靠家世就不可能落选。

唯有冯杨二人,家世不显,名声不显,才学不显,怎么偏偏选了这两人。

“冯氏……应当是吴太尉的人。”

邵明竹沉吟片刻,他仿佛在吴太尉府中见过冯氏之人,只是不太确定。

如此,只有杨洛霞不知为何被选中。

不过两家是姻亲,不管因何选中,总归是好事,互相道贺之后,便开始准备伴读的行头。

两个女婢,邵容就选了春花春月,衣裳有杨氏安排,书籍与笔墨纸砚有邵明竹安排,各种事情分派下去,邵容竟然成了闲人。

伴读事毕,她也不用再闷在府中,便带着部曲出门拜访不久前交到的好友。

先去叶氏府邸去找叶关心玩了两天,说是玩,最后总是被拐到书房做题,邵容有点顶不住,第三天就溜了,趁着最后玩乐的时间,又跟着杨氏去了杨府。

跟着杨洛霞去她房间玩,发现她竟然已经开始学女工,也兴冲冲要来针线开始霍霍。

一通乱秀,对着参差不齐的抽象线条,老实了。

吃过饭,杨氏跟嫂子和侄媳妇们唠嗑,便听有人笑眯眯:“听仆从说,容娘要了针线,做成什么样子了,让婶婶看一看?”

邵容眼睛也不眨地说:“还没做好呢,等容娘做好,就送给婶婶玩。”

那婶子笑眯了眼,揉揉邵容的脑袋说:“好好好,婶婶就等容娘的礼物了。”

杨洛霞看都不敢看自家婶婶,生怕自己把邵容暴露了,她明明看到,容娘把那个烧掉了,还得意地对她说,这叫毁尸灭迹。

回去的马车上,杨氏笑看邵容:“我都不知,你何时学会了女工?什么样子,拿来给我看看。”

邵容嘿嘿一笑,比划了个手势:“处理了!”

杨氏默然,小孙女总是在奇奇怪怪的地方特别要面子,小时候刚开始学写字,作为初学者来说,能看清楚笔画已经很不错了,可小孙女还是被丑得皱着鼻子,一下课就全都烧了。

当时邵林肃非常不赞同她的做法,毕竟对于文人来说,需敬纸惜纸,怎么能像柴火一样都塞进炉灶里呢?

但邵容振振有词,大夏天谁还专门起个火炉烧纸啊,不嫌热得慌?

此后再也不提,直到邵容的字练得能见人了,炉灶里才没了纸屑灰。

杨氏换了话题,说:“说来你这个年纪,也该开始学女工了,别的且不说,缝缝补补总要会的。”

她知道让邵容学那些绣花儿什么的,她肯定有话说,可缝缝补补这种简单不费事的,她必然愿意为了哄她学一学。

果然邵容满口答应。

接下来几天便在家跟着婢女学一些简单的缝补技能,学了几天,就自己宣布已经出师,然后丢了针线篓子,拿起弓箭就跑没影了。

杨氏听了婢女回禀,也只摇摇头说:“随她去吧。”

也许是被邵林肃满口神神鬼鬼影响到了心思,对于邵容,他们无法将之当做一个普通女童来看待。

一晃到了进宫伴读的日子。

邵林肃送邵容进宫,因为随了前朝的休沐,并没有带多少东西,只是日常所用的物件,一些衣物以及零食之类。

说来不算多,但也洋洋洒洒装了一马车。

其实最开始家里人一副要把她房间搬空的架势,还是她死拉着,只让简单收拾一些能用的就是。

邵容本来以为是家里第一次伴读,有点太郑重了,毕竟上九天学休息一天,带这么多东西不是很夸张嘛。

只是看着排在她前面检查的车队,感觉自己还是保守了,这架势,至少得是在皇宫常住吧。

她探头看前面的马车,认出马车上周氏的标志。

又往后看,赵瑜排在她后面,比不上周俊才的,但也比她的东西多得多。

邵林肃笑了下,示意她好好坐下。

邵容吐槽:“至于嘛,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辈子在里面安家了。”

合着她东西这么少才不正常?

“你想想你明竹叔刚来咱们家的样子。”

邵容瞬间理解了。

但还是在心里暗中骂了句:臭毛病。

我今天太猛了,手疼,明天请假啦

注: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两句都是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第 2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