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375章 皇次子的封地

我要做明世祖 第375章 皇次子的封地

作者:搬砖呢别闹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2-03 16:14:09 来源:转码展示1

张榜公布今年的进士排名后,一甲三名考生的答卷也是被放了出去,供人点评的——

这可是乾圣朝的老传统了。

在朱见济对科举进行修正后,除了增加考试科目和考试范围,还常用“统分制”来为考生进行排名。

对此,当然有人不满。

别人写了啥东西啊,能得那么高的分数?

而且科考大事,每次都能引起无数人的关心,地方上也出现过因为不满自己名次,从而跑到京城对当地官府进行举报投诉的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直发生,浪费人力物力,消磨大家的感情,朱见济直接下令,又给科举考试增加了新的规矩。

那便是每次考试之后,前十名的考卷都要对外进行公布,让那些不满于排名落榜的人心服口服。

当然了,那些卷子都是抄录版,原稿是需要当地官府收藏,然后送到国子监和礼部,进行共同保管的。

等到后世,那些收藏来的各种卷子,估计也会变成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继续让人指指点点。

在科举改革之初,就有聪明人猜到了皇帝扶持明法、算数的心思,先行一步搞了几本《法学小解》、《数学小解》出来,以供那些以前只读四书五经,对这些科目全无了解的考生临时抱佛脚。

在前几次科考之中,由于刚刚开始实行,没有一下午提高题目难度,还真让一些基础极低的人低分飘过。

由此,在民间还催生了大明朝版本的“教辅行业”。

毕竟寒窗苦读多年,谁也不愿意因为朝廷政策的转变而放弃前程。

还是朱见济的那句话——

只要能让他当官,哪怕学五代南汉之时,规定进士都得被阉割成太监,也是会有不少人积极参与的。

而两张卷子公布之后,一些原本想趁机抹黑,发泄一下自己不满的家伙也闭了嘴。

毕竟上面的内容完全不是自己写的那份能媲美的。

两人写的字数也很多,洋洋洒洒,一张卷子便要占据一个板块,并且全篇没有错字,都是端正漂亮的宫阁体。

就这答题写字的水平,便不是一般学子能够追上的。

谁让殿试之上,能紧张的人脑袋空空?长篇大论下来,总有可能写错字。

科举制流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过到了最后考场之上,方寸尽失,汗流浃背,最后考试发挥失常的例子。

“把每次太学和科考前十名的卷子公布出去,是要让天下人意会到朝廷态度的。”

面对儿子的提问,朱见济提高腰带给太子解释道。

“有些东西,还没有做成,条件也不够充分,但偏偏要去做,便需要提前放一些风声出去,让大家察觉起来,讨论起来,促进问题的暴露,也促进问题的改正。”

太学和科考选出来的人,极大部分都是要步入仕途的,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皇帝本人还时不时去驾临太学,和其中的师生进行交流鞭策。

所以在这两个事物,和朝政关系密切,总能体现出不少的政治风向。

每年状元公的文采笔力如何,也是很多读书人争相讨论的对方。

读书人,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

“不要担心事情宣扬出去,给朝廷带来什么坏处。”

“人要活的坦荡一点,朝廷里面有那么多官员,外面又有那么多老百姓,人是很多的,事情是很乱的。”

“越是混乱,就越不能多做无聊的操弄,把本就复杂的东西,变得更坏。”

“有问题出来了,那咱们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遮遮掩掩的,把民间抱怨的话禁言,只让别人夸赞朝廷功德,反而是落了下乘。”

古代齐威王尚且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胆魄,朱见济为什么不敢做?

“如果你连面对问题的胆子都没有,天底下谁还会怕你?”

朱佑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然后他继续问,“那秋哥……父皇真的打算把他分封到河中之地吗?”

只看虚岁,朱见济的嫡次子朱佑桂也到了要考虑封地的时候。

对待儿子,皇帝肯定比对堂兄弟更加大方。

当初分封沂王和荣王,都选择在了海岛之上,即便水热充足利于耕种,但土地已经被限制住了。

顺义王虽然被定在了神洲西部的海西国,可周边敌人众多,朝廷只是在那边清理出来了一片供人落脚的地方便不再多问,条件也是不太好的。

而河中之地不一样。

河中是原先帖木儿帝国的繁华中心,地位等同于华夏帝国的中原地带,极为富饶,属于适宜发展稳定的农业文明的地区。

在帝国崩溃后,自然而然的成了诸多强敌觊觎的一块肥肉。

朱见济想利用当年帖木儿向大明称臣的“宗藩关系”,还有卜塞因在世时和朱见济确定的盟友身份,去插手那边的斗争,只要脸皮厚一点,倒也没什么。

反正理由肯定找得到!

实在不行,还有个“天朝上国”可以拿出去教化中亚,总归能找借口向那边用兵的。

但问题不可能不存在。

一旦立国河中,那面对的情况跟海西国差不多。

多方敌人包围,还有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海西国的魅力对上河中,那可就不知道小到哪儿去了。

大明朝要在那边设立藩国,首先就得打到那边去,把附近的游牧民族都给揍一顿才行。

距离之大,行动之剧,都是非常让人难受的。

好在朱佑桂才五岁不到,距离他二十岁就藩的年纪还远,大明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件事。

“为父也舍不得……”

“只是你们兄弟都是为父和你母后结合掉下来的肉,为了你这个太子,为父狠心跟秋哥、阿奴拉开了关系……这些日子下来,秋哥缠着你这个大哥的时间,可比缠着我这个父亲的时间多多了。”

小时候对待骨肉,已经要偏心到底了,等孩子一成年还要把人赶出家门,强迫其自力更生……

朱见济只希望能给儿子们分封几个好地方,让他们独立出去后也能够过上舒服日子。

大明朝控制的地方已经够大了,再扩张领土就不利于治理,最后仍旧会变成羁糜失控之地,讨不到好处。

不如把那些难以染指的好地方封给后代,让他们去进行巩固统治。

夺取河中是困难了一点,但大明只需要派兵过去征讨,不需要考虑治理成本,还是减轻了一些压力的。

再说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呢,慢慢来总不会太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